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852

  两人正说着话,贾环推开门进来,对两个学生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起身。
  宁澄吐了下舌头,讨好的笑了笑。
  贾环脸上带着微笑,拉开椅子,坐下来,道:“宁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就算说了别人的坏话,也不要让别人给听见。你回去把周怡的《勉谕儿辈》抄三十遍。”
  宁澄顿时苦着脸,“贾先生……这……”
  贾环摆摆手,道:“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宁淅低头笑起来。
  贾环刚和朱鸿飞一起吃过,略坐了坐,等只小他一两岁的两个学生吃完,在窗前说道:“京中人口密集,容易滋生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拐子。你们俩去查一查历史资料,写一篇治理城市中的人贩子的论文给我。”
  “是,先生。”宁淅答道。
  宁澄嘀咕着道:“我就知道,没有光吃饭那么简单。”
  ……
  ……
  7月中旬,真理报上第一个热闹的争吵阶段过去,不少读(官)者(员)忽而发现,支持一条鞭法的声音逐渐的开始占据着上风。而事情发展到7月底,报纸上几乎全部都是支持实行一条鞭法的意见,文章。
  政治嗅觉再迟钝的人,都会发现真理报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拉偏架嘛!但是,舆论风向已定。
  辩论,从来都不是为了说服反对者。这是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对者只能“消灭”。辩论是要争取沉默的大多数,争取中间派的支持。
  正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条鞭法,便是走到了此时。行销天下的真理报,已经将“一条鞭法”的利与弊,得与失,都剖析的清楚。形成大部分人的共识。
  或者说,“洗脑”了大部分人。这个“洗脑”是官场意义上的。因为,很多人想要向何大学士靠拢。这一点不难理解。可以参看,严嵩势大,或者九千岁势大时。
  当然,形势大约相同,出发点却是不同的。何大学士的出发点是要增加国库的税收,缓和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秋雨阵阵。一顶青呢小轿在傍晚时进入晋王府中。片刻后,晋王在府中的后花园摘星楼二楼宴请前来到访的客人。
  客人是一名中年太监,消瘦身材,面白无须。正是在皇宫中大名鼎鼎的刘公公刘国忠。他管着御膳房。
  刘公公笑了下,笑容有点冷,似乎是他不善长发笑所导致的,“晋王殿下,真理报作用不小。”
  晋王二十五岁的年纪,器宇轩昂,笑着点头,给刘公公斟酒,“我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形势。贾子玉名满天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很有水平。何朔会用人啊!这一仗胜的漂亮。韩大学士、宋溥两个输的不冤。嘿,吏部尚书加大学士的组合都败下阵来。刘公以为接下来形势如何?”
  刘公公自信的一笑。
  两人商议的声音在夜色中,渐渐不可闻。
  ……
  ……
  八月初二晚,明天便是常朝。天子已经下诏,明日常朝后在武英殿廷议一条鞭法之事。
  小时雍坊中韩府,韩府闭门谢客。但,傍晚时分,刑部尚书华墨进了韩府。
  武英殿大学士韩润在他的书房中招待着大司寇华墨,“丙章,你怎么这会儿到我这里来?”语气亲近。
  这是很奇怪的。华墨本是谢大学士的党羽。没想到,他却与性格耿介的韩大学士私交如此之好。
  华墨坐在椅子上,苦笑着叹口气,看着书桌前的老者,道:“韩相,我听说你今日在军机处里和何高远拍了桌子,说硬要通过一条鞭法,你就致仕。韩相,何至于如此?”
  韩润在家中穿着灰色的道袍,家居装束,冷哼一声,显然是心里的气还没消,“他何新泰糊弄天下人,我难道还忍着?真理报怎么回事?当世人都是瞎子么?”
  华墨点点头,劝道:“是。贾环肯定玩了花样,怎么可能天下一片赞同之声。韩相明日和天子禀明即可,何必要用这样激烈的手段?”
  韩润气咻咻的道:“丙章,你还是太年轻。要知道,天下大事,悉决于圣天子。以天子对何朔的恩宠、信任,明日廷议,必定会通过一条鞭法。那我还留在中枢干什么?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当今天下,镇之以静,惜养民力,十年生聚,就能恢复过来。我倒要看着何朔怎么把天下搞乱!青史昭昭,历笔如刀。我看他在史书上留下个什么骂名!”
  华墨轻轻的叹口气,默默的点头。这是政见不合。
  离开韩府后,华墨在轿子中沉思,一个声音不断的在他耳边,心中炸响:天下大事,悉决于圣天子。天下大事,悉决于圣天子。
  似乎,权力大门正在向他徐徐打开!
第593章
我笑彼哭
  雍治十四年八月初三上午,天子召集群臣在武英殿廷议“一条鞭法”。结果,果然不出武英殿大学士韩润所料,廷议通过。四十多名大臣们持有赞成意见的是大多数。
  朝廷决定先在江南地区试行一条鞭法,继而向全国推广。
  雍治朝的重臣们虽然变化的比较频繁。早期是天子主动“血洗”朝臣更换班底握有政权,中期是“朝争”。但大臣们的执政经验、水平都在水准线上。
  治大国如小鲜,要文火慢炖。
  中午时,消息就已经在京城中传得满天飞。同时传出的还有韩大学士请辞的消息。大部分朝臣心中都有数,韩大学士去职已成定局。
  八月初四的傍晚,庞泽做东,贾环请客,在京城东南湖湖畔的澹云轩中请真理报43位编辑们吃酒。
  澹云轩中觥筹交错,呼朋唤友,欢声笑语。秋风从湖面吹来,貌美歌姬们歌舞助兴。气氛沉酣。
  这是一场不好宣诸于口的庆功宴。真理报,在此役中斩获极大!不说影响力这种务虚层面的东西,单单是发行规模都扩大数倍。报纸价格上涨。报社商业广告收入增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显示着真理报蒸蒸日上。
  贾环、萧梦祯、庞泽、乔如松、罗向阳几人坐了一桌,吃酒畅谈。贾环轻松的倚在座椅上,欣赏着水面上的明月。
  隔壁桌子上的一名老编辑过来敬酒。姓吴,原是京中落魄的文人,因是南人,供职于《翰苑文话》编辑社。而贾环奉方望的令,负责《翰苑文话》后,《翰苑文话》和真理报是两块牌子一个班子。
  “在下这一杯一定要敬贾探花。吾游历京城十几年,今日始知御史滋味!扬眉吐气在今朝!”
  吴编辑的友人笑劝道:“吴兄,你醉了。贾探花今日已经饮了不少酒。”真理报的成功,同样是整个编辑团队的成功。他们发稿、审文的职责,决定了他们在舆论中可以起到御史的作用。
  这样的地位,在达官贵人多如狗的京城中,不算什么。但是,向下的阶层中,还有两三百万的百姓。一方御史,可是了不得的人物。读书人,谁没有为民请命的清流情结?
  贾环十四岁出头的年纪,身高已经颇高。皮肤并不白,健康的肤色。容貌普通。头戴唐巾,身穿玉色文士长衫。所配之物,俱是精美、华贵。眼眸沉静,气度沉稳。
  这时,贾环站起来,笑着拿起酒杯,向吴编辑示意,然后环视全场,朗声道:“为吴朋友的意气风发,为我们真理报更美好的明天,诸位,干杯!”
  全场饮胜。轩中的气氛顿时推向高潮。
  贾环有一些不胜酒力,到栏杆处赏月、躲酒。萧梦祯笑着过来。他胖乎乎的,微笑着道:“子玉,咱们这一回,收获不少,也得罪不少人。”
  贾环就笑,“开之,那你也是我这个团团伙伙里头的。”有些标签,一旦打上了,想要摆脱,很难。就比如萧梦祯,他在官场里,恐怕会打上真理报出身的标签。
  萧梦祯大笑,慷慨的道:“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君子志于择天下!”大丈夫行立于天地间,但凡有益于百姓的事,得罪一些人又何妨?
  贾环笑着点头。
  萧梦祯笑问,“子玉乃是国朝的诗词名家,此时可有佳作?让歌姬们唱一唱。”
  贾环笑着摇头,道:“开之,咱们不能太高调啊!”
  以贾环的地位,只要诗词一出,在第二天必定是传遍京城。但这并不是好事。得意忘形,必定会被人厌恶!政治斗争,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闷声发大财!
  从他接手创刊真理报开始,到成功发行,再到永昌公主、朝堂上对他,对真理报的攻讦“二连击”,到何大学士干净利落的干掉赵俊博等御史,到此时的一条鞭法争论。这一连串的事件,到此时,总算是落下帷幕。
  局面打开!
  既然,已经决定结束“休息”,出来做事,贾环自是要把事情的收益最大化!
  这一次论战的收获,主要有两点。第一,真理报顺势做大。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最权威的官媒。他的权力,来自于真理报的衍生。第二,推动同年朱鸿飞朱大御史顺势上(走)位(红)。御史有影响力,就有话语权。
  萧梦祯顿时一笑,“也是!”他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韩子恒会认为贾环是他的老师。确实是眼光敏锐,能力超绝!他很有幸与之共事这一段时间。
  以真理报的局面,贾环这个主编,在朝堂中可以抵一个左佥都御史的份量。那么,在天子放权,何大学士锐意进取的大变局下,贾环又将如何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呢?
  贾环并非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他很期待!
  ……
  ……
  月色清朗,已经是深夜。小时雍坊的宋府中,吏部尚书宋溥在书房中与两名心腹密谈:吏部文选司郎中戴显宗,吏部考功司郎中宋克忠。
  显然,这是宋天官的核心班底。
  文选司,掌考文职官之品级与其选补升调之事,以及月选之政令。考功司,顾名思义,掌管着文职官员的考评。俱是要职。文选司郎中,更是号称天下第一郎中。
  书房中的气氛,微微有些沉闷、压抑。
  戴郎中叹道:“韩相太耿直,竟然主动求去。唉……局面崩坏啊!”以何高远强硬的执政风格,是否会对之前的强烈反对他的天官大人动手呢?以天子对何朔的支持力度,恐怕……
  宋天官沉默不语。
  宋克忠愤然不平的道:“此事坏就坏在贾环此子手中。他竟然暗中使手段,操纵舆论。实在是可恶至极!黄口小儿,胆敢阻塞言路!满足一己私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