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5/852

  ……
  ……
  几人正说笑着,鲍二家的进来道:“二爷来了。”接着,就见贾琏、柳湘莲一起进来。
  尤二姐迎着上去,笑道:“怎么这时来了?又不提前打发人来说一声。”尤三姐却是愣了一下。她自是认的柳湘莲。尤老娘起身。昭儿忙站起来,给贾琏请安。
  贾琏冷着一张脸。不过他心里有气,也不会对尤二姐发,勉强的对二姐笑了下,道:“柳二爷如今要退了和三姐的婚事,过来拿文定的宝剑。”
  尤三姐听得这话,如同五雷轰顶!她盼了五年,终将婚事定下。今日心上人前来,却是说要退婚的事。肯定是在别处听了话:嫌她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
  尤三姐柳眉横竖,转身进了房间里。
  柳湘莲微微愣着。随即心里叹口气。他是怎么都没料到尤三姐竟然如此绝色。
  兴儿当日和尤二姐几人说贾府的姑娘们,说黛玉的面庞,身段和尤三姐不差什么。这话很好理解:尤三姐的姿容可与黛玉相比。其美丽可见一般。贾宝玉盛赞“尤物”二字,不是假话。
  尤三姐将那把用作定礼的雌剑一直挂在床头。每日望着剑,自笑终身有靠。这时,含恨取了出来,到庭院外头,道:“还你的定礼。”说着话,泪如雨下。
  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拔剑,往脖子上一抹。闪着寒光的剑锋划破颈脖上的肌肤。正所谓: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唬的正在发愣的尤二姐、正在生气的贾琏,尤老娘一起上前,“三姐……”
  庭院里当时乱起来。
  柳湘莲一下子傻了。谁料到尤三姐这样的刚烈,竟然以死证清白?
  “王八蛋,你现在满意了?”贾琏大怒的揪住湘莲,叫昭儿、兴儿,“给我捆起来。送去见官。杀人抵命。”柳湘莲武艺虽高,但心神不属,并没有反抗。
  尤二姐伏在地上,哭的如同泪人一般。
  ……
  ……
  有些事,说时迟,那时快。
  尤三姐自刎,并没有事。她手中的宝剑,给贾环调了包,即便含羞带愤的自杀,并没有割破大动脉。贾蓉请的张太医,随后就到,处理好她的伤势。
  尤二姐,尤老娘在厢房里照料着因心神激荡而昏死过去的尤三姐。贾环、贾琏、贾蓉、柳湘莲四人在前院的厅中。
  那柄宝剑放在桌子上,还沾染着尤三姐的血迹。另有一柄雌剑,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荧,錾着一个“鸯”字。剑锋冷飕飕,明亮亮,如一痕秋水一般。这是原版。
  柳湘莲还有些发愣,实在是一连串的冲击太大。幸好,三姐没事。
  早前,宝剑拿来做文定时,贾环从贾琏手中要来,说是把玩几日。当日在梨香院薛蟠为此还抱怨他这个举动拖延了婚期。贾环问道:“柳兄,你这个婚还退不退?”
  柳湘莲一听,惭愧的拱手,道:“湘莲幸得这样刚烈、标致的贤妻,如何肯再悔婚?若非三爷谋划,我要抱憾终生。日后三爷但凡有差遣,我死而后已。”
  贾环就是一笑,摆摆手,对贾琏道:“我出五百两银子。资助柳兄弟和三姐的婚事。不要办的太张扬,但该有的用度、热闹,都不用缺。”
  红楼原书里,贾珍出几十两银子帮衬贾琏,办理尤三姐出嫁的嫁妆。而贾环出手自是大方的多。他对刚烈的尤三姐还是挺赞赏的。
  一个人是否纯洁、高贵,不取决于她的出身、环境、容貌,而取决于她的性情、行动。
  贾琏对柳湘莲的余怒未消,点点头。这时才知道贾环刚才在贾府中为什么同意的那么爽快。
  贾环交代了一声,就离开了尤家小院,返回西城。剩下的事情,自有贾琏、贾蓉两人办。他不用再费心管。
  马车平稳的行驶着。贾环倚在塌椅中,嘴角带着一缕微笑,心中一片轻松。没有看着尤三姐自杀的道理。任何言语的力量,都比不上她自刎,带给柳湘莲的震撼。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而他,顺手“管闲事”:说几句话,派人重新买一把剑,都很简单,举手之劳。尽人事。而结果很不错。他倒不是施恩于柳湘莲,或者其他。
  只是,有些美好的人儿,不应该死!
第630章
离京前的琐事(一)
  京城外城西西道坊的一场风波,给贾府盛大、热闹的冬至日消寒会,带来些许波折。
  但因涉及到宁国府的旧事,尤三姐自刎证情的事情并没有大范围传播。不过,柳湘莲的朋友圈内,倒是传遍,知道冷二郎得了一位刚烈、标致的妻子。如冯紫英、贾宝玉、蒋玉菡等好友得知消息后,无不祝贺。
  之后的婚嫁事宜,自有贾琏、薛蟠等人帮着操办,低调而不失庄重、热闹。明媒正娶。
  柳湘莲和尤三姐爱情的波折,若放在整个京师来看,如同棋局的一角。京师三百多万人口,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
  十一月二十九日晚,寒风阵阵的吹拂着京城的屋舍。浓浓的夜色弥漫在冬夜的京城中。
  几点灯火凄迷。
  东城的宁府中,龙江先生宁儒在书房中再一次读着家仆从老家:江西永丰县带来的书信。
  “吾儿见信如晤:今岁以来,偶感时症,恐不久于世。人生七十古来稀,圣人之语也。不敢比阳明子言。而曰:得享天年,亦复何言?唯所虑者,汝兄弟三人……”
  宁儒再读一遍,眼中的泪水还是再次留下来。父亲在信中殷切之语,犹在耳旁。又想起幼年读书时,父亲在公务繁忙之余,还关注他的学业,教导他。
  而今,老父衰矣,老矣,将去矣。他的心中如何能不悲痛?撕心裂肺。
  再读书信,父亲在信中教导他为官之道,要他为国事尽忠。读书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宦海仕途,乃是事功之途。宁儒一边哭,一边拿出写奏章的空白文本,提笔写辞呈。他决定违背父亲的叮嘱,辞官返乡,陪父亲走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当晚,宁府的仆人就将消息送到贾府中。第二天,龙江先生宁儒上书辞官的消息传遍朝堂内外。稍后,雍治天子在西苑召见鸿胪寺少卿宁儒。
  ……
  ……
  十一月底的这两天,贾环的行程骤然的紧密起来。他即将跟着龙江先生宁儒前往江西永丰县:为老先生画遗像。此时,贾环的素描画,在国朝的士林中,颇有名气。
  而贾府当前的“大事”:贾元春的预产期要到了。贾环正在不断的和宫中,朋友,北静王等人见面。同时,安排着他离开后,贾府的应对策略。
  贾元春生儿子,和生女儿。于贾府,于她,于四大家族,于旧武勋集团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若有皇子,皇后之位,且先不说那么远。皇贵妃之位,北静王、西宁郡王等人都表示要争一争。没道理杨贵妃可以晋封,而元妃不能晋封。
  争皇后之位,则意味着加入夺嫡。但,当前的形式,是压制夺嫡之争。据闻何大学士在天子面前表态,不赞同晋、楚两王参与朝政。天子认可。
  所以,北静王等人还不至于昏了头,在此时为贾皇子争虚无缥缈的东宫位置。再者,这年头,小孩夭折的事情,很多。肯定要等上好几年再说。
  贾府中,凤姐院中,凤姐上午在议事厅里处理了一会事情,回家里和平儿商议心里的大事。
  凤姐随意的歪在床榻上,枕着枕头,对平儿抱怨道:“我要是识字,也改学前头,全用文书管理。何苦累的每天去议事厅里跑。”
  贾环执掌贾府后,全力推行识字。族学里的培训班办了一期又一期。外面的办事流程,已经由口头回事,改成了文书来往。
  管理几十人的团队,口头命令管理,是可以的。但是贾府外头的人口有多少?执事的好几百人。这时,就需要明文书写的规则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但因为贾府的内宅,是王夫人的“地盘”。贾环的改制,并没有涉及到里面。凤姐想学也学不成。比如,贾探春,她管大观园,人少,就轻松许多。而凤姐是大小事务,都要上心,记着,一一处理。很耗费心力。
  不过,贾环所在的北园里面,已经开始执行新的制度:大小丫鬟,都要求识字。日后人口增多,宝钗管理起来,就要轻松很多。
  凤姐抱怨了几句,俏脸渐渐的浮出沉吟的神色,问道:“我们家这位爷几日都不落家里,在那狐狸精那儿住着。偏环兄弟要护着她。平儿,你说怎么办?”
  贾琏已经连着好几天没回来,据闻尤二姐已经有了身孕。这让凤姐极其的忧虑。要知道,她和贾琏只有一个女儿:巧姐。不独独是宫中,母以子贵。权贵人家,一样如此。若是尤二姐生出儿子,就足以威胁到她的地位。
  尤三姐的事,贾府这边都知道,毕竟是尤氏名义上的妹妹。婚丧嫁娶,是大事。如何不知情?顺带着尤二姐的近况也在贾府这边传了一回。
  在王子腾不在京中的情况下,贾环已经足以压着王家。他若是赞同,王凤姐正妻的地位,真的要看贾琏的想法。
  这一点,凤姐看的非常明白。恰恰是,她和贾琏的夫妻关系已经破裂。这如何不让她忧心忡忡?
  平儿穿着青底绣花的褂子,盘着桃心髻,容貌清俊,站在精美的床榻边,看着枕着枕头侧躺着的凤姐,宽慰道:“奶奶,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三爷行事还是很正的。不至于那样。奶奶且放宽心。”
  贾琏、王熙凤两人这些年,和贾环的关系变来变去,只有平儿旁观,和贾环关系还不错。不过,随着贾环的地位提高,平儿姐姐变成了平儿姑娘。贾府里,现在贾环只喊鸳鸯是“鸳鸯姐姐”。
  王熙凤顿时就瞪起丹凤眼,道:“放你娘的屁。他行事算什么正派?有帮着哥哥护外室落嫂子脸面的?我就是不放心。”
  平儿低头。心道:我的奶奶,三爷那脾气,太太是嫡母,他都不往心上去。你算什么?
  王熙凤发泄了几句,咬着银牙,琢磨了一回,道:“前儿太太给薛妹妹并环兄弟的几个屋里人各制了两套新衣。这样,平儿,你去走一趟。给香菱的母亲送几件衣裳去。”
  虽然贾环没有摆酒,但香菱是贾环的小妾,这是贾府内人所共知的事情。香菱的母亲今年自苏州接来,就住在北园外面的一处小院中。贾环派了一家人服侍她。
  平儿答应下来,就在柜子里挑选了几件衣裳。正要出去时,王熙凤叫住她,“唉,算了,你跟着我一起去北园里找环兄弟认个错吧。”不如来个痛快的。
  ……
  ……
  贾环接到龙江先生的消息后,第二天就向通政使俞子澄告假。上午时,他正在书房中整理思路,推敲时,外头说冯紫英来访,便到前院来会客。
  冬日和熙,着落在精美的小厅中。
  贾环和冯紫英分宾主坐下,小厮上了茶。
  闲话了几句,贾环笑道:“冯兄不去帮柳二爷操持婚礼,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5/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