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852

  宁儒连忙跪下谢恩。遣使存问,是朝廷对致仕宰辅的优待。而天子给给顺路要去江西的贾环加钦差头衔,明显是送人情给他。他不得不领情。钦差作画,多大的脸面啊!
  雍治天子注目了跪着的宁儒一会,自叙道:“朕老了……”
  “陛下春秋鼎盛……”
  雍治天子摆摆手,制止了贵妃、贵人、臣子们的恭维,“自古没有万岁天子。朕何能例外。朕与伟长虽是同龄人,恐怕将来会走在你前面。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而今,大周威压四海。文治武功,不输于太祖之外的历代先帝。但,朕是一个记仇的人。伟长当年可是骂朕骂的很凶。”
  宁儒连忙叩首,“臣不敢。”
  雍治天子自嘲的一笑,道:“伟长有宰辅之才,朕却不用。你不要有怨气。朕将你留给湃儿、瀚儿用。你既然有孝心,朕成全你。日后在江南任职。待朕百年之后,你再回京入军机处。好好做事。你们家世代公卿,莫要让朕失望。”
  百善孝为先。自古忠臣必是孝子。
  雍治天子将话说的如此明白,让宁儒近乎落泪,“臣遵旨!”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想起这些年坎坷的仕途,他心里如何不苦?放浪形骸,不过是表象。大好男儿,谁不愿出入华盖?而天子期许,将他留给下一代帝王使用,又如何不让他感激?
  不管雍治天子的风评如何,能自叙:“朕是一个记仇的人”,便不失雄主气度。很有个性。
  宁儒拜别天子而去。水云榭中,气氛微微有些安静。
  雍治天子对冰清玉润的杨贵妃笑道:“爱妃,继续。”说着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他脑海里想着的是那天华墨求见他时说的话:陛下,贾环天纵之姿,虽然有成为前明权相的可能,但陛下日理万机,国事萦绕,哪有时间关注他的举动?臣原为陛下分忧。
  华墨便是燕燕晋封为皇贵妃的关键人物。所以有武英殿中的那一幕。想必,华墨同样也和何朔谈过。
  ……
  ……
  冬日的下午很暖和。大观园的美景中,偶尔可见各处的丫鬟们来往、说笑。
  环三爷明日离开京城前往江西的消息,已经传遍贾府。府中各处都在给环三爷送东西。
  大观园,位于山腰的栊翠庵中,大脸宝正在妙玉闲谈。旁边的茶几上放着两杯清茶,袅袅清香,让午后的时光变得极其的生动、惬意。
  宝玉戴着束发银冠,石青貂裘排穗褂,神彩飘逸,人物出众。叹道:“那尤三姐真是个可敬的女子。可见我日常说的并没有错。”
  妙玉一身白色的道服,长发如云,清纯秀美,灿若春华。低头喝茶,并不接话。
  忽而,听到山后禅寺达摩庵中的钟声。宝玉一愣,随即笑道:“想是秦法师又命人撞钟做功课。”
  想着达摩庵里的秦可卿,那绝美的玉容,和风细雨的风情,宝玉心中喟然长叹:如此好的一个美人儿,怎么就遁入空门呢?可惜,可叹!秦可卿在大观园中数年,他没有见过。
  红楼原书中,贾宝玉在宁国府秦可卿的床上幻想联翩,自己来了一发。说的好听点,叫做:少年情怀总是梦。说的难听点:相当的猥琐!而他得知秦可卿去世时,吐了一口血。由此可知秦可卿在他心中的地位。
  秦可卿兼有宝钗、黛玉之美,以她的容貌,气质,性情,以大脸宝的尿性,不关注到她都不可能。所谓大脸宝的关注,引用原文表述: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妙玉不屑的轻哼一声,鄙视道:“她算什么法师?不过一俗物耳!”
  宝玉讪讪的一笑。
  ……
  ……
  贾环自吴王府中回来,宝钗、香菱、晴雯、如意等人正在帮他打点行装。
  此次去江西,经由大运河南下金陵,再沿长江至九江,再转陆路去广信府新丰县。来自至少4个月。贾环的行李不得不多带。冬去而春夏回。
  另有,黛玉、湘云、探春、迎春、惜春、宝琴、岫烟几人在房间中说着话。
  贾环和大家一起聊了一会,想一想,从北园后院至大观园中,往稻香村中见李纨。珠大嫂的心结,他大致上明白,早点说清楚为好。雍治十五年还有童生试。
第632章
忆江南
  顺紫菱洲往南走,便是稻香村。转过假山,山怀之中,一带黄泥筑成的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一派郊野气象。几间田舍在桑、榆、槿、柘树木之中。冬季之时,枯树在风中摇摆。
  贾环到稻香村中,刚进院子门,就有小丫鬟迎着,笑道:“三爷来了。”
  贾环点头,问道:“你们奶奶可在家中?”
  小丫鬟回道:“不在。奶奶去老太太跟前侍候着,还没回来。舅奶奶和两位姑娘都在呢。”
  贾环倒没想到李纨不在家中,便出了稻香村。他和李婶娘、李纹、李绮不算熟。
  出了稻香村,贾环想了想,便顺着小路往东走。他打算在临走前去见见秦可卿。
  当日那个香艳的误会,时隔已经两年多了。今年八月,秦钟在他的运作下考取秀才。算是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秦家此时,就剩下秦钟一人。
  近日尤三姐的事闹出来,让他心中有些感慨:她们这些美丽的人儿本就都不应该死的。这次去江西至少有四个月。临走前,他想去看看秦可卿的近况。
  虽然,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他和秦可卿之间的关系。
  ……
  ……
  贾环刚走过潇湘馆侧,正准备横穿沁芳亭,在甬道上便遇到李纨带着丫鬟素云漫步而来。
  贾环出声打招呼,“正是巧,刚去稻香村找大嫂,大嫂不在。不想在这儿遇到。”
  李纨穿着浅白色的对襟褂子,容颜秀雅,身段婀娜,轻熟的美少妇。因心中有隔阂,浅浅的笑一笑,走上前,问道:“环兄弟,找我有事吗?”
  素月和贾环的大丫鬟如意很熟,笑着给贾环见礼。
  贾环点点头,径直道:“我要和大嫂说一说兰哥儿科举的事。”说着,坐个手势,要请李纨一起到沁芳亭中说话。沁芳亭,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素月在亭外候着。贾环和李纨两人在小亭中说话。亭下,微风徐徐,水波涌起。
  贾环并不绕弯子,注目着李纨秀丽的容颜,她今年约二十八九岁。道:“大嫂想必听过,蔷哥儿和秦钟是我打招呼,所以才过了今年八月份的院试。”
  贾府族学中的子弟,通过县试、府试的子弟有一些,但是凭真本事通过院试的,一个也没有。不要小看了顺天府的童生。京师之地,人文荟萃。
  李纨故作惊讶的道:“传言竟然是真的?”
  贾环好笑的看了李纨一眼,很聪明的女人,在贾府内守着贾兰过活,博了一个大善人的名声,可惜演技不够精湛,道:“是真的。大嫂,你心里是不是怪我没有帮兰哥儿说情?”
  “我没有……”
  贾环摆摆手,强势的打断李纨的话,道:“大嫂先听我说完。蔷哥儿,要帮贾府做事,身上没有功名,上不了台面。如琏二哥,蓉哥儿那样的虚职、爵位,其实并没什么用。读书才是正途。他们的科举之途,止步于此。而兰哥儿,我对他的期许很高。我希望他将来成为两榜进士,帮我分一分这身上沉重的压力。我要是帮他作弊,会毁了他。”
  李纨微微低头,沉吟着。科举的事,贾环是专家。她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
  贾环直言不讳的道:“大嫂,你的心,太急。兰哥儿如今才多大?不满十三岁。如珠大哥那般十五岁中秀才就已经是读书人中的翘楚。你不要将兰哥儿和我比。我是国朝定鼎一百五十年以来,最年轻的童生、举人、进士。”
  李纨,心思还是比较细腻的。她虽然不像秦可卿那样,别人说一句话,她要在心里想三天。但,心灵也是很娇弱,经不住重话。
  贾环说她一句“心太急”,她有些难受,低下头,涨红脸。又听到贾环提起已故十几年的丈夫,她心中隐隐作疼。再听贾环“自吹自擂”,禁不住一笑,抬起头,道:“环叔还是国朝最年轻的会元、探花。”
  她心中已经释然。作为一个母亲,自然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最好的。但是,兰儿再聪明,也无法和贾环比。普通人和神童,怎么比?
  李纨这话有一些说笑的成分。纵观红楼原书,她虽然谨小慎微,但说笑时,亦有讽刺,有打趣。比如新开海棠社,和探春等人一起去找王熙凤要银子那段。
  贾环笑一笑,李纨改口叫他环叔,其实就表示心中释然。他心里给李纨点个赞。不得不说,李纨抬头展颜这一笑,实在是颇有美人风情,娇俏妩媚。将近三十岁的轻熟美少妇,十二金钗级别的容颜啊!
  不得不说,八七版电视剧的红楼李纨的人物形象给毁掉。她应该很美丽。
  当然,贾环此时不会说“大嫂,你平时应该多笑笑。”这种言情剧本的句子,和调戏这个俏寡妇没什么区别。
  贾环劝道:“大嫂不要太过于忧虑兰哥儿的学业。心要放宽些。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任何青云大道,都不是一蹴而就,都要付出艰辛和汗水。”
  李纨温婉的一笑,点点头。这话她听进去了。尾指轻拢着被轻风吹乱的鬓角发丝,问道:“环叔这是去哪里?你明日就要去江西,行李可都准备好?”
  这态度,和前段时间可是天差地别啊!贾环心里吐糟了美少妇大嫂一句,道:“整理行李,我哪里插得上手,我去达摩庵见见秦氏。”李纨知道他和秦可卿关系密切,还帮他传了一句话。
  李纨笑一笑,目送贾环往东而去,想着他和秦可卿的关系,轻轻的叹口气:秦氏很不容易啊。她在大观园两年,基本没出过达摩庵的门。
  ……
  ……
  从沁芳亭出来,往东行,过大脸宝的怡红院,再往北走,绕过凹晶馆、栊翠庵,顺着山脚往后走,便可见山林丛中的一座小佛寺。横匾是:达摩庵。其规格建制,比贾环刚才路过栊翠庵要小许多。妙玉手下有十来个小尼姑。秦可卿这里就一个宝珠。
  贾环敲门。“咚,咚!”声音在幽静的山林中传出。贾环看着微微西斜的太阳,心情不错。他刚和李纨谈得不错。
  贾家的未来,不是他贾环一个人的未来,而应该是一个家族形式的。两榜进士贾兰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当然,贾兰年纪还小,他不知道贾兰的官场水准如何?若是甄宝玉听他的话去闻道书院读书,两人应该已经认识了吧?
  再者,栊翠庵的牌匾上写着:苦海慈航,想想妙玉那性情,其实改为:慈航静斋,挺不错的。仙子们都比较装逼啊!
  贾环敲了好一会的门,才听到院子里头宝珠的声音,“谁啊?我们奶奶不见外客,请回吧。”
  贾环道:“是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