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8/852

  他有点蒙圈。他正看好戏:为贾环即将脱身感到不爽,却不料,贾环如此粗暴的将矛头对准他。
  武英殿中的情形,如同百态画卷。说时慢。那时快。贾环嘴里不停,继续怒道:“若非你这老王八上书天子,请求立元妃为皇后,小皇子何以无福至此,四个月大就夭折?我大姐姐得天子垂怜,才选凤藻宫,阖府上下沐浴天恩,无一日不在府中感念圣天子恩德。岂敢奢望后位?我离京之前,还和北静王谈起过此事。你这个狗娘养大的东西,我贾府与你祖上世代交好。为何为一己之私,陷我大姐姐于不义,至令小皇子夭折。今日我贾府与你恩断义绝!”
  说着,贾环哭拜在地上,以头呛地,哭道:“陛下,天命如此,小皇子无福,夭折宫中。然,草民请陛下斩南安郡王。此人勾结晋王,在军中大肆安插亲信,图谋不轨。”
  贾环的话,说的很快,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但口齿非常的清晰。信息量非常的大。满朝大臣都听到,在心中推敲。连御座上的雍治天子都微微动容。
  一时间,武英殿中,回响着贾环的哭声。
  贾环说的话,信息包含几个方面。第一,南安郡王带着旧武勋集团中的一批勋贵上书天子,要求立贾贵妃为后,乃是擅自行动。贾府绝无此意。
  满朝诸公,不是傻子。今年年初时,生下皇子的贾贵妃为皇后,几乎都快要成共识。不是贾环说几句,大家就信他:贾府无皇后之望。但,贾环说:他有人证。他年底作为钦差去江西前和北静王说过。
  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那些准备帮南安郡王吵架,责骂贾环的人,不得不在心中掂量一下。值不值?
  第二,贾环在御前承认贾皇子夭折的定论。君前无戏言。贾环以后要推翻这个结论,那就是欺君之罪!
  贾环四月初从江西回来,与各方接触后,放出风声,他要查贾皇子的死因、真相。最终,内奸,凤藻宫的大太监陈赋言被赶到浣衣局,自生自灭。接着,贾环动用力量找刘公公的麻烦。
  彼时,贾环还是真理报主编,何系在朝廷上是一个庞然大物。
  贾环找上膳食房的刘公公,并不算找错人。在宫中有门道的庙堂大佬们都知道,刘公公曾多次出入杨皇后的永寿宫中:公然挑拨离间。和贾皇子的死,多半有关系。
  但,两人的死斗,最终因为朝政大局变化:何系如同摧枯拉朽般的溃败,中断,攻守之势转化。贾环因诗作下狱,未尝没有刘公公的影子。刘公公和晋王过从甚密。
  政治上的事情,从来都是看破而不说破。一干庙堂大佬,心里都明白贾皇子之死有蹊跷,但这属于自由心证,没有证据。没有人会为贾皇子出头、喊冤。没有利益的事情,谁干?
  再者,外朝高官,干涉宫中,很犯忌讳。天子又不是没有成年的皇子。而且,因这件事触怒天子,很不合算。因为,杨皇后的嫌疑最大啊!
  皇宫之中,一样斗争激烈。当年,明朝成化天子的万贵妃,一样在宫中杀皇子,满朝皆知。当今天子对杨皇后之宠,恐怕不亚于成化天子对万贵妃。
  所以,贾环回京,看到的是一个“贾皇子死的悄无声息”的局面。
  第三,贾环将贾皇子的夭折,归于天命,福缘浅薄。
  当此之时,天命之说,深入人心。古代的幼儿夭折率非常高。富贵人家的子女,都要取个贱名好养活。比如:贾宝玉。
  贾元春若是晋位皇后,说一句祖坟冒青烟,并不为过。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而贾环认为:正是因为这份荣耀太过,导致贾皇子无法承受:母贵子荣,所以,四个月大即夭折。
  ……
  ……
  贾环作为一名无神论者,公然在朝堂上大搞“封建迷信”,这我们是要批判的!
  但,放在大周朝的环境下,他的想法,很有说服力。贾环臭骂南安郡王一顿,当众绝交,相当于总结贾皇子事件的看法。
  这在天子心中必然是加分!要知道,贾环的罪名,就是对天子不满。贾皇子这事,恐怕是最大的一根刺吧!
  贾环在“演戏”,武英殿上的群臣,基本都看得出来。他那种突然见到南安郡王的反应太假!还是,那句话,戏法人人都会变,但是结果却不同。
  什么叫“天皇巨星”?看看贾环,这就是!一出场,就抢走满朝大臣的关注。掌握着主动。攻守之势,异也!
  此时,武英殿中已经是一片喧哗之声!
  当大部分的人,认为贾环会老老实实回答“银贵谷贱”的问题时,贾环却转而骂南安郡王。他的选择令人惊愕!奇峰突出!而贾环骂人骂的凶,并且,说了一番信息量很大的话。
  这都是话题,谁还忍的住不开口?
  几名官场上的老前辈,指点后进,道:“贾子玉出场不凡。不愧是去年武英殿上的明星人物。他并没有在天子面前自辩,而是借痛骂南安郡王来向天子陈情。包含着: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假道伐虢、偷梁换柱。令人赞叹!果然是才情高绝的人物。”
  部院方阵里,另一五十多岁的老大人道:“本官却是更关心:名满天下的贾探花这几句骂人的话,会不会日后流传开。”
  周围的几名官员,会心的一笑。那某郡王这辈子的名声就臭了:肮脏的畜生!
  ……
  ……
  雍治天子高居在御座上,他都有点走神。他一直以来的看法,都是以为贾府鼓动南安郡王上书。现在看来,还真未必是。
  看着额头已经在武英殿地上金砖上磕出血的贾环,北静王轻轻的叹口气,出列,奏道:“陛下,贾环所言,属实。”
  雍治天子还没说话。
  “竖子!”南安郡王,死死的盯着跪在上的贾环,咬牙切齿,咯嘣咯嘣的响!他已经气的七窍生烟。贾环相当于是指着他的鼻子骂:南安郡王,劳资操你祖宗十八代!你爹妈怎么射出你这么个玩意来?
  这南安郡王如何能忍?他母亲南安太妃还在世。国朝以孝治天下。辱及父母,这是死仇!
  朱鸿飞看到已经起的脸色发白的南安郡王,心中涌起一阵快意。报应!
  南安郡王勾结晋王、刘公公,故意陷害贾贵妃、贾皇子。引起天子对贾贵妃、贾皇子的恶感。用心险恶。骂几句,难道不应该?该死的老东西!
  魏翰林古板的脸上,嘿嘿一笑。心中痛快至极。子玉,骂的好。
  费状元则是一脸的古怪。谁想到的才名满天下的贾环,华章无数的才子,会如此粗俗?大约史书日后,都要将这一段隐去吧。
  何朔则是多少有点哭笑不得。朝堂上的怪事多了去。贾环这不算出格。打架的都有。明英宗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都在殿上被群臣围殴至死。
  不过,心里还是赞同。只有比政治流氓更流氓,更阴险,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是懒得搞这些东西,只想做点事而已。
  ……
  ……
  河南道掌道宇文锐从御史方阵中闪出来,抢先奏道:“陛下,贾环君前失仪,理当问罪。当杖四十。罚银代之。”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统称三法司。都察院御史,是执法体系中的一员。宇文御史自然拥有司法裁量权,判贾环的罪。
  北静王出来奏事,武英殿中就稍微安静了点。但,宇文御史这话一出,又是一阵小小的喧哗。
  无耻啊!
第655章
死斗(五)无耻、摩擦
  宇文锐的话里有门道。罚的太轻!贾环以士绅的身份,骂一个超品的郡王,而是还在御前,这罪大了去!真打四十板子都是轻的。判个劳役、发配都是寻常事。
  宇文锐和贾府交好。这样公然的利用职权袒护贾环。难道不无耻么?
  南安郡王铁青着脸,走出来。将郡王帽子摘下来,语气激烈的奏道:“臣与贾环势不两立。臣愿以王爵归还朝廷,恳请陛下为臣主持公道。请斩贾环。”
  “嚯!”
  死斗啊!乾坤一掷。武英殿中的又响起一阵惊呼声。南安郡王的决心,让众人感到惊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魏其候笑吟吟的对身边的成国公道:“四王八公,内讧啊。不过,南安郡王挨骂挨的不冤。在贾府背后捅刀子啊。”
  成国公六十多岁,为人老成,笑一笑。确实。南安郡王故意利用和贾府的交情、标签坑贾府,这事办的不地道。
  雍治天子神情微动。
  这时,一直闭目养神,从进殿以来,从没有开口说话的礼部尚书方望突然睁开眼睛,厉声训斥道:“南安郡王,你一言不合,就要挟君上,这是何道理?退下去。贾环如何,自有国法处置!哪里轮的到你一个武夫插嘴?”
  是的,有机会成为军机处大学士的是礼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曾缙。但也不能否认只是在翰林院修书的方宗师的地位。他是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文坛盟主,方宗师是清流中的旗帜人物!而清流训斥、鄙视勋贵,那真和骂猪狗没什么区别。这是一种道德上的心理优势,且士林认可!
  国朝文武并立,但清流、浊流之分还是有的。换个清流,如此“训斥”南安郡王这样的实权勋贵——他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排名第四的军头——肯定死的很难看。
  但,方宗师是礼部尚书,他公然公开对南安郡王搞人身歧视,南安郡王真拿他没办法。
  我日!
  这大概是方宗师开口之后,大部分朝臣想说的话。贾环骂南安郡王,方宗师却说南安郡王在处置贾环这事上没有发言权。公然的袒护贾环!霸道啊。
  但,这非常的正常。
  要知道,方宗师是贾环的乡试座师。贾环是方宗师的得意门生!这份关系,更是延续到文坛上。曾经有人预言,若贾环五十年后登临绝顶,则必然会为国朝文坛盟主。成为前明李东阳那样一呼百应的大佬。
  所以,今天的议事,决定着贾环的命运。埋头修书的方宗师出现在武英殿上,很正常。开口帮忙,很正常。
  南安郡王气的一口血差点喷出来。他官帽子都摘了,跪在地上。怎么扭头和方宗师吵架?
  “摩擦”的意思,就是把你的脸,按在地上,从一点沿直线推到另一点,如此往返数次。就问你舒爽不舒爽?忧伤不忧伤?对南安郡王来说,准确的说是三次。贾环骂,是第一次;宇文锐袒护是第二次;方宗师的霸道是第三次。
  但,徒呼奈何?
  此时,南安郡王脸都被打肿了,这才发现,看似强盛的晋王党,在朝堂之中,势力远没有他相像的那么强大。心中的孤独、悲愤之情,油然而生。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