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852

  三米开外,晋商票号百川通的殷无忌扬声,笑着道:“琏少爷,高兄的意思是,贾府不够资格参与今日的局面。且贵府两年前才被罚五十万两银子,此次户部要求缴纳5%的保证金,贵府怕是很有些困难。琏少爷开口要谨慎。”
  殷员外将贾琏揉捏了一番。借着高之令的话头,更深一步,意图将贾府排斥在外。
  厅中再次,响起一阵轻微的哄笑声。贾琏脸色变得相当难看:他、贾府被鄙视了。
  唐道宾、纪鸣、何以渐分别看看坐在主位上,微笑着喝茶的赵尚书,忍了忍,没说话。
  要说关系亲近,赵尚书与贾府交往甚密。通家之好。赵尚书都没有表示。他们也不好在这样重大的场合开口。
  高之令的脸色微变。他踩贾琏几句,只是要为自己争取权益,而不是将贾府排除在外。但,殷无忌的话,却成了他挤兑贾府,令他有口难辨。
  晋商的领袖路庸看看身边的殷员外,喝着茶。
  隔壁桌子上的徽商,汪鹤亭、马均泰对视一眼:戏肉来了。他们俩当日在徽商会馆中商谈,就觉得到楚王派系对贾府似有恶意,果然如此啊。
  其实,结合近来京中流传的消息,倒是很好理解殷无忌为何要坑高之令一把:自留地里长了杂草啊!百川通作为楚王的唯一赞助商,又岂能容忍苏州来的高百万在楚王党中插一脚?
  胡炽心中冷笑,这种先将他人排斥出局,再行瓜分的商场伎俩,他自是看得一清二楚。他和贾环有些交情,二月份在京中还一起喝过酒。但如今赵尚书都不出头,他自是不会说话。
  伍观恒则是悠闲的喝着茶。
  ……
  ……
  座中,京中的三大皇商都在场:人称参商的,于家;经营长芦盐场的王家;经营南北货物贸易的刘家。
  国朝的制度,皇商都是挂在户部名下,支应钱粮。皇商们与户部尚书赵鹤龄熟识。赵尚书原来一直在户部当官,一路从主事、员外郎、郎中、侍郎、尚书升上来的。
  刘皇商刘子宁起身,抱拳道:“司徒老大人,如今天将中午,资格之事,可以先放一放,不如先由朝廷给大致的给各家划分下可认购的额度。”
  赵鹤龄五十出头,一身正二品的绯袍,这个年纪做到户部尚书,可为年富力强。不过,赵尚书此人文士做派,技术官僚,性格并不怎么强势。捻须一笑,推辞道:“本官给出的初步方案,你等并不认同。还是你等自行先协商出来。”
  当即,二十多人开始争论各自的配额。
  争论到下午,依旧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只有大致的方案,那就是内务府的份额,必定是第一档次。户部、工部在第二档次,其余的怎么分,却是争论不休。
  比如:西南钱王胡炽,他一人独占西南的市场,但是,西南的经济并不发达,给多少份额?
  比如,广州十三行商,他们都是做海贸生意,影响力只在岭南,给多少份额?
  比如,晋商一共十六家票号,如此雄厚的财力,他们要多少份额?给少了肯定不行。
  那么,徽商呢?盐商们,一样号称富可敌国。而且,两淮盐税,在天下赋税的十分之一。属于国家需要倚重的对象。给多少?
  比如,汉王府,天子要钱,皇族不能不要吧?
  那再比如,楚王如此声势,很有希望等上太子之位,又是天子的嫡子,要分一份吧?
  其中,还有争论的焦点:贾府能否有实力吃下朝廷分配的额度,是否需要排除在外?
  ……
  ……
  夕阳中,户部与京中权贵、巨商们的会商结束,各自出来,一辆辆的马车、轿子,在随从们的簇拥下离开。
  消息,迅速的在报社编辑们的报道下,于第二天传开。主流评论,这一场很混乱的协商,户部组织的相当不利,陷入争吵不休之中。
  20亿银元的份额,即2亿两白银。铸造利润是4千万两银子。巨额的财富啊!谁不动心?
  京中的气氛,逐渐的变得微妙起来。
第687章
银币(三)
  夜幕徐徐的降临。京师外城东城的北湖湖面上,水波粼粼,湖鸟在夜色中掠过。环境幽静,迷人。
  淡淡的暮色之中,楚王宁瀚,和韩谨一起,在湖畔边散步。随从们落在五米开外,远远的跟着。荆园里的喧闹,隐隐的透过丛林、树枝传来。
  时至今日,雍治天子关于两位皇子闭门读书的禁令,早已经变得松懈起来。
  晋王、楚王都在堂而皇之的见客。楚王自开春以来,就近乎公开的在荆园活动,开文会。
  楚王宁瀚时年22岁,颇为英俊,身姿修长,气质文质彬彬,笑起来令人如沐春风。和其兄长,大他5岁的晋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处事风格。
  月影映在湖上。两人漫步。韩秀才落后半步。楚王轻叹道:“韩先生,就这样招惹贾环好吗?”
  今天云宾楼的消息,已经传回来。很明显,他的派系,正在针对性的打压贾府。就算不是他指使高之令、殷无忌的,贾环一样会把帐算到他头上来。
  他的“好兄长”晋王为什么会一败涂地,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刘国忠擅自行动。据宫中的消息,此事,晋王只是知情。全部都是刘国忠一手操办。
  他并不想犯这样的错误。楚王党的所有决定,都必须要他亲自拍板,才能执行。
  他对招惹贾环,心里有点怵!
  从政治力量的对比,从博弈的角度来说,他身为天子的嫡子,怵一个丢掉官职的文士,完全不用。但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贾环自出名以来,从来没有失败过!
  这如何不让他心生忌惮?
  夺嫡大势到如今,他的优势以及非常大了。其一,晋王势力不足。其二,天子在西苑,纵情声色。内有杨皇后,独孤贵人,外有永昌公主进献美女。还能活几年?
  顺亲王,商贵人都已经死了。晋王,即便想要永昌公主停止进献都不可能。因为,那是永昌公主固宠的手段。
  只要他现在顺势拿下太子之位,可以说,皇位基本就是稳的。在此之时,他的心态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绝对是不想节外生枝。
  特别,还是招惹贾环这样的狠人、强人。
  韩秀才一身青衫,头戴唐巾,读书人装束,国字脸上浮起笑容,胸有成竹,坦然的道:“殿下,我和殷无忌、高之令都私下里谈过。他们怎么选择,是他们的事。”
  楚王没说话,等着韩谨的下文。
  两人在湖畔边行走着。韩谨接着道:“殿下,近日贾府的报纸京城日报上连载一篇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朝廷亦如江湖啊!贾环笑傲江湖,未尝一败!看着挺吓人的。但是,我想要将贾府从发行银币的名单中排除出去,并非是要和他一较高下。而是,为殿下谋求利益。”
  “哦?”
  楚王站定,很有兴趣的看着韩秀才。他以为韩秀才和贾环有心结,所以才这么执着的去对付贾环。当日,贾环在天牢中,韩谨去探望贾环,他亦是知道的。
  韩谨笑一笑,道:“天子不喜欢贾环。殿下踩贾环几脚,踩的越很,就越可以在天子面前赢的好感。”
  楚王微怔。
  韩谨再作揖行礼,诚恳的道:“殿下,夺嫡之局,到现在,已经变得逐渐的明朗。而晋王之所以失败,绝对不是因为他得罪了贾环,而是天子忌惮皇子势大。
  晋王结党,勾连南南郡王、锦衣卫指挥使,宫中大太监,与宋大学士联盟,简直是自寻死路。
  殿下若想要入主东宫,绝不能走这条路。天子不会允许任何一个皇子势力膨胀。避免出现当日的夺位之变。殿下要做的,其实是刷天子的好感。
  而于臣子而言,不是接纳他们,而是要养望,通过大周日报,对外发声,发表政治主张。
  如此,时机成熟,等天子觉得他需要一位太子时,殿下自然是首选。并且外朝无阻力。”
  韩秀才的话,有事后诸葛亮的成分。晋王在前面试错过。但,分析到这个地步,拿出这样的策略,已经非常的令人信服。
  楚王长舒一口气,正色道:“听韩先生一席话,令本王茅塞顿开啊!既然如此,便依先生之意。”
  楚王看着文质彬彬,但他很有决断。既然对他有好处,那么得罪贾环这件事,便不会重要了。
  但是……
  韩谨道:“殿下,我与贾环交往多年,并不觉得他是神人。人力有穷时。接下来,要看事情的发展。当然,事情若不可为,殷、高二人不过是商人,皆可弃之。”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能保住两个钱袋子。但是,若贾环的反扑太凌厉,那就对不起了。
  这话,很冷酷。
  高百万,自诩很会做生意,扮猪吃老虎。智商很高。但他二十万两白银,加入楚王阵营,是对是错呢?
  殷无忌,自诩为楚王的钱袋子。并巴结苏州党的核心人物黎宽,试图在楚王当政的时代,反超路庸,成为晋商的领袖。
  这样出色的两个人物,自诩才智,能猜到韩谨此时的想法吗?
  楚王心中的心事尽去,抚掌大笑,道:“走,回先生的小院,痛饮几杯。”
  ……
  ……
  贾琏和贾蓉、贾蔷三人一起回到宁荣街,径直到宁国府置酒,消愁。今天的事,环兄弟不在府中,他们去回政老爷亦无用。
  会芳园的亭中,贾蓉吩咐小厮摆酒。
  贾琏猛灌几口,颓废的道:“蓉哥儿,蔷哥儿,我心里难受啊!憋屈的慌。玛德,那帮老王八蛋,个个都是笑里藏刀,说话下着套,一环连一环。我根本不是对手。”
  贾蓉给贾琏斟酒,劝道:“琏二叔,谁想到板上钉钉的事情,会被反悔?还要将我们贾府排斥在外。唉,那些人都是成精的。你不要太在意。这事,办不办的成,你都尽力了。我已经派人去往东庄镇给环叔送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