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852

  几女说笑着。窗外,微风轻轻的抚过树梢。月光落在庭院里的花瓣上。
  ……
  ……
  贾环晚上并不在贾府中,而是到周慎行的家中进行拜访。一顶小轿,径直到周府中。
第731章
各自的目标
  书房中,烛光明亮。书橱、多宝阁中的文玩陈列。窗外夜色如墨,浸染着天空。
  周慎行时年24岁,常州府宜兴人,乙卯科榜眼。官任翰林编修,真理报代理主编。这个年纪的翰林,并且主管着真理报,执掌天下舆论之牛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年轻有为。
  但,在同一科的探花面前,这份成绩,履历,并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夸耀的地方!
  周慎行坐在书桌后,小心翼翼的隐藏着心里某些如毒蛇般的情绪,微笑着道:“家里略小,只能在书房中待客,怠慢子玉,还望不要见怪!”
  书房只有一套桌椅,用作待客用。贾环坐在椅中,看着书案后的周慎行。周慎行的这种姿态,说明了某些问题啊。刘国山说以小人对付小人。这一位便是!
  贾环神色平静,并不顺着周慎行的话头去恭维他。喝口茶。
  周慎行再换一个话题,笑吟吟的道:“子玉,你现在还敢出府到处游说、活动?你可知道你府中内外,多少锦衣卫的眼睛盯着你的行踪。”
  贾环笑一笑,手里拿着茶碗,道:“玉绳兄,锦衣卫愿意盯着就盯着吧。君子坦荡荡。事无不可对人言。”
  这是暗讽了一句。整部论语,孔夫子常常将君子和小人对立起来论述。而周慎行的“小人”之名声,满朝皆知。他自己未必就没听到一些风声。
  其实,锦衣卫盯着他的行踪,贾环当然知道。当前的锦衣卫指挥使邢佑业务能力并不差,但有鉴于历朝前任的下场,他并不愿意得罪人。本朝锦衣卫编制三万多人,活动非常频繁。就算换了掌舵人,败坏家底,也不是几年功夫就可以败得掉的。
  如果,天子那里有一个黑名单,贾环估计他差不多榜上有名。但是,排名不可能很靠前。做人,不能妄自菲薄,同样亦不能妄自尊大。一个致仕的前翰林,再怎么能搞事,在朝堂这个池塘里,比他大的鱼还有很多!若他是致仕的大学士还差不多。
  锦衣卫会监控他的行程,但这份报告,多半不会有机会给雍治天子过目。雍治天子还在养病,有多少军国大事等着他决断?
  周慎行笑了一下,拿起茶杯喝茶。放弃压服贾环的想法。
  贾环这才开始谈正事,道:“过几天,会有一波针对韩秀才的舆论浪潮。希望玉绳兄届时高抬贵手,予以放行。”
  周慎行看了贾环一眼,微微一笑。并不说话。他代理真理报后,飞速的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官僚。拿架子,这种事他驾轻就熟。
  贾环道:“当然,我不让玉绳兄为难,会有御史上书,京城日报等报纸不过是转述真理报上节录的御史的奏章。”
  周慎行这时不得不表态。因为御史的文章,必须上真理报,这是通行的规则。否则,科道一百多人,肯定会同仇敌忾,上书弹劾真理报主编阻塞言路。
  周慎行为难的开口,道:“子玉,前几日我因在真理报上给你开了一个口子,允许刊发你攻讦韩谨的文章,被楚王叫过去训斥了一顿。再来一次,恐怕我这真理报主编的地位不保。”
  贾环笑了笑,语气淡淡的道:“玉绳兄何不去问一问华相的意见?”
  周慎行给贾环顶的一时无语。然后,点点头。因为,对外可以蒙鬼,对贾环就别扯淡了。他这个真理报主编,还是贾环建议他去拜访华大学士得来的。
  贾环略坐了一会,留下银票,告辞离开。
  他需要周慎行去帮他探一探华墨的态度。华老先生开无双,没有对着他来吧?
  同时,他要开启第二阶段的计划:干掉韩秀才。
  要破局,将楚王系干倒,首先得干掉韩秀才,降低对方的智力水平。最后才能设计,推掉楚王系,破局成功。
  轿子很平稳的走着。贾环在小轿中,闭目沉思。
  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起源于永昌公主,然后,是三方在杨皇后面前的较量,在今天清晨,所有的结果都在西苑中出来。尘埃落定。
  朝堂中的主要矛盾转化为玉观音案。夺嫡由主要矛盾暂时变成次要矛盾。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无法准确的把握住当前的形势。
  与以往的政治斗争不同,贾环这一次是在主动进攻。如同围棋,不断的落子,合围,屠龙!
  ……
  ……
  喧嚣的朝局,有多少会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呢?这是未知的。
  京城扩建有外城,内城的护城河,多年未用。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河堤上绿草茵茵。护城河的河水清澈,可以清晰的看到河底。春季时,游人如织。
  晨曦浸染着河水,波光粼粼。春天的早晨,西城外的一处街巷中,走出一名穿着青衫的中年人,身量中等,在街口的食档买了早餐:卷饼、豆浆。一边吃,一边悠然的往内城中走去。
  欧阳文德,浙江永康人。表字舜敷,时年46岁。他少年时有志于学,科场连捷报。却始终无法通过乡试。浙江,同样是科举强省,不少县,都是死亡组。
  他终究只有一个秀才功名,到京中谋生。现在在华墨华大学士的幕府中。作为很早就追随华墨的幕僚之一,在华墨拜相后,他颇受重要。都能有余钱,在西城外买下一间小院。
  在上午九点许,欧阳文德踏入华墨府中。“欧阳先生早!”,“舜敷兄来了。”小厅中,几名幕僚相互招呼着,然后开始阅读报纸,了解咨询,动态。一天繁忙的工作开始。
  华大学士为执政,府中每天拜访的人极多。光靠子侄不够用,幕僚要帮忙接待。同时,注意收集、汇总各种信息。还要领受华大学士交待的任务。
  欧阳文德上午读完报纸后,下午便去了永昌公主府中,找林驸马密谈。永昌公主不会什么都不想要了吧?想要就得配合着些。玉观音案,不仅仅是一桩盗窃案,他还是一桩政治案件。
  矛盾,指向的是今科会试的副主考官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汪璘。此人是纪兴生的党羽。很有希望在一两年内晋升为六部侍郎。卡站位置。
  晚间八点时分,欧阳文德在书房中,单独向见完客的华墨汇报。
  “舜敷,都谈好了?”
  “谈好了。允诺永昌公主降爵为郡主,贬南京。非召不得入京。并收其皇庄八座。米店五间。价值约一百万银元。”
  华墨点点头。拿起茶杯喝着茶,嘴角带着一抹笑容。灯光下,60岁的华大学士,脸色有些难言的阴森感。
  纪兴生此人喜欢自命不凡,以朝廷重臣自居。看不惯他执政以来的种种措施。屡屡和他唱反调。既然要开刀,立威,当然是找一个重量级的朝臣。看谁日后还敢对他的意思阳奉阴违?
  “舜敷,你辛苦一趟,去和袁壕谈一谈。”
第732章
打的好,打的妙
  三月十五日殿试成绩出来。三月十六日,新科进士们到国子监,领取进士巾服。
  相比于政治斗争,京城中绝对大部分人,关注的焦点还是在科举上。京师三百万人口,官员以及相关的人员,才多少人?
  十七日,新科进士们便要游街夸官。很多富贵人家都打算去大街上观看。这是京中的盛事!
  十六日。晨曦在天边透出时,贾府开始逐渐的忙碌起来,一场春雨滴落在百年的世家府中。
  王夫人带着彩云,玉钏儿等四个丫鬟,到贾母上房探望缠绵病榻的贾母。摆设精致的正房中,飘散着一股浓浓的中药味道。鸳鸯、琥珀等大丫鬟向走进来的王夫人行礼,“太太……”
  王夫人轻轻的点头,坐在床前的椅中,和贾母说话,温声道:“老太太今儿感觉好些?”
  贾母已是82岁的高龄,躺在床榻上。满头白发。说话非常的模糊。鸳鸯帮她说出来,“太太,老太太说,她想看看外头的太阳。怕是没几天可看。”
  这句话,让屋中的气氛微微有些凝固。鸳鸯忍不住别过头,向着墙壁,眼泪就这么落下来。老太太已经不大记得住事了。早上才说,外面正下着雨。
  王夫人聊了几句,又例行叮嘱鸳鸯带着贾母屋中的大小丫鬟尽心尽力的服侍。这才出门,返回东跨院。
  老太太的病有好些日子了,听太医的意思:人到年纪了。这意思,差不多就是药石无效。等着死。
  回顾她嫁到贾府里的这几十年,她一直在和老太太“较量”着。多年媳妇总算要熬成婆。只是,心中,对宝玉的婚事越发的急切起来。因为,有个万一,宝玉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婚嫁。宝玉今年已经18岁,可耽搁不起。
  而今年四月份,迎春的孝期才满。还得等一等。
  想着宝玉的婚事,王夫人的思路有转到探春身上。她是探春的嫡母,探春的婚事,她要操持。这是她的责任。吩咐彩云道:“你去叫赵姨娘到我屋里来一趟。”
  王夫人回到东跨院中,在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略坐一回儿,和周姨娘,周瑞家的说几句话,赵姨娘穿着妍丽的粉色褂子,蝎蝎螫螫的进来,给王夫人行礼,“太太,你叫我?”
  赵姨娘如今在贾府中,地位自不必说。当日贾母设家宴,都给她一个位置。母凭子贵。王夫人很早就免了她在跟前侍候,卖贾环一个好。
  王夫人很不喜欢丈夫的这个小妾,喝口茶,缓缓的道:“环哥儿和老爷、我说起过,纪家那头不大靠谱。探丫头的婚事,我还得好好挑一挑。你有什么想法?”
  按理说,探春的婚事,应该是王熙凤帮忙参谋、到别府处打听消息。然后。她来定夺。但现在,她成了跑腿的,由贾环定夺。
  赵姨娘已是中年,脸庞上有些鱼尾纹,容颜比起十年前,雍治七年时,自是不如。见王夫人问,嘀咕道:“只要不嫁的太远就好。嫁到福建有什么好。”
  在赵姨娘的心中,探春嫁的太远了,怎么回来孝敬她?这是一个很极品的娘!
  王夫人摆摆手,“我知道了。”心里有些烦躁。就知道赵姨娘没水平,问她问不出什么好意见来。
  ……
  ……
  三月十六日,蜀王府中张灯结彩。明日便是他成亲的好日子。妻子是宣大总兵庆国公的二女儿。
  杨皇后派了宫中老练的太监、女官来帮忙。蜀王府中的事情里理的很顺。
  蜀王在外书房中,由几个“狐朋狗友”陪着说话。他没什么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