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852

  京中,夺嫡这个话题再次被炒热!科道言官们纷纷发言。“病愈”的真理报主编周慎行,强力弹压,京中报纸除了官办的真理报,都不准言及政事。
  然而……
  局势,其实还在一片混沌中。庙堂诸公都还没有表态!甚至,宫中对朱鸿飞的奏章都没有回复。
  五月二十四日,一场小雨,自早晨下到傍晚。吴王带着世子宁澄参加魏王府的一个酒宴回来。屋檐下,雨水如丝线。华美,古雅的厅中,独孤王妃,宁潇迎着吴王,宁澄。
  四五名丫鬟捧着各种器具。独孤王妃帮丈夫换下外衣,闻着酒气,嗔道:“叫你少喝点酒。现在的白酒,可不是黄酒那样。澄儿也喝酒了?”宁澄嘿嘿笑着。宁潇瞪弟弟一眼,展颜轻笑。温馨的生活画面,在雨天的一角,徐徐的展开。
  吴王四十多岁,头发已见几许斑白,喝着浓茶,坐在椅子上。闲聊了一会儿,宁澄先去休息。宁潇没走。吴王问道:“潇儿有事情找为父?”
  宁潇点点头,一双大而美丽的丹凤眼,尤其的明艳,认真的道:“父亲,我想向你请教京中的局面。”
  吴王好笑的看着女儿,正要说她。一个女孩子太关心政治,并不大好。
  独孤王妃微微蹙眉,道:“潇儿,你该关心娘给你选的那几个青年才俊,到底那一个合你的意。好将婚事定下来。怎么老关心着朝堂上的事呢?”
  她的观念比较老派:女子无才便是德!偏偏她女儿不省心,一个人能顶的两个男子。京中就有传言:若潇郡主是男儿身,就是皇族子弟中的第一人!
  宁潇低头,没听母亲的话。十六岁的少女,同样在叛逆期啊!
  吴王却是叹口气,笑着劝妻子,道:“好了,好了。多学一学,并不是坏事。免得将来吃亏。以后嫁人了,少不要应付那些小妾。潇儿,跟我来书房吧。”
  吴王话说的比较透彻。他私下里,比较随和,风趣。
  独孤王妃无奈的瞪丈夫一眼,哪有这样说女儿的!
  宁潇心里好笑,跟着父亲到书房中。京中的局势变幻,她一直关注着。以潇郡主的智商,自然明白,贾环现在处在风暴眼中。她和贾环接触的太频繁,会招惹麻烦。不过,她想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向父亲请教。
  书房中,仆人们进来,点亮灯光。傍晚雨中幽静的气息,从玻璃窗外,无声的浸润进来。
  吴王能得到雍治天子的信任,执掌内务府,负责天子的各种琐事,掌管天子内帑,能力自然不差。但,他并非顶级的政治水准,而是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但是,他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想法,当然清楚的很。温和的笑着道:“潇儿,你是要问当前朝中夺嫡的形势,贾环为什么发声支持晋王?你认为呢?”
  这件事,在大多数朝臣看来,其实挺意外的!别只看贾环和楚王关系不好,他和晋王的关系好得到哪里去?都在猜贾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宁潇轻轻的沉吟着,道:“父亲,从逻辑上来讲……”潇郡主和贾环交往日久,口中的词语跟着有些相近,“最合适的判断是,贾环和晋王结盟了。当今天子身体不佳,贾环要为他自己找一条后路。”
  但是,以她对贾环的了解,恐怕这件事不会如此简单。贾环的水准,不可能这么低。如果真的和晋王结盟,此时,应当是低调,对晋王才是最有利的!
  要知道,楚王,现在很有可能被天子猜忌着。韩谨是以谋害天子的罪名入狱,身死。
  吴王笑着点头,他女儿的政治天赋,他是知道的——宁潇获取政治信息,不可能绕得过吴王。
  吴王缓缓的道:“当前,九卿,五军都督府的军头们,大学士,都没有表态。天子也没有表态。潇儿,其实,四月底,刑部尚书白璋曾经给天子上过一份密折。若贾环知道,恐怕不会这么做了。”
  密折,只有天子能看。由太监们当着天子的面拆封。但是,谁上的密折,内务府总管吴王肯定知道。联想一下,四月底是什么情况?白尚书的密折内容就呼之欲出:告贾环的刁状!
  贾环知道这事的话,肯定不会采取现在这样闹的满城风雨的做法,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他当然不认为贾环已经和晋王结盟。他和贾环接触过多次,私交甚好!对贾环很了解。贾环这个人很傲气的!即便是要结盟,恐怕会让晋王先找他!
  “啊……”宁潇微微一惊,美眸看着父亲。心中的第一反应是告知贾环这个消息。她和贾环是朋友。
  吴王摆摆手,轻叹口气,道:“潇儿,所以女子不适合政治!我和贾环私交虽然好,但我和他并非政治同盟。这种事,不能感情用事。否则,追查起来,我要担责任。”
  吴王的话,有告诫女儿的意思。国朝的锦衣卫,在京中各处,渗透的非常厉害,无孔不入!天子真要查,他跑不了。
  他是保皇党,而贾环心里恐怕是巴不得天子早点死。当年刘太监以文字狱污蔑贾环入狱,其实,真的是空穴来风吗?天子心里,只怕有些看法的!
  生活不是小说!每个政治人物都有自己应有的立场,利益。比如,吴王。夺嫡如此的凶险,他怎么可能因为私交,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压到贾环身上?
  宁潇心里轻轻的叹一口气,点点头,“父亲,我知道。”她不可能为朋友出卖父亲。
  父亲的话,意有所指。但她心中的疑惑,还没有完全的解开。然而,又添了几许担忧。不过,局势,看起来,似乎明朗了些。
  谈话继续。
  ……
  ……
  在吴王父女谈话时,地处京中东城的楚王府中,楚王正在和刑部尚书白璋说话。
第745章
惊弓之鸟(下)
  小轩中熏着香驱蚊,夜雨点点滴滴。时而,敲在窗户上。
  楚王看似很镇定的坐在椅子中,但他的语速,细微的动作,眼神,都透漏出他内心的情绪,有些躁!他和白尚书聊着京中的近况,“贾环到底想干什么?”
  京中有点消息门路的人都知道朱鸿飞和贾环交好。朱御史敢上书建言立储,若没有贾环的指使,谁信?
  白璋宦海多年,抗压能力,养气功夫,比时年23岁的楚王,要强太多。慢条斯理的喝着茶,尽量安抚着楚王的情绪,缓缓的道:“殿下,你不要太在意。东宫之位,什么时候是由御史来定了?近日旧武勋集团的表态,也说明,他们并没有支持晋王。他们也不敢。否则,天子势必会清洗他们。再者,有魏其候他们盯着的。贾环大举造势支持晋王,目的不外乎两个。第一,制造局面,想要提高和晋王谈判的筹码。他和晋王的联盟不可能无条件。第二,他在试探天子。为接下来,谋求晋王入主东宫,寻找契机。这会给殿下带来一些压力!但是,殿下不必太在意。其一,本官已经上过密折,贾环这么搞,是自寻死路。其二,东宫之事,悉在圣意,不在朝臣们的支持。”
  白尚书说一段,楚王就点下头,认同他的观点。白尚书的政治水平同样不是顶级,但是他身为尚书,现在是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揣摩,故而,分析的头头是道,很是透彻。
  顶级的政治水平,绝对要包括反应速度和政治灵敏度!这才能在朝堂上纵横捭阖。否则,在天子面前,或者廷议中,事情都定了,你事后想明白,有什么用?
  白尚书一共说了四层意思:第一,楚王不要急;第二,军头们没有支持晋王;第三,贾环的目的;第四,殿下但请安坐,贾环必败。
  楚王心中的疑虑渐渐的消失,起身,鞠躬行礼道:“谢白尚书为我解惑。”韩秀才说楚王礼贤下士,楚王同学,在某些事情,是很能放下架子的。
  白璋连忙将楚王扶起来,“殿下,使不得。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殿下当养帝王气以待将来!”白璋和韩秀才对君主的期望,是不同的!
  最后一句,说的楚王心头一热,神情微动,诚恳的道:“我记着白尚书的教诲了。”
  白璋笑一笑,告辞道:“我不宜久留,殿下保重。”他今天来见楚王是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的。但是,不得不来。韩秀才已死。他担心楚王看不清局势。
  楚王殷勤的送走白璋,回到幽雅的小轩中,嘴角不自觉的带着一丝高兴的笑容,想了想,摇摇铃,叫来自己的心腹贺太监,吩咐道:“四川布政司那边动一下。”
  四川左布政使是世袭保龄侯的史鼐。是贾府的姻亲。而右布政使施世俊是楚王的人,他早就掌握了史鼐贪赃枉法的一些证据。
  楚王的意思是:干掉史鼐。
  贺太监道:“是,王爷。”转身离开。
  楚王走到窗户口,看着玻璃窗的小雨,思绪万千。
  白尚书是建议他不要在意,抗住压力,坐等“胜利”!但是,贾环设计死韩谨韩子恒,无异于是在他脸上抽了一耳光,他心里没有一点想法吗?
  楚王的选择并没有错。远在四川的动作,不会对京城的局势有影响。但是,仔细审视楚王的动作,就会发现,他心中,还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这不像是在发泄情绪吗?贾环找麻烦,他就打掉贾府一个从二品的布政使!
  直白的说,无论是晋王和楚王两人谁成为下一任皇帝,另外一人,绝对活不成。至于,死亡的理由,史书上很多,完全可以借鉴。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贾环极其身后的力量突然为晋王造势,再加上,楚王猜测自己在雍治天子心中的印象,23岁的青年,此时心理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不是谁都是贾环那样的老油条。他两世为人,加起来,心理年龄都有40多岁!
  白尚书的“心理按摩”是成功的。但是,刑部尚书,不可能一直呆在楚王身边!
  ……
  ……
  小雨点滴,落在梧桐树上。
  贾府北园,夕韵堂中的气氛,微显放松。贾环,乔如松,庞泽,刘国山几人在闲谈着。
  对于夺嫡而言,或许,局势还是晦暗不明!确实,谁都不知道雍治天子会立谁为太子。但是,对于贾环的计划而言,局势已经相当的明朗!
  整个京城,都在推测贾环的意图。主流意见,有两种猜测。第一,贾环已经和晋王结成政治同盟。所以,贾府的政治力量支持晋王。第二,贾环借此向晋王开价。同时,试探雍治天子的想法。
  然而,贾环的真正想法却是:给楚王压力!
  惊弓之鸟啊!
  这是《战国策》记载的一则小故事:射手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说: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不信。过了一会,一头大雁从东边飞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问原因。更羸解释说:大雁身上带着伤,又因离开同伴心中惊惶,听到弓弦声,拼命往高处飞,引发伤势,所以跌落下来。
  楚王就是这只惊雁。前太子的死,就是他的心伤。雍治天子对敢“反抗”的儿子是不会手下留情的。韩谨的罪名是意图谋害天子!不要和政治动物谈:虎毒不食子。武后当年也干过!
  而韩谨,刘子宁的死,殷无忌,高之令的离去,周慎行的疏离,令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就像是独处一样。
  贾环突然的让朱鸿飞上奏章,请立晋王,就是引弓虚发。他的目的,就是吓楚王这惊鸟!
  说的更简单点,就是他在等待楚王在惊惶下犯错,自己作死。
  楚王可不像晋王,身上一堆毛病。楚王本身作为皇子,没有什么缺陷!贾环的策略:可谓是拿石头熬油!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布置,终于等到胜利的曙光出现。
  一个人在惊惶的状态下,往往会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来。楚王为了弥补在天子面前的印象,会做出什么事来呢?
  当然,贾环的性格,不会没有留一个后手。万一,楚王不作死呢?或者,他还没想好怎么作死呢?贾环的布置,请楚王建议天子去木栏狩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