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7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3/852

  “程大人……”陈五等人跪地辞别,眼泪忍不住留下来。这一幕,太屈辱了。若是在胡儿的部落中,他们这些人回去,都要被处死。
  程攸艰难的笑一笑,道:“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人终有一死啊!这已是我能争取的最好结果。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我读圣贤书,愿留名青史。不想今日成了汉班定远所杀的匈奴使者一样的人物。可恨。可恨!”
  粟特商人阿里波夫在院落的一旁,看着眼前这个瘦高男子。月华落在他消瘦的身形上。但,这具消瘦的身体,让他感受到一股力量。
  陈五等人哭着辞别。阿里波夫通知院落外的穆萨等人进来。
  面对着波斯人的刀枪,程攸直面,展开双臂,苦涩一笑,“来吧!”他曾经听贾子玉说过一句话,他很赞赏: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砰!”“砰!”
  枪声响起。
第829章
我试试
  四月十四日深夜,龟兹,总督府。
  书房里的气氛极其的压抑:程攸程公达死在1200里外的疏勒镇。消息由护送他的士卒带回。偷袭得手的波斯将领穆萨放过了这二十三名士卒。
  精美的书房中,明亮的蜡烛映照着众人的身影。
  西域总督齐驰阴沉着脸。愤怒的情绪溢于言表。
  曾季高,杨渭,胡炽等人一样如此。
  贾环伤感,心里轻轻的长叹一口气。
  程公达有立功之心,主动提出去疏勒说降。但,同样有着其客观原因。其一:国朝大军暂时无力西向。其二,龟兹的门户是姑墨。然而,在战略上,疏勒失则安西亡。要治理龟兹,有平定疏勒的需要。
  十几日前,程攸离去时,还笑称要帮他寻找石玉华的消息。而今,却已是魂归地府!
  书房中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没有人出声。带回消息的陈五已经被带下去休息。
  许久之后,齐驰缓缓的道:“大家说说,要怎么为公达复仇?”
  几名幕僚义愤填膺的道:“请大帅出兵,讨伐不臣。”要复仇不难!国朝兵锋之盛,一万大军远征千里,定可平定疏勒。疏勒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五万。
  曾季高出声阻拦,“不可!当前战役的重心在北庭,绝对不宜分兵。若是拔野古孝德和沙陀、葛逻禄人勾结起来,聚拢数万骑兵轻而易举。大帅,不可!”
  一人指责道:“季高如此冷血!公达尸骨未寒!再者,若此事不严加惩处,于阗必然复叛!”
  曾季高道:“于阗镇和疏勒镇的情况不同……”
  再有一名幕僚打断道:“季高兄,乌斯藏、青海布政司在国朝手中。于阗偏居南道,对全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从疏勒传回的消息,波斯人染指河中、疏勒。不加以遏制,波斯人得寸进尺,有东进之心怎么办?”
  曾季高为人恃才傲物,矜功自伐,这时冷笑道:“波斯大军如何越过葱岭?若要入侵,必然是从河中地区,进碎叶。那要问问突骑施人愿不愿意?区区疏勒各族联军,在姑墨城下足以抵挡。西守而东攻。等占据北庭,以北庭而据漠北,以龟兹压疏勒,何愁不能给公达复仇?事有轻重急缓之分。”
  出声的幕僚气的脸色通红,拍着桌子道:“曾季高,吾不愿与你为伍!”
  总督齐驰紧锁眉头。
  他内心的情绪,倾向于出兵复仇。程公达跟了他多年,而且立下收复于阗镇的大功,朝廷的封赏还未至,公达就已经身死。
  同时,作为总督,他必须对下属有一个交待。否则,会令人心寒。
  但,他的理智告诉他不能。龟兹百废俱兴,内部要弹压铁勒人,外守姑墨。在北庭大战的情况下,再开辟一个战场,双线作战,对钱粮压力太大。
  齐驰举棋不定,犹豫着。一干幕僚的目光都汇聚在齐总督身上,等着他的决断。
  这时,贾环轻声道:“大帅,我试试吧。”
  战争是残酷的。程攸就这么被波斯人杀掉,死在疏勒。他内心中哀伤、悲痛。但要说多么的愤怒,不至于!然而,他理解战争的残酷,不代表:你杀我的朋友、同僚,我却冷漠的看着。这是要还回来的血债!
  书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贾环的身上:疑惑、不解、探询。
  贾环道:“公达死在波斯人的手上,这仇不能不报。季高兄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请大帅能将沈迁的一千骑兵调拨给我,许我团练之权,再调一批老兵做军官,我去疏勒,为公达讨一个公道。”
  齐驰沉吟着道:“子玉有多大的把握?”他不想折掉程公达之后,又折掉贾环。贾环在他的幕府中,作用很大。
  曾季高冷声道:“子玉兄,和稀泥没有用。你没有经过战阵。一千骑兵,辅以团练,打不下疏勒。”若是小股骑兵部队能打下来。他早就提议。
  他对贾环和稀泥的做法很不满。这完全是拆他的台。
  贾环看一看曾季高,再看向齐总督,神情沉静,道:“大帅,我试试看。公达之死,不能没一个说法。”
  他并非是在和稀泥。刻意在齐总督面前讨巧:为上司化解尴尬的局面。而是在认真的说这件事。
  在程攸出使疏勒之前,书院好友秦弘图曾经建议他出镇一方!庞士元赞同。然而他觉得时机不合适。同时,亦有很多顾虑。毕竟他对军略并不擅长。
  率军攻打疏勒,为程公达报仇,这是一方面。虽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报仇不隔夜,快意恩仇不好?同时,这于他而言,是一个出镇一方的机会!
  齐总督见贾环之意坚决,轻轻的点头。将事情定下来。“大家散了吧。我一个人静静。”
  ……
  ……
  十五日,总督府幕僚程攸死在疏勒的消息,瞬间传遍龟兹城。城中的官吏,胡人贵族一片哗然。
  谁都没有料到,波斯人的手竟然伸到葱岭以东来。在取得北山战役之后,在北庭之战焦灼时,局面,对于国朝而言,似乎又变得紧张、晦涩起来。
  城中的铁勒贵族们,私下里商议时,话中都带着些幸灾乐祸。但稍后,总督府行文,宣布贾环为疏勒镇经略使,即将前往疏勒,为程公达之死讨一个公道。
  龟兹城中略显浮动的人心,又慢慢的沉寂下来。随即,北庭传来消息,拔野古孝德偷袭咸泉镇得手。据报,约有胡骑近万。城中的目光随即聚焦到北庭战事上。
  而贾环任疏勒镇经略使的事,则归于平淡。对于龟兹城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贾环的面目是很模糊的。除非是和士林、官场有所接触,才会知道国朝的诗词大家,探花郎在此。在北山公祭之后,官场上曾有人戏称,贾环是齐大帅的“文胆”。
  舆论啊,总是那么的善忘!
  ……
  ……
  “吁——!”
  龟兹城西约100里处的白马河畔,一队队骑兵往返奔驰。带队的将官不断的咆哮。
  千总沈迁驻马在河畔,观看着他麾下的骑兵训练。作为勋贵世家的子弟,他对于各种骑兵阵列,自是非常的熟悉。
  这时,一名信使自远处而来,勒马,翻身下马,道:“可是耀武营千总沈大人?龟兹有调令来。”说着,将调令奉上。
  沈迁打开来:兹调耀武营千总沈迁率本部兵马在疏勒镇经略使贾环麾下听令。
  “这……”沈迁很吃惊。贾环的新职务,他自是很快就知道。军中实际上有议论,都知道贾环要前往疏勒为程公达之事讨一个公道。届时,是谈还是打,决定权在贾环手中。但是,没想到他会被调到贾环的麾下效力。
  随即,沈迁浑身的血液感到些许的沸腾:他的部队将是去疏勒征战的主力。而他亦将成为一方的军事主官!这如何不令他感到兴奋?他本就喜好兵事!
  ……
  ……
  在沈迁接到调令的同时,龟兹城中,还有数封调令发出。正在途中。
第830章
召集、出发
  四月下旬,已是初夏。在炽烈的阳光中,信使们从龟兹出发,分头向轮台、姑墨等地驰去。官道上,烟尘滚滚。小麦、玉米、棉花、瓜果在田间地头的长势喜人,农人忙碌着。
  玉米、土豆、红薯这几样高产的粮食作物,在此时早就已经传到中国。明朝嘉靖年间成书的煌煌巨著《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对玉米有清晰的记载。(1578年)
  轮台距离龟兹约两百里。从高耸的天山上,汇聚下来的河流,蜿蜒的绕过轮台县城。傍晚的夕阳,泛在小河河面上,再落在县城的城墙墙垛边的士兵身上。
  此时,军中小吏易俊杰正忙里偷闲,在城门口不远的一家酒肆中喝酒,并和朋友们吹牛。
  他是过了县试的童生。在军中充作文吏。虽然龟兹东西两端都出问题。甚至,西域整体的局势都显得有些紧迫、压抑时,轮台这里依旧平静。
  易俊杰的朋友是他受伤时在伤兵营里结识的康把总等人。康把总这个月抽签轮到在城头当值。他刚换岗,和手下的五名兄弟、易俊杰一起喝酒。
  主要是听易俊杰说一说军中的各种消息,内幕。把总,手下满额时有一百人。约等于现在的连级干部。但是,想要知道军中上层的消息,并不容易。
  酒肆不大,摆着七八张桌子。在傍晚时,坐的满满。这家酒肆的拉条子非常好吃。爽滑、劲道,配着羊肉吃,十分过瘾。
  易俊杰一身灰色长衫,带着璞头,就着番茄炒蛋扒拉着拉条子,和康把总等人吹牛,“前几日军中的消息,因程公达出使疏勒镇被杀,齐大帅任命我的好友贾子玉为疏勒经略使。”
  一名青年士兵好奇地问道:“这个疏勒经略使做什么的?”军中的士兵,识字的是少数。懂军制的,更是少数。
  易俊杰吹嘘道:“当然是为程公达报仇。龟兹、军中很多人不以为然。没有兵马怎么报仇?胡儿又不是插标卖首,对吧?但是,子玉他去疏勒,一定可以讨一个公道,扬我大周国威!”
  他对贾环信心满满。
  康把总忍不住,这个易俊杰消息灵通,就是喜欢吹牛。讥笑道:“老易,别扯淡。贾参议他又不是三头六臂?他文章、诗词写得是好。但怎么报仇?装逼把胡人装死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3/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