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52

  大善!
第76章
一月文会(下)人杰事功
  公孙亮、乔如松、罗向阳等六名学子心里各自一叹。“善”和“大善”两种评价的区别很明显。
  贾环在这一场表现出强劲的实力,遥遥领先!
  只要他第三场不出纰漏,今年的院首就要被他拿下。但看贾环前两场的表现:心中自有锦绣文章,不可能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况。他第三场怎么可能出问题呢?
  山长张安博身子微微前倾,看向贾环,询问道:“我观之这几句并非全文。可否将全文写给我一睹为快。”
  贾环作揖答道:“弟子愿意。”
  张安博笑着点头,吩咐书童给贾环送上笔墨,又环顾左右,笑道:“见猎心喜。诸位君子勿怪。”
  讲郎们都是笑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们也想看看这篇文章的全篇。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必定是一首佳文。
  《爱莲说》全文并不长。贾环用楷书一笔一画的写完。他的字是颜体。架构严整、笔法雄厚。比刚来红楼世界时,已经初见功底。
  山长、讲郎们相互传阅,赞誉有加,顺带着点评了贾环的书法。书童们上茶、添水。
  消息再次传向东侧的六座讲堂中。
  ……
  ……
  外舍甲字讲堂中。众同学纷纷叫好。
  第二场的释义当真是精彩。先有罗君子的持正之言,再有乔厚道展现出深厚的易经功底。接着是公孙龙乐观、坚韧的精神。最后,以贾青松的傲骨、浩然正气论来收束,精彩纷呈!他们真不愧是书院的精英弟子。
  坐在书桌上的霸州易俊杰同学高声道:“诸位同学,听我一言。今年院首非贾环莫属。我等外舍弟子亦有扬眉吐气之日。”
  贾同学真猛人也!为外舍弟子挣足脸面。
  “好!”
  外舍甲字讲堂中一阵欢呼,声浪阵阵。
  ……
  ……
  内舍乙字讲堂中,林心远一脸傲然的质问方才说贾环不行的老成学子:“如何?”
  老成学子无言以对。
  有人叹道:“有此《爱莲说》佳文,无人可挡。罗君子不如他!”
  也有人看不过林心远的傲慢出言讽刺。林心远自是反唇相讥。但这种争论只是少数人参与。不是说,你往脸上贴金,这金子就是你的!
  大多数学子都在品味第二场释义的内容。往自己身上贴,若是自己在场,又该如何论述、释义,能否胜得过下场比试的七人。结果,都是轻轻的一叹。
  服!
  ……
  ……
  内舍甲班中。
  已经过了县试的东安县人许英朗扼腕兴叹,对身边的同学感慨道:“本以为乔兄今年取院首头衔如探囊取物,没想到公孙亮历经挫折还有这样坚韧、乐观的心性;没想到贾环小小年纪,年不足十岁,竟有如此实力:能诗善文,立志远大。气度、格局都是一流之选。”
  他是真为好友感到可惜。谁又曾想到,宝剑出匣,今年却有潜龙在渊!
  乔如松在书院攻读多年,厚积薄发,一步一个脚印的考到上舍第五名。在内舍甲班的同学中很有口碑。
  书桌边,一名同学附和的长叹道:“许兄,诗才天授,不服不行。”
  “神童即是神童。英资少年!”
  有人苦笑道:“书院成立快十年,还没有外舍弟子拿过院首。今年破例。令我等内舍弟子汗颜啊。”
  众学子感叹、摇头、苦笑、好奇、敬佩……种种神态不一而足。
  ……
  ……
  曲水亭中,众人传阅文章。
  片刻后,山长张安博将文章压在他的案几上,笑道:“这等佳文,我身平都未曾写出。快哉!然而书院的文会,当以经义功夫为先。诗才、文章、制艺都在其次。我以为,这篇文章不算在此次文会的评比中。诸君以为如何?”
  众讲郎都是一笑,“理该如此。”书院的文会不是诗会。
  叶讲郎心中轻轻的叹口气。他是想要贾环拿下院首的。这是他的计划。但山长的话是持正之论:经义才是大道。可这么一来,贾环巨大的领先优势就被削减了。
  第三场还要争。
  贾环心里无奈的一笑。老师们都是有原则的君子也不好啊!《爱莲说》太强。但以散文争雄,书院的老师们不认可。
  贾环很快静下心,开始思考、准备第三场的总结。
  亭中原本因为贾环的佳文一出,都感到无法获胜,沮丧的学子们顿时精神一振,各自用心。不到最后一刻,谁会轻言放弃?
  但最有希望的是乔如松、公孙亮两人。
  乔如松心里轻轻的吐出一口气,还有机会。三年,他厚积薄发,终究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次院首之争是,接下来今科的院试也是!
  公孙亮一直都是挥洒自如,刚才也是苦笑连连。这时表情渐渐的认真起来。山长公正的将贾师弟的爱莲说剔除。既然如此,他要为自己争一争,证明自己。
  曲水亭中的形势再变。如风云突变,蓄势待发。
  山长和众讲郎都是微微一笑。学子争锋,如百舸争流。作为老师,他们很愿意看到学生们在学问上“你追我赶”。同时,也期待接下来几名学子精彩的论述。
  ……
  ……
  在山长张安博的主持下,卫阳、庞泽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文会第二场结束。以贾环得分最高,公孙亮次之,乔如松再次之。同列第一等。其余四人都要逊色。
  稍后,文会开始第三场。
  陈嘉运、卫阳、罗向阳、庞泽四人率先总结自己的修身、立志之言,但终究是前面两场差得太远。并不足以对贾环三人造成威胁。
  亭中众人的目光落在贾环、公孙亮、乔如松身上。
  公孙亮跪坐正身体,对贾环、乔如松点点头,朗声道:“弟子的总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公孙亮分别引用的是庄子和屈原的话来做总结。但,其志向表达的是:求知。很贴切。
  “好。”左侧的江讲郎拍手叫好。他喜欢学生好学。
  其余几名讲郎都是点头微笑。学无止境。这是很好的志向。
  山长张安博捻须微笑道:“可。”
  公孙亮心里悄然的松口气。他的老师对他要求很严。一个“可”字其实是第一等的圈(○)。品了口茶,静待剩下的贾环和乔如松发言。
  见目光看过来,乔如松稳重的道:“弟子的立志总结: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义……”
  乔如松只说了第一句,一贯傲气的骆讲郎就赞许的点头,“大善。有名儒之风!近濂溪先生矣!”赞誉非常高。
  几名讲郎纷纷点头。
  濂溪先生就是理学宗师周敦颐。理学一脉相承。这个时空,有濂溪先生,而无《爱莲说》。乔如松的话是周敦颐的观点。他认为要成为圣人,需要“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义”。
  乔如松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说:他修身、立志,是要向成为的圣人方向迈进。立志高远。当然,圣人不可期。自前明阳明子后,儒学再无圣人。所以,骆讲郎说有名儒之风。都是学理学的读书人,相当有共鸣。
  等乔如松说完,山长张安博点头,笑着道:“大善。可为此句共饮!”
  众人纷纷举起茶杯,各自点评,意兴飞扬。
  叶讲郎喝着茶,嘴角泛起苦笑。乔如松比公孙亮更胜一筹。到底是年纪大几岁,见识多一些。公孙亮还是学生思维,以“求知”为乐。而乔如松是修身养性,立志成名儒。高下立判。
  早知道如此,他在第二场的时候就该向山长力争的。贾环的年纪比18岁的公孙亮更小。
  叶讲郎心中,很有些担心!
  亭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贾环的身上。空气中压力沉重。连已经失去角逐资格的罗向阳也禁不住为他这位小同乡感到担心。轻轻的握拳。
  贾环抿了抿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