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52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好词。绝妙好词。痛快!”龙江先生哈哈大笑,自顾的拿起大酒杯,畅饮一杯。
  在座的文士都是识货的。这首慷慨豪迈,气势磅礴的渔家傲绝对是精品。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力和少年应有的进取、豪气。与方才的《夏日绝句》颇为类似。
  贾环这首渔家傲,正是婉约词人李清照少有的豪放诗词。原词中,“嗟日暮”是感叹人生年老的意思。但他在此取的是:太阳落山,时间不够的意思。
  “九万里风鹏正举”是他此刻还没有下场考试时的心声。科举漫漫长路,大鹏展翅欲翱翔。对曾经的高考学霸而言,他有这样说,敢这样说的底气。
  “蓬舟”是他自述代称,而“风休住”,则要看赵县令是否认同他,愿意点他过县试,送他一阵好风,迈过童子试的“三山”:县试、府试、院试。
  富丽堂皇的客厅中,龙江先生吟诵一句,喝一杯酒。其余人都很含蓄,只是轻轻的一笑,或者微微点头。白檀书院的三人是乐于见两虎相争的场面。
  双鹤书院的两位就有点尴尬了。对章魄的信心全无。贾环是个硬茬。这个脸丢大了。
  张安博淡淡的一笑,品着美酒。公孙亮心里则是大笑。出了一口恶气。这真是天堂有路你不在,地狱无门闯进来。竟然和贾师弟比诗词!傻不拉几的!
  章魄俊俏的白脸变得有点苍白,强撑着说道:“这是你提前作好的诗词,不算。”
  贾环怎么会容得章魄耍赖,冷笑道:“在下的诗词算不算,章朋友你说了不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章朋友今日从一开始,满满的都是算计。欲走捷径成名。真是小人之举。我看你还是退回去吧,不要贻笑大方!”
  “你……!”章魄脸皮涨得通红。贾环这是当面骂他是小人。偏偏他还反驳不了。
  龙江先生放下酒杯,看向赵知县,“赵大令,此词如何?”明着问词,实则问人。
  赵县令心里叹口气,他不可能将章魄在县试黜落。贾环明显强于章魄,现在又有闻道书院山长张安博、龙江先生的面子,只得点头,“甚好!”
  贾环心里顿时松了口气。这是保送成功了。
  龙江先生不为己甚,不一定非要点贾环为案首,就笑道:“既然如此,今晚的文会就到此吧。天色已晚,请诸位在寒舍留宿一晚。明日再回。”
  宛平县的初春文会就此结束。众人纷纷起身,在侍女的带领下离开富丽堂皇的客厅。
  此时已是晚间时分。走在回廊中,贾环眺望,华美充满富贵气的楼阁台榭笼罩在夜色中。初春清寒,灯火点点。一股惬意、放松的情绪浮上心头。
  ……
  ……
  一名貌美的侍女挑着戳灯,带着张安博、公孙亮、贾环抵达一处精美的小舍。自有清秀娇稚的小婢在此等候。
  张安博坐在精舍的圆桌边,品着香茗,赞许的对贾环道:“今日表现的不错。夫子说,以直报怨。我辈读书人当从之。”
  宽厚的山长也有耿直的时候!这画风变的有点快。贾环心里轻松的一笑,答道:“弟子谨记山长教诲。”
  张安博微微一笑,温声对公孙亮道:“龙江先生今日为贾环说话,你没少掺和吧?”
  公孙亮坦然的点头,笑道:“龙江先生好诗词、善书画,京城闻名。我将贾师弟的佳作给他一览,龙江先生起了爱才之心。”他是以书法得以和龙江先生结交。
  本朝士林的风气是打压神童。他作为闻道书院的大师兄,可不愿意看着自己书院的院首连县试都过了。那在宛平县就成了笑话。
  张安博笑了笑,喝口茶,说道:“我要休息了。你们去吧。记着君子三戒。”
  公孙亮、贾环告辞退出来。贾环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去睡觉还记着君子三戒?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但这和睡觉没关系吧?
  贾环一头雾水的跟着公孙亮出来。
  廊檐下,方才领路来的貌美侍女还在等候。公孙亮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文质彬彬的道:“劳烦姑娘带路。”
  话说公孙亮人身姿修长,长得帅,面若冠玉。气质好,丰神俊朗。举手投足有君子之风,温润如玉。十八九岁的年纪,很有魅力的男子。
  美丽的侍女香腮粉红,怡然一笑,轻声道:“公孙公子不必客气哩。”说着,眼眸流波,再偷看公孙亮一眼,提着宫灯在前面领路。身姿婀娜。
  “……”贾环在心里默默的给公孙师兄点了32个赞。撩妹技能满分啊!
  像他这种长得比较内秀的男人,刷脸难度太高,只能在心里羡慕。能刷脸何必刷卡?
  公孙亮笑着给贾环介绍道:“山长喜静。龙江先生在偏厅置酒,邀请我们赴宴。”
  贾环懂了。原来山长的意思是:酒可以喝,妞不能泡。
  一路穿过回廊、甬道,抵达一处偏厅,热闹的声浪从偏厅里面传来。贾环有点好奇地问道:“公孙师兄,这位龙江先生到底什么来头?”
  公孙亮心情极佳,哈哈一笑的带着贾环跨入偏厅中,“等会贾师弟就知道了。”
  偏厅之中,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呼朋唤友的声浪,迎面扑来!
第82章
龙江先生
  贾环和公孙亮进入温暖如春的偏厅内。居中而坐的龙江先生大笑道:“公孙兄,为何来的这么晚?”
  公孙亮自然不会说陪着老师说话来晚了,笑着拱手,说道:“亮来迟,甘愿罚酒三杯。”
  “痛快!”一名长眉毛的宾客笑着道。
  侍女引贾环和公孙亮入席。偏厅中摆了八个席位。席位没有用椅凳,用的软榻,可坐可靠,类似于坐沙发。一个席位摆了三个案几,放置各色果点菜肴。
  公孙亮拿起酒杯,豪气的连饮三杯。众人叫好。
  坐得近了,贾环这时才得以仔细的打量龙江先生的容貌,约莫三十七八岁的模样。容貌俊朗,可归为老帅哥一类。兼顾英俊与沧桑。
  此时,龙江先生换了文士衫,做富贵公子装扮。体绫罗长衫华丽,头戴唐巾,各色吊件,俱是不凡,一股风流倜傥的富贵之气散发开来。
  贾环心里猜测着龙江先生的身份时,龙江先生笑道:“给诸位介绍一位小友。这位是写出‘欲问江梅瘦几分’的贾环贾小友。”
  众人纷纷笑着打招呼,或打趣,或夸奖,或赞赏的说说贾环流传出来的诗词。其中一人面露诧异的神色。
  贾环倒是没有想到会受到明星般的待遇,得体、谦虚的一一回应。公孙亮微微点头。他还担心贾环不适应这样的交际场合,现在看来完全是多余。到底是出身大家族。
  贾环要是知道公孙亮这么想,肯定要说他想多了。他在宴会中挥洒自如,实则是前世里练出来的本事。跟贾府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贾政宴客,可不会带他。
  最后和贾环打招呼的是一位青衫公子,笑着道:“在下冯紫英。早就听说过贾兄弟的名字,没想到在这里遇到。贾兄弟在书院可好?我前些时候还和你家琏二哥在庄子里喝酒。”
  贾环心里一动,微笑着道:“谢冯大哥关心。我在书院一切都好。”
  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在京城中交游广阔。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冯紫英这个人。很多红学家都热衷于探究这个神秘人物。书中第二十六回,薛蟠庆生,冯紫英说了一段话,被很多红学家认为是影射雍正和乾隆朝的政治斗争。
  刘心武先生的观点认为整部红楼的权力斗争格局是“日月双悬”。牵扯的人物涉及两亲王、四王八公等。而冯紫英是月派中的重要人物。
  但贾环并不认可这个观点。所谓日派、月派这种解释太过于牵强,是对政治斗争,权术谋略极其肤浅、浅薄的一种认识。
  真正的政治斗争,如果是文臣,参见《明朝那些事》中权相的斗争。从杨廷和到张居正。自有官场伦理在其中:座师、学生、同乡、亲戚、书院等。
  比如,张居正任首辅,张四维任次辅,可谓心腹。但张居正干掉了前首辅高拱。而张四维又和高拱能扯上亲戚关系。张居正病死后,张四维是清洗张居正势力的重要推手。
  如果是以清朝为红楼的背景,政治斗争参见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参见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看看帝师邬思道是怎么“从石头上榨出油来”,琢磨帝王心术。
  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斗争!
  日派和月派这种简单的、毫无政治逻辑的划分,简直是拉低官僚们的普遍智商。读一读二十四史,就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动物们,政治水平是何等的高超!
  ……
  ……
  贾环心中思考时,龙江先生已经笑着拍手,让歌姬进来跳舞。瞬间,笙歌隐隐,美人蹁跹。置身在这繁华盛景,真是人生自在的享受,让人乐而忘忧。
  贾环县试保送过关,心中忧虑尽去,便拿起酒杯抿了几口,吃着精美的菜肴,缓解腹中饥饿。有烤鹅、烧鸭、鸡汤、羊肉、清淡小菜等共八道菜。
  他和公孙亮两人刚才在文会时可没有资格入席。此时早就是饥肠辘辘。
  觥筹交错,美人歌舞停下来。贾环这时才发现跳舞的竟然还是之前献舞的那位绝美的佳人。约1米65的样子,身段比例极佳。容光慑人。
  龙江先生鼓掌笑道:“诗诗姑娘的舞蹈越发的精湛。今日在座俱是俊杰。不知道诗诗姑娘是否有意留下来陪客共饮几杯。”
  诗诗刚跳完舞,身穿青衣,微微气喘,胸部起伏,娇柔的道:“但听龙江先生安排。”即便是名妓花魁,即便是清倌,但在京城欢场上鼎鼎大名的龙江先生面前,她没有太多拒绝的余地。
  龙江先生就笑道:“诸位,看谁的才艺能打动诗诗姑娘。让诗诗姑娘甘愿陪酒。”
  贾环心里吐糟:我擦,你们喝花酒好歹考虑下我的感受。我才九岁啊!
  座中其余六人纷纷献艺。有的献琴曲、有的写诗文、有的写书法、有的说新奇的观点。各自施展解数,但那位诗诗姑娘都没有答应去陪酒。人美,舞美,但,是高冷范儿。
  贾环看公孙亮一脸的失望,感慨的喝了三杯酒。心里觉得好笑。进来时在美貌侍女面前刷脸成功的大师兄,在高冷范的花魁面前败下阵来。大师兄的经义、文章都是出色的,但总不能和花魁娘子谈论四书五经吧?有点伤氛围啊。
  龙江先生一眼看到正在看热闹的贾环,故意捉弄道:“贾小友诗才高绝,何不赋诗一首?看看能否打动诗诗姑娘的芳心。”
  其余几人纷纷起哄。
  容貌清丽的诗诗抿嘴轻笑,娇软地说道:“贾公子诗名动京师。诗词文章本是高雅之事。但诗诗贪心,想求贾公子一首诗词给自己增色。”
  求诗的事情,她说的很坦然。将贾环抬的很高。娇柔软语,娓娓道来。声音若清溪流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