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7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852

  他又怎么能忘记十几年前,他在贾府当一个小庶子时,她对他的爱护呢?又怎么能忘记他回府时,她的感慨,眼泪,拥抱,欣喜?这是他的姐姐!
  “三姐姐……”贾环有些动感情,在探春身前,长揖行礼,声音带着一些哽咽,道:“三姐姐今日出嫁,阖府欢庆。祝愿三姐姐婚姻美满、幸福。”
  他非没有好词,但此时唯有最常见、常用的词,才可以表达那份真挚的感情、祝福!
  “三弟弟……你起来。”探春双手浮起贾环,看着他清廋的脸庞,一时间有千言万语要叮嘱,又说不出一个字来。鹅蛋脸上,泪珠滚滚落下。
  离别之意,至此而浓。众金钗们伤感难言。感性如黛玉、宝琴,轻声的啜泣。
  ……
  ……
  终究是李纨、宝钗劝住大家。一一道别后,留探春在屋里整妆,待嫁。
  上午十时许,沈府的花轿至贾府。各种礼仪、刁难新郎、伴郎后,贾府鸣鞭炮,送探春出嫁。十里红妆不待言。
  贾府这边的酒宴开席,稍后,大部分宾客都要去正西坊的沈府,那边的婚酒在正午。原庆国公,现在的新城王沈澄本来就是旧武勋集团的一份子,和贾府是世交。
  两府的朋友圈,大部分是重合的。比如:北静王水溶、西平郡王等人。而贾环和沈迁的朋友圈重合的不少。比如:冯紫英、陈也俊、纪澄等人。
  正午时,来京的大师兄公孙亮,叫贾环安排一处静室闲聊。早春午后,无忧堂的花园中,几只小鸟在树枝枝头鸣叫,清脆的声音透进轩窗来。
  公孙师兄一袭竹青色长衫,面若冠玉,丰神俊朗,倚在交椅上,看着花园里的美景,吟诵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他有一点醉了!
  山长入狱之事,压在大师兄的心头。他待山长如父。他继承的是山长学术上的衣钵。
  贾环沉默的喝着茶,不复往日见到大师兄时的健谈。他和大师兄是何等的交情啊?他没喝高,亦不敢喝高!千斤重担压在心头、身上。
  “唉……”公孙亮长叹一口气,拍着扶手,感慨的道:“子玉,如果是你在山长的位置,你会不会上书劝谏天子?”
  贾环根本没思考,答道:“不会!”他所受到的教育,注定他不忠于封建帝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所有。近现代的思潮、教育,是忠于民族、国家!
  雍治天子摆明不会听,他肯定不会去劝。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至于国事,这不是他一个深陷政治漩涡,从四品的左参议需要纠结的事情!
  山长上书,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或许,是有一些愚蠢的!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雍治天子还能活几年?
  但是,所有的大臣都这样想,政局是什么样?朝堂上一片灰暗。万马齐喑究可哀!
  比如:明成化年间,成化天子的首辅商辂致仕后,朝堂上是: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到这个程度,任何一个正直的士大夫,都难以忍受!
  雍治天子活的这几年,造成的损失呢?就这样漠视掉?这是一种家、国、天下的使命感!
  总有一些读书人不怕死,总有一些读书人有风骨!有的人选择隐忍,有的人选择爆发,不妥协。比如:李东阳、徐阶。比如:商辂、刘健、杨继盛。正如谭翤同所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自太史公起,青史不绝,褒奖这种正气!
  所以,贾环劝过后,当山长还坚持时,他便没有再劝。
  贾环反问一句,“大师兄,你会上书吗?”
  大师兄摇头,坚定的道:“不会!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是他的想法!若雍治天子杀山长,他将视天子如寇仇!
  贾环知道大师兄的想法,轻声道:“大师兄,山长会没事的。我保证!”
  公孙亮点点头,“嗯。子玉,你说……唉……人不可以无耻啊!”如今的雍治天子,就是一个无耻之人!只顾自己享乐,其余的事都不管了。
  明成化天子怎么对待王恕的?打发得远远的!嘉靖皇帝,都可以容忍海瑞。海瑞上的是什么折子?堪称明朝骂人奏章的前三名!而山长只是讲讲道理而已。
  贾环是不会忠君的,他有他的行事准则!雍治天子说贾环想法有点多,这个评语很准确的!毕竟是多年的帝王!而大师兄是有选择的忠君:君王贤明,则忠。
  ……
  ……
  师兄弟二人的谈话,掩埋在二十日的午后。工部尚书张安博下狱的政治风暴正在延续。
  天子的意思很明显的:朕欲治其罪,谁能提供他的黑材料?而朝中的红人党,比如华墨、袁壕等人都会在寻找契机。政敌宋溥又怎么会甘心收手?
  同样的,亦有一些人想劝天子不要重罚张安博!上书劝谏天子,这种高风险的事情,不做,是人之常情。张安博做了,还是有大臣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他。
  这是人心所向!京师之中,朝堂上,并非都是浑浑噩噩之辈。雍治天子乱搞,华墨搞得乌烟瘴气,朝堂大臣们,心里真的没意见?
  二十二日傍晚,城南外正西坊沈府中,吃酒回来的新城王沈澄将次子叫到书房里。
  初春的傍晚清幽、寂静,书房里点着檀香。
  沈澄将近五十岁,嘴角带着笑,“迁儿,坐!”这些天他心中极其畅快,封王是其一,嫡次子成婚,他后继有人是其二。
  沈迁新婚后,意气风发,在父亲面前坐下来,喝着茶,问道:“父亲叫我来有什么事?”
  沈澄沉吟了几秒,低声道:“迁儿,你明日要带着妻子回门。我知道你和贾子玉私交甚笃,我叮嘱你一句,贾府的事,少掺和!天子待我家不薄。”
  不管雍治天子在文臣们眼中如何,天子对沈家是皇恩浩荡!
  沈迁狐疑的看父亲一眼,道:“父亲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传言了?”
  沈澄摆摆手,制止沈迁问,“你别打听了。你如今是带兵的大将,朝堂上的事,少问。”
  沈迁轻轻的点头。
第921章
愿为使君马前卒
  二十二日晚间下起春雨。雨声连绵不绝,滴落在地面、湖面上。京师西城礼部右侍郎胡府花园的一处小楼中,灯火通明,仆人们在楼下候着。
  礼部右侍郎胡璁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斯在小楼里相对小酌,听着春雨。
  一张八仙小桌,四碟小菜。一壶白酒。陪着春雨,气氛极佳!文士所钟爱的时光。
  胡璁原为礼部主事,时年五十岁,微笑着举杯示意,道:“子实,袁大人和你谈过了?”
  胡璁口中的袁大人,便是现任刑部左侍郎的袁壕。他们三个是朝中瞩目的红人党!
  李斯四十二岁,为翰林检讨,三年时间,升到左佥都御史。他一身灰色的便服,笑着点点头,“嗯。张伯玉天下名儒,因言获罪。只怕肯落井下石的人不多。”
  华大学士为吸收红人党的力量,将他们的职务分别提拔。袁侍郎想要指挥胡璁已经不可能,只找他来谈。他其实并不愿意在此时弹劾张安博!
  他们仕途蹉跎,拍天子的马屁而获得晋升,但不代表他连最基本的良知都不要。他无意参与此事。
  “人心向背啊!”胡璁感叹一声,心中就有数。他作为红人党,此次一样不会出手。
  胡璁和李斯饮了一杯,捻须笑道:“呵呵,纵横西域的贾使君这一次被他这位老师连累的很惨啊!不知道他在家里有没有跳脚骂娘!”
  朝中局势,他如何看不懂?天子只怕会迁怒。据闻,天子在奏对时,听到贾环的名字,在冷笑!贾环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
  张安博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领袖。他门下的弟子,真是够倒霉的!
  李斯哈哈一笑,神态轻松,他们完全是看客,道:“秉用兄,谁让贾环是张安博最得意的弟子!因果相承!”又笑,“也不能说完全没用。至少挡枪了嘛!”
  雍治天子肯定是先处理完张安博的案子,再处理贾环。当然,这耽搁不了多久的时间。一两个月而已。
  胡璁仰头一笑,道:“哈哈,那抵什么用?贾环最大的依仗,无非是他在西域的兵权。天子怎么封赏齐驰和沈迁的?厚赏施恩!齐总督封魏国公,单独召见!沈迁的父亲沈澄都封王!没有这两人的支持。届时解决贾环,只要一个上得了台面的罪名而已!”
  周王朝的朝堂上,精英荟萃,明眼人不少!胡璁虽不知道雍治天子怎么警告、敲打齐驰不要和贾环来往,但猜得全对,并看清雍治天子的布局。
  李斯点点头,举杯畅饮。他同样不看好贾环。显然,沈迁全家受天子大恩,即便为贾环的姐夫,亦不可能支持贾环!
  ……
  ……
  正月二十三日,沈迁携探春回门。贾政、王夫人、贾环、贾琏在荣禧堂招待沈迁后,探春回大观园里,和姐妹们说话。迎春、惜春住的不远,回到贾府。
  湘云则是一直住在大观园的蘅芜苑中,贾环根本不放心她回史府。她将在这里等到出嫁前。
  沈迁则和贾环一起到无忧堂中小叙。他去年底回京,这么些天因为和探春婚事的原因,一直不好来贾府。而有些话,不能随便让长随传话。
  春雨从昨天夜里延续到今天,无忧堂的园林、屋舍、院落沐浴在朦胧的小雨中。
  距离夕韵堂不远的一处水榭中,贾环置酒和沈迁小酌。燕子在雨中掠水而过,雨滴落在清澈的湖泊中,泛起点点涟漪。
  沈迁一身白衫,身姿修长。星目俊脸,英姿勃勃。带着战场杀伐后磨砺出来的冷静气质。很英俊的男子。在他成婚前,他是京城最令人瞩目的青年!
  沈迁抿一口温热的黄酒,咂咂嘴,问道:“子玉,你现在打算怎么办?”贾环的情况很危险,他岂有不知道的?其师长张安博已经下狱数天。朝堂上风起云涌!
  贾环闻言,将手中的筷子放下,看着沈迁,坦然的道:“于乔,当今天子要杀我。你说我能怎么办?”
  沈迁微怔,随即沉默。他不知道贾环怎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他相信贾环不会出错。
  贾环抿一口酒,道:“我和蜀王谈过,推雍王上位。交换条件是:请杨皇后出面,保住山长和我的命!”
  他很清楚,雍治天子解决完山长,就会解决他。甚至,捆绑在一起解决都有可能。他抗衡天子的牌,只有杨皇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