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0/852

  没有廷议资格的官员们亦留在皇极殿中。如翰林院蔡宜,费敏政、周慎行等。科道言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斯、刑科给事中范锡爵、繁御史等。如皇族的汉王、魏王等。
  昨夜贾环遇刺的事,仿佛没有发生一般。
  大约五百多人汇聚在雄伟、华丽的皇极殿中,见证着这历史性的廷推。绯袍、青袍、绿袍,文左武右,一个个方阵如常朝时排列在殿中。殿外锦衣卫校尉侍卫。
  齐驰一身绯袍,站在群臣班次之首,让监察御史点名,见参与廷议的官员们都已到,简单的道:“开始吧。”
  廷推历来是由吏部尚书主持,但此时,齐驰当任不让。群臣推选出数个人选,给天子挑选。一般惯例是得票最高者会得到官职。当然,要看天子的选择。
  譬如明史:万历二十六年,吏部尚书蔡国珍罢免,廷推七人,李戴居末,帝特擢之。
  吏部尚书殷鹏没有和齐驰争。他的威望,资历都不如齐驰。齐驰有平定西域、漠北的大功。虽然京城人皆尽之,平定西域首功是贾环。但漠北之功,灭诸胡,亦是不世之功。
  殷鹏目光微微下垂,看着殿中的金砖。想着他的心思。昨天晚上贾环来拜访过他。宵禁,是贾环颁布的,由卫所军执行。当然不会禁贾环。
  廷推的第一步,是由重臣们提出人选。而如十三道掌道御史、六科都给事中,佥都御史、国子监祭酒,这些人并没有提名权。
  吏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潇丕率先开口,“齐大人,今日不同往日,乃是共议天子人选。天不无二日。本官认为,理当只选一人呈报给太后。”
  太后是怎么回事,朝堂里的大臣们心知肚明!这只是个幌子!皇帝的人选,何时轮得到太后做主?
  同时,庙堂诸公心里都有数,杨皇后在贾环的掌控中。说是呈报太后,其实是呈报给贾环。庙堂大佬,没有人是蠢的。但衮衮诸公还是愿意走廷推程序,和贾环在规则内博弈!
  第一,功名利禄,从古自今,有多少人看得穿?第二,这其中未必没有“十年不晚”的隐忍心思。青史上比比皆是!第三,对贾环不满的朝臣们,此时并不具备掀翻桌子的能力。
  齐驰点头道:“此是正理。”这局公正的话,令皇极殿中他的声望再高几分。朝中不少人担心齐总督和贾环沆瀣一气。若是报上去数个人选,杨皇后直接选择燕王呢?
  ……
  ……
  群臣附和,确定只廷推一人后,大理寺寺卿李康适出声道:“本官推选楚王。楚王为天子嫡子,天下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刑部侍郎施世俊、和汉王等人目光交流了一下。他们同属保皇党。
  武臣阵列前排,北静王水溶当即驳斥道:“岭南至京中要等到何时?国家大事,岂可迁延时日?迟则生变。地方上未必不会乱。诸位不可不察!”
  兵部侍郎占城候讥讽道:“那依水王爷的意思,直接推举燕王好了。我们廷议什么?”占城候此时为新武勋集团的旗帜。谁不知道北静王和贾府世交?而贾环起兵的口号,就是立燕王!燕王是贾环的弟子,立燕王,和贾环自己当皇帝,有多大的区别?
  北静王不置可否,没和占城候辩论。推不推燕王,不会由他口里说出来。他有顾忌。
  而皇极殿中一片哗然。费状元出列,躬身行礼,恳切的道:“诸位大人,皆是国之重臣,岂可令我朝有篡位之事?”当即,出列声援者十几人。
  齐驰神情肃然,扫视着群臣,道:“廷议之时,无关人等不得干扰廷议进行。否则逐出殿外。”将声浪压下去后,再道:“本官推举宋王。宋王为皇长子。以礼法而言,理当继位。”
  这个提议,不少官员心中以为然。楚王距离京城太远了。现在可并非明武宗时。等几个月,只怕地方上不靖。
  工部侍郎杨建天道:“本官推举卫王。宋王固然为皇长子,然而其出身低下,其母不过为宫女,学问稀松,非人君之相。”杨侍郎与贾府有旧。他和贾政的私交不错。
  这句话,要是让偏殿里候着的宋王知道,估计杀了杨侍郎的心都有。贾环原来那个时空中,康麻子就是以这样的理由,把八皇子给否掉。
  这时,礼部右侍郎胡璁出列道:“杨侍郎的话,在下不敢苟同。若论身份尊贵,京中诸皇子谁比得上燕王?燕王为周贵妃之子。在下推举燕王。”
  曾经的红人党,以拍天子马屁,后投靠华墨进升的胡侍郎这句话说的非常在道理。确实,若以母亲的身份论,燕王最贵。但是,皇极殿中瞬间一片骂声!
  刑部左侍郎袁壕,右佥都御史李斯,俱是错愕的看着胡璁。这……然后,仿佛明白了。他们原为红人党中坚。以袁壕为首。后与袁侍郎分道扬镳。
  殿中,科道言官阵中,有人骂道:“胡秉用,你甘当为贾环走狗是吗?”
  胡璁对骂声不以为意,反驳道:“燕王非天子血脉乎?”当年他为红人党时,科道言官们骂他的时候少了?
  在争吵一个时辰后,齐驰主持,以楚王、宋王、卫王、燕王四人为候选人进行投票。总计有四十六票,以宋王得票最高。燕王次之,楚王第三,卫王第四。
  齐驰将结果通报给卫弘一声,再将结果以奏章的形式,由袁琪袁公公呈给杨皇后。
  ……
  ……
  自上午七时许开始廷推,至下午两点,廷推才结束。期间、骂声、争吵声不必细叙。饥肠辘辘的大臣们,自皇极殿中陆续的离开。回府或者在外吃饭。
  如今,京城普通百姓的生活秩序并没有受到干扰,但官场秩序还没有确立。很少有官员会在这时按时上下班。
  户部主事唐道宾和费状元等人一起出皇极殿,过金水桥、广场,出皇极门、午门,从长安左门出皇城。一行人边走边谈。气氛略轻松。毕竟,群臣推出的人选符合儒家礼法:皇长子。
  唐道宾道:“子允以为今日廷议结果如何?”他虽然为贾环同年,向来交好,但他绝不会允许贾环篡位。
  费敏政看看身边神情轻松的同仁,忍不住浇冷水:“我担心贾环不会同意。”
  一名翰林道:“那咱们就继续堵着骂他。”
  这话说的同行的十几人都笑起来。众人出长安左门,没有回衙门,至棋盘街中吃饭。
  消息随后扩散出去。京城中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人都会关注今日的廷议。
  ……
  ……
  皇极殿偏殿之中,二十多位皇子正聚拢在这里,相互交谈、讥讽或者起哄。皇子们聚在一起,一团和气怎么可能?
  稍后,正殿中的消息传来。
  宋王脸上的笑容绽开,接受着一众皇子们的道贺。
  随后,他走到偏殿的正中,环视着殿中的各位皇子,满面春风的高声许诺:“本王若为天子,断然不会亏待诸位弟弟。当此之时,有乱臣弑君,正是我们宁氏皇族团结奋进之时!”
  卫王神情复杂,对身边的宁淅道:“看他得意的样子?宁淅,你那位先生真是个废物啊!手握京中兵权,居然还让你的皇位给别人摘走。”
  他心中充满着恶毒的情绪。
  宁淅紧紧的抿主嘴。他虽然不想当天子,住在南三所里感到害怕,但他给贾环教过历史,非常清楚,若新帝登基,他的日子不会好过。先生的结局更不会好。
  他没回答卫王。他知道:以先生的能力,事情断不会如此结束!
  ……
  ……
  傍晚的夕阳,照射在永寿宫的琉璃瓦上。永寿宫中的太监、宫女被换个干净。
  寝殿中,杨皇后形容憔悴的倚靠在软榻上,不时的流泪:她儿子死了。齐驰代表群臣递进来的奏章,就摆放在书桌上。
  蜀王宁恪看着杨皇后的模样,一天的时间过去,她就仿佛苍老十岁一般。心中痛苦难言。压着眼眶里的泪水,安慰道:“母后,彩儿她们都没事,只是隔在慈宁宫里。你千万要保重。”
  慈宁宫,是太后的住所。
  他去武英殿想见贾环,贾环没有见他。他到城北京营见过沈迁。得知贾环的意图。和潇妹的判断一模一样:现在,母后不能死,将被尊为太后。但若是不配合,则将声名尽毁。
  杨皇后呜咽的哭泣道:“恪儿,渊儿死了啊。”
  蜀王妃沈秀儿沉默的坐在下首的椅中,看着痛彻心扉的杨皇后,心中感慨难言。贾环的报复确实很啊!不杀杨皇后,比杀了她还难受。若当日她没害贾皇子……
  “唉……”蜀王宁恪安抚着。他心中焉能无恨?但他能看着母后死去?或者,背负“水性杨花”的骂名吗?不能的啊!
第950章
帝位归属(五)
  二十三日晚上,永寿宫中传来消息,奏请拥立宋王的奏章被杨皇后驳回。消息如同旋风一般传开。
  小时雍坊中,吏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萧丕家中,萧学士正在雍治十七年的状元瞿炜在书房中喝茶。
  瞿炜一身文士衫,三十二岁,仪表出众,晒笑道:“果不其然。”他昨日在皇极殿外堵贾环,全程参与。今日廷推,他亦在场。别管各方力量的想法如何,最终,都避不开一个事实:燕王作为皇位候选人被推出。
  杨侍郎故意提起卫王,只怕得到贾环授意。其实是为突出燕王的身份。而胡秉用更是无耻之徒,甘当贾环的走狗!
  而现在,贾环用杨皇后的名义拒绝宋王继位,令群臣再经受一次挫折。这番连消带打之下,将群臣反抗的意志再消磨。
  萧学士淡然的一笑,“贾环还不至于傻到同意吧?局面又僵持住了啊。看他怎么糊弄吧。”
  弑君者当然要杀!否则,纲纪在何处?但是,贾环手握兵权,百官能如何?他是倾向于秋后算账。当前,只要有一个可以糊弄百官的理由,这场政治游戏即可结束。
  百官不满贾环弑君是真的。但有多少人,会舍弃官位、生命,和贾环抗衡到底?纵观历史上,如此多的政变,朝廷百官都是誓死不屈?看个人的选择罢。
  瞿炜笑一笑,喝着茶。和他一科的罗向阳,纪澄都参与此事中。永清公主的驸马傅正蒙更是被杀掉。
  清流们一直在鼓噪要严惩贾环。若是群臣在这里退一步,则可结束僵局。贾环还能忍受那些清流多久?贾环今天傍晚回府,在四时坊中,再次遇刺。
  他和萧学士都是旁观者,贾环看起来除了当靶子挨骂外,也是一个旁观者。但实际上呢?
  ……
  ……
  夜色渐渐的深了。大时雍坊中,费敏政在书房里,徘徊着。下午时,他便担心贾环不会同意宋王继位,现在果然如此。他该怎么办?他有流血牺牲的觉悟,但这能阻止贾环吗?
  “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0/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