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8/852

  ……
  清冷的月色,徐徐的走过天空中,月华如水一般的倾泻在大明宫精美的园林,殿宇上。
  养心殿中,因永兴天子逝世,气氛凝滞,郑重!一个天子的驾崩,并不单单的是身后事!这是一个权力巨大的真空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甄皇后,太子宁炎,宁潇留在寝殿中。灯火点点,窗外寂静无声,带着一股难言的压抑,安静。
  甄皇后心里对贾环、宁潇还是颇有些意见的。两人都算是宁淅的长辈,却没有管教宁淅宠幸青美人的事。否则,哪有今天这样的事?
  然而,在此时,可做定海神针的贾环远在金陵。她不能去发泄心中悲痛的情绪,指责永清公主宁潇不作为。她深知道,宁潇支持太子的。
  她熟读诗书。深知宫廷,权力的险恶。不是说天子驾崩,太子就一定能登基。
  现在就等着朝中的重臣们到来,在天子驾前拥立新帝!
  这时一名中年女官自外头进来,跪下来,奏道:“娘娘,方才殿后传来消息,青美人饮毒酒自杀!”
  甄皇后道:“本宫知道了。”神情冷淡。
  丈夫临终前,一句“对不起你”令她泪流满面。她可以原谅丈夫,却不能原谅丈夫死去的始作俑者:青美人。青美人不自杀,她等儿子登基后,一样会处决青美人。
  “唉……”宁潇幽幽的长叹一口气。这是一个苦命人啊!她虽然极具政治才华,且通过少府,内务府掌握着约四分之一的朝堂势力。但,青美人的事,归根结底,并非政治问题。
  两人看问题的角度,无关对错。宁潇和甄皇后的人生经历不同。潇公主虽然婚姻不幸,但最终还是和欣赏的男子有感情的结晶!且她并没有经历过甄祎那样的家族衰落!
  ……
  ……
  养心殿的西暖阁为勤政殿。
  偏殿中,大殿中大学士曾缙正和两名大学士萧丕、殷鹏,并南书房的三位学士们,在此等候着朝中重臣们的到来。
  等朝中的重臣们(九卿等拥有廷议资格的官员)会齐之后,就在天子的床榻前,拥立太子宁炎。
  大明宫位于京城外的西南。
  周伍闵的皇庄就在附近。雍治二十一年,秦弘图奉贾环的命令自西域回来时,还率队在皇庄中,休息过。
  大臣们要从京中赶过来需要时间。永兴朝,因为经济的发展,将宵禁的时间延后到晚上九点半。这个点,大部分住在内城中的朝臣们来得及出城。
  大学士曾缙时年六十多岁,一身绯袍,神情微微展露出哀恸。他位居人臣之极,就算能力中等,压不住京中的各种暗潮:比如卫王、梁国公的串联。比如,户部尚书彭世俊的一些话。但,他的养气功夫还在。
  此时,他却是情绪微微外露。要知道,天子刚才拉着他的手,要他辅佐太子啊!一个读书人,面对此情此景,还有何话可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偏殿中,几名大臣们坐在椅中。曾缙对一旁的萧丕道:“以中,国不可一日无君。等宁伟长、胡秉用他们来之后,我等在天子驾前,拥立太子。早定大事。”
  萧丕笑了下,没说话。
  魏源质眼神变得犀利,扫过萧丕、殷鹏两人的脸。
  殷鹏担任大学士时间还短,威望没有树立起来,再者,他和贾府亦走的近,表态道:“自当如此。”
  曾缙微微有些疑惑的看看潇丕,表这个态很难吗?对殷鹏轻轻的点头。
  ……
  ……
  一个又一个的大臣,徐徐的抵达勤政殿中。风雨十年春,人事几度秋!当年,叱咤在雍治朝的重臣们,大部分都被换掉,只剩下少量的人。
  比如:北静王,贾政等人。
  曾缙对过来见礼的大臣们一一点头,继续等待着。突然间,勤政殿门口,一阵喧哗的躁动。就见户部尚书彭世俊,户部侍郎柳安宜,吏部右侍郎彭鏊,五军都督府同知占城候等人簇拥着卫王、蜀王宁恪、梁国公宁烁三人走进来。
  越王宁澄忍不住惊讶的站起来,“九哥?”又训斥卫王、宁烁,“谁让你们来的?”
  彭世俊一身绯袍,拱手一礼,道:“越王殿下,天子驾崩,难道皇族来不得?”
  于永兴十一年,文官政治在国朝已然成型。亲王地位虽然尊贵。但户部尚书,还真不放在眼里。特别是宁澄的权柄,基本来自于永兴天子。而此时,天子已经死了!
  曾缙皱眉,徐徐的低声道:“来便来了,一会见证太子登基。天子驾前,不要吵闹。”
  “哈哈!”彭世俊仰头一笑,道:“曾中堂此言差矣!永兴天子窃居帝位十一载,如今该将帝位归还正朔了!”说着,对偏殿中的朝臣们拱手,道:“诸公都忘了十二年前,雍治天子是怎么死的吗?是永兴天子的老师贾环,用火铳打死的!”
  这番话石破天惊!令偏殿中一片哗然。
  并非是彭世俊说的有多么的慷慨激昂动人心,而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啊!这是要干什么?
  就在这时,萧丕缓缓的走出来,道:“诸公,是时候拨乱反正了!”
第971章
我轻轻的来(中)
  偏殿之中,在夜里八点半左右,汇聚了大约五十多人。身份分别是:大学士,六部九卿,翰林,科道言官,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皇族。他们三三两两的坐在椅中。
  华美的偏殿中,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在中立者看来,他们只是来参加永兴天子的葬礼,拥立太子登基。父死子继,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唯一的疑虑在于太子才13岁,暂时不能亲政。
  然而,户部尚书彭世俊突然指责永兴天子得位不正,令众人一片哗然!
  而大学士萧丕的表态,更是在此时的局势上,火上浇油!
  这些年,国泰民安,周帝国的兵锋威压四海!永兴天子有贤君之名。但,就算这些年有舆论上的洗白,所有的官员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贾环弑君!
  那么,基于这个逻辑,严格说起来,永兴天子的皇位,真的合法吗?
  这个疑问,浮上在场不少官员的心头。
  ……
  ……
  北静王水溶,坐在武臣之首,冷眼看着闯进来的彭世俊、户部侍郎柳安宜,吏部右侍郎彭鏊,五军都督府同知占城候并皇族三人:卫王、蜀王宁恪、梁国公宁烁。
  还有出声附和的萧丕。
  当年,汉王府被抄没,晋王被杀,楚王全家死在岭南。皇族的门面在吴王府。剩下的皇子,宋王已废。却不想卫王还不死心。还夹杂着晋王之子宁烁。
  通政使贾政此时年事已高,略显老态,忧心忡忡的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他虽然于政治上不太行,但也知道,若太子不能登基,贾家一系怕是有麻烦。
  环哥儿怕是还在金陵,刚刚收到消息啊!
  礼部尚书胡璁和左都御史李斯两人目光交流了一下。胡璁走出来,对群臣们拱一拱手,再道:“萧学士和彭章民此言大谬!何谓正,何谓乱?永兴天子的帝位是群臣推选出来的!”
  大臣们廷推出来的皇帝不合法?你是来搞笑的吗?
  胡璁时年六十一岁,虽然是靠拍马屁上位的,但他能高中二甲前列,智商没有问题。一语切中要害!
  把贾环和永兴天子割裂开来看。贾环弑君不假。但,天子得位,是走了程序的。而且,当初拥立时,齐中堂虽然微微越过程序,但事后还是补了太后的懿旨。
  中立的吏部侍郎朱时中,工部刘侍郎等人都微微点头,出声。偏殿中的气氛为之一变。
  ……
  ……
  这时,翰林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瞿炜出声支持他的老师萧丕,道:“本官当日在殿中冷眼旁观,廷推是怎么回事,诸位都不清楚吗?群臣都受到贾环的胁迫。如何能做数?”
  这说的是当时的实情。
  当日,贾环在皇极殿中露面,以在永兴朝不出仕为条件,百官这才消除疑虑。要说有没有胁迫的成分,这真不好说。
  南书房行走,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左侍郎魏源质压着心中的怒火,冷声道:“瞿侍郎一张嘴,说不作数就不作数了?当日齐中堂在朝秉政时,你怎么不说?”
  怼了瞿炜一句,魏源质再道,“彭世俊,自古政变,未闻用嘴说能成事的!永兴天子治下十一年,本朝堪称盛世。如今天子尸骨未寒,你等就要拥立卫王?如此,便先把老夫杀了!”
  一番话掷地有声!
  自古以来,指名道姓,基本等同于骂人。彭世俊脸上神情微微变色。这时,占城候冷笑一声,拔出腰间的佩剑,道:“我骑兵营一万五千将士正在城中厉兵秣马。魏侍郎以为本将的刀不利否?”
  自永兴朝贾环执掌兵权以来,除却锦衣卫,旗手卫,上十二卫便改革为三大营:骑兵营,步兵营,神机营。每营一万五千人。以九门提督统领。
  三大营是京中京营之外的卫戍部队。在此时,京中精锐军队基本都被沈迁、张四水带走的情况下。占城候手中这一万五千人,可谓是一张王牌!
  这也是彭世俊敢于“挑事”最大的底气所在。
  “放肆!”大学士曾缙用力的派着桌几,桌面上的茶碗跳动,他训斥道:“吾辈商讨国家大事,哪里有你一个武人插嘴的地方?退下去!”
  占城候被训的神情极为不自然。但,终究是将手中的佩剑收起来,退到一边。
  偏殿中的局势,就此僵持下来。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