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0/852

  贾落儿感觉仿佛是第一次来京城,掀起车帘一角,看着京中繁华的街市。这时听着自己的母亲的话,扭头笑道:“娘,你不是在来的路上说,要罚爹爹再写几本小说吗?”
  这对答,令林千薇和石玉华噗嗤笑出声来。贾环哈哈一笑。车厢中,气氛轻快。
  ……
  ……
  雍治十五年,暮春之际,湘云见柳絮飘飞,偶得小令。桃花社众人拟柳絮词。
  其中,宝玉有一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然而,大观园里的金钗们,不会再做此叹。
  永兴十一年秋,宝钗,黛玉抵达京中。晚秋之时,秋菊绽放。桃花社社主林黛玉,于十月初十宴请诸位姐妹齐聚大观园藕香榭中,赏秋菊开诗社。
  迎,探,惜三春在京中,湘云,薛宝琴等亦在。邢蚰烟亦随丈夫许英朗在京中。李绮为甄宝玉之妻,在京中。南书房裁撤,甄宝玉为鸿胪寺少卿。
  李纹是金陵人罗华之妻,罗华此时亦在京中。
  这一日,诸芳齐聚大观园。谈论着二十年前的旧事,俱是感慨难言。丫鬟们环侍,清冷了许多年的大观园又热闹起来。宝玉,妙玉送来贺贴。
  三月初一,王夫人的寿宴,曾用大观园做起居进退之所。但是,没有金钗们的大观园,便没有那种诗情画意,它就是清冷的!
  顽笑一回,赏一回菊,写一回诗,至中午时在藕香榭里摆酒。湘云拉着香菱划拳。香菱酒量不行,温柔的美人满脸轻红,又抵不过湘云劝她。
  宝钗拿一枝菊花,倚在窗槛上。好一副仕女晚秋图。探春在一旁和她说话,“宝姐姐是不是想起那年云丫头做东吃螃蟹的诗会?”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宝钗笑盈盈的道:“是啊!云丫头要作诗,又要请客。螃蟹还是我哥哥送进来的。那是八月中,正是吃螃蟹的季节。不比今日。”
  宝琴在看黛玉钓鱼,说着话。她和黛玉私交极好。这时,看过来,笑道:“宝姐姐,我很怀念冬天吃的那块鹿肉。”那代表着她的少女时代。
  湘云灌完香菱,笑道:“傻姑娘,那有何难,等几日下雪,我们再去芦雪庵赏雪便是。”
  迎春,惜春,李纹、李绮拿着团扇,掩嘴轻笑。云妹妹豪爽,但粗心。再去芦雪庵容易,可这逝去的时光难回啊!
  邢岫烟淡然的一笑。
  探春因问道:“三弟弟在做什么?今日我们姐妹作诗,他既然入了诗社,可有作品交上来,林丫头怎么说?”
  提起贾环在做什么,宝钗,黛玉俱是难掩笑意。今日贾环在无忧堂中带奶爸,正陪着孩子们。用他的话说:无情未必正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就是不知道,他一会会不会叫苦呢。那些小鬼头,可是机灵,难缠。
  黛玉细声答道:“自是要他做一首。紫鹃,你去给相公说一声。将他的作品要来。”
  “好。”紫鹃笑着,带着两个小丫鬟,出了藕香榭,径直往北走,再向东过紫菱洲,从蘅芜苑侧面北上。至无忧堂后院中。相同的正是黛玉如今的住处。
  贾环正由苏诗诗,袭人,鸳鸯,彩霞陪着,一起照看着孩子们。院子里热闹归热闹,但一会儿,他就头大。十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玩闹,那场景。啧啧……
  紫鹃说明来意,贾环口叙一首旧词:醉花阴,由她带回到藕香榭中。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
  治平二年冬。北风刺骨。漆黑的夜色中,小时雍坊曾府,一名小吏骑马而来,稍后被带到曾大学士的书房中。
  “这么晚了,还有何事?”大学士曾缙由儿子陪同着,缓步从外面走到书房中,带着起床气的问道。人老了,十点钟已经入睡。结果被小吏吵醒。
  小吏行礼,道:“曾相,山东布政司传来加急的消息,泰山地震。”
  “啊……”曾缙的长子震惊难言。泰山是封禅之地。泰山地震,是上天的警示吗?
  曾缙稳着,半晌,仰头大笑,“哈哈,哈哈,老夫可以致仕矣!”
  ……
  ……
  雪花飘落。西苑朝霞居的六楼上。宁潇在此宴请着贾环。一壶黄酒,几碟小菜。紫儿,婉儿在一旁斟酒。
  宁潇和贾环碰一杯,轻笑着道:“贾郎,天子已经下了十道起复诏令,你打算何时接受?萧开之在真理报上为你造势:子玉不出,如苍生何?”
  治平二年,泰山地震。大学士曾缙“引咎辞职”。军机处出现空缺。朝中关于贾环起复的声音,越来越多。
  贾环笑一笑,“潇儿,再等一等吧。至少等年过了。王文公养望十余年,方才有此语。我啊,等一等,不是坏事。”五年的时间过去,当年齐驰留下的改革红利,都被消耗殆尽。很多政策,需要调整了。他有出仕执政之意。
  宁潇嫣然一笑,不再劝贾环。
  ……
  ……
  春天的细雨如春蚕啃着桑叶,沙沙作响。
  午后时分,贾环在文渊阁中处理着政务时,被甄太后派人叫到宁寿宫中。
  一路走来,都是静悄悄的。贾环微感诧异,跟着甄祎的贴身宫女走到一处楼阁中。
  贾环上楼来,只见楼中空无一人,只有甄太后一人,穿着青色柔软的长裙站在窗边赏雨。厅中一圆桌,陈列着精致的酒菜。
  小雨如丝,将午后的时光,点缀的休闲而慵懒。
  贾环躬身行礼,道:“臣见过太后。”他为帝师时,不是朝臣,对天子,太后的礼节,不必在意。而此刻,他为东阁大学士,预机务。要认认真真走形式。
  甄祎回头,柔柔的一笑,“贾先生来了。坐!”走过来,亲自给贾环斟酒,上好的白酒,酒气飘香。她问道:“贾先生入军机处月余,我轻松许多。总算可以睡一个好觉。”
  治平天子,今年不过十六岁,距离他十八岁亲政,还有两年。在此之前,是由甄太后摄政。代为行使天子的权力。她这三年来,如履薄冰。——当然,周朝真正的大权,在贾环手中。
  而在贾环入军机处后,她完全的放松下来。只要依着贾环的意见即可,不用多想。政治,令人着迷,同样很累。她不是长公主宁潇。
  贾环感觉今日的甄太后有些怪怪的,轻轻的点一点头。
  甄祎用尾指请拢着耳边的秀发,举杯饮酒,道:“贾世兄,明日便是子文的忌日。”
  原来如此。提及宁淅,贾环心中亦涌起些伤感。虽然三年的时间过去。温声安慰道:“你节哀。”
  甄祎轻轻的摇头,借着酒意,将多年前她心中想的却未说出口的话说出来,“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贾环愣住。
  以他的养气功夫,听到甄祎此时的话,脑子都直接当机。半晌,才恢复过来。甄家,是他一手毁的!以甄祎的性格,真的一点都不恨他?
  而前面那两个字,直接过滤掉吧!甄祎是子文的妻子。他和甄祎在年少时,确实有一些个渊源。但,从未到那种程度上。他直接拒绝了和甄家联姻。
  贾环看着甄祎的眼睛,真诚的道:“三姑娘,谢谢!”起身,离开小楼。
  这是上海滩中的一句歌词。冯程程对许文强,该这么说。
  他不会的。他身边的妻妾,都是和他有着十年以上的感情。他心中不会再多容的下别人。
  ……
  ……
  后世的历史学家发现,在治平年间,在那个辉煌的年代,文人笔记和野史中,多有对当时的大学士贾环和太后甄祎一些香艳的描述。真相如何,却是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第981章
一夜鱼龙舞(大结局)
  治平三年,春风吹过北地。京西的山寺庙桃花盛开,大明宫中十里香雪海。胜景如画。
  勤政殿中,治平天子宁炎坐在御座上,听着文华殿大学士贾环的奏报。
  “今天下承平三年矣,而自永兴年间,大学士齐驰改革以来,国力恢复,欣欣向荣。然国朝百年积弊,矛盾日积月累,至不得不改之境。臣贾环奏请改制。改军机处为政事堂。改五军都督府为枢密院。改革六部官制,改革科举,改革教育开民智,改革国子监,促移民,收各布政司的人事任免权,征收商税,减免农业税。改良户籍制度。提升百官俸禄,增加审计,促进文化发展……”
  贾环的奏章,零零种种,约三十多条,近万字。随着,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来,汇聚在大明宫勤政殿中的十几名重臣们聚精会神的听着。
  这份在周史上被称为治平改制赞誉极高的奏章,是一字可以影响到一个行业的兴衰,可以影响到一个家族的起落。
  坐在御座上的宁炎,时年十六岁。他经过贾环三年的教导,眼界大开。他虽然听不大懂,却仿佛看到一副巨大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无数的农民、工人、商人汇聚成沸腾,汹涌的时代浪潮!
  贾环读完。身后的重臣们:名义上的执政宰辅殷鹏,大学士蔡宜,吏部尚书宁儒,户部尚书胡璁,礼部尚书魏源质,左都御史李斯,内务府大臣宁澄,左都督北静王水溶,征虏大将军沈迁,金吾将军张四水等人齐齐出列,躬身道:“臣等附议。”
  宁炎抬手,朗声道:“准奏。”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0/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