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5680

  “朱元璋只在皇觉寺做了五十天的小沙弥就被扫地出门要饭去了。”
  “四年和尚那是吹牛逼。”
  “你才吹牛逼……”
  “你才吹死牛逼哦……”
  “都别吵都别吵……小金锋,你来说,你说朱元璋到底做了好久的和尚?”
  “对,听小金的,小金说的靠谱。”
  国庆大假的最后一天,依旧是在那草堂的銭莊,也就是那帮显得无聊的老头们。
  与往些日子不同的是,这一桌固定的老头大军们里,今天却是多了一个少年。
  前天,覃允华找到金锋照了《叔父贴》的照片去了某个地方,说是要给金锋寻找买家。
  銭莊伙计小廖回家过节,这不,今天金锋就当了一回銭莊的老板。
  覃允华完全可以关门歇业的,但在座的这群老头覃允华一个都惹不起,只好每天都开着门,就算不挣钱,也得让这群老家伙们每天有个固定喝茶摆龙门阵的地方。
  金锋手里虽然有八百多万的资金,但这些钱想要做大事,差得太远。
  卖掉《叔父贴》是金锋现在最好的选择。
  每天一大早来到銭莊烧好开水,这帮老头陆续进来,自己带着茶叶自己动手,金锋倒也落得清闲。
  一帮子老头天天都在一起,聊的全是古今中外,大到宇宙,小到纳米……
  还真别说,这群老头的小道消息还真的是很灵通,非常的八卦。
  “听说,十五那晚上,青城山那边好像出了点事。”
  “嘘!”
  几个老头可是对金锋印象极深,聊着聊着就把金锋给带了进来。
  金锋这时候正在翻阅覃允华店子里的一些藏书,大部分都是内部资料。
  听着一群老家伙们的闲谈,偶尔插一句,顿时就让老家伙们惊为天人。
  “元顺帝至正四年,淮北瘟疫并起,朱元璋父母亲人相继逝世,靠了邻居给了一块地草草埋了父母,他的兄长朱兴盛朱兴祖去做了上门女婿……”
  “朱元璋没处安身,十七岁进皇觉寺做了小沙弥……”
  “他自己写的《天潢玉牒》有过记载,十一月丁酉,寺主僧以岁欠不足给众食,俾各还其家,居寺甫两月,未谙释典,乃勉而游食,南历金、斗,西抵光、息,北至颖州,崎岖二载,仍还于皇觉寺。”
  “那时候的环境要好了点,他在皇觉寺呆了四年,再出来的时候……”
  “已经峥嵘展露,要争这个天下了……”
  “所以,他前前后后在皇觉寺呆了四年!”
  “那些说三年的,其实也没错。”
  金锋淡淡说出这话来,几个老家伙们纷纷服气冲着金锋竖起大拇指。
  “小金,我听说野史有过记载,说是朱元璋在外游历的两年遇见了道门高人,点化过他,是不是?”
  “那个人,就是张三丰。对不对?”
  “小金,我还听说,只要我们中国有事,就能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这些人背后都有道门的影子,你说有没有这群人的存在喃?”
  金锋曼声说道:“以前是有这个说法,不过……我不认同。”
  “我们中国的文明和传统最为完整无缺,千百年来从未断过,自有他延续的道理。”
  这话明显的,一帮子老迷信老头们不太乐意了。
  金锋淡淡笑笑,眼神轻飘,摇摇头。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一个冷冷清清,生生硬硬的声音。
  “文明传承自有延续的道理!?”
  “什么狗屁逻辑!?”
  “盛世佛门鼎盛,乱世道门应劫。千古不变的真理。”
  众人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着一个身着刻着打野潮服的少年站在门口,冷笑迭迭。
  金锋头也不回的轻声说道:“你说的道门是哪个道门?”
  这话明显的就把那少年给问住了,冷笑叫道:“是道门就行了。”
  金锋微微闭眼,淡淡一笑。
  少年迈步进来,曼声叫道:“WAITER,请覃世叔出来,我有事找他。”
  少年说的是中国话,却带着浓浓的地域口音,一听就不是中国人。
  金锋随意看了看少年一眼,淡淡说道:“门口有他电话,自己打。”
第248章
你有什么?
  少年哼了一声,打打响指,身后五六个穿着西装的男子立刻退出门外。
  少年冷笑叫道:“你这个店伙计什么态度……我就要你打!”
  金锋没回这少年的话。
  这时候,有人进来要卖古币。
  来的是一个太婆,年纪一大把了,背驼得不像话,满面风霜,皱纹重重。
  老人家估计有沙眼的老毛病,也就是迎风流泪,凹下去眼眶下面,始终有眼泪淌着。
  “老板,你这收不收袁大头和老钞票?”
  金锋站起身来迎了上去,嘴里答应着,扶着老人家先坐了下来。
  “老人家你先坐,我给你倒水。”
  老人家的衣服很老旧了,只是秋天却穿上了厚厚的棉服,嘴里叫着自己不渴,眼巴巴的看着金锋。
  “小老板,你能帮我看看这些袁大头和旧钞票不?”
  金锋叫了一声好勒,端了一杯热水过来,摆上了几个点心在桌上。
  老人家似乎对金锋有些不信任,嘴里灿灿的笑着,扭转身子,艰难的从厚厚的棉服里取出了一个塑料口袋来。
  塑料口袋包了好几层的塑料口袋,红的白的黑的,摊在茶几上,一层又一层。
  最后一层是一个红布包的拳头大小的东西。
  老人家视为珍宝的将旧得发黑的红包小心翼翼的拆开,露出里面的一堆东西来。
  银元、铜钱还有一些老旧的民国钞票和早些年的一些人民币旧钞票。
  “我没得医保,看不起病……”
  “娃儿要养他娃儿养不起我……”
  “屋里头也就这点老东西可能还值点钱。”
  “卖了添补哈家用。”
  早在老人家拿出这些东西的时候,金锋就已经知道了答案,心底默默叹息。
  几个袁大头是真货,不过是普通版的,品相极差,磨损很严重,这样的袁大头一个的收购价也就一两百块。
  十来个铜钱品相更差,唯一值点钱的,就是一个顺治的当十通宝,不过已经磨得很薄,背后的十字差不多磨平了一半。
  民国的旧钞票那就不用说,一点用都没有。
  前些年的那些老旧的钞票,比如说第二套人民币里的十圆大底,确实现在很少,炒的人也多。
  还有第三套纸币里的绿背底的一角纸币,也是很受追捧。
  但,这些钱都非常的老旧了,完全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按照覃允华的标准,袁大头还能收下,其他的肯定是不会收的。
  静静的听完老人家絮絮叨叨的讲述,金锋笑着轻声问了几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56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