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首富(校对)第10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6/1088

  有一些更绝,他们直接向美联储申请资金支持,一开口就是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因为如果他们破产了,整个米国经济都会随之而爆炸的。
  反正规模越大,亏的越多的贷款机构,越无所谓,反正有政府兜底。
  事实上,政府也兜底了,所以07年发生的几起倒闭事件,并没有引发全面的危机,甚至股市还非常的火热。
  直到2008年,因为大量的贷款者放弃房屋,直接违约,大量被卖出去的房子空置,银行可以拍卖寻找买家。
  大量的房源通过拍卖渠道进入市场,直接导致整个房产价格崩盘,从2008年1月到6月份,米国的平均房价下跌了30%左右。
  那些原本还勉强可以还房贷的购房者,发现房价暴跌,得不偿失,直接就放弃还款,选择违约。
  一场海啸来了。
第1970章
崩盘
  哪怕到了2008年中旬的时候,雷克特·摩根依然觉得这只是一场次贷危机,不会演变成一个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危机。
  因为在米国,贷款买房的人依然只占据了人口的少数,大部分人身上还是没有房贷的,所以次贷危机再危险,杀伤能力和范围应该都是有限的,是无法造成波及整个米国的巨大的风险。
  但是强如雷克特·摩根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其实已经不是一场次贷危机,而是一场金融危机的事实。因为华尔街那些金融天才们发明了金融创新,发明的各种俄罗斯套娃的基金,已经波及全国的金融公司和网络了。
  2008年上旬,随着三家相关企业的倒闭,导致纽约等全米286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全部下跌,跌幅超过了30%。
  尤其是随着租房和买卖二手房的网络平台瓜子二手房网的推出,全米国的房产交易都会主在动瓜子二手房网上面进行登记,结果就是无数人发现,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地块,都出现了大量等待出售的房源。
  而这些房源都一个特点,就是房贷还没有完成,需要购买者继续来支付房贷。
  此时已经不再是那些最垃圾的流浪者的房子放弃还贷,直接丢给银行了。
  而是绝大部分有一定偿还能力的次级用户,也跟着逃跑了。
  他们买房本来的想法是咬咬牙买下一座房,等过几年时间,房子价格涨个两三倍,他们再把房给卖了,这样瞬间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可如果房价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开始暴跌的话,那这些人心态就自然会炸了。一开始他们还坚持,觉得房价搞不好只是技术性调整。
  但是当房价一年跌了半年,尤其是各个房产交易网站每天都有批量房源上架,一个购买者被几十个卖房者哄抢的时候,这些次级用户们忽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那就是他们原本以为到时候能值150万美元的房子,等到房款交清之后,可能就剩下不到50万了,而他们在10年内需要支付的还款,却高达120万美金,他们如果老老实实的还房贷,那就要亏损70万美元的时候,这些人就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那就是直接将手中的房子给丢了,哪怕他们已经支付了好几年的贷款,但依然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还给了银行。
  嗯,这种明智的举动叫做壮士断腕。
  这成为了压垮整个次贷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美联储和雷克特·摩根一样,都认为这只是一场次贷危机,于是处理和应对的方式,也仅仅是收购那些倒闭的公司,整理他们的不良资产,然后重新注资,稳定一下投资者们的心态,但他们却没有考虑到各个提供套娃基金的金融企业和银行的麻烦。
  当大量的次级用户选择放弃房子不要的时候,这些银行就只能将房产收回来,然后再进行拍卖,本来他们觉得这样的话也亏不了多少钱。
  可是当这些房源直接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也出现在二手房市场上的时候,直接就导致房产价格再一次暴跌30%左右,这些银行惊恐的发现。
  那些原本自己贷出去了100万美元,觉得未来能值15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也就只剩50万美元了,他们注定要赔50万美元。
  不过银行想一想,自己好像也不慌呀,这些东西他们都打包成基金,卖给各个金融公司了呀!
  换句说话,这些亏损他们虽然要承担一部分,但是绝大一部分都被那些购买了基金的投资银行承担了呀,这美滋滋呀!
  这些银行是美滋滋了,但是所有购买了俄罗斯套娃基金的投资人们的心情就炸了,最终在2008年九月,在次贷危机中玩的最大的银行,也是米国第四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宣布因为次贷危机的问题,他们负债超过6000亿美元,而这些美元将全部无法偿还,于是雷曼兄弟银行宣布破产保护。
  第二天,第三大的美林银行也宣布,如果无法得到最低80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支援,美林银行也将倒闭。
  然后在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面,全米国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的宣布因为次贷危机导致的俄罗斯套娃基金的问题,他们都严重的巨额亏损,无法应对,只能宣布倒闭。
  这些场面,把所有的米国投资人……不,所有的米国人,都给吓傻了。
  他们估摸着,整个次贷危机的基本盘也就是一万亿美元左右,而全米国的投资银行资产超过五万亿美元,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个次贷危机,就全部倒了呢?
  殊不知,米国人的金融创新和俄罗斯套娃,让原本只有1万亿美元基本盘的次贷危机直接翻倍到了5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所有投资银行的资产,这些投资银行们可不就被抽空了所有的鲜血,直接倒闭了。
  此时就连雷克特·摩根也满头大汗,因为摩根财团下属的摩根银行,就是全米第一的投资银行,在次贷上,摩根银行相关的业务超过了8000亿美元,如果这8000亿美元也全部暴雷的话,那摩根银行恐怕也要寻求破产保护了。
  一时之间,雷克特·摩根哪里还顾得上蕾丝电力的问题,整个摩根财团上下都开始奔走,想要拯救摩根银行。
  只是雷克特·摩根就算是天纵之才,也想不出如何处理这8000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这在商业上面根本就是无法操作的事情了,雷克特·摩根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给自己挖一个好点的坑,然后让摩根银行死的舒服一点。
  虽说摩根银行没了还不至于让摩根财团完蛋,可是雷克特·摩根的主席和族长的位置,是休想再坐了。
  而另一边,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高盛投资银行其实也面临相同的问题,这两个财团的老伙计坐在一起一合计,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高盛银行和摩根银行的经营性质从投资银行变成商业银行,这样两家银行就可以直接向公众吸纳存款了,而有了公众的存款,那么8000亿美元的漏洞,就可以填补上了。
  这个主意太伟大了,举个例子,摩根银行原本是商人,靠经商致富,但是经商有风险呀,商人马上面临破产危机了!
  于是商人决定摇身一变,老子造反了,老子不当商人了,老子要当皇帝,老子要组建政府,然后直接向老百姓收税,依靠税收来还钱。
  好家伙,太TM的有才了。
第1971章
3亿吊灯
  于是乎,在2008年的9月21号,摩根银行和高盛银行宣布,他们已经取得了美联储的许可,从一家投资银行变成了一家商业银行了,可以直接从社会吸收存款了,大家快点直接把钱存到我的银行来,然后用来填补次贷危机的窟窿吧!!!
  这个事情听上去非常的玄幻,因为从摩根银行爆出也会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距离转化银行性质,总共也才过去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这半个月的时间,两家银行居然完成了号称史上最难办的手续,也就是从一家投资银行转变成为商业银行。
  这里面需要无数复杂的手续,需要米国几十个有关部门的许可,最后还需要大统领点头,议会审核批准才行。
  按理来说,这样繁琐的流程没有个两三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这还是上帝保佑,所有人都对你开绿灯的节奏。其中但凡有一两个环节不同意,这个都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但是两家银行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搞定了,但问题是,就算从投资银行转变成了商业银行,那短时间内想要吸收到8,000亿美元的存款,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现在米国的老百姓们已经被各种大型银行倒闭的消息给吓傻了,他们本能的抓紧了手中的小钱钱,想要让他们将钱存到一家已经暴露欠款8,000亿美元的银行身上,这么想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雷克特·摩根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从来也没指望从老百姓身上吸收8,000亿美元的存款,存款自然有其他的来路,而且速度还很快。
  9月23号,摩根银行刚刚转变为商业银行才两天的时间,米国的财政部宣布,将一部分预算存到摩根银行,美名其曰,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所以将资金分散放置在各个银行里面,避免被一家银行给影响了。
  于是摩根银行直接获得了财政部高达9000亿美元的巨额存款,一夜之间,摩根银行所有的资金问题就通通解决了,而财政部似乎也忘记了这9000亿美元的问题,直到十几年后,也没有要提取这9000亿美元的意思。
  嘛,反正财政部的预算向来是一团浆糊,就算是财政部长也搞不清楚……或者说财政部长正是财政部里面最搞不清楚的人。
  毕竟财政部长是内阁成员之一,而内阁成员的更换速度比总统的更换速度还要快,几乎每个米国大统领都要更换两三次财政部长,平均每个财政部长的工作时长只有不到两年时间而已。
  你指望一个依靠选举出生,压根就和数学没有任何关系的财政部长,在两年的时间内就理清那复杂的财务关系,搞清楚目前财务部所有的资金问题,这有可能性吗?
  就算真的有天纵之才办到了这一点,那两年之期已到,他们基本上也要挪窝,换一个职业了,所以最懂财务部的其实是那些财务部的公务员们。
  根据米国的公务员制度,这些人基本上一辈子都是要留在财务部的,他们才是对财务部所有资金情况一清二楚的人,而这些人都是摩根财团的朋友,或者干脆就是摩根财团等直接送上去的,这也是为什么摩根银行能够火速得到9,000亿美元存款的原因。
  “我居然想要在米国和这些怪物开战,我真的是个疯子!”在大千的董事长办公室里面,从灾区回来,身体皮肤几乎变成了古铜色的贾老板,看着米国那边的最新消息,赞叹了一声道。
  看到雷克特·摩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几句话就得到了9,000亿美元的资金,而且还完全符合米国的法律法规,没有任何法律风险,同时整个米国政府上下都通力配合,仿佛雷克特·摩根才是他们的爹的时候,贾老板就不由的感叹,自己是不是傻了,居然想要在米国和雷克特·摩根搞对抗。
  毕竟自己还要辛苦的赚钱,但是雷克特·摩根人家可以直接从印钞厂运钱了,除了没有央行的发钞权之外,摩根银行真的和央行没有什么区别了。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央行时时刻刻受到的无数双眼睛的监管,可以直接从财政部获得存款的摩根银行,日子可比米国的央行要好过多了。
  “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的换电站总能够安心的搞建设了!”同样一身古铜色的何西瓜感叹道。
  “是呀!”贾老板微笑着点点头“上天对我们还是非常的眷顾的,雷克特·摩根的麻烦还没有结束,他们应该暂时顾不上我们了!”
  雷克特·摩根的麻烦确实没有结束,虽然摩根银行的危机解除了,但是更大的危机却来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几乎在同时宣布,政府必须要救我们,否则我们就要集体倒闭了。
  这三家汽车企业可谓是米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占据了米国汽车行业的80%,也是底特律的三座大山。
  而在财富杂志编撰的全球500强里面,这三家企业可从来没有从前10强上面跌下来过,可是眨眼的功夫,这三家公司就宣布要破产了,这是什么鬼情况?
  答案很简单,因为银行催款了。
  其实这三家汽车企业早就资不抵债了,因为臃肿的公司结构,还有日渐下降的市场份额,这导致通用这三大汽车公司,几乎是靠银行贷款来过日子的。
  如果没有银行贷款的话,他们早在10年前就要破产了,只不过一直靠各个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输血,才让他们活下来的。
  不过这也很正常,华夏国内绝大部分企业也都是依靠各种贷款来活命的,越是涉及实体行业就越是如此,也就是大千和苹果这两个奇葩,能够做到公司的现金多到找不到理财渠道的地步。
  这一点米国政府其实也心知肚明,考虑到三大汽车企业下面有上百万的员工,这三家企业要是倒闭,米国会瞬间陷入崩溃的状态,所以这些贷款都得到了米国政府的授意,让银行不要管这三家公司的偿还能力,只要给钱就行了,出了事情政府兜着。
  而这也进一步的让三大汽车企业变得蛮横了起来,反正有政府兜底,老子爱怎么糟蹋钱都没有问题,比如通用的大楼大厅上面那号称价值3亿美元的巨型水晶吊灯,就是在通用汽车每年亏损上百亿美元的情况下,还得意洋洋的安装上去的。
  至于这盏水晶吊灯究竟是3亿美元还是300万美元,甚至是30万美元,那就天知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6/10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