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首富(校对)第10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3/1088

  在外媒计算的成本里面,土地的租金成本在200亿美元左右,设备的生产成本是600亿美元,那还有1,200亿美元去哪了呢?
  这重头就在电池和建筑上面。
  根据外媒的估算,建筑的成本无法具体估算,但是电池的成本是可以估算的。
  大千自己的成本预算里面写着,每家换电站平均需要储备电池500组左右,以备充电和更换使用,那么10万家换电站就是5,000万组电池。
  大千每一组电池的报价是2000美元,这电池成本就是1000亿美元了。
  还有200亿的建筑成本,这个报价也非常良心了,毕竟米国本土的建筑企业,可是出了名的又贵又难缠,200亿就能够建设10万家换电站的地面设施,绝对是找了隔壁王大妈来砍价的!
  那么实际上大千花了多少钱呢?
  首先是价值1,000亿美元的电池,这个利润倒不像换电设备那么的夸张,40亿的成本,600亿的售价,足足翻了15倍。
  毕竟电池的主要成本除了研发成本之外,基本上就是各种化学原料的成本了,每组电池化学原料的成本都在500美元左右,这些是实打实的,大千也做不了假。
  但因为技术上是铅酸电池,大千的生产线已经非常成熟了,平均每组电池的生产成本,稳定的压在了20美元以下,价值1,000亿美元的电池,差不多能有480亿美元的利润,比起换电站确实少了很多。
  所以如果电池成本就要520亿的话,那最后怎么成本反而不足200亿了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电池压根就没有生产。
第1984章
本章很爽3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贾老板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有想过真的要在米国办厂,一切只是忽悠人的障眼法而已,那电池还有必要真的生产出来,然后运送到米国吗?
  当然是不存在的,所以别看那些换电站正在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其实里面连一组电池都没有,全部都是空的,这1,000亿美元的电池成本也就压根不存在了。
  不过大千这几年在国际上各种大宗化学原料采购的单子确实增加了好几倍,让很多媒体都认为这是大千为了生产米国的电池进行的采购。
  但事实上这只是因为欧洲的电池和国内的电池需求不断的增高,大千为了供应这两个市场的增大的产量,和米国根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当然了,这些电池组的利润也是480亿美元……税前的。
  至于建筑成本,其实也是一样,虽然大千确实聘请了不少建筑公司,但是其实只有在闹市区里的几个地点,进行了一部分地面建筑的建造,其余的全部都是用高墙围起来,里面顶多就是用钢结构简单的搭了一个钢架子,让外人看上去好像正在建设一样,实际上屁都没干。
  而那些在荒野地区的换电站,更是连个钢架子都懒得打了,直接就围墙了事,反正一天恐怕都没有一两个人从这里路过。
  所以最后实际上的建筑开销,不过10亿美元左右而已。
  有聪明的小伙伴计算到这里,已经发现,这总成本虽说只有210亿美元,但也超过了200亿了,怎么就不足200亿了呢?
  因为那价值40亿的换电设备,有一半和电池一样,压根就没有送到米国去。
  而另一半为了掩人耳目,大千确实用集装箱货轮运送了大量换电设备去米国,还特意留在米国港口的仓库里面进行了一番展示,然后运输到各个现场去,让所有人都相信大千确实已经开始动工了。
  但实际上这些换电设备只不过是放在现场而已,除了少数几个样板工程之外,设备到了之后就直接放在雨棚下面,等到谈判谈崩了,运输公司又重新回来,拉着这些根本就没有拆过包的设备重新回到港口,然后拉走,整个过程连包装都没有拆,非常的省事。
  也正是因为包装都没有拆,所以这些设备都不用拉回华夏,而是直接去往欧洲。毕竟随着电动车热潮不断的提高,现在欧洲还有大量的换电站正在建设之中,这些换电设备正好能够满足欧洲人的寻求。
  所以从头到尾这价值40亿的美元的换电设备,真正安装然后拆卸下来造成了亏损的,只有不到5亿美元左右,剩下的全部原价卖给了欧洲那边。
  所以实际上的物料成本仅仅只有175亿美元左右。
  当然了,一些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还有各种灰色成本,加在一起也不少,差不多在190亿美元以上,确实不到200亿美元。
  欧洲人和米国人知道了,都要哭了。
  但不管再怎么低成本,这200亿美元也总算是亏了的,那么问题来了,大千的又究竟是怎样赚了3,000亿美元的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的贾老板又炒股去了。
  大家是否还记得,大千在成立蕾丝电力的时候,和所有的投资商约定,大千保证完成任务,假如工作没有完成,赔偿所有人的投资损失。
  作为条件,任何投资商都不允许查询财务,也不允许对大千的经营指手画脚,无论大千如何使用这些资金,也不许多话,甚至都不允许派驻任何人到蕾丝来上班,大千彻底将权力死死的搂在自己手中,一毛不拔。
  大千的行为看上去非常的霸道,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蕾丝的账是绝对不能查的,一旦查了,大千就要炸了,贾老板被拉进去坐个百八十年的牢都没有问题。
  因为这2000亿美元的资金,大千全部挪用了。
  做为重生者,对于08年的这场世界级的金融危机,贾老板自然是馋的直流口水。
  在97年那会,贾老板为了炒港港的股市,先是利用夏目网络借了800亿美元的贷款,然后直接挪用了这800个亿,跑到港港炒股去了。
  这一次我们的贾老板自然也不会放过,毕竟米国的股市体量远远不是港港能够比的,如果在08年美股崩溃性下跌的时候大量做空的话,那傻瓜也能够赚几倍的财富。
  只是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否则根本做不起来。
  可当时大千的资金,因为贾老板疯狂的投资电动车行业,在欧洲陆陆续续砸了将近1,00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才把整个欧洲的换电站网络给搞起来,贾老板手上的资金加在一起已经不足200亿美元了。
  虽说米国优先基金会那边还有大量的资金,但是现在贾老板已经不敢和米国优先基金会有太多的资金上的往来了。
  毕竟现在大千和大千的资金已经被很多人给牢牢的监视了起来,虽说贾老板可以把资金流向控制的非常隐秘,但奈何自己的对手就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大佬,要是被她察觉了蛛丝马迹,发现大千和米国优先基金会的关系,那这家基金会恐怕立刻就会受到米国的围剿。
  所以贾老板并不打算借用米国优先基金会的资金,反正基金会自己用钱去做空股市也是赚钱,不会亏什么。
  但大千如何弄到更多的资金就是问题了,本来贾老板是打算厚着脸皮去找国内一些银行来借钱的。
  比如GS银行,当年那个弄到了100亿美元外汇储备都欣喜若狂的银行,现在可了不得了,
  此时华夏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23,000亿美元的水平了,同时也成为全世界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是米国妥妥的债主。
  虽说这23,000亿美元大部分都储存在RM银行,不过GS银行作为此时华夏资产最高,还挤进了世界500强前50名的企业,GS银行的外汇储备大概也有3,000亿美元左右,贾老板动用这个关系,厚着脸皮借1,000亿美元问题是不大的。
  另外虽说贾老板在RM银行没有GS银行这么大的面子,但人家RM银行有超过15,000亿美元的储备,借给1,000亿美元左右,包借包还,问题也不大。
第1985章
本章很爽4
  但是吧,这问题也比较大,首先这钱一旦借了,人情也就算是用了,有点亏。
  其次,就是银行的美元太过于显眼了,很多国家都盯着这些钱,贾老板做空米国的意图一旦暴露,那总是不好的。
  但这是唯一来快钱的门路,当时的贾老板差不多已经决定还是管银行借钱了,结果没想到米国来送钱了。
  一开始贾老板是真心想要拒绝这个蕾丝电力的,毕竟经历过美国人的教育,贾老板非常清楚的明白,一纸行政命令就可以让自己所有的努力全部化作泡影。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贾老板当时想着无论如何也不答应。
  可是后来当欧洲人和米国人联合弄出来的方案放在贾老板面前的时候,贾老板忽然发现,这些人不就是给自己送钱来的吗,而且还一送就是2000亿美元,自己不用这笔钱在米国股市上面大赚一笔,简直就是愧对自己的祖先呀!
  于是贾老板悟了,主意瞬间改变了。
  当然了,转变不能太匆忙,否则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而且也不能太主动,于是贾老板就一直拒绝,一直到最后几乎所有人要跪在地上求着把钱送给贾老板,而摩根财团更是主动让花旗银行出面,贷款1000亿美元给贾老板的时候,贾老板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这是你们求我的,可不是我主动的,是你们自己犯贱,和我贾亚鹏没有关系!而既然是你们求我,那我定一些比较严苛的,比较霸道的规矩要你们遵守,你们也无话可说对吧。
  我不让所有的投资人查我的账,没有人能够约束这笔钱的去向什么的,也是非常合理的,毕竟是你们求我来干的,而且我还包赔,这怎么看都是你们赚了。
  接下来一切就按照贾老板的剧本来演的,开始在米国像模像样的准备蕾丝电力的建设工作。
  其实这里贾老板估计错误了,他本来以为3年的时间差不多足够了,而且他觉得一开始的时候,摩根财团为了卡自己,怎么着也要动用种种手段,让自己光是在审批程序上面就耽搁一年半载的时间,这样钱不用进入米国,场地不用大量施工,那就非常的正常了。
  可没想到的是,前期的审批工作居然如此顺利,不到2个月,米国那边和投资人就催着贾老板入场了。
  贾老板也不敢再拖延呀,否则就显得奇怪了,所以贾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去和谈。
  一开始在谈地皮的时候,贾老板故意设定了严苛的条件,要求一年一签约,不支付任何押金,打的还是希望能够合理的拖延个一年半载的时间的主意。
  而且到时候因为很多地块根本没有谈成,租金都可以省下了很多。
  可是没想到呀,关键时候,原本还死活不肯的各个地主忽然就一致的答应了,让贾老板的拖延计划又一次破产,而各个股东们也开始催着赶紧开始建设。
  这个时候贾老板是非常担心自己做的局露馅的,无奈之下,贾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开始搞建设,把各个工地的围挡建的高高的,调配换电站设备过去充门面什么的。
  那个时候是贾老板最担心的时候,身怕经济危机还没有来,蕾丝就已经建好了,自己就真的要哭了。
  好在关键时候阻力还是来了,看到各处在建工地受阻,大量工程暂缓的消息,贾老板长长的松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笑脸,果然还是摩根财团比较给力呀!
  后来等到金融危机彻底爆发,贾老板需要一个合理的结束蕾丝电力的理由,于是开始让一直磨洋工的蕾丝电力宣布自己提前完成工作。
  这样一是营造出电动车要大举进军米国市场,让米国的股市进一步的因为这个消息而崩盘。
  另一边,贾老板偷偷通过一些媒体,以一些小型基金会的名义,放出了要禁止电动车进入米国,不要让欧洲人偷了米国人的工作和市场这样的消息出来。
  果然,这些消息一公布,就彻底点燃了快要精神崩溃了的米国人的敏感神经,他们纷纷举行抗议,要求禁止电动车,保住米国人的工作岗位什么的。
  而米国甚至是非常配合的完成了任务,唯一的意外是贾老板会以为米国人直接禁掉电动车,这样自己就可以有理由光明正大的结束蕾丝电力。
  没想到米国人居然整出了出售三大汽车公司的幺蛾子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3/10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