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首富(校对)第10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088

  于是乎,首当其冲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丢到了贾长天的面前,你是不是贾亚鹏的儿子。
  “我是!”贾长天简单干脆的回答道,全场瞬间一片哗然,所有人都震惊的看着贾长天,唯独他身边的另外两名宇航员露出一丝苦笑。
  看来这一次新闻发布会他们不用说话了,看戏就行了。
  “请问您确定吗?您没有说谎吗?”下一个被点名提问的记者激动万分的问道。
  只是,这是什么鬼白痴问题?
  “我不确定这世界上是否会有人用自己的亲生父亲来开玩笑,说一个漠不相关的人是自己的父亲,但我不是,贾亚鹏就是我的父亲,我希望再也不要听到这样的问题了,否则我会拒绝回答!”贾长天冷着一张脸说道。
  “果然是贾亚鹏的儿子,就是霸气!”众记者们在心中说道,同时他们拼命的盯着贾长天的那张脸看,然后越看越觉得加贾长天和贾亚鹏的外貌几乎是按照一个模子长出来的,确实非常的相似。
  “那么请问,您对登陆计划的成功率有过估计吗?”有记者问道。
  “当然!”贾长天点点头“我亲自负责做过概率计算,同时还用计算机进行过模拟演示,发现理论成功率高达93.2%,已经很高了!”
  “但是这毕竟不是100%,万一出现了6.8%的失败,那如何办呢?”记者追问道
  “当年阿波罗11号登月的时候,纸面成功的概率只有71.2%,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飞了上去。我现在拥有93.2%的概率,我如果还不往上飞,那我就不配当这个宇航员!”贾长天非常干脆的说道。
  “请问这一次登上月球,是谁的意思,是您的,还是您父亲的!”另一个记者提问道。
  “这是我的意志!”贾长天感慨着说道“天底下恐怕没有父亲会愿意自己的儿子干这样的事情,我对不起我的父亲!”
第1994章
本章继续跑题
  随着贾老板的长子贾长天确定成为宇航员,第1批登陆月球之后,所有有关大千集团草菅人命的话题和争论,也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市场。
  这天底下恐怕没有哪个富豪会把自己嫡亲的血脉送到月球上去,除非他确实相信,这一趟的旅行非常的安全。
  当然了,也有人表示,这不过是大千的公关技巧罢了,这个贾长天根本就不是贾亚鹏的儿子,这是贾亚鹏为了避免舆论的抨击而搞出来的解释罢了。
  然后整个人立刻就被反怼了一句“贾亚鹏这是打算将自己所有的家产都交给一个外人继承吗?”
  最后,有一个网友发的帖子倒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表示,其实贾长天是不是亲生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次行动是否能够成功。
  成功了,就算原本的成功率只有1成,那大千也是英雄。
  但如果失败了,哪怕贾长天这个亲生儿子死了,大千也会被喷成狗。
  从这一点来看,这位网友还是非常敬佩大千的,因为大千干了一件全然不讨好的事情,砸了大笔的资金下去不说,儿子还有可能没命,整个集团上下也有可能被骂的像条狗一样。
  最关键的是,他实在看不出这一次登月行动有什么好处可言。
  你要说登月能够有技术性的突破,但这些技术也多半是和大千目前的发展前景没有关系的,所以大千这一次的决定真的非常令人迷惑。
  与此同时,更多有关贾长天的信息被扒了出来,当然了,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大千主动放出来了。
  比如贾长天三岁就师承华夏顶级火箭专家,5岁就在火箭研究中心乱跑,7岁就开始主动承担科研项目,10岁开始主管单个项目,13岁几乎成为了登月项目的总工程师,14岁成立了太阳系技术探索公司,接过了华夏登月的大棒,然后忽悠自己老爹先后已经投入了超过300亿美元的研发和制造经费了。
  再然后,有人发现,大千的《万千世界》杂志里面,先后有六个不同的化名的作者的身份,都是贾长天,而这六个化名发布了总共17篇论文,每一篇都堪称是对世界有着一定的推动力的论文。
  当时一度还有很多国外媒体想要打听这几个作者的具体消息,然后想办法挖到国外来的。
  很快,当这些消息公布之后,就有媒体拿着这17篇论文找到了好几个国际知名的相关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杂志的总编们,通过对他们进行采访后,写了一篇综合性的报道出来。
  根据这篇报道的说法,单纯从这17篇论文的专业角度来看,每一篇论文都非常专业,而且对于相关专业的推动性极大,其中有6篇论文甚至达到了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程度。
  他们回忆,当时这6篇论文先后在《万千世界》上面刊发的时候,他们每一次都会大惊失色,惊呼行业要变了。
  尤其是当他们通过论文,完全重现了相关的实验之后,就更加震撼的无以复加,然后好奇大千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一本企业内部的杂志居然能够连续刊登6篇这样强悍的论文。
  而且根据大千内部的说法,所有能够刊登出来的论文全部都是三年之前的,经过审核之后,不会对大千的利益造成太多影响的论文。
  换句话说,大千内部应该还隐藏了很多不同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只不过因为这些技术突破的相关商业价值利益太高了,大千舍不得让他们公布出去,而是选择一直隐藏。
  那如果这样的话,大千隐藏的技术又有多么的恐怖呢?
  有几位专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甚至表示,如果大千愿意让他们接触这些技术的话,他们甚至愿意不要一分工资,就跑去给大千上班了。
  别说,等这篇采访发布了之后,还真就有两个专家消失的无影无踪,连他们本国的专业机构都找不到,再联想到他们消失之前,都主动购买了去华夏的机票,就不由的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成为大千的一员了。
  这一篇报道到这里还是对大千赞美的,但是一个外国媒体的报道,怎么可能清一色的都是赞美呢?
  所以很快,这篇报道的记者就开始提出质疑了。
  他没有质疑这些论文的真实性,而是质疑这么多具有突破性的论文,难道真的是贾长天一个人搞出来的?这里面会不会存在科研抢劫的情况呢?
  毕竟贾长天是贾老板的大儿子,大千集团的继承者,从自己手下的科研工作者手中抢夺一些论文的署名权,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
  就像很多年前,爱迪生干的那样。
  话说当年很多人第1次知道爱迪生的时候,还是在小学,甚至是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么一个超级发明大王。
  这位发明大王,小时候就懂温水煮青蛙的原理,看到蒸汽旋帆水壶盖,就明白了蒸汽机的原理,看到闪电会发光,就明白了电灯的原理。
  最牛叉的则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面。
  在2016年以前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里面,一直有这么一篇神奇的课文,课文的主角就是我们的爱迪生大发明家了。
  说的是爱迪生刚满七岁。他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
  医生表示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多点几盏油灯也不行。
  于是,我们聪明的爱迪生同学,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不一会儿,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回来,还带了几个小跟班,每个人都捧着同样一面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跟班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你这个小家伙,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第1995章
独立思考
  贾老板还记得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看到这篇课文,对爱迪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7岁的爱迪生就这么聪明了,自己9岁了,居然还在佩服一个7岁的小孩子,简直丢人呀。
  后来随着年纪逐渐增长,偶然又看到这篇课文,贾老板就觉得自己的脑子大概被僵尸给吃掉了,这篇课文里面的槽点,简直多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先不说这篇课文的文笔问题,毕竟这是给二年级小学生看的,也没法要求文笔。
  而且说句老实话,这文笔比吃一口布丁的文笔要强多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爱迪生生于1847年,他7岁的时候是1854年,然后再接下往下吐槽。
  首先是哪怕急性阑尾炎,那也是一周左右才会死,完全可以拖到去医院做手术,直接在家里做手术,完全是草菅人命。
  当然,也有那种情况很严重,一天就没的,虽然很少,我们就当爱迪生的妈妈比较倒霉吧,名人嘛,自然是有特殊待遇的。
  然后是镜子的问题,有很多人吐槽说油灯的灯光本身就够暗的,就算拿镜子折射,也不可能增加多少亮度,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无影灯。
  这个我们也不吐槽,万一人家医生的视力就是好呢?镜子的反射效果也就是牛叉呢?
  只一点,这些写文章的人,知道一面镜子有多重吗?
  这个作者估计是在写文章的时候,随手拿起自己女朋友的梳妆盒里面的镜子,觉得重量没啥问题。
  但你真正搬一面哪怕一本书厚度的镜子,也会觉得非常沉重,要是和一个电脑屏幕差不多大的镜子,最多十秒钟,你的手臂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乳酸了,然后你就恨不得将这面镜子给丢出去。
  一个成年人尚且如此,就更别说是一群仅仅7八岁左右的孩童了,他们能不能够举得起这面镜子都不知道呢。
  更别人说一场切割阑尾炎的手术最少也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要是再加上缝合之类的,一个小时时间都够呛,这些小朋友要是真能扛得住,那奥运会冠军就非他莫属了。
  哦,忘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奥运会。
  当然了,以上所有的吐槽,你都可以说是为了抬扛而抬杠,是我过分的揪着细节不放。
  那么我最后说一句,还记得一开始我跟大家说,爱迪生是在1847年出生的吗?
  可是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在1888年,这个非常吉利的年份进行的,只不过不够吉利的是,那个手术患者非常不幸的去世了。
  所以说,我们所知道的爱迪生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在扯淡,都是后人们自己编写的,而这篇大名鼎鼎的小学生课文《爱迪生救妈妈》,还不是外国人写的,而是一位华夏的编辑,在80年代的《少儿文学》上面刊登的。
  根据一位多年的文字工作者,还有参与过一段时间的媒体编辑工作的非专业人士的经验来看,这篇文章大致诞生的过程应该是。
  上面交代了任务,要写一篇名人故事来教育小朋友,而且要求不能是国内知名的故事,要不知名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而且还要有轰动性的文学效果的,这样才能显出自家杂志出来。
  然后编辑接了任务,头几天各种摸鱼各种浪,等到最后一天要交稿了,就开始紧急抱佛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0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