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谍战(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711

  刘尧叹息着说:“国民党背信弃义,刚刚才签订《临时条约》,难道又要自己撕毁吗?”
  “刘尧同志,你的这份情报很及时,也很重要。国民党背信弃义的事情还少吗?既然他们要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我们也没办法。这份电报里说,让我们拟定一个伏击国民党军队的地点,看来你的情报员很厉害嘛。”
  不管是打日军还是国民党军队,他总是胸有成竹。只不过限于新四军的兵力和装备,有些仗会打得很辛苦。可一直以来,他布兵打仗,很少有败绩。
  刘尧微笑着说:“这位同志,以国民党军统的身份,潜伏在日伪内部,两边的职务都不低,也深得各方的信任。他的情报,完全有可能影响蒋军的布置。”
  陈军长站在地图前,很快选定了一个地方:“既然如此,就把战场定在山子头吧。国民党的军队,劝他们抗日是不行的,只要把他们打痛了,才能将其拉到抗日的道路上来。”
  胡孝民收到城工部的回电后,才给军统回电。他并没有直接说出山子头这个地方,而是将周围新四军的布置透露给了重庆。
  只要重庆那帮人不傻,一定会派兵去山子头。
  几天之后,韩学谦部在“南返原防、收复失地”的旗号下,率部西移,企图与由淮北津浦路西向路东进军的王部,东西夹击新四军第四师于洪泽湖畔。并于某日,突然侵占泗阳县里仁集、程道口地区。
  新四军以大局为重,晓以大义,呼吁团结抗日。但韩执迷不悟,又于十日后亲率主力偷渡运河,侵入淮北根据地中心地区山子头一带,杀害抗日干部和群众。
  两天后,在陈军长的亲自部署下,新四军第三师和第二师各一部,配合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在山子头发起自卫反击战,一举全歼韩部主力2000多人,先后击毙韩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并生俘韩学谦,粉碎了国民党军东西对进,在洪泽湖畔建立反共基地的阴谋。
第1031章
指导计划
  韩学谦部本有近万人,被日伪消灭一半,这次在淮东,主力被全歼,韩学谦还被捕。由重庆控制的江苏省政府,也成为有名无实的流亡政府。
  这让重庆方面很沮丧,对中共也更加警惕。这说明,在苏北,甚至整个江苏和淮河一带,已经是中共的根据地了。
  韩学谦部虽然大败,可提供情报的胡孝民,并没有受到重庆的指责。相反,因为他精准地提供了山子头的情报,军统本部还对他提出了嘉奖。
  这让胡孝民啼笑皆非,但还是默默地收下了这份嘉奖。以后军统如果还有需要,他可以继续提供类似的情报。
  “孝民,你过来一下。”
  胡孝民到办公室不久,就接到了赵仕君的电话。
  “高官,有事吗?”
  胡孝民一溜小跑去了赵仕君的办公室,赵仕君当高官后,还是在十字街信孚里办公。但“高官”的称呼,比“部长”更好听。
  赵仕君轻声说道:“日军大本营根据1942年12月21日御前会议制定的《为完成大东亚战争而决定的处理中国问题的根本方针》,即所谓‘对华新政策’,制定了1943年度《对华作战指导计划》,并发布了《大陆命第757号命令》。”
  胡孝民惊讶地说:“大陆命第757号命令?”
  赵仕君说道:“大本营命令日军迅速安定江苏省北部以及上海、南京、杭州间地区,确保对此地区的占领以及长江下游交通的安全,并加强对东部沿海重要港口的控制。为此,日军调整了驻华中的兵力部署,对新四军作战的部队仍保在11万人左右,同时大量扩充和平建国军,由1942年的18.5万人增加到22.8万人。”
  胡孝民问:“我们的具体任务呢?”
  这个对华新政策,会让新四军的处境更为艰难。当然,我军经过这几年的抗战,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且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特别是去年下半年的几次战斗,伪军对新四军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一般的检问所,如果伪军发现有人携带枪支,或者一看就是新四军,都不会声张,甚至会配合着让他们赶紧过关。生死簿、红黑点这些东西,令他们胆战心惊。
  赵仕君说道:“向日军提供各种情报和劳力,配合日军清乡。”
  胡孝民不以为然地说:“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些事情嘛。”
  赵仕君缓缓地说:“今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清乡,只是暂时压缩了新四军的地盘,并没有消灭新四军。相反,他们的军队越清越多,战斗力也越来越强。今年如果不能消灭新四军,或者没有达成第757号命令,以后就更能消灭他们了,甚至……”
  后面的半截话他没有说出来,但是,胡孝民能猜出他的意思。如果看过《论持久战》的就知道了,抗战的走向,正朝着《论持久战》的论断发展。
  战争在去年已经进入了相恃阶段,今年要是日军不能消灭新四军,反快就会迎来新四军的反攻。到时候,日本人猖狂的日子,怕是不长久了。
  回到办事处后,胡孝民迅速将这份1943年度《对华作战指导计划》送了出去。这份“指导计划”,将为新四军抗战,提供最准确的方向。
  收到胡孝民的情报后,新四军的军部首长开了两天的会议,重点研究日军的这份作战指导计划。
  会后,陈军长还特意把刘尧叫过去谈话,向他表达了对“码头”同志的敬意。
  “刘尧同志,码头同志提供的这份日军1943年度《对华作战指导计划》,对今年我军的作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下次与他联系,代我向他表示感谢。他的这份情报,将挽救成千上万战士的生命,为打击日军侵略者作出很大的贡献。”
  刘尧郑重其事地说:“我会向码头同志转达的。”
  码头的情报,能得到军部一号首长的重视和表扬,这是一个情报员的最高荣誉,也是对所有默默无闻的地下工作者的最大肯定。
  几天之后,中共华中局向各抗日根据地发出《关于坚持敌后艰苦斗争的指示》,指出目前日军向中国发动局部攻势,尤其对敌后进行残酷的全面扫荡是势在难免的。
  因此,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动员全党千百倍提高信心及警惕,在任何严重环境下,咬紧牙关,坚持敌后两年最艰苦的斗争。
  为了完成这项最基本的战斗任务,华中局对彻底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充分作好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准备工作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要求。
  半个月之后,日伪军3000余人开始对镇江、丹阳、武进、扬中地区以及沪宁线以南的茅山、太滆地区进行“清乡”。提前得到消息的新四军,组织丹北及茅山、太滆苏南地区的抗日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顽强的反“清乡”斗争,彻底打破了日伪军在这一带的清乡计划。
  当胡孝民为我军的反清乡斗争取得胜利,准备约上冯五,晚上找个地方小酌一杯时,突然接到后大椿的电话。
  “胡厅长,日军最近大量采购军米,并强迫农民低价出售,无锡白粳米限价挂牌收购每石只有中储券720元,而黑市价格则在1000元以上。这些农民又不是傻子,怎么会把米卖出来嘛。日本人用这样的价格买米,跟抢也没什么区别。”
  胡孝民正色地说:“正是因为日军大量采购,黑市的价格才能涨上去。如果日军不采购,说不定价格还会更低呢。后局长,我们应该大力配合日军的军米采购!”
  日军的这种行为,只会让老百姓对他们更加不满。为了让手里的粮食卖个好价格,老百姓会把手里的粮食卖给商人。
  后大椿苦恼地说:“我们怎么办?老百姓手里的粮食不愿意卖呢?”
  胡孝民杀气腾腾地说:“不愿意卖就是反日分子,谁敢私藏粮食就以反日分子的名义逮捕。”
第1032章
无关
  胡孝民的行为,刚开始确实让日军采购军米变得顺利。为此,登部队和矛部队甚至还特意表彰了胡孝民,把他视为配合日军清乡的典型。
  后大椿得到胡孝民的大力支持后,粮食收购工作进展很好,特意到胡孝民的办公室,邀请他吃饭。见到胡孝民后,他作了揖,诚恳地说:“兄弟晚上在太湖饭店作东,请付政作陪,一起喝一杯,还望胡厅长赏光。”
  自从日军对粮食区的军管撤销后,后大椿的日子就变得滋润。每天都有粮行的老板去拜访他,光是收礼,他就收得手都软了。
  后大椿特别感谢胡孝民,这次粮食收购,清乡苏州办事处把权力下放,交给粮食局和粮食部。权力给了他,“收益”自然也给了他。
  现在的粮价,一天一个价,谁手里有粮食,谁手里就有钱。作为掌握全省粮食收购和调配的后大椿,自然就更有钱。
  他不仅从商人手里得利,还指使亲戚紧急办了几家粮行,将粮食源源不断贩卖到苏北。光是他手里控制的粮行,每个月经手的粮食,就在一百万斤以上。现在一石大米黑市已经涨到中储券一千五百元,而收购价格只需要七百多,可以想象这其中的利润。
  有的时候后大椿都觉得对不住胡孝民,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成了苏州的隐形富翁。那些经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户,都没有他这么多财富。
  胡孝民点了点头:“可以。”
  后大椿发大财的事,他当然是清楚的。苏州很多粮商,一开始也找到他,全被他推到后大椿那里。江苏的粮食调配权力,全部交给后大椿和付政,清乡苏州办事处只是配合粮食局和粮食部驻苏州办事处工作。对其中的利润,分文不取。
  很多人想不通,觉得这与胡孝民的性格不符。作为一个资深汉奸,贪婪无厌的名声又在外面,为何却对这么巨额的财富视而不见呢?
  胡孝民每次都是笑而不语,他的手下来问他,他还严厉警告他们,不要插手粮食之事。
  在太湖饭店的包厢内,后大椿一边给胡孝民倒酒,一边说道:“胡厅长,上海现在的粮价,已经涨得很离谱了,如果我们能把粮食送进去,那跟捡钱差不多。”
  胡孝民随口问道:“价格涨到多少了?”
  上海确实很缺粮,就算是普通的富商,现在要想吃饱,都是不容易的事。
  旁边的付政说道:“上海现在一石大米,已经到九千元了,很快就要突破一万。”
  胡孝民佯装诧异地说:“这么高了吗?”
  这么高的价格,他当然是知道的。毕竟,胡孝民的大本营就在上海,特工总部情报处,每天都会搜集市面上各种物资的价格。
  不管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一地之物价,都属于情报范畴。上海新区的情报组,每次的例行情报中,就包括了上海的价格和天气。
  这些情报,经过专业人士的分析,能推断出上海的现状和接下来要面临的处境。
  另外,还有情报人员,专门租住在吴淞江口和苏州河边,他们特意租住在二楼或三楼的阁楼,每天的任务也是拿着望远镜,观察和记录江面的日军船只。
  还有各个机场附近,如果周围没有房子的话,情报员只要天气合适,就会在天亮前潜伏到机场附近,观察日军飞机的起落架次和机型。
  至于从公开发行的报纸和书籍上搜集情报,就更加方便了。只要在上海发行的各大报纸,每天都有专人抄录,整理之后报送重庆。
  后大椿迟疑着说:“我和付主任有些担心,上海这么缺粮,日本人到时会不会怪到我们头上呢?”
  胡孝民沉吟道:“上海的粮价之所以大涨,并不是因为粮食少,而是周边难民大量涌入上海。只要我们清乡进行顺利,把新四军赶走,他们自然会回到乡下。到时候,上海的粮荒自然就消除了。这不是我说的,而是赵高官说的。”
  上海粮荒,日本人早就责问过赵仕君。但赵仕君的论调,与日本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毕竟,清乡开始后,很多人逃离清乡区,也是事实。
  清乡表面上是打击新四军和渝军,但清乡部队到了之后,他们与土匪无异。原本生活艰难的人家,现在更是活不下去,没办法,只好逃荒。去上海做工,或许还有条活路。留在农村,搞不好会活活饿死。
  后大椿看了付政一眼,两人的目光中都流露出欣喜之情:“有赵高官这番话,我们就稳心了。”
  有赵仕君顶着日本人的压力,他们根本不用担心。
  付政端起酒杯,诚恳地说:“感谢胡厅长对我们粮食部工作的大力支持,兄弟不才,先干为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7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