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谍战(校对)第6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711

  章详庆冷声说道:“当然,没有我们的同意,他们岂敢在上海设办事处?让他们在南京落脚,那是谈判的需要。”
  吴果清说道:“宋部长也说了,不能让中共代表团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显然,他是站在章详庆这边的。只有阻止中共设立办事处,后面什么事都不会有了。
  然而,中共早就有了应对之策。既然当局不让设立驻沪办事处,那以周先生的名义,在上海弄套公馆总可以吧?
  国民党再霸道,也不能阻止周先生住在上海啊。
  中共的行动很快,在马思南路107号买了套公寓,对外号称“周公馆”,门前挂了中英文的牌子:周公馆/Gen.Chow
En-lai's
Residence。
  胡孝民得知这一情报后,马上把周公馆隔壁的马思南路105号、对面的106全部租了下来,安排情报处的人监视。另外,在隔着一块空地的109号,以及后面的房子,也都租下。
  也就是说,周公馆四周,全部被军统拿下来。另外,还安排了商贩、修鞋匠、人力车、出租汽车,在106号开了家杂货铺,在后面开了家理发店。
  总而言之一句话,军统特务将周公馆围了个水泄不通。
  等中统得到消息,再想插足,发现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
  章详庆为了此事找吴果清告状,让军统让出105或106号,好处不能让军统全占了。
  可胡孝民一句话就怼了回去:“你们认定中共驻沪办事处不会有,应该没准备监视计划,我的人早就布置好了。从现在开始,军统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马思南路107号周公馆。”
  从抗战胜利之后,国内矛盾就从中日矛盾,转为国共矛盾。胡孝民的做法,也让南京很满意。郑局长亲自发来电报,嘉奖了军统上海新区。
  胡孝民没事就会去马思南路,要么是隔壁的105号,要么是对面的106号公寓。
  为了监视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胡孝民让情报处的汤伯荪亲自坐阵,电讯处全力支持。不仅驻沪办事处的电话要监听,他们的电报,也要随时抄录,尽力破解。
  “今天情况如何?”
  胡孝民上午又去了106号,汤伯荪已经搬到这里办公,监视人员晚上也住在这里,二十四小时监视对面。
  汤伯荪说道:“一切正常,对面在采购日常用品。”
  胡孝民问:“能不能安排人进去?”
  汤伯荪叹息着说:“他们连老妈子都准备好了。”
  胡孝民说道:“不用急,总会有办法的。”
  汤伯荪问:“组座,能否想办法在里面安装窃听器?”
  他对胡孝民的敬重发自内心,他一直觉得自己在敌占区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得知胡孝民的真正身份后,他才发现跟胡孝民相比,自己什么都不是。
  胡孝民摇了摇头:“不必,中共的反窃听很厉害,没必要自取其辱。”
  之前在重庆就出过这样的事,军统提前在曾家岩安装几十个窃听器,结果都被中共找出来了。
  汤伯荪担忧地说:“我们在门口的兄弟,好像也被他们发现了?”
  胡孝民说道:“发现就发现嘛,我们就是要让中共知道,他们处在我们的严密监视之下。”
  汤伯荪拿出一份英文杂志:“组座,这是中共刚创刊的英文《新华周刊》,发行人是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彭功。”
  胡孝民问:“看到没有,人家的效率多高?他们还要发行《新华日报》沪版,要坚决反对,绝不能让他们的宣传工作做到上海。另外,中共代表团的秘书长和发行人,将于明日抵达上海,与其他民主党派就所谓的和平问题交换意见。他们一定会住在这里,我们要严密监视。对面的内部情况,摸清了吗?”
  事实上,他在暗中想办法。吴果清已经下了死命令,《新华日报》沪版绝不能出版,否则他这个市长当不成,下面各个部门的头头也都要滚蛋。
  汤伯荪说道:“马思南路107号是一幢三层楼房,底层是警卫室,一楼是会客室,二、三楼是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宿舍。周先生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一楼,但他基本不来。”
  马思南路107号本来就是打着周公馆名义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却无可奈何。
  胡孝民问:“我们在阁楼能看到对面一楼的情况吗?”
  汤伯荪说:“只能看到外面的情况。”
  胡孝民沉吟道:“对周公馆所有的外出人员进行严密的跟踪,但不能影响他们,如果有机会,可以拉拢、策反,只要他们愿意为我们工作,不管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第1126章
送货
  军统上海新区对马思南路107号密不透风的监视,其实是对驻沪办事处的一种变相保护。
  军统对马思南路107号工作人员的跟踪,只监视不行动。只要周公馆的人不与上海本地党组织联系,并无大碍。
  鉴于这种情况,经请示周先生和南京局,决定在马思南路107号成立中共南京局上海工作委员会,简称上海工委。
  胡孝民兴奋地说:“五哥,知道吗?周先生要来上海了。”
  冯五激动地说:“上级刚传来最新指示,党中央派周先生来上海筹建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上海市委,将为办事处配备工作人员。”
  胡孝民提醒道:“要提醒上级,所有配备的工作人员,都要按照暴露的同志来处理。”
  冯五问:“你说,我们能见到周先生吗?”
  胡孝民摇了摇头:“以军统的身份见他不难,但要以党员的身份就不现实了。没有特殊情况,我们的身份绝不能暴露。”
  他何尝不想跟周先生亲切地交谈呢?周先生来上海,是为了筹建驻沪办事处,同时,还要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本质。胡孝民目前的身份,当然不能与他相见。
  冯五说道:“我明白,以后总会有机会的。”
  胡孝民说道:“我不好跟周先生见面,你要见他还是有办法的。对了,英文《新华周刊》出了三期了,估计国民党马上就会勒令停刊,相关同志可以到驻沪办事处工作。另外,上海将试行‘警员警管区制’与《特种户口登记办法》。这是中统的章详庆想出来的办法,目的是要排查进步的工人和学生,以及寻找共产党。”
  警管区是警察担任一切勤务的基本单位,每一个警员在其能力所及的区域内,担任一切警务;由若干个警管区组成整个县或市的警察网,整个组合警察网的关系就叫警管区制,即由若干警管区组成一个健全的县或市警察网,实行“共守分管”的一种警察勤务制度。
  决定警管区制实施成效的关键在于警察人员素质,这与警察招募、教育、地位、待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胡孝民觉得,就以目前上海警察局的警察人员素质,搞警管区,完全是给那些警察分割“势力”,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光明正大地捞油水。
  以后,上海就分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警管区,在警管区内,什么都归警员管,他们的权力最大。
  冯五问:“就不能想想办法,让英文《新华周刊》继续发行吗?”
  胡孝民说道:“国民党准备动手了,不可能让共产党的刊物在上海发行。我们的报纸,比炮弹还令他们害怕。”
  我党的宣传工作,是革命工作的法宝之一。笔杆子用得好,不比枪杆子差。
  胡孝民提醒道:“我们虽是党员,但也时刻不能忘了军统的身份。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军统反动派的身份。”
  他当然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让英文《新华周刊》再出版几期。但那样有意义吗?除了让别人死盯着自己外,作用不大。
  胡孝民也相信,真要这样做了,组织一定会批评自己。他的任务不是体现在这些方面,国民党在东北动作不断,内战很快将不可避免。按照刘尧的说法,他一个人的战斗力,至少相当于一个师。
  冯五说道:“那行,下午我给监视周伍豪的兄弟们送点慰问物资。”
  胡孝民说道:“不仅要给兄弟们送,也给周公馆准备一份。你不是要见周先生么,这就是个机会。香烟、糖果、大米、油盐肉多弄点,也算是码头情报组的一点心意。你可以明确告诉周公馆,这是军统上海新区的一点心意。以后,请周公馆的人配合军统的工作,我们也不会太为难他们。”
  抗战虽胜利了,可上海的经济还没有恢复,市场上的物资供应困难。周公馆的人,本来为了防止他们监视,就费尽了心机,再让他们搞这些紧俏物资,又得费神。
  冯五问:“上面会不会说?”
  胡孝民说道:“我会向南京报告,这也是体现了党国的胸怀嘛。”
  在重庆时,他听说军统为了监视曾家岩50号的中共八路军办事处,闹出不少笑话。这次到了上海,他不能坠了军统的名头。
  果然,胡孝民向南京报告,他向马思南路107号送物资,上头不仅没有怪罪,郑局长还大大的表扬了他,做事不拘一格,让共产党陷入被动。
  马思南路107号上海工委书计牛文少接到报告,军统送来一车的紧俏物资后,也很是惊奇。军统的特务,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心了?不会是下毒了吧?
  正好周伍豪到了上海,他马上向周先生请示。得知是军统送来的,周先生哈哈大笑,让牛文少写收条收下物资,他还亲自给胡孝民回了封信。
  听说是军统的总务科长送来的物资,周伍豪还亲自见了冯五。见到冯五时,周伍豪让其他同志避开,他单独与冯五谈了会话。
  冯五紧紧地握着周伍豪的大手,激动得热泪盈眶:“周先生好。”
  周伍豪亲切地说:“你好,感谢码头情报组送来的物资。”
  他当然知道胡孝民的身份,早在几年前,他就知道有这么一个同志了。我党打入国民党的同志不少,当年他就以“下闲棋布冷子”的办法,安排了一批同志进入国民党。
  现在,那些同志很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胡孝民就是其中之一。
  谁也没想到,胡孝民加入军统后,马上就被军统安排打入汪伪。胡孝民在汪伪的76号如鱼得水,很快从一名普通的情报人员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汪伪特工总部的重要一员。
  与此同时,胡孝民在军统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从情报员到新二组的副组长、组长,后来又兼行动队长,上海区的李公树失事后,更是担任上海新区的区长。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依然牢牢占据掌握着上海的军统特务。
  胡孝民年纪不算大,可他已经是一名老练的特务。要不是知道他的身份,周伍豪都要认真对待胡孝民。我党的一些同志,在谈到胡孝民时,也非常重视。
第1127章
必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7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