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校对)第1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3/1544

  于培勇和老爷子点点头,非常认同郑光耀的话。
  一个好的厨师,必定会是个美食家。
  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会做菜的人,也都会吃。
  这个吃,不是吃饭的意思,而是了解美食,懂得美食,不仅知道各种食材最佳的做法,另外对菜品的火候调味刀工等,也有一定的研究。
  简单来说就是,要会给菜品挑刺。
  挑刺不是故意找茬,而是找到菜品的不足。
  一道菜端到面前,你要能够准确找到这道菜的缺点,这就算一个合格的美食家,假如在这个基础上,还能给厨师相应的建议,那就是美食大家了。
  比如于培庸,曾经徐拙在网上搜过他当美食评委的视频,在那场比赛中每道菜端到于培庸面前,他都能准备说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葱味儿太重,下次可以尝试着少放一撮葱花。”
  “醋酸味儿有点浓,你可以提前半分钟放醋,这样让醋挥发得更多一些,酸味自然能淡一点,同时又不影响菜品的香味儿。”
  “柠檬放多了,半片足矣,你居然放了一整片。”
  “搁糖太少,糖在菜品中是提鲜的,你放糖应该再大胆一点才对。”
  ……
  这类话当时听着神乎其神的,让徐拙严重怀疑那是提前对好的词儿,但是接触厨艺越多,就越发现,一道菜味道的好坏,还真是跟这些小细节息息相关。
  这会儿让自己当美食家评论桌上的菜品,徐拙还真有点不知所措。
  不过毕竟也开店这么久了,这会儿的徐老板早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游戏宅。
  所以他喝了一口鱼汤之后,便开口说了起来。
  “这些菜都非常好吃,不过我做喜欢吃的,还是郑爷爷做的鱼丸。”
  这个回答,让大家有些意外,不过随即全都表情一松,显然对这个答案很满意,也很认同。
  倒是于可可有些不解:“为什么最好吃的是鱼丸啊?其他菜也都非常好吃吖,你看这鱼杂,你自己都吃了一小半耶,还有这腐竹鱼腩煲,你把腐竹全都挑走了,咋就说鱼丸是最好吃的呢?”
  这鱼丸是郑光耀做的鱼丸汤,非常典型的粤式菜品。
  汤很鲜美,鱼丸弹牙,不过吃起来,总体来说稍稍有点清淡,反正于可可觉得很一般,她最喜欢吃的还是蒸鱼腩干锅鱼杂这类的菜品。
  徐拙之所以说鱼丸,主要是觉得人家郑光耀是客人,而不管老爷子徐文海还是于培庸都是自家人,所以肯定要捡着外人夸了,这样大家才有面子,才能做到宾主尽欢。
  而选择鱼丸这道菜的原因是,这道菜是郑光耀唯一做的相对高端一点的粤菜。
  郑光耀今天虽然做了好几道菜品,但是鱼杂属于湘菜,做的时候他也强调了是袁德生的做法。
  而鱼肠煎蛋相对家常一点,也就鱼丸比较高端,菜品的卖相也好。
  所以徐拙选了这道菜。
  但要说好吃的话,徐拙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根本就没从味道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怎么办?
  直接摊牌自己是瞎蒙的?
  徐拙的脑子飞速旋转,他知道这个任务绝对不是三言两句就能完成的,原本以为提问题的会是几位老人,没想到自家媳妇儿先……
  你可真是我的亲媳妇儿啊!
第1382章
开始准备年夜饭
  这会儿就到了随机应变的时候了,估计系统说的语言的艺术,也应该是这一点。
  徐拙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一下,不过表情依然很淡定,他笑着对于可可说道:“今天郑爷爷做的这些菜中,鱼丸才是他的拿手菜,之前央视采访郑爷爷的时候,他做的就是非常经典的粤式鱼丸。”
  这话让郑光耀微微点头,鱼丸确实是他的拿手菜,不管怎么做,都做得让同行挑不出毛病来。
  接着,没等于可可开口发问,徐拙再次说道:“鱼肠煎蛋这道菜太过家常,论卖相的话也比不过鱼丸,所以不算最好吃的。
  而干锅鱼杂是湘菜,虽然郑爷爷做得非常完美,但比起袁爷爷的手艺,依然还差一线,毕竟不是同一个菜系的菜品嘛。”
  假如最后一道支竹鱼腩煲是郑光耀做的话,徐拙还真会为难该怎么选择,不过既然是徐文海做的,自然就不用考虑了。
  所以,不管怎么选,都是鱼丸最佳。
  而于培庸和老爷子做的菜,两人也基本上没做自己的拿手菜,也就老爷子做的烧鱼尾像回事,但是烧鱼尾这道菜只能算配菜,当不得主菜,因为鱼尾也属于下脚料的范畴之内。
  这么横向对比一下,郑光耀做的鱼丸汤完美胜出。
  徐拙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让于可可下意识的点点头,也认同了这话。
  呼……
  终于!
  徐拙悄悄松了口气,刚刚他脑子飞速转动,总算把自家媳妇儿给说服了。
  既然自家媳妇儿都被说服了,那这个任务也就……
  他正在幻想得到那些菜品之后该怎么升级的时候,郑光耀突然笑着说道:“小拙这孩子口才不错,说了这么一大堆,愣是没说到点上。”
  老爷子附和着说了一句:“岔话题的本事倒是不错,不过他说的也在理,这桌菜确实你做的丸子汤最佳,口味咸淡适宜,清鲜可口,确实很不错。”
  老爷子难得夸人,他这几句夸奖,顿时让郑光耀喜上眉梢,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然后他又客气几句,夸徐文海做的支竹鱼腩煲非常地道。
  就这样,大家相互吹捧起来,于培庸和于长江自然也加入其中,纷纷夸大家的手艺好,特别是于长江,他本是做生意的,最擅长说场面话。
  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中,徐拙总算听到了任务完成的提示音。
  跟在座的长辈们相比,徐拙在待人接物方面多少还有些欠缺,不过也没什么,毕竟他名气大,多少表现一些亲善就行了。
  要真见个顾客就热情得跟亲人一样,这反而会让人不适应。
  毕竟大家想象中的名人可是高高在上的,稍微释放一点亲善就算是接地气了,要是表现得太热情主动,这一下就让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崩塌了。
  全鱼宴过后,徐拙帮着于培庸把厨房收拾了一下,顺便又把明天要用的干菜泡水,一些已经泡上的则是挨个儿换水。
  比如海参干贝干鲍鱼之类的,全都需要长时间的浸泡才能做菜。
  明天晚上的饭菜注定会非常丰盛,毕竟今天就已经准备了这么久。
  对很多人来说,要说对年夜饭有多期待吧,还真没有,因为年夜饭上能吃的菜,平时也在吃,并没有什么菜品值得期待。
  但是那种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氛围,那种踏实团圆的感觉,那种和家人一起盘点一年来收获的喜悦,才是大家最想要的。
  特别是旁边再开着电视,播放大家一年比一年嫌弃却每年都看的春晚,这就更圆满了。
  要是别离一年的亲人,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不过徐家和于家倒没多少这种情绪,毕竟天天都在一起,加上家里不用为钱发愁,对于年夜饭的态度也就那样。
  今年要不是懒得折腾,两家人都决定去马尔代夫过年了。
  不过现在,既然没出去,该准备也得准备,正好郑光耀也跟大家一块儿过年,那就更得隆重一点了。
  倒不是因为郑光耀决定投资的那一千万块钱,主要是这老头挺可怜的,这大过节的没地方去,加上他对徐拙一直挺好,得知徐拙去京城开店二话不说就要拿出来一千万,就冲这点,徐拙也得好好陪他过个春节。
  这次过节,需要什么菜品第一楼那边会往这边送,加上四个顶级厨师和徐拙这个挂逼,做菜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大年三十下午,徐拙跟袁康视频通话了差不多一小时,把这段时间的所有事情算是安排妥当了。
  而另一边,于可可则是跟公司值班的人在做对接,年夜饭系列的短片大获成功,屡屡冲到热搜上,各个短视频平台上也斩获颇丰,二十四小时点击都在六位数以上。
  当然了,这些点击自然有公司运营的成分,毕竟现在公司也有刷热搜的业务,不过有一说一,就这点击量,每条视频全网点击加在一起差不多上千万,这已经算是一线视频品牌的体量了。
  而YouTube上,四方酒楼的两个帐号的粉丝量和视频播放量也节节攀升,收益非常不错,加上视频上贴有人工翻译的字幕,对老外们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
  虽然YouTube上面有AI自动翻译功能,但是博大精深的汉语对AI是很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烹饪方面,很多词汇的翻译都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人工翻译的好处了。
  现在陆博在美国那边特意成立了一个小公司,专门帮人在视频上做翻译,同时代发视频。
  当然了,他的主要业务来源还是徐拙这边,特别是最近,因为视频改成了日更,使得陆博不得不多招了两个留学生帮忙翻译。
  徐拙跟袁康通完视频电话,然后又在微信上发了一圈祝福消息,顺便去各个群里发了一圈红包,这才腾出时间,准备去厨房看看年夜饭的准备情况。
  不求能学会什么厨艺,只要能见识见识几位大厨的手艺就行。
  刚到厨房,于培庸便说道:“小拙来得正好,我正准备做文思豆腐呢,你跟着学一下吧,先了解一下这道菜的做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3/15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