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校对)第8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8/1544

  现在他生活有了奔头,整个人也变得自信和开朗了不少。
  “这就是我们的厨房,孙师傅,您可以做那什么粘豆包了。”
  厨房里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刷抖音。
  见徐拙进来,他用一口流利的东北话问道:“就你要学我们东北的粘豆包是吧?那你可算是找对银了,我做得粘豆包,在我们十里八乡都是数得着的……”
  胡大宝哈哈一笑:“你别吹牛了,赶紧动手做吧,等会儿喊俩女工过来给你搭把手,中午饭可别出岔子啊。”
  粘豆包是东北很常见的一道美食,起源于满族,是粗粮细做的典范。
  在早些年的东北地区,每到入冬的时节,家家户户都会蒸粘豆包,蒸好的豆包晾凉后冻在院子的缸里,能吃一冬天。
  粘豆包的吃法有很多。
  一般都是热透了蘸着白糖吃,那又香又甜又黏的口感和味道,让多少东北人都魂牵梦萦。
  另外热透了的粘豆包拍成小圆饼用油煎着吃,口感香甜酥脆,跟蘸糖吃又有所不同。
  过去的小孩子们,大冬天的还愿意啃冻豆包,既锻炼牙口,也会有种吃冰棍的感觉。
  再复杂一点,还可以滚上炒熟的黄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种糊香豆味,算是另一版本的驴打滚。
  这厨师一边忙活,一边絮絮叨叨给徐拙讲着东北粘豆包。
  做粘豆包,最重要的就是发黄米面和做豆馅。
  黄米面徐拙接触过,做驴打滚就是这玩意儿。
  但是粘豆包用的黄米面,还得往里掺玉米面,玉米面越多,粘豆包的口感就越硬,黏度就越小。
  反之,黏度就大,口感也更软和。
  至于豆馅,则是用大红豆加糖蒸透,但是要保持豆的形状,等到晾凉后再抓握成团。
  然后把发酵好的黄米面揉一下,分成一个个比豆馅大的面团,把豆馅包裹起来上锅蒸。
  蒸好后,就是东北地区人人爱吃的粘豆包了。
  孙师傅一边絮絮叨叨的给徐拙讲着粘豆包的历史,一边把他昨天发上的黄米面端了出来。
  面已经开好,随时都能蒸。
  豆馅昨天也已经蒸好了,现在已经彻底凉透。
  孙师傅先把豆馅一个个握成团,然后开始准备揉发好的黄米面。
  发酵的黄米面粘性大,揉的时候为了防止粘连,孙师傅特意撒了点玉米面。
  揉好的黄米面擀成饼,在饼上放一颗红豆馅心,然后包起来揉成圆形,粘豆包就算是做好了。
  做好的粘豆包先放在一边备用,差不多够一笼屉的时候,孙师傅从冰箱里拿出几个冻玉米。
  剥开玉米的嫩绿的苞衣后垫在笼屉上,然后把粘豆包一个个放上去。
  徐拙看了一会儿之后,洗了洗手也下手做了起来。
  “哟,这就会了?我还没给你讲清楚呢。”
  徐挂逼淡然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0878章
铁锅炖的技能
  粘豆包技能到手很顺利,徐拙也试着包了几个,上手也挺容易的。
  本来嘛,这种流传范围特别广泛的美食,或许做法上会有些出入,但是难度都不会太大。
  另外这个东北粘豆包,好像跟陕北的黄馍馍很相似,都是黄米面发酵,然后包上红豆做的馅上锅蒸。
  当然了,具体做法上肯定会有些出入的,毕竟相隔那么远,有些本土化的改变也很正常。
  因为是给大家尝鲜的,所以孙师傅并没有做多少粘豆包,也就三笼屉而已。
  听起来很多,但是中午一顿饭就能消耗个七七八八。
  粘豆包发展到现在,早已从主食变成了零食点心,个头也越来越精致。
  所以别看蒸了三笼,总量真没多少。
  再加上今天中午李浩要来,别说这小点心了,哪怕做成馒头大小,也架不住他造。
  粘豆包蒸上后,徐拙也没离开,反而留在厨房开始帮孙师傅做菜。
  今天买的食材不少,两扇排骨,一大块五花肉,还有两条十来斤重的肥鱼和三只肥鹅。
  除了这些肉食之外,茄子豆角之类的素菜也买了好几样。
  “今天准备做铁锅炖大né、铁锅炖活鱼、猪yòu炖粉条、排骨大乱炖、茄子炖豆角……反正下雨天没法干活儿,让工人们可劲儿造。”
  这几样都是最经典的东北炖菜,听得徐拙立马馋了。
  这不是生理原因的饿,而是这几样炖菜留给徐拙的印象,让他听到这些菜名,心底的那种馋就被勾了出来。
  他二话不说,拿起菜刀就开始剁排骨。
  嗯,反正没啥事儿,留下来帮帮忙。
  孙师傅的口才不错,加上天生自带幽默属性的东北话,跟听单口相声一样。
  不远处的防空洞里,这会儿里面几乎全是装满泡菜的大号坛子,散发出好闻的泡菜味道。
  而在门口那个比较宽敞的地方,有个稍微高一点的平台,一群工人正在忙着挂条幅,扯彩带。
  毕竟是成立一年的纪念日,虽然不大操大办,那也得热闹热闹,毕竟大家在这里也差不多工作一年了。
  作为酱园的二号人物李四福,更是忙得脚不离地。
  今天这场惊喜就是他策划的,表面上是酱菜园的厂长带领全体员工给姚美香一个惊喜,其实就是为了增加员工的凝聚力。
  另外,以给姚美香惊喜的理由来操办,主要是用这个理由让员工有参与感。
  这种偷偷摸摸搞事情的行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大家的热情,这种热情,最终又会转化为对企业的认同感。
  这些,都是他儿子儿媳教的,自从手术后,李四福家庭越发和睦,加上姚美香信任,他在管理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
  除了平时跟儿子儿媳学习之外,他自己也经常看一些企业管理类的书籍。
  活到老学到老嘛。
  至于胡大宝,严格来说和姚美香只是合作关系。
  他负责做香油,然后供货给姚美香和陈桂芳。
  但是毕竟在一个院里工作,加上跟大家关系不错,所以在今天他也跑前跑后的各种忙活。
  这是个人情社会,太一板一眼的话,容易没朋友。
  快中午的时候,姚美香开车和魏君明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台小箱货。
  这边发生的事情她自然一清二楚的,不过进入酱菜园后还是装作很惊喜的样子。
  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徐拙见识过陈桂芳的演技,今天又见到了干娘的水平。
  啧,都有拿百花金鸡奖的水平。
  但是想想也理解,做管理嘛,虽然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却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员工产生归属感认同感。
  这样凝聚力更强,大家工作会更认真,管理起来也更方便。
  当然了,说一千道一万,员工们上班的目的是为了钱,所以不管老板们怎么画大饼,最终还得在物质上体现出来。
  不然,人家何必在这听你讲故事呢?
  看着酱菜园门口停的那台箱货,徐拙很清楚,那里面就是姚美香给员工们准备的物质奖励。
  或者叫“反惊喜”。
  嗯,你们给我准备惊喜,我也给你们准备了惊喜。
  这样的老板,大家能不爱戴能不喜欢吗?
  想着这些,脑海里突然“叮”的一声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8/15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