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校对)第9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1/1544

  不过徐拙没用那些泡好的梅干菜,而是重新撕开一包,放在清水中稍稍泡软用手搓洗两遍,然后放在温水中浸泡。
  梅干菜,是用新鲜蔬菜经过堆黄、腌制、发酵、干制等方法做成的干菜,香气浓郁,口感脆嫩,不管做馅料还是做菜,都是极好的配料。
  在我国盛产梅干菜的地区,常用做梅干菜的蔬菜有芥菜、雪里蕻、油菜等,其中芥菜还分为大叶芥菜和花叶芥菜两种。
  在所有梅干菜的品类中,芥菜干是食用人数最多的,也是最受欢迎的,所以不少地方说到梅干菜,一般都特指芥菜干。
  今天徐拙用的梅菜,就是绍兴地区出产的芥菜干。
  徐拙把梅干菜洗净后攥干水分,放在了清水中浸泡,之所以先洗净再浸泡,是因为泡梅干菜的水,等会儿还要用。
  假如不洗的话,难免会有灰尘等被放进锅里。
  不管影不影响味道,首先会影响胃口。
  把梅干菜泡上之后,徐拙顺手把红曲米也泡在了碗中。
  这道菜用红曲米主要是给肉上色,所以做的时候根本不用往锅里放,只需要把泡好的水倒进锅里就行。
  庞世杰前两天已经和戴震霆一块儿回去了,毕竟要开新店嘛,有很多事要忙。
  而且他那个饭店本身就不小,再开分店只会更大,投资和手续什么的都需要协调,所以没有多留。
  这会儿做着干菜焖肉,徐拙突然有些想念这位舅舅。
  假如今天他在这,说不定又要跟自己打赌了。
  这么好的机会白白错过,有些可惜啊。
  不过回头等他的分店开业的时候,有时间的话会过去庆贺,到时候万一系统给个别的浙菜,又可以挣一波零花钱了。
  徐拙把梅干菜泡上,其他配料准备到位,然后就去第一楼的冷库中,切了一块正方形的肋条肉,边长差不多有三十厘米,重量在三斤左右。
  之所以用这块肉,是因为徐拙得到的这个技能,做出来的肉就是这种造型。
  毕竟是B级菜,跟家常做法已经有很大区别。
  家常做法中,味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香,最后才是色。
  简单来说就是不注重卖相,好吃就行。
  而系统给的B级菜做法,排第一位的就是色,也就是卖相第一。
  因为到了这个级别,香和味已经差不多到达顶峰,也就卖相才有提升的空间。
  徐拙把肉拿来后先用镊子把猪毛清理干净,然后开始给肉改刀。
  他先用菜刀剔掉多余的瘦肉,让整块肉呈现出标准的五花三层模样,同时也让肉的厚薄度保持一致。
  接着,徐拙把这块肉肉皮朝上摆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在肉皮上向下切,切到肉的三分之二处停下,把肉皮划开,但是下面的瘦肉要连在一起。
  这样每隔两公分就切一下,竖着切完再横着切,把这块肉切成瘦肉连在一起,但是肉皮呈十字花刀的模样。
  经过这么一改刀,肉的颜值有了明显提升。
  怪不得网上那些美食博主喜欢这么切肉呢。
  徐拙把这块肉泡在水中浸泡出血水,等半小时之后再动手操作。
  等待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和于培庸认真聊着这道菜的注意事项,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
  这种举动,让于培庸很是高兴。
  他一直都想不开,徐拙这么好的孩子,之前徐济民为什么把他打发到林平市守着个小面馆自生自灭呢?
  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不过想想年轻时候的徐济民,好像也是个暴殄天物的人,明明天赋超绝,在京城的时候却喜欢骑着自行车瞎逛。
  天赋高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半小时后,徐拙开始在锅里烧水,准备做菜。
  锅里烧水,一直烧开,然后把浸泡了半小时的五花肉肉皮朝下放入锅中汆水。
  这样做是为了去除肉皮和瘦肉中的杂质,汆水时间不用太长,两三分钟就足够,因为时间太长的话,肉中的鲜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就会流失。
  关火,用漏勺把锅里的肉捞出来,放在热水中清洗一下。
  接着把锅洗干净,再次倒入小半锅清水,把准备好的八角和桂皮放进去大火烧开,让香料的香味儿浸入到水里。
  熬煮了四五分钟后,徐拙把清洗干净的猪肉放进锅里。
  再放入葱结,倒入黄酒去腥,盖上锅盖,开始闷煮。
  这个做法,跟家常做法就有点南辕北辙了。
  家庭做法是用炒的方式来做的,甚至在炒的时候不放油,先放肉块在锅里煸炒,用这种方式把肉中的油脂煸炒出来。
  但是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肉卖相一般,而且因为经过煸炒,肉皮会有很多焦黄的气泡,影响美观和口感。
  于培庸原本没有在意,以为徐拙是要用家常做法来做。
  但是现在,他心里满是感慨。
  所谓天纵之才,大概就是这样吧。
  在没人教导的情况下就能把专业做法摸索出来,而且每一步都做得非常完美,哪怕于培庸本人都挑不出瑕疵。
  当年于长江放弃烹饪的时候,于培庸一度以为他的手艺要失传,所以四处奔走,最终创立了扬州大学烹饪学院,为的就是有人能够继承衣钵。
  而现在,出了徐拙这么个妖孽的孩子。
  让于培庸顿时觉得后继有人。
  想到这里,他背着手走到徐拙身边,笑眯眯地问道:“小拙,这道菜想要好吃还有个窍门,你知道是什么吗?”
第0956章
没两碗米饭刹不住车
  窍门?
  徐拙回忆一下做法,没觉得有什么窍门啊。
  除了煮肉的时候最好放入泡梅干菜的水和用母子酱油之外,徐拙不觉得还有什么窍门啊?
  对了,蒸肉的时候要先在碗里垫一点梅干菜,然后再把肉块肉皮朝下放在上面,放好后把剩下的梅干菜盖在上面。
  但是这些算不上窍门啊。
  会做的人几乎都知道。
  难道还有什么隐藏的小技巧不成?
  徐拙掀开锅盖,一边用勺子撇着锅里为数不多的浮沫,一边谦虚的问于培庸:“于爷爷,您说的窍门是指……”
  于培庸笑笑,先把锅里的火调成中小火,这才说道:“窍门就是要蒸的时间够长,这道菜虽然叫干菜焖肉,但是想要好吃,不在于焖而在于蒸。”
  徐拙原本没觉得这算啥技巧。
  但是仔细一琢磨,于培庸这句“不在于焖而在于蒸”,算是把这道菜的本质给剖析出来了。
  自己这是沾了系统的光,要是那些一知半解的学徒,于培庸这一句话就能让人豁然开朗,懂得做这道菜的真正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很多人做菜前半截都会很用心,甚至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但是在做最后的步骤却因为判断失误,导致菜品失败。
  就拿这道干菜焖肉来说,好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焖上,觉得最后的蒸作用不大,蒸的时候时间不够,导致整道菜翻车失败。
  徐拙前两天看网上的教程时候,就发现有人说这道菜只用蒸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
  但是实际上,这道菜最好蒸两小时以上,甚至还可以蒸好几次,因为蒸得越久,这道菜的味道和口感就越好。
  反之,味道就会变差。
  浮沫撇完后,徐拙往锅里倒了一大勺母子酱油,这道菜做的时候全程不放盐,肉的咸味全部来自梅干菜和酱油,所以放酱油时候量要多点。
  假如少了的话咸味不够,会让这道菜的味道大打折扣的。
  放了调料之后,再次盖上锅盖,小火焖煮。
  趁着这个时间,他把浸泡梅干菜从盆里捞出来,攥干水分后放在案板上切成小段。
  而浸泡梅干菜的那些水,则是另起一锅,烧开后放在一边,等到锅里的水稍稍沉淀一下就小心的把上面的水倒进焖肉的锅里,把沉淀物留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1/15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