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代魔法使(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703

  “哈哈哈,我走了,下次再来看你们。”周朝毫不在意的哈哈大笑道。说完冲两人一摆手,便转身自房前走开,朝自己在基地市中的住宅走了回去。
  接下来一夜无话,时间转眼来到了第二天……
第263章
大楚
  人体实验这种事,哪怕是由红后亲自主持,一群聪明程度远超普通人的调整者协助,再加上量子计算机的进行数据模拟推演,也不是短短几天就能得出结果的,更何况后面周朝还要往自己的身上弄,这在验证方面就更加要精益求精,因此要花费的时间也必然会更长!
  但就让他这么留在基地市里呆着显然也没什么意思,再加上本人也确实好象很长时间没有在大楚帝国内露头了,所以在又在基地市中呆了两天之后,周朝便动身出发,离岛向长久未归的江夏皇宫移动而去,并准备在路上亲自看一看,在主世界两个月,大唐世界近一年过后,整个大楚帝国的建设状况。
  就在这种想法支持下,一天之后,乘坐着东溟派的贸易船只出发的周朝就抵达了后世的福州,接着改走陆路,朝江夏成行去。
  起初的时候,所走的路和这个时代原本的路一样,都是那种由黄土铺实的土路、土官道,车轮一滚,就能溅扬起一堆尘沙,但在靠近临川之后,却是立刻发生了大变,原本的土路开始被柏油马路所取代,摇晃的车箱也不再因路况的问题而发生摇动和颠簸。
  车跑在路上也不再扬起大片的尘灰、马踏不出泥泞,道路两边鲜花绿树排列,一副后世的村村通公路的模样。
  “老丈,这是什么路,这么安稳。”这时,周朝撩开车帘来到厢外,装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土财主的样子朝车把式老汉问道。
  “这个啊,是黑油路。”车把式笑道:“是咱大楚皇帝用海外异学弄出来的玩应,可坚固了,不仅路面平整,车跑起来不颠,而且下雨天还不会泞,完全不用像以前似的,担心会在半路上陷住马脚或是崩歪了车轮。”
  “是吗?那这路修起来不便宜吧?”周朝惊讶道。
  “那老汉就不清楚了,不过到是听说这种路都是官府在修,出的是国库的银子,至于更具体的情况,公子就要问别人了。”老汉道。
  “出国库的银子?当今的朝廷到是爱民。”周朝煞有介事的说道。
  “可不是呢,当今圣人才一登基,就免去了徭役,减了丁税,改征缴官粮为收购,并免去很多前朝的税科,可是真正的圣人明君,天下间再没有这么好的皇帝了。”老汉眼神中满是感激,语气中充满感慨的说道。
  “您是不知道哇,当时这些消息传出后的景象,北方那边的人都疯了,好多人不顾当地势力的阻拦,也要拖家带口的渡江来我大楚,就为活一口饭吃,那场面,老汉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光是听说,就感觉自豪不已。咱南人争气啊。”
  “那国家拿什么来补充库银?”
  “听说是提高了商税的额度,并开设了一门什么娱什么的税。哦,对了,还有朝廷办了很多那什么企业,好象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补充税银。”老汉歪头想了想,磕磕巴巴的说道。
  “你怎么知道?”周朝故做好奇道。
  “诶?公子难道没有在城里见过那种看起来跟骷髅似的金属傀儡吗?”老汉诧异道。
  “见过,怎么?”
  “那公子肯定是没听过他们说话,基本只要当今圣人一出新政,那些金属傀儡就会开始宣传,老汉我经常走南通北的,时间长了,听得多了,也就记住了。”
  “原来是这样。”周朝恍然道:“我长年在家读书,不太外出,到是孤陋寡闻了。”
  “公子那是在专心做学问,可比不得我们这些泥腿子有时间。”老汉恭维道。
  “老丈客气了。”周朝道:“还请老汉再说说,咱大楚现在都有什么新政,我也好了解了解。”
  “那就多了。”见周朝这位年轻公子愿意听自己说话,正赶路赶的有些无聊的车把式也乐意碎嘴,开始一一将他听过的政策讲述了出来。
  首先是民政,凡大楚境内,6岁以上适龄儿童,无论富庶嫡偏,皆需送子弟入官办学校进行统一学习。
  废除奴隶制,禁止人口买卖,废除三类民(既平民、贱民、罪民)制度,大楚境内所有人员统一称做公民,并必须在官府办理身份证,验明证身。
  娱乐业从业者,特别是做皮肉生意的从业人员必须登记注册,并定时定期接受身体检查与行业检查。
  赌场全部收归国有,由国家经营,私人不许介入,查一起,灭一起。
  禁止土地买卖。
  禁止私人武装。
  经济方面的则是开办银行,鼓励商业行为,兑换回收全国私人所有贵重金属,换行大楚币。
  然后是宗教,所有佛、道人员必须在官府登记造册,并以现有人数为基准,全面实行入籍审批制度,但凡有想要出家的,除了需要其家人同意外,也需要到官府进行报备,私收入籍的寺、观将受到审查,轻着留寺提人,实行指导监管。重者直接封庙闭观清空现留。
  寺内现有适龄儿童除以有明确师徒名分的,全部强制还俗,孤儿送归福利院统一照顾,并会送往官办学校读书。
  清量寺、观所有土地,除在规定要求内的额定亩地数外,全部收归国有。
  最后是军政,开始对全国进行自愿士兵招募,并依照后世的军队抚恤条理开始制定后续补偿抚恤计划。
  总之,整个大楚在周朝和遍布全境的众多骨架机器人的联合行动下,强行由半封建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
  而在这过程中,自然会有各种各样被影响了利益的利益既得者和其他反对者出现,以及由他们所制造出的麻烦,就比如在某些有心人挑拨下爆发的叛乱事端,但是很快就又在周朝那强大到完全碾压的武力下被彻底镇压。
  领头人被当场处死或押送往基地市当成实验材料,普通士兵阶层的则根据各自的情况送往矿山进行劳改,或是直接驱逐出境,并拉入黑名单,永不许对方入境。
  其中特别是后者,专门针对那些被白道领袖的某院或某斋挑起来的佛、道势力。当然主要的还是佛门。
  毕竟南方一代还是属于上清派——也就是后来的茅山派的势力,他们和北方道派以及被表为道门第一人的宁道奇并不太对付,所以在这种大变中,他们很明智的没有跟丛,到是顺利的度过了一劫,目前在配合着周朝的宗教管理条理整理着自身,以适应大势。
  ……
  就在这种似是而非,东拼西凑的讲解中,马车进入了临川城。
  瞬时间,一座充满了古风古韵,但细节处却时时可见现代化痕迹的城市就映入了周朝的眼帘。
  道路是用混凝土打造的公路,平整无比,上面被用白油漆清晰的分割出了人行道和马道,以及斑马线等后世常见的东西。
  街头上有着少量的自行车。
  公路上有着由骨架机器人负责驾驶的简单的公交车。好听的音乐不时的在街头巷外回荡。
  骨架机器人变成的警察和城管在街头巡逻,镇压着城中一切可能出现的违法乱纪情况。
  年龄小小的,还流着鼻涕的熊孩子们疯叫着跑到出现的骨架机器人旁边,围着它们又跳又叫的,一点也不害怕他们的样子。甚至就连旁边的路人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
  显然,经过这将近一年的适应,大楚境内的民众已然习惯了骨架机器人们的存在。
  “真祥和啊。”周朝轻声说道。
  “是啊,多亏了当今圣上,要不是圣上突然发力崛起,我们现在估计还和北方那群人一样,天天生活在战乱当中,过者朝不保夕的贫苦生活。”老汉也是深有感触的说道。
  “咦,不谢宋家吗?”周朝故意道。
  “宋家也要谢,但没有圣上,仅凭一个宋家……”老汉说到这里没再说话,只是微微摇了摇头,表明了他的态度。
  看来还是这种老人看得分明。
  见此,周朝满意的呵呵一笑,没再追问。
  之后老汉将车驾到一家客栈旁,并在里面吃了顿饱饭后,便再次驾车出发,朝豫章行去。
  而因为道路变样的关系,这一回行进的速度更快,几乎是刚入夜不久,马车便驶进了豫章城中。接着周朝在豫章城中休息一天,便给付过车钱,辞了老汉,在渡口处乘坐上装备有发动机的包铁大船,沿鄱阳水道而上,进入长江,逆行朝江夏移动而去。
  一路上,只见江道上大船往来反复,一片热闹无比的繁华景象。
  如此又行了数天,周朝便顺利的抵达了武昌码头。
  这一次,所见的繁华景象比在豫章、九江更甚,大量的类似力工般的民众堆涌在码头,喊着“嘿呦嘿呦”的号子搬动着大宗大宗的货物,送上港口边停泊的各艘木船与大铁船。
  期间富人贵女平民聚集,穿插有序的在码头行走着。
  除此之外,码头的样式则更加的现代化,甚至如果不是旁边停着的木船和码头上的民众的穿着实在太违和的话,周朝还真有种又回到了现代的错觉。
  走下船只的周朝并没有在码头上多呆,穿过人群,就走到了不远处的车站前,乘坐着按时到来的公交车朝着江夏城行去……
第264章
无题
  在公交车的行驶下,没过多长时间,一个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看起来犹如后世京城一般,钢筋水泥建筑与古老木质建筑交相辉映的新型城市就映入了周朝的眼帘。甚至如果不是城市中的行人穿着的都很复古,不似现代的话,光看街头上交织不断的行人和自行车还真有种置身在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时的样子。
  周朝在江夏市的文化广场站下了车,径自在街头上游走起来。
  一路上,所见百姓安居乐业,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安乐满足的笑容。街边商铺林立,售卖着各种原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诸如洗发香波、沐浴乳、香皂、洗衣粉、卫生纸、电灯泡等等,只在后世才能随处可见的一般生活用品,以及这个时代长见的各种丝、麻、锦等色彩鲜艳的布匹和好吃好玩的小零食,小玩儿应。
  南来北往的富贵人等和客商络绎不绝,将偌大一个江夏城塞的满满当当,很有种后世物资商品集散地的架势。
  而将这一幕收入眼底的周朝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向其他地方行去。
  只不过没走出多远,就立刻被一股蜂拥的人群把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见此周朝眉头一皱,转步走向人群,片刻后,就来到了人群的外围,一边发动超能力将面前挡路的人向两边拨开,一边朝人群前方挤去。
  在这种情况下没过多长时间,周朝就来到了人群前方。
  瞬间,一堆精壮强悍的士兵以及部分金属骨架机器人所形成的人墙就呈现在他面前,挡住了他的进路。而在人墙的背后,一身华美服饰,姿态显得雍容华贵无比的宋玉致在几名女性宫女的陪侍下,面带笑容的为周围的孩童分发着精美的小食品,一副很亲民的形象。
  “宋娘娘真是个好人啊。”
  “是啊,每个月都会挑出一天巡查孤儿院,为那里的孩子送上精美的点心和干净的衣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7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