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高一(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364

  让张谭诚惶诚恐,何德何能,自己也能代表中国文化了。诚恐之间,更加钦佩金庸这些武侠大师,让中国的武侠文化,风靡世界。而扎根武侠小说的武侠电影,更是真正做到了对外的文化输出。
  好莱坞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大片,对外输出文化。
  中国也有武侠片,弘扬中国人的侠义志气,只可惜,武侠片在未来,渐渐没落了。仔细说起来,也不是武侠没落了,而是创作武侠的人才凋零了。金庸封笔了,古龙早逝了,梁羽也作古了,黄易更偏玄幻,温瑞安出名坑多烂尾。
  新一代武侠作者,又始终没能成气候,如之奈何。
  现在张谭读档重生,一个人支撑起了武侠市场,带动武侠热潮,未必不能给中国的武侠文化,再续命十年。
  这不,连美国的《旧金山纪事报》都关注到了张谭。
  报道并不在显眼板块,内容也不长,让人翻译过来,基本的报道就是说,张谭是中国最牛逼的作家,最畅销的作者,是中国版的罗琳式人物。
  “晕,罗琳是妇女好吧,怎么能把我跟妇女放一起比较呢!”张谭对此有点不爽。
  好在不是什么大毒点,能忍。
  报道后面继续说,张谭的武侠小说,受众非常广泛,改编成的电视剧,成为亚洲最好的电视剧之一,在很多国家引起了不俗反响。又说张谭登上过《福布斯》杂志的中文版,去年靠写书赚了280万美元(2300万人民币折合,汇率)。
  而做到这些成就的张谭,不过是十八岁刚成年而已。
  随后《旧金山纪事报》又举了一些畅销书作者,十八岁的时候正在干什么,得出了张谭是个少年天才、现象级作家的结论。
  再然后,就着重报道了唐人街的华人,喜欢看武侠小说,认为武侠文化是来自中国人的文化,并向身边的美国人推广。
  最后比较了一下中美文化差别,得出结论,美国人也在靠着武侠了解中国。
  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中国,不妨多看武侠小说和武侠片。
  至此,报道结束。
  看完这篇报道,张谭只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成为具备国际范的腕儿了。
  抖了抖写满英文的报纸,张谭顺了一下自己的头发,慨叹:“这么说来,美国人民需要我啊!”
第209章
最特别的武侠
  美国人民需不需要张谭,这个难说。
  至少武侠小说的爱好者们,是需要张谭带给他们更多精彩作品,充当精神食粮。度娘谭张吧,关注人数已经超过十五万人,成为帖吧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吧。每天都有无数武侠爱好者,来这里交友撕逼。
  人一多,江湖事儿就多了。
  有些人耐不住小打小闹,开始组织吧友,创办了属于帖吧的一份期刊——《谭式武侠精评》。
  挑选吧友中,写得好的书评,编订成集结帖子。
  什么《独一无二的精致男人——黄药师》、《谁是射雕英雄传里的英雄》、《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蓉儿正当少年》、《最惹人疼的还是杨康》、《那一剑的风情戚少商》、《完颜洪烈:你是我想嫁的人》、《一见杨过误终身》、《杨过是个不折不扣的天蝎座》比比皆是。
  每一篇文章,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或者撕逼。
  正是有这么多读者,整天在这里纠结,才让谭张吧能够吸引到无比的人气,高居现阶段的帖吧人气之首。而帖吧的人气与活跃度,无疑是反应出了,张谭今时今日,所凝聚的庞大人气。
  值此之时,张谭再出版新书《小李飞刀》,势头已然非同小可。
  早早就有无数粉丝,准备好了钱,就等小说上架了。
  这个时候的武侠小说作者,还是有不少的,港台的张非凡、李铁臂等人,都是比较厉害的作家,大陆地区,也有一大批武侠作者,从《今古传奇武侠版》、《武侠故事》等杂志起步,渐渐成名。
  然而要说能够出实体书,这就不是一般作者能做到了,即便是如今号称“谭张之下唯一椴”的小椴。实体书出版,也在艰难的挣扎中。
  小椴可以说是跟张谭同时起步的大陆武侠作者,是《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中流砥柱,但终究是和张谭有了天壤之别。哪怕《武侠版》愿意捧他。甚至给他冠名“谭张之下唯一椴”的称号,封他为大陆第二的武侠作者。
  他的小说,也才堪堪从杂志开始往出版走去。
  据说新世界出版社,已经计划出版他的《乱世英雄传》,但迟迟未能印刷。因为不敢肯定市场销量。
  别看张谭的小说,动辄上一两百万本的单册销量,但这是属于现象级的作家,市场上就这一位这么吊,别的作家不能比。虽说张谭已经把武侠市场带动起来,但还是形单影只了一点,毕竟在武侠渐渐衰退的时代,更需要好的作品,才能突围而出。
  市场认可的武侠小说家,唯有张谭这一号。甚至所有通俗小说作家中。也不过张谭、韩敬明、郭寒等寥寥几位而已。
  这也是一个金字塔的架构。
  下层是无数连发表都困难的作者,中间是大批能上杂志发表、但没机会出版的作者,再上一层是能够出版的作者,站在最顶端的畅销作者也就这么点。
  而张谭。
  无疑站在了最高之巅,令人仰慕的存在。
  《小李飞刀》要由三联书店出版了,这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一片喧哗。
  度娘帖吧的谭张吧,以及射雕英雄传吧、神雕侠侣吧、四大名捕吧等帖吧,纷纷将《小李飞刀》出版的消息,顶置在了帖吧最显眼位置。
  读者书迷。纷纷发帖表示期待,表示钱都备下了,只等第一时间购买。
  媒体得到消息后,也纷纷给张谭打去电话。想要采访张谭,询问有关新书的消息。然而并未得到张谭的答复,而是由三联书店特意为张谭安排了一场新书的新闻发布会,就在韬奋图书中心,广邀记者和读者参加。
  畅聊新书《小李飞刀》。
  事实上,自打《杨澜访谈录》播出之后。张谭已经甚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了,原因前面也说了,他觉得自己的所有生活、创作、未来,都已经在节目上聊得差不多了。再来采访,也是重复。
  而且,这几年他一路扶摇直上,从农村小子,到名动全国、声闻海外,该出的风头已经出了,该爽的虚荣都体验过了。他又不是那种,喜欢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所以渐渐低调起来。
  从《射雕英雄传》全国热播,他在官园公寓二期的房子外面,都会等着狗仔队,准备偷拍,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记者跟随他了。他跟苏莎交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未躲躲闪闪,都是很大方的露面,偶尔还会秀恩爱。
  竟然都没有记者报道这件事,可见低调的效果,十分明显。
  尽管因为小说的巨大成就,他再怎么低调,还是免不了要时常被媒体提及。
  但提及的都是他的名字、他的事迹,而不是他这个人的花边新闻。至少现在走在大马路上,百分之九十七的人看着他的脸,并不知道他是谁。
  这种感觉很好。
  当然,有些必要的场合,他也不好意思继续低调。
  譬如这场新闻发布会,别人出版社给面子,帮着推销小说,身为作者却不露面,这没法说过去。所以情商并不算低的张谭,欣然应允,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在记者和读者面前,侃侃而谈。
  记者提问,张谭回答,互动效果不错。
  结束了新闻发布会,张谭原本并未有计划签名的,但前来捧场的粉丝,都纷纷拿着从韬奋图书中心买的书,找张谭签名。
  不得已,张谭留下来签了两个小时的名。
  ……
  新闻发布会过去之后没几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小李飞刀》正式全国上架。
  全国各大书店,瞬间出现了一种别样的场面。
  很多顾客,都手拿两本书,前来结账。
  一本是张谭的新书《小李飞刀》上册,一本也是张谭的新书《四大名捕斗将军》第三册。一个作者,同期有两本新书同时上架,也是了不得的成就,况且这两本书都是大卖。
  因为张谭现在的小说版权。都在没有创作完之前,甚至刚拟定一个名字,就已经卖出去了,所以大陆和港台基本上是同时上架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因为台独问题,导致了鲜鲜文化与庐州工作室的合作终止,但现在两岸之间沟通又渐渐的火热起来,台湾皇冠出版社捷足先登,与庐州工作室。签订了全套的小说出版合同,包括《小李飞刀》
  所以,大陆在热卖《小李飞刀》时,港台也在热卖。
  从国中起就开始追买张谭小说的汶采乐、麻花、四眼等人,尽管如今都已经上了高中,马上就面临考大学,但毫不例外,在第一时间就跑去书店够买最新的《四大名捕斗将军》和《小李飞刀》。
  “这个月有两本好书可以看,真爽。”汶采乐满意的捧着书,跟麻花和四眼道别。
  回到家。先躲进房间,将房门插好,再翻开《四大名捕斗将军》,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汶采乐和别人的口味有点偏差,他最喜欢的就是四大名捕这个系列,特别是《会京师》和《逆水寒》两部,简直把他的所有喜爱都给掏出来了。
  现在这本《斗将军》也是如此,尤其是看过了成年后的四大名捕,再回头来看他们小的时候,相遇的时候。真是如同寒冬腊月喝了一碗皮蛋瘦肉粥,暖心到底。
  尽管《斗将军》并不是温暖色彩的小说。
  汶采乐看起来小说,有个习惯,先酣畅淋漓的从头读到尾。再重新开始看,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这种读法,让他能够收获到两份快乐,一份自然是追随剧情的波澜起伏,一份就是文笔本身。不过通常很少有作者,值得他回过头读第二遍。大概也只有张谭的小说,有此魔力,剧情好,文笔也好。
  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体会。
  不过这一次,读完了《斗将军》他没有再重头看,因为还有一本新书,等着他看呢。
  《小李飞刀》。
  汶采乐早就知道这本书了,他十分关注张谭的新闻,很早就知道张谭写完《斗将军》之后,就开始写《小李飞刀》。
  “小李飞刀?挺俗气的名字。”当时汶采乐还有点对这个书名,不是很喜欢,总觉着没有“四大名捕”、“射雕英雄”、“神雕侠侣”这样的名字拉风。
  若是一般人写的,他可能连翻阅都没兴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