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高一(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4

  谭明霞一如他记忆中,自己爱唠叨的老妈,真的很爱唠叨,从早晨起床就开始在张谭的耳边开启吹风机,直到快要到车站了,还没有停下来。
  “到了双墩中学,好好用功,你也不小了,不要总把自己当小孩子,以为还能贪玩。高中不好好念,考不上大学,一辈子就毁掉了。双墩中学那么远,我跟你爸不在你身边,没人管着你,你自己要管好自己……”
  听着老妈的唠叨,张谭背着书包,拖着带滑轮的行李箱,饶是经过了一天一夜的适应,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自己竟然重回高一了。
  破败的街道,老旧的门面房,还有前面那熟悉的圆滚滚的中巴车,都给他带来了别样的感受,这就是2001年,十五年前。
  “妈。”
  张谭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年轻”的父母,荡起微笑:“我不想念书了。”
  谭明霞楞了一下,随即一巴掌扇在张谭的头上:“臭小子,不念书你不如去死!”
  “有话好好说,老妈。”张谭抱头鼠窜几步,忘记有多少年,没被老妈打过了,“那我就去念书好了。”
  “念书还有这样的!要么好好去双墩中学念书,要么就在家复读一年,趁现在还没报名,还有机会选择。”谭明霞看张谭,越看越生气。
  张全顺则站在一旁,背着一个迷彩图案的大包,没有说话。和很多不善于跟子女沟通的父亲一样,张全顺跟张谭这对父子,平时的交流很少,除了说事情,基本上没话说,谈心之类的更不用想了。
  小时候他不是很懂父亲,但是年纪渐长后,愈发的明白了,父亲同样有充沛的感情,只是羞于表达。
  唠叨的母亲,木讷的父亲。
  张谭觉得重生真好,忍不住上前,将母亲拥抱住:“老妈,放心,儿子已经懂事了,以后会努力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说完,松开愣神的母亲,又跟父亲拥抱了一下。
  父亲显然和母亲一样意外,甚至于有些闪躲,跟儿子拥抱,在他的人生里,几乎没有出现过。
  其实张谭也有些不习惯,只是现在真的很想拥抱他们。
  拥抱的时间很短,几乎是一触即分,将大包从惊讶的父亲肩膀上接过来,背在自己身上,张谭有些吃力的挥着细胳膊:“爸妈,保重,我走了。”
  想要装出很潇洒的样子,但真的,包有点沉。
  好在中巴车就在面前,走几步,就上了车。售票员阿姨很热情,帮着把大包、行李箱接过去,塞进了后备箱里。
  “路上小心点,别睡着了。”回过神来的谭明霞,喊了一声。
  “晓得。”
  看着儿子略显消瘦的背影,谭明霞有些茫然的对张全顺:“他爸,有没有发现,扬扬似乎有些变了?以前没这么……说不好,就是不一样了。”
  扬扬是张谭的小名,得名于他的爷爷,爷爷是以前公社退休老干部,喜欢掉书袋,在家里说话说一不二。张谭出生的那天,正好刮大风,赶去镇卫生院的途中,爷爷就拽了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于是张谭的小名就叫了扬扬。
  后来上户口的时候,爷爷打算让他叫“张飞扬”,但是又觉得“张飞扬”太狂了一点,起名字还是应该低调一点。这时候,平时比较泼辣的谭明霞,也对自家儿子的姓有了点想法,最后不知道谁出的主意,按照张全顺和谭明霞各自的姓氏,给张谭造了个不伦不类的名字。
  从此,大名张谭,小名扬扬。
  张全顺对儿子突然的拥抱,也是有些错愕,但是他毕竟有些粗心,没感受到张谭的太大变化:“十五了,该懂事了。”
  “反正我就感觉扬扬有点不一样了,希望他真的懂事了,初中耽误了,高中可不能再耽误了,好好努力,将来考个好学校,我们也少操点心。”谭明霞小声的嘀咕。
  另一边。
  没了包袱阻碍,张谭恢复了矫健,赶紧冲上中巴车,找了个靠窗空着的座位,坐下来,拉开窗户,冲着父母挥手:“你们回去吧。”
  “路上小心点。”谭明霞再度重复了一句。
  “嗯。”
  谭明霞还想再说什么,不过上车的人越来越多,开学季,几乎都是家长来送孩子,吵吵闹闹,将她要说的话,又堵了回去。只能在人群外,望着自家忽然“懂事了”的儿子,试图用眼神告诫他,路上小心。
  几分钟后,嘟嘟嘟嘟,中巴车缓缓开动,将送行的家长们远远甩开。
  张谭看着渐渐消失在转角处的父母,微微松了口气。
  之所以顺势而为去上高中,其实很大原因,是他还不知道如何跟“年轻”的父母相处,他还没有彻底适应回到少年时期,需要一些陌生的空间,来消化眼前的隔阂。
  终究,他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十五岁张谭了。
  ……
  路上的景色有陈旧的味道,但是张谭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欣赏。
  从老家岗集镇赶往双墩镇,虽然都是长沣县的下辖乡镇,还紧挨着,但没有直通的路,要绕道合淝市。岗集镇在206国道、合淮路边上,双墩镇在县道、合水路边上。从岗集镇坐车去新亚汽车站,再从新亚汽车站转去昌运气车站,从昌运气车站才能坐到去双墩的中巴车。
  2001年的合淝市,大建设刚刚开始,道路破烂的破烂,修理的修理,很难走。
  作为二线城市,即便是市里面,现在公交车也不多。不像未来,公交车四通八达,出租车、黑头车过江之鲫,连地铁、轻轨都要有了。
  颠簸的车厢,人多拥挤,空气浑浊。
  张谭想睡觉都睡不着,只能抱着书包,整理自己的思绪。昨天他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回到了2001年8月31号,然后就忙着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种种思绪都没来得及释放,也很难去思考,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念书,说实话,他很难相信自己会老老实实的读完三年高中,然后努力学习考一个好学校。
  三十多岁人了,明白自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小时候不是,重活一回依然不是,最多拼命考个二本,就算是天大幸事了。
  而且他也不觉得自己还需要依靠上大学,来赢得未来。
  “拍电影么,现在还不太现实……唱歌呢,貌似我唱歌也就业余级别,写写歌词还可以,但是谱曲有点麻烦,要重新学……写小说吧,我十几年的书龄,总能写好几本小说。不过貌似现在网络小说还没怎么兴起,传统出版的武侠和奇幻才是正道。”
  “可惜我现在就是一枚穷学生,家里要供养我和姐姐念书,穷得叮当响。否则拿钱出来开几家网吧,绝对是大赚特赚啊,就算不开网吧,做点什么小生意,都能赚钱。现在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经济飞腾的十年,黄金遍地啊!”
  历史细节变得似是而非,但大势却滚滚如潮不会变。
  “劝说爸妈借钱做生意,应该很难,不过,如果我记忆结果还正确的话,不出半年,老爸就要下岗了。粮站被私人承包,所有职工都买断了,买断价似乎是两万还是三万……或许可以让老爸拿这笔钱出来,开网吧。”
  “马上《热血传奇》就要来了,这款韩国泡菜游戏,风靡全中国啊,让多少孩子走进了网吧这条不归路。”
  “一切静等吧。”
  张谭有些底气不足的想到。
  如果历史的细节没改变,他绝对会信心十足的计划一切,但是现在这情况,谁知道历史拐到哪一个拐角了。万一网吧没火起来,万一《热血传奇》消失了呢?
  “暂时要做的,就是适应学生的身份,然后写写小说,寄给出版社,赚点小钱。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啊。”
  想着,张谭从口袋里掏出来自己带来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
  一共一千五百元,其中八百元是学费,四百元是住宿费,两百元是张谭一个月的生活费,剩下一百元,爷爷给了其中的八十,还有二十是他暑假抓“老海虾”卖赚的。
  “老海虾”其实不是海虾,而是内地产的小龙虾,披着红色的硬壳,张牙舞爪,一点不怕人。
  这种小龙虾,个头不大,纵横田间、池塘、沟渠,非常好抓,然后价格还挺贵,一块多钱一斤。拿牙刷刷干净,炒出来味道特别香脆。如果不想干炒,可以把虾仁剥出来,煮成虾糊,能让人多吃两大碗白米饭。
  不过现在,吃小龙虾貌似并没有在合淝很流行。
  未来的合淝,可是号称中国淡水龙虾之都,龙虾美食成为了合淝的一张名片。
第003章
双墩中学
  “要不然我干脆别念了,回家养龙虾算了……不行,养龙虾太俗了,难得重活一次,生活品位一定要提高。”
  心里感慨了一会小龙虾的美味,张谭又重新在颠簸拥挤的车厢里,思考自己的未来。
  他从来不是雄心万丈的人,俗人就是俗人,不会因为重生一次就变成高帅富了,但是这不代表俗人没有想法。
  俗人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逼格,走文艺范人生。
  “如果我记得没差,《今古传奇》有武侠版和奇幻版两种,当年我经常淘。还有郑洲出版的《武侠故事》,这两种,应该是现在最流行的小说杂志了吧,哦,还有《科幻世界》。连载的都是武侠、奇幻、科幻这些有悖于传统文学的小说。”
  “那么,我该写点什么小说,赚稿费呢?”
  “后世的网文暂时不能写,太新奇了,写出来大家不一定能接受的了,还是按部就班先写写武侠小说吧。不过,我要先写点什么呢?金古黄梁温,这几位老牌武侠作家,不知道还在不在。”
  没有电脑,上不了网,张谭很多信息都没法了解。
  “如果熟悉的武侠小说都发表了,我也只能想点别的了。”
  晃晃悠悠,半个小时的车程结束,新亚汽车站到了,将大包小包的行礼背上,张谭站在了汽车站门口。新亚汽车站位于双岗,而此时的双岗,张谭已经彻底没有印象了,十五年后的合淝一天一个样,而现在的合淝,要多破有多破。
  “百废待兴的感觉。”
  张谭抬手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有些刺眼。
  “哎,小伙子,去哪?”在车站门口转悠的三轮车司机,开到了张谭面前,高声问。
  “去昌运汽车站,多少钱?”张谭问。
  “昌运?过桥的那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