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高一(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64

  “笔名就是用来发表作品的名字,作家发表作品一般不用真名。”
  “为什么不用真名。”谭明霞不明所以。
  张谭就详细解释了一下。
  明清时期,小说作品被人轻视,认为不登大雅之堂。有些写小说的作者,顾及自己的名声,就使用笔名。譬如长篇巨著《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笔名。到了五四运动之后,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政治环境异常险恶,使用笔名就更加广泛了。
  渐渐地,笔名就成为中国作家的习惯。
  当然,老外也有用笔名的,譬如马克·吐温就是笔名。
  “原来是这样,写小说还要笔名。”
  在张谭把杂志、汇款单等东西拿出来后,有图有真相,证据确凿,谭明霞终于相信了,自己的儿子,成了一名作家。
  作家,文化人。
  张谭在母亲的眼中,身份一下子就抬高了十几个台阶。
  以前是不懂事的混犊子,现在是文质彬彬、一肚子墨水的作家。
  “我儿子是作家,好,好!孩子他爸,今晚准你跟扬扬喝几瓶啤酒。”
  儿子有出息了,谭明霞比谁都高兴,整的一顿晚饭跟过节似的。以前她是禁止张全顺抽烟喝酒,张谭更是想都不能想,现在虽然烟还是不准抽,但啤酒,却准许张谭喝了,俨然把张谭当做大人对待了。
  农民的朴素想法里,能挣钱就是大人了。
  “扬扬,你快点吃,吃过了去爷爷、叔伯家里转转,把那个什么上古传奇,拿给他们看看。你不是还给爷爷买了礼品吗,一起送过去。”
  张谭有些哭笑不得:“妈,不至于吧,就是写个小说而已,没必要弄得家喻户晓。”
  “那怎么行,你小说都印书上了,得让他们知道。省得他们整天以为我们家扬扬也和他们家小孩一样,没出息呢。我谭明霞的儿子,就是比别人家的儿子优秀。”
  看着满脸激动的母亲,张谭好笑之余,又充满了愧疚。
  上辈子,或许自己从未让父母这么骄傲过吧。
第032章
网吧
  谭明霞高兴,放开了酒水管制,张全顺着实喝了好几瓶啤酒,张谭也没少喝。
  兼具了作家身份的张谭,终于可以参与到家里的大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他要说的,就是父亲下岗以后的事。
  “妈,爸下岗之后,你打算让他做什么?”
  说到下岗这事,谭明霞也没主见了:“唉!哪知道呢,干了一辈子国家工人,怎么说让下岗就下岗,粮站也没到发不出工资啊。前阵子还听夏会计家说,粮站今年又超额完成征粮任务,年终能多发奖金,这说下岗就下岗。”
  张全顺分辩说:“也不一定就下岗,私人老板承包了,还得要人,我去跑跑看能不能留下来。”
  “能留下来吗,陶老三、魏老五,这几天天天去站长家跑,人家有关系,能留下来,你又没关系,凭什么让你留。”谭明霞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张全顺。
  这样,张全顺就不吭声了。
  想要伸手去腰包里摸出烟,但是又及时醒悟,将手缩了回来。
  谭明霞的唠叨还没完,埋怨完张全顺,又埋怨自己:“复员的时候,人家张平去下海做生意,我当初怎么就阻了你,早知道就让你跟张平一起去做生意了。看看人家张平,现在在合淝开大饭店,回来都开着小轿车。我们守着粮站,还要下岗。”
  越说,谭明霞就越生气,气的眼圈发红:“现在燕子在安医念大学,扬扬念高中,处处都要花钱。一趟人情礼钱,一百块钱都快要拿不出手了,你又要下岗,以后日子怎么过,总不能就守着家里的一亩二分地。”
  看着发愁的父母,张谭忙咳嗽说:“爸妈,你们也别发愁,这不是有我吗,以后家里要花钱,就跟我说呗。我写小说,一个月多了不敢说,几千块钱还是能挣到的。”
  一想到张谭写小说挣钱的事,谭明霞眼睛一亮,迅速从闷气中解脱出来。
  不过,对于张谭这才一个月时间,就拿了七八千的稿费,谭明霞还有些不可思议:“写小说就这么赚钱?”
  “这样看谁写的,写得质量不好,编辑社是不会收稿的,一般人很难不出能让编辑社满意的小说。”
  “那你写的小说质量呢?”
  张谭笑说:“我写的当然质量不差,《今古传奇》的稿酬,是以千字为单位,一般是千字一百的价格,因为我写得好,直接就给我千字两百的价格。等读者反响出来了,若是好的话,还会提高价格。”
  以张谭的写作速度,一个月五六万字总是能写出来的。
  千字两百,一个月至少能赚个万把块钱,他创作的小说,那可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精品,不怕杂志社拒绝。而且现在是在累积名声期间,等名声打出去了,获得了读者的认可,说不定还能结集出版,再拿一次稿费。
  若是被影视公司相中,改编成影视剧,版权费又是一笔收入,再者改编成游戏、漫画等等,都是钱。
  很多作者,甚至就写了一本书,结果吃了一辈子。
  可以说,张谭写小说,就足够家里的一应支出开销。
  谭明霞和张全顺对于张谭所描绘的前景,十分欣慰,觉得儿子是真的有出息了。但是,他们还是没办法把家庭的重担,指望一个十五岁未满的少年承担。张谭的稿费在他们看来,就像是中了一次彩票,潜意识里没当成固定收入。
  作家,感觉的确挺高大上的,但收入稳定吗?
  这一点上,张谭的父母还是没跟上时代,或者说,保守了一点。
  没有持续的真金白银入账,张谭的作家身份,对父母来说,更多是一种荣耀,而不是安全感。
  张谭觉得很无奈,老张家除了爷爷曾经做过公社的秘书,勉强算是官,其他人都是平头老百姓。老百姓更相信实在的东西,铁饭碗,而不是比较“虚”的作家。
  当然,他暂时也不着急分辩自己能不能赚大钱,时间久了,父母自然会理解,他的作家身份,能赚到多少钱。
  ……
  “妈,要我看啊,老爸下岗已经是不可逆转了,不如呈现还没买断,把退路找好。老爸的工龄买断不是说有三万块钱吗,不如你们就拿这些钱,开一个网吧,咱们岗集镇目前好像只有两家网吧吧,还都不正规,一家网吧才十几台电脑。”
  “开网吧?”张全顺和谭明霞,表现的很茫然。
  网吧是个时尚新鲜词,尽管全国范围内,网吧潮已经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但长沣县比不上合淝市那么接时尚,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连合淝市都还破破烂烂,可想而知,长沣县的一个乡镇,能有什么时尚元素。
  目前岗集镇仅开了两家网吧,一家是在前街上,原本是打字复印店,老板买了大概十三四台电脑,开了一家网吧。还有就是后街的游戏机室,老板也买了十五六台电脑,而且据张谭记忆所知,这家游戏机室老板,还舍不得花钱去办证。
  网吧证,以后能卖钱啊!
  “对,开网吧,现在网吧越来越火,合淝市已经开了很多家网吧,双墩镇也开了好几家网吧,而且网吧经常都爆满,高峰时段根本没有空闲位置。开网吧,在未来十年,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谭明霞犹豫说:“可是我跟你爸都不懂电脑,怎么开网吧,开网吧要花不少钱吧。”
  “没事,我可以教你们,开网吧其实一点也不难。开网吧首先要办网吧证,现在去办的话,大概几千块钱就能办下来了,如果今年不办,明年大概国家就要禁制办证了,到时候想买网吧证,没一两万块钱买不到。再留几年,一个网吧证抄到四五万也不难。”
  网吧证的价格,张谭知晓的很清楚,因为他上辈子的同学家里就是开网吧的。
  “可以说,现在开网吧,有网吧证,基本上就不会赔钱,这点爸妈你们尽管放心。”张谭继续侃侃而谈,“其次呢,就是门面问题,靠近学校附近的位置最好,其次是镇中心和工厂附近,都有不错的客源。我推荐在江淮厂对面开网吧,正好靠近岗集中学。”
  其实,如果张谭家不开,以后会有一家时代网吧,开在那个地方,每次张谭回家去上网,里面都人多爆满,过年那一段时间,更是大半天都抢不到位子。
  生意不要太好。
  顿了顿,张谭继续描绘自己的勾画:“客源只要选好了地址,就不用操心,把税务、派出所、工商局这边打点好,剩下就是净赚了。我计划我们家要开,就开一间正规网吧,不是那种小打小闹。左右先来五十台电脑,服务也得跟得上,从根本上甩开其它网吧的竞争。”
  “能行吗,电脑听说很贵一台,开一家网吧,要不少钱吧,咱家里哪拿得出。万一赚不到,就亏大了。”谭明霞一听五十台电脑,急着摇头。
第033章
初商
  “现在开网吧的电脑,配置不需要多好,能玩《热血传奇》这个级别,目前就足够了。毕竟电脑更新换代很快,等以后配置跟不上了,可以再买新机子。嗯,从百脑汇那里仔细找找,组装的话,大概能拿到三千一台,五十台大概十五万,挤压一下,十二三万差不多了。”
  张谭用平常的语气说。
  但这听在谭明霞耳中,无异于平地惊雷:“多少?十二三万?这不是要倾家荡产!把老家几间平房卖了,也不够零头!”
  张全顺也坐不住了:“不妥,不妥,开网吧不妥。”
  “爸、妈,这些钱看着多,但都是用来买电脑的,是硬件设施,价格放在这里放着,亏不了多少。只要开起来网吧,日进斗金绝对可以,就算不赚钱,电脑转手还可以卖掉,顶多折损几万块钱,这点钱,以后网吧证就能补回来了。听我的,开网吧绝对不会亏。”
  “不行,不行,电脑太贵了。”
  “真不贵,可以说今年赶上好时候了,往年电脑绝对贵的要死,但是今年电脑大减价。硬件跌了有几倍不止。”
  张谭想让家里开网吧,自然要仔细调查信息。
  他查过了,今年电脑市场硬件跳水。
  往年品牌机一万多很常见,今年有些品牌机直接跌落到四千多一台,更别说组装机了。
  纯平显示器也普遍狂跌一千多元。
  内存也狂跌,1月份还能卖385元的SDRAM内存,现在跌到七八十块钱。
  英特尔的P4套装,4GHz盒装CPU、D850GB原装主板和128MB的RAMBUS内存,加在一起,1月份卖8100元,现在跌到2500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