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高一(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364

  两个小时的电影结束。观众散场,三三两两的讨论声,从门口一直延续到走道,直到离开电影院。
  两个女生手挽着手,其中一个说:“有点失望啊,前面一个小时挺好看,后面就越看越想睡觉了。”
  另一个诧异:“不会吧,我觉得很好看,最后面的时候。特别感觉到感动,暖乎乎的打动人心。”
  “反正我对这部文艺片。不是很喜欢。”
  “口味不同而已,我还想再看一遍呢。”
  一对小夫妻离场。也在讨论电影,女的说:“老公,我想要一个孩子了,我们最好要两个孩子,李磊和韩梅梅都有三个孩子了。”
  “想超生啊你。”
  “2016年开放二胎。”
  “那是探长瞎扯的,现在上面还在说要坚持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不动摇呢。”
  “我不管,就是被罚款,我也要生两个孩子,如果不是怕麻烦,我也想要三个呢,万一有个孩子太聪明,另外两个笨蛋可以做伴。”
  男的应付的点头:“好吧好吧,随便你。”
  心里想的却是:“女人真是太天真,看部电影就以为生活那么美了,三个小孩,杀了我也养不起,我一个月工资才三千……不过这部电影真的不错,生活应该积极面对……宁谧原来可以这么美……”
  如此。
  没有统一的好评如潮,也没有看完后气得大骂烂片。
  基本上,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反响并没有张谭之前两部电影那么热烈,但是说电影拍得差的,也不多。
  主要是很多人觉得剧情太平淡无聊了,就是日常、日常、日常再日常,一个loser(卢瑟)靠一个超能力,过着平常人的平常生活。
  这是文艺片的通病。
  不过,还是有大批观众,看完后发自内心的赞叹。
  有个大学生就跟自己的同学,在过道里激烈的争执:“……探长拍的这部片子,本来就是文艺片,你要大场面,不好意思,没有。但是从各方面来说,这部电影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了。”
  “哪里经典了,时空穿越到处都是bug,一点也不严谨,比《源代码》差远了。”另一个大学生摇头。
  “都跟你说了是文艺片,你非要当成科幻片。”
  “不好意思,我本来就说不想看文艺片,是你硬拉我来的,花了我35块钱,心疼死了。”
  “朽木不可雕也!”
  “装逼!”
  “呵呵,懒得跟你说。”
  “我还懒得跟你说呢!”
  ……
  尽管观影后的观众,褒贬不一,但是在随后网上的观众评分,还是能够看出来这部文艺片是否成功了。
  豆瓣9.2分,时光网9.3分,猫眼9.6分,格瓦拉9.7分,几乎是一边倒的口碑获胜,而且评分的观众人数并不少。
  虽然第一时间打分的都是铁杆粉丝,最终随着时间推移,评分会下降,但有这么高的评分打底,8.5分以上是跑不了了。
  “选角美,配乐美。造型美,镜头美,剧情美。台词美,这样一部让人心情好的电影。我都快忘了爱情是件多美的事儿了,可电影不仅仅只描述了爱情,还有温馨的家人,给一百颗星都不够!宁谧这样可人的女孩,要遇到了我一定会去追!”猫眼用户评价。
  格瓦拉用户:“被探长煽情的一塌糊涂,宁谧女神原来可以这么美。”
  “暖洋洋的治愈片。是否想要一个阳光明媚的婚礼?不,这次就很好。观影过程中,前半个小时都是靠bgm撑着的。看到地铁那段,突然就……觉得一切都又柔软又美好,温暖四溢,后面沙滩那段哭得唏哩哗啦,听到片尾曲时又瞬间被治愈了。真可爱的一部电影啊。”
  “这就是生活,经历的、没经历的,一点一滴。”
  “冬天里能让人心里很暖的电影,已经看了第二遍,越发爱上了谭张,剧本、台词、镜头。已经没谁了。”
  “探长结婚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他什么时候离婚。娱乐圈这事儿或迟或早。看完电影,瞬间恍悟,祝福探长和苏莎白头到老。”
  “小清新极了,第一次爱上国产的文艺片,真应该让那些自诩为文艺片导演的五六代过来看看,文艺片该怎么拍。”
  “你以为它是科幻,但它是喜剧,你以为它是喜剧,但它是爱情片。你以为它是爱情片,但它是家庭剧。你以为它是家庭剧,但它是碗鸡汤。你以为它是碗鸡汤,但它真的让你感动。五星,给我最爱的探长!”
  “实在是没法更喜欢了。”
  全线飘红的口碑,各大电影网站的页面已经被四颗星、五颗星、九分、十分占满了,当然偶尔也会夹杂着几个“假大空”、“bug满天飞”、“三星还是给探长面子”、“无聊死了”之类的差评。
  商业片看的是票房,文艺片看的是口碑。
  很显然,这部小清新文艺片,至少已经征服了喜欢文艺片的观众。
  紧接着,在碳粉和火炮的目光注视下,《那些时间教会我的事》票房随之出炉。
  12月3日,周五,全国大盘票房2760万元,《那些》以35.24%的排片,产出了1528万票房,票房占比55.36%,超过大盘的一半,口碑、上座率,都超过了同日上映的《小笑江湖》,而且是远远超过。
  期待度不比《那些》差的《小笑江湖》,豆瓣评分才4.6分,简直烂到爆炸。
  周六。
  陈凯弟的新片《赵氏小孩》上映,挤占了不少排片,不过受到前一日的口碑、票房影响,《那些》排片十分坚挺,拿到了36.17%的排片,《小笑江湖》下滑到24.61%,《赵氏小孩》29.55%,其它几部老片,共享剩下不到10%的排片。
  票房出炉后,《那些》一举拿到了1943万元,票房占比51.34%,再度过半。
  周日,《那些》排片已经上升到了41.08%,票房1874万,占比52.45%,又一次过半。
  首周末三天时间,总票房5345万元,轻松夺冠,并且占到了本周大盘总票房的三分之一。
  面对这种依稀似往年石头、《源代码》上映的情景,各路媒体,不得不再次叹服。
  “文艺片引爆票房,《那些时间》三天五千万。”
  “《那些时间教会我的事》称霸影院三天破五千万,谭张文艺新片打破张超《过五关斩六将》保持的三千万记录。”
  “谭张改写文艺片与票房绝缘的情况!”
  “国内第一部票房过亿的文艺片?”
  “口碑超过预期,谭张新片三天夺票房周冠!”
  2010年中国的荧幕数已经达到六千两百多块,是07年石头上映时候的两倍。07年全国票房加起来才30亿,今年已经超过90亿了,是07年的三倍。两相对比,《那些》的票房比《源代码》和石头要弱势不少。
  无论是上座率还是回头率。
  但是这是一部文艺片,非商业电影。
  国内大批拍文艺片的导演,能拿到一千万票房,做梦都要偷着笑了。
  三天破了五千万,开什么玩笑!
  第六代导演、钟情文艺片、刚参加金马奖回来的王帅,听记者提到《那些》票房,顿时一脸的懵逼:“你确定谭张拍的是一部文艺片,不是商业片?”
第359章
黑暗中要有光
  “过瘾!”
  张谭的微博粉丝页面,碳粉们已经是一片沸腾,被超生游击队称为“灰渣大决战”的赌局中,碳粉们已经可以提前欢庆胜利了。
  上映三天5345万元,加上此前的小规模点映场的100万票房,已经是5445万元票房了,距离一亿的关卡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
  “炮灰快来跪!”
  “三天五千万,炮灰们千万别跑了,大爷等着你们来跪!”
  “愿赌服输,坐等炮灰来跪,如若不跪,五百张截图甩出来打脸啊。”
  “前两天不是很嚣张吗,来来来,再嚣张一个看看。”
  “冯大炮怎么能跟探长比,探长玩商业片老美都服,玩文艺片更甩大炮十条街!”
  面对碳粉的各种实力嘲讽,火炮们哑火了。
  原本在微博上信誓旦旦张谭要跪的火炮们,真的成为了炮灰,只剩下少数三两个,还在嚷着“粉丝电影而已”。
  事实上冯大炮的粉丝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低于张谭的粉丝,毕竟碳粉横跨小说、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好几个领域,张谭本人又比冯大炮帅N倍,这张脸就完爆大炮几条街了。
  说起来,除了一些韩星的粉,张谭的粉丝恐怕是中国粉丝圈最具战斗力的团队了。
  这还是在张谭并没有经营的情况下,如果张谭用心经营粉丝,绝对能笼络到一大批疯狂的死忠分子,南征北战、一往无前。
  当然,经营粉丝在张谭看来,落入了俗套。
  他是幕后搞创作的艺术家,不是台前作秀的艺人,逼格还是要保持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