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校对)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4

其时仲冬时候,芳菲已尽,树木凋零。一日,炀帝同萧后众夫人,在苑中饮宴。
炀帝道:“四时光景,惟春景最佳,万卉争妍,百花尽放,红的使人可爱,绿的使人可怜。至夏天青莲满池,香风袭人。秋天一轮明月,斜挂梧桐,还有丹桂芬芳,香浮杯棬,许多佳景。惟此冬时寂寂寞寞,毫无意趣,只好时刻在枕衾中过日,出户便觉少兴。”萧后道:“妾闻僧家有禅牀,可容数人;陛下何不叫人也做一张。用长枕大被,贮众美于其中,饮食燕乐,岂不适意。”秋声院薛夫人道:“有了这样大牀大被,须得绣一顶大帐子。”炀帝笑道:“你们设想虽好,总不如春和景明,柳舒花放,亭台官院,无一处不使人发兴,无一刻觉得寂寞。”清修院秦夫人道:“陛下要不寂寞,有何难哉!妾等今夜虔祷天宫,管取明朝百花齐放。”炀帝只当做戏话,也就要他道:“这等说,今宵我也不便与你们骚扰了。”说笑了一回,吃了一两个时辰的酒,便与萧后并辇回宫。
到了次日早膳时,果然十六院夫人来请。炀帝心上有几分懒去。萧后再三劝驾,炀帝同萧后勉强而行。才进苑门,早望见千红万紫,桃杏争妍,就簇簇如锦绣一般。
炀帝与萧后吃了一惊道:“这样天气,为何一夜果然开得这般齐整?大是奇怪。”
说未了,只见十六位夫人,带了许多美人宫女,一齐笙箫歌舞的来迎銮,到了面前便问道:“苑中花柳,天宫开得如何?”炀帝又惊又喜道:“众妃子有何妙术,使群芳一夜齐开?”众夫人都笑道:“有何妙术,不过大家费了一夜工夫。”炀帝道:“怎么费一夜工夫?”众夫人道:“陛下不必细问,但请摘一两校来看便知详细。”
炀帝真个走到一株垂丝海棠边,攀枝细看,原来不是生成的,都是五色彩缎,细细剪成,拴在枝上的。炀帝大喜道:“是谁有此奇想,制得这样红娇绿嫩,宛然如生。虽是人巧,实夺天工矣!”众夫人道:“此乃秦夫人主意,令妾等与众宫人连夜制成,以供御览。”炀帝国视秦夫人说道:“昨日朕以妃子为戏言,不期果有如此手段。”遂同萧后慢慢的游赏起来。只见绿一团,红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万卉千花,尽皆铺缀,比那天生的更觉鲜妍百倍。怎见得?正是:
只道天工有四时,谁知人力挽回之。
红销生长根枝速,金翦栽培雨露私。
万卉齐开梅不早,千花共放菊非迟。
夭桃岂得春风绽,嫩李何须细雨滋。
芍药非无经雪态,牡丹亦有傲霜姿。
三春桂子飘丹院,十月荷花满绿池。
杜宇今年红簇蕊,茶蘑终岁锦堆技。
不教露下芙蓉落,一任风前杨柳吹。
兰叶不风飘翠带,海棠无雨湿胭脂。
开时不许东皇管,落处何妨蜂蝶知。
照面最宜临月姊,拂枝从不怕风姨。
四时不谢神仙妙,八节长春间苑奇。
莫道乾坤持造化,帝王富贵亦如斯。
炀帝一一看了,真个喜动龙颜,因说道:“蓬莱阆苑,不过如此,众妃子灵心巧手,直夺造化,真一大快事也。”遂命内监将内帑金帛珠玉玩好等物,尽行取来,分赏各院。众夫人一齐谢恩。炀帝爱之不已,又同萧后登楼,眺望了半晌,方才下来饮酒。须臾觥筹交错,丝竹齐鸣,众夫人递相献酬。炀帝忽然笑说道:“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众美人还只管歌这些旧曲,甚不相宜。是谁唱一个新词,朕即满饮三巨觯”说犹未了,只见一个美人,穿一件紫绡衣,束一条碧丝鸾带,袅袅婷婷,出来奏道:“贱妾不才,愿腼颜博万岁一笑。”众人看时,却是仁智院的美人,小名叫做雅娘。炀帝道:“最妙,最妙。”雅娘走近筵前,轻敲檀板,慢启朱唇,就如新莺初啭,唱一只“如梦令”词道:
莫道繁华如梦,一夜剪刀声种。晓起锦堆枝,笑杀春风无用。非颂非颂,真是蓬莱仙洞。
炀帝听了,大喜道:“唱得妙,不可不饮。”当真的连饮了三觞,萧后与众夫人陪饮了一杯。酒才完,只见又有一个美人,浅淡梳妆,娇羞体态,出来奏道:“贱妾不才,亦有小词奉献。”炀帝举目看时,却是迎晖院的朱贵儿。炀帝笑道:“是贵儿一定更有妙曲。”贵儿不慌不忙,慢慢的移商拨羽,也唱一只“如梦令”词儿道:
帝女天孙游戏,细把锦云裁碎。一夜巧铺春,群向枝头点缀。奇瑞奇瑞,写出皇家富贵。
贵儿歌罢,炀帝鼓掌称赞道:“好一个‘写出皇家富贵’!不独音如贯珠,描写情景,亦自有韵。”又满饮了三杯,不觉笑声哑哑,陶然欲醉。只见守苑太监马守忠,进来跪奏道:“王义在苑外说造成一物来献上万岁爷。”炀帝见说王义,便喜道:“宣他进来。”不多时,只见马守忠领王义到阶前跪下,手里捧着一物,奏道:“臣妻姜亭亭,感万岁洪恩,自织成一帐,叫臣来贡上。”炀帝叫宫人取上来看,却是一个锦包,解开来,中间一物其黑如漆,其软如绵,捏在手中,不满一握。
炀帝觉道奇怪,问道:“王义,这是什么东西?”王义道:“臣妻亭亭,日夕念陛下深思,无由可报,将自己头上的青丝细发,拣色黑而长者,以神胶续之,织为罗縠,累月而成。裁为帏幔,内可以视外,外不可视内;冬天则暖,夏天则凉;舒之则广,卷之可纳于枕中。”炀帝称奇,忙叫宫人撑开。
萧后与众夫人齐起身来看,只见烟气轻生,香云满室,广阔可施一间大屋。萧后对炀帝道:“不意此女能穷虑尽思到此,陛下不可不赏赉以酬其功。”炀帝见说,叫宫人将广绫二端,霞帔一幅,赐与王义道:“汝妻能穷尽心思,制成此帐,朕聊以此二物酬之。”王义接了,谢恩而出。炀帝对萧后道:“前日御妻说僧家禅牀,可容数人,今此帐岂止数人而已哉!”便吩咐宫人:“将前日外国进来的合欢牀,在显仁宫侧首明间里头,今快移到这里放下,把几十牀锦褥铺上,将这顶青丝帐挂起来。”吩咐已毕,宫人多手忙脚乱,不一时铺设齐整。炀帝对萧后与众夫人道:“秦妃子之心灵,姜亭亭之手巧,一日而逢双绝,岂不大快人意。如今我们再畅饮一番,今宵御妻率领众妃子,就宿此帐内草榻合欢牀上,做一个合欢胜会何如?”
萧后笑道:“他们多住在此,妾却不能,就要回宫了。”炀帝笑道:“御妻要去,须饮三杯。”萧后真个吃了三大杯,起身去了。炀帝就拉众夫人同寝合欢牀上。正是:
恰似桃源家不远,几时巫峡梦方还。
如今再说后宫有一个侯妃子,生得天姿国色,百媚千娇,果然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又且赋性聪慧,能诗善赋。自选入宫来,恃着有才有色,又值炀帝好色怜才,以为阿娇金屋,飞燕昭阳,可计日而待。谁知才不敌命,色不逢时,进宫数年,从未见君王一面,终日只是焚香独坐。黄昏长夜,捱了多少苦雨凄风,春昼秋宵,受了多少魂惊目断。便是铁石人,也打熬不过,日间犹可强度,到了灯昏梦醒的时候,真个一泪千行。起初犹爱惜容颜,强忍去调脂抹粉,以望一时遇合。怎禁得日月如流,日复一日,只管虚度过去,不觉暗暗的香消玉减。虽有几个同行姊妹,常来劝慰,怎奈愁人说与愁人,未免转添一番凄惨。
一日闻得炀帝,又差许庭辅到后宫拣选宫女。有个宫人劝侯夫人拿几件珠玉送他,叫他奏知万岁。侯夫人道:“妾闻汉室昭君,宁甘点痣,不肯以千金去买嘱画师;虽一时被遣,远嫁单于,后来琵琶青冢,倒落个芳名不朽,谁不怜他惜他?毕竟不失为千古美人。妾纵然不及昭君,若要去贿赂小人以宠幸,其实羞为。自恨生来命薄,纵使见君,也是枉然。倒不如猛拚一死,做个千载伤心之鬼,也强似捱这宫中寂寞!”后又闻得许庭辅选了百余名,送进西苑。侯夫人遂大哭一塌说道:“妾此生终不得见君矣,若要君王一顾,或者倒在死后。”说罢又哭,这日连茶饭也不吃,竟走到镜台前,装束得齐齐整整,将自制的几幅乌丝笺,把平日寄兴感怀诗句,写在上面。又将一个锦囊来盛了,系在左臂上。其余诗稿,尽投火中烧毁了。又孤孤零零的四下里走了一回,又呜呜咽咽的倚着栏杆,哭了半晌。到晚来静悄悄掩上房门,捱到二更之后,熬不过伤心痛楚,遂将一幅白绫,悬梁自缢而死。正是:
香魂已断愁何在,玉貌全消怨尚深。
几个宫人听见声息不好,慌忙进来解救时,早已香消玉碎,呜呼逝矣。大家哭了一回,捱到次早,不敢隐瞒,只得来报与萧后。
却说萧后在西苑青丝帐里,睡到酒醒,炀帝毕竟放他不过,缠了一回。到五更时候,炀帝酣睡,悄悄上辇,先自回宫。梳洗已过,吩咐宫人整备筵宴伺候,要答众夫人之席。忽见侯夫人的宫人来报知死信。萧后随差宫人去看。宫人在侯夫人左臂上检得一锦囊,送与萧后。萧后打开看时,却是几首诗,遂照旧放在囊中,叫宫人送与炀帝。这时炀帝已起身,坐在侧首,看众夫人晓妆,因与宝林院沙夫人谈论古今的得失。炀帝道:“殷纣王只宠得一个妲己,周幽王只宠得一个褒姒,就把天下坏了。朕今日佳丽盈前,而四海安如泰山,此何故也?”沙夫人道:“妲己、褒姒,安能坏殷、周天下,自是纣、幽二王,贪恋妲己、褒姒的颜色,不顾天下,天下逐由此渐渐破坏。今陛下南巡北狩,何等留心治国,天下岂不安宁。至于万极之暇,宫中自乐,妃妾虽多,愈见关睢雅化。”炀帝笑道:“纣、幽二王,虽无君德,然待妲己、褒姒二人之恩,亦厚极矣!”沙夫人道:“溺之一人,谓之私爱;普同雨露,然后叫做公恩。此纣幽所以败坏,而陛下所以安享也。”炀帝大喜道:“妃子之论,深得朕心。朕虽有两京十六院无数奇姿异色,朕都一样加厚,并未曾冷落一人,使他不得其所,故朕到处欢然,盖有恩而无怨也。”
炀帝与沙夫人正谈论得畅快,忽见萧后差宫人送锦囊来,报知侯夫人之事。炀帝只道寻常妃妾,死了个没甚要紧,还笑笑的打开锦囊来,见几幅绝精的乌丝笺,齐齐整整的写着诗词,字体端指,笔锋清劲,心下已有几分侧然动念。其时众夫人,各各梳妆已完,换了霓裳,多到炀帝面前来看。炀帝先展开第一幅,却是看梅二首:其一:
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庭梅对我有怜处,先露枝头一点春。
其二:
香消寒艳好,谁识是天真。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炀帝看了大惊道:“宫中如何还有这般美才妇人?”忙展第二幅来看,却是妆成一首、自感三首。妆成云:
妆成多自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
自感云:
庭绝玉辇迹,芳草渐成窠。隐隐闻箫鼓,君恩何处多!
其二云:
欲泣不成泪,悲来翻强歌。庭花方烂漫,无计奈春何。
其三云:
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不及闲花草,翻成雨露多。
展第三幅,却是自伤一首云:
初入承明殿,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春寒入骨软,独坐愁空房。飒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平日所爱惜,自待却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此方无羽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良可伤。悬帛朱梁上,肝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炀帝不曾读完,就泫然泪下说道:“是朕之过也!朕何等爱才,不料宫帏中,到失了一个才女,真可痛惜。”再拭泪展第四幅,却是遗意一首云:
秘洞扃仙卉,雕窗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及写昭君。
炀帝看了,勃然大怒道:“原来这厮误事!”沙夫人问:“是谁?”炀帝道:“朕前日叫许庭辅到后宫去采选,如何不选他,其中一定有弊。这诗明明是怨许庭辅不肯选他,故含愤而死。”便要叫人拿许庭辅。降阳院贾夫人道:“许庭辅只知看容貌,那里识得他的才华。侯夫人才华美矣,不知容貌如何?陛下何不差人去看,若颜色平常,罪还可赦;若才貌俱佳,再拿未迟。”炀帝道:“若不是个绝色佳人,那有这般锦心绣口?既是妃子们如此说,待朕亲自去看。”遂别了众夫人,乘辇还宫,萧后接住,便同到后宫来看。只看侯夫人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子,虽然死了,却装束得齐整,颜色如生,腮红颊白,就如一朵含露的桃花。炀帝看了,也不怕触污了身体,走近前将手抚着他尸肉之上,放声痛哭道:“朕这般爱才好色,宫帏中却失了妃子。妃子这般有才有色,咫尺间却不能遇朕,非朕负妃子,是妃子生来的命薄;非妃子不遇朕,是朕生来的缘悭。妃子九原之下,慎勿怨朕。”说罢又哭,哭了又说,絮絮叨叨,就像孔夫子哭麒麟的一般,到十分凄切。正是:
圣人悲道,常人哭色。同一伤心,天渊之隔。
萧后劝道:“人琴已亡,悲之何益?愿陛下保重。”炀帝遂传旨,拿许庭辅下狱,细细审问定罪。一面叫人备衣衾棺停,厚葬侯夫人。又叫宫人寻遗下的诗稿。
宫人回奏道:“侯夫人吟咏极多,临死这一日,哭了一场,尽行烧毁了。”炀帝痛惜不已,又将锦囊内诗笺,放在案上,看了一遍,说一遍可惜,读了一遍,道一遍可怜,十分珍重。随付众夫人翻入乐谱。
众夫人打听得炀帝厚治侯夫人葬礼,也都备了祭仪,到后宫来吊唁。炀帝自制祭文一篇去祭他,中间几联朕云:
长门五载,冷月寒烟。妃不遇朕,谁将妃怜?妃不遇朕,晨夜孤眠。朕不遇妃,遗恨九原。朕伤死后,妃若生前。
许多酸语哀词,不及备载。炀帝做完了祭文,自家朗诵一遍,连萧后也不觉堕下泪来,说道:“陛下何多情若此?”炀帝道:“非朕多情,情到伤心,自不能已。”惹得众夫人也都出声下泪。炀帝赐侯夫人御祭一坛,将祭文烧在灵前,卜地厚葬。又敕郡县官,厚恤他父母。这许庭辅被刑官拷问,熬炼不过,只得索骗金钱的真情,一一招出。刑官具本奏闻,炀帝大怒,要发出东市腰斩,亏众夫人再三苦功,批旨赐许庭辅狱中自尽。正是:
只倚权贪利,谁知财作灾。虽然争早晚,一样到泉台。
第二十九回
隋炀帝两院观花 众夫人同舟游海
词曰:
伤心未已,欢情犹继。天公早显些微异,秾桃艳李斗当时,一杯浇释胸中忌。北海层峦,五湖新柳。天涯遥望真无际,梦回一枕黑甜余,碧栏又听轻轻语。
调寄〈踏莎行〉
人于声色货利上,能有几个打得穿识得透的?况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凭他穷奢极欲,逞志荒淫,那个敢来拦阻他?任你天心显示,草木预兆,也只做不见不闻,毕竟要弄到败坏决裂而后止。却说炀帝虽将许庭辅赐死,只是思念侯夫人。众夫人百般劝慰,炀帝终是难忘。萧后道:“死者不可复生,思之何益?如宣华死后,复得列位夫人,今后宫或者更有美色,亦未可知。”炀帝道:“御妻之言有理。”遂传旨各宫: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此旨一出,不一日就有能诗善画,吹弹歌舞,投壶蹴踘的,都纷纷来献技。炀帝大喜即刻排宴显仁宫大殿上,召萧后与十六院夫人同来,面试众人。这日炀帝与萧后坐在上面,众夫人列坐两旁,一霎时做诗的,描画的,吹的吹,唱的唱,弄得笔墨纵横,珠玑错落,宫商选奏,鸾凤齐呜。炀帝看见一个个技艺超群,容貌出众,满心欢喜道:“这番遴选,应无遗珠,但伤侯夫人才色不能再得耳!”随各赐酒三杯,录了名字,或封美人,或赐才人,共百余名,都一一派入西苑。各苑分派将完,尚有一个美人,也不作诗,又不写字,不歌不舞,立在半边。炀帝将他仔细一看,只见那女子:
貌风流而品异,神清俊而骨奇。
不屑人间脂粉,翩翩别有丰姿。
炀帝忙问道:“你叫甚名字?别人献诗献画,争娇竞宠,你却为何不言不语,立在半边?”那美人不慌不忙,走近前来答道:“妾姓袁,江西贵溪人,小字叫做紫烟。自入宫来,从未一睹天颜,今蒙采选,故敢冒死上请。”炀帝道:“你既来见朕,定有一技之长,何不当筵献上?”紫烟道:“妾虽有微能,却非艳舞娇歌,可以娱人耳目。”炀帝道:“既非歌舞,又是何能?”袁紫烟道:“妾自幼好览玄像,故一切女工尽皆弃去。今别无他长,只能观星望气,识五行之消息,察国家之运数。”炀帝大惊道:“此圣人之学也,你一个朱颜女子,如何得能参透?”袁紫烟道:“妾为儿时,曾遇一老尼,说妾生得眼有奇光,可以观天,遂教妾璇玑玉衡,五纬七政之学。又诫妾道:熟习此,后日当为王者师。妾因朝夕仰窥,故得略知一二。”炀帝道:“朕自幼无书不读,只恨天文一书,不曾穷究。那些台官,往往读奏灾祥祸福,朕也不甚理他。今日你既能识,朕即于宫中起一高台,就封你为贵人,兼女司天监,专管内司天台事。朕亦得时时仰观天像,岂不快哉!”袁紫烟慌忙谢恩,炀帝即赐他列坐在众夫人下首。萧后贺道:“今日之选,不独得了许多佳丽,又得袁贵人善观玄像,协助化理,皆陛下洪福所致也。”
炀帝大喜,与众人饮到月上时,等不及造观天台,就拉着袁紫烟到月台上来,叫宫人把台桌数张,搭起一座高台。炀帝携着袁紫烟,同上台去观像。两人并立,紫烟先指示了三垣,又遍分二十八宿。炀帝道:“何谓三垣?”紫烟道:“三垣者,紫微、太微、天市也。紫微垣乃天子所都之宫也;太微垣乃天子出政令朝诸侯之所也;天市垣乃天子主权衡聚积之都市也。星明气明,则国家享和平之福;彗孛干犯,则社稷有变乱之忧。”炀帝又问道:“二十八宿环绕中天,分管天下地方,何以知其休咎?”紫烟道:“如五星干犯何宿,则知何地方有灾,或是兵丧,或是水旱,俱以青黄赤黑白五色辨之。”炀帝又问道:“帝星安在?”紫烟用手向北指道:“那紫微垣中,一连五星,前一星主月,太子之象;第二星主日,有赤色独大者,即帝星也。”炀帝看了道:“为何帝星这般摇动?”紫烟道:“帝星摇动无常,主天子好游。”炀帝笑道:“朕好游乐,其事甚小,何如上天星文,便也垂象?”紫烟道:“天子者,天下之主,一举一动,皆上应天像。故古之圣帝明王,常懔懔不敢自肆者,畏天命也。”炀帝又细细看了半晌,问道:“紫微垣中,为何这等晦昧不明?”紫烟道:“妾不敢言。”炀帝道:“上天既已垂象,妃子不言,是欺朕也;况兴亡自有定数,妃子明言何害?”紫烟道:“紫微晦昧,但恐国祚不永。”炀帝沉吟良久道:“此事尚可挽回否?”紫烟道:“紫微虽然晦昧,幸明堂尚亮,泰阶犹一;况至诚可以格天,陛下苦修德以攘之,何患天心不回?”炀帝道:“既可挽回,则不足深虑。”一人将要下台,忽见西北上一道赤气,如龙纹一般,冲将起来。
紫烟猛然看见,着了一惊,忙说道:“此天子气也!何以至此?”炀帝忙回头看时,果然见赤光缕缕,团成五彩,照映半天,有十分奇怪,不觉也惊讶起来,因问道:“何以知为天子气?”紫烟道:“五彩成文,状如龙凤,如何不是?气起之处,其下定有异人。”炀帝道:“此气当应在何处?”紫烟手指着道:“此乃参井之分,恐只在太原一带地方。”炀帝道:“太原去西京不远,朕明日即差人去细细缉访,倘有异人,拿来杀了,便可除灭此患。”紫烟道:“此乃天意,恐非人力能除,惟愿陛下慎修明德,或者其祸自消。昔老尼曾授妾偈言三句道:‘虎头牛尾,刀兵乱起;谁为君王,木之子。’若以木子二字详解,木在“子”上,乃是“李”字;然天意微渺,实难以私心揣度。”炀帝道:“天意既定,忧之无益。这等良夜,且与妃子及时行乐。”
遂起身同下台来,与萧后众夫人又吃了一回酒,萧后与众夫人各自散归,炀帝就在显仁宫,同袁紫烟宿了。
次日炀帝方起来梳洗,忽见明霞院杨夫人,差内监来奏道:“昔日酸枣县进贡的玉李树,一向不甚开花,昨夜忽然花开无数,清阴素影,掩映有数里之遥,满院皆香,大是祥瑞,伏望万岁爷亲临赏玩。”炀帝因袁紫烟说木子是“李”字,今见报王李茂盛,心下先有几分不快,沉吟了一回,方问道:“这玉李久不开花,为何忽然大开,必定有些奇异。”太监奏道:“果是有些奇异,昨夜满院中人,俱听得树下有几千神人说道:‘木子当盛,吾等皆宜扶助。’奴婢等都不肯信,不料清晨看时,开得花叶交加,十分繁衍。此皆万岁爷洪福齐天,故有此等奇瑞。”炀帝闻言愈加疑虑,正踌蹰间,忽又见一个太监来奏道:“奴婢乃晨光院周夫人遣来。院中旧日西京移来的杨梅树,昨夜忽花开满树,十分烂漫,特请万岁爷亲临赏玩。”炀帝见说杨梅盛开,合着了自家的姓氏,方才转过脸来欢喜道:“杨梅却也盛开,妙哉妙哉!”因问太监:“为何一夜就开得这般茂盛?”太监奏道:“昨夜花下,忽闻有许多神人说道:‘此花气运发泄已极,可一发开完。’今早看时,无一处不开得烂漫。”
炀帝道:“杨梅这般茂盛,比明霞院的玉李如何?”太监道:“奴婢不曾看见玉李花。”袁紫烟在旁说道:“二花一时齐发,系国家祥瑞,陛下何不去观?”炀帝见说,便道:“我与妃子同去看来。”遂上了金辇,袁紫烟随驾。到西苑,早有杨夫人、周夫人接住。炀帝问道:“杨梅乃西京移来,原是宿根老本,因该十分开放,这王李乃外县所献,不过是浮蔓之质,如何也忽然开放?”二夫人道:“圣国亲看便知。”
须臾,驾到了明霞院,杨夫人便要邀炀帝进看玉李。炀帝不肯下辇道:“先去看了杨梅,再来看他。”杨夫人不敢勉强,只得让辇过去,自家转随到晨光院来。炀帝进院,竟到杨梅树下来看,只见花枝簇簇,开得浑如锦绣一般,十分欢喜道:“果然开得茂盛,国家祥瑞,不卜可知。”须臾各院夫人,闻知二院花开,也都来看,皆极口称赞。炀帝大喜,便要排宴赏花。众夫人不知炀帝的意思,齐说道:“闻得玉李开得更盛,陛下何不一往观之?”炀帝道:“料没有杨梅这般繁盛。”众夫人道:“盛与不盛,大家去看看何妨?”炀帝被众夫人催逼不过,只得同到明霞院来。
方进得院来,早闻得浓浓郁郁的异香扑鼻;及走至后院窗前一看,只见奇花满树,异蕊盛枝,就如琼瑶造就,珠玉装成,清阴素影,掩映的满院祥光万道,瑞霭千层,真个有鬼神赞助之功,与杨梅大不相同。有“踏莎行”词一首为证:
白云横铺,碧云乱落。明珠仙露浮花萼,浑如一夜气呵成,果然不假春雕琢。天地栽培,鬼神寄托。东皇何敢相拘缚。风来香气欲成龙,凡花谁敢争强弱。
炀帝看见五李精光璀璨,也不像一枝树木,就似什么宝贝放光一般,吓得目瞪口呆,半晌开口不得。众夫人不知就里,只管称扬赞叹。众内侍宫人,也不识窍,这一个道大奇,那一个道茂盛,都乱纷纷称赞不绝。炀帝不觉忿然大声说道:“这样一枝小树,忽然开花如此,定是花妖作祟,留之必然为祸。”叫左右快用刀斧连根砍去。众夫人听了,都大惊道:“开花茂盛,乃国家祯祥,为何转说是妖,望陛下三思。”炀帝道:“众妃子那里晓得,只是砍去为妙。”众夫人苦劝,炀帝那里肯听。惟袁紫烟心中明白,对炀帝说道:“此花虽是茂盛,然太发泄尽了,恐不长久。今陛下莫若以酒酬之,则此花不为妖,而反为瑞矣。”
众太监正在那里延挨,不忍动手,忽报娘娘驾到。原来萧后闻得二院开花茂盛,故来赏玩。到了院中,众夫人齐出来迎接,就说道:“这样好花,万岁转说他是妖,倒要伐去,望娘娘劝解。”萧后见过了炀帝,仔细将玉李一看,果然是雪堆玉砌,十分茂盛,心本也沉吟了一会,因问炀帝道:“陛下为何要伐此树?”炀帝道:“御妻明白人,何必细问?”
萧后道:“此天意也,非妖也,伐之何益?陛下苦威福不替,则此皆本德来助之象也。”炀帝道:“御妻所见极是,且同你去看杨梅。”遂不伐树,便起身依旧同到晨光院来。
萧后看那杨梅,虽然繁郁,怎敌得玉李?然萧后终是个乖人,晓得炀帝的意思,勉强说道:“杨梅香清色美,得天地之正气;玉李不过是鲜媚之姿。以妾看来,二花还是杨梅为上。”炀帝方笑道:“终是御妻有眼力。”随命取酒来赏。须臾酒至,大家就在花下团坐而饮。饮到半晌,真个是观于海者难为水,不但众人心中,都有一点不足之意,就是炀帝自家,看了一会,也觉道没甚趣味,忽然走起身来道:“这样春光明媚,大地皆是文章,何苦守着一株花树吃酒?”萧后道:“陛下之论有理,莫若移席到五湖中去。”炀帝道:“索性过北海一游,好豁豁胸襟眼界。”
众夫人听了,忙叫近侍将酒席移入龙舟。安排停当,炀帝与萧后众夫人们,一齐同上龙舟,望北海中来。只见风和景明,水天一色,比湖中更觉不同。有诗为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