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248

[78]
薝蔔:〖吕註〗《羣芳譜》:「栀子,即西域薝蔔花。」
[79]
「咏」:黄本作「吟」。「薝蔔」:各本均作「簷葡」,今據《羣芳譜》改。
[80]
「每聞輒念鄉土」:鑄本作「聞之,輒念故土」。
[81]
「泣」:鑄本作「涕」。
[82]
「君」:鑄本作「王」。「趣」:黄本作「取」。
[83]
「肝」:諸參校本作「腑」。青本「女置」作「乃置」,「養雙」作「我父」。
[84]
渝:〖何註〗音俞,變汙也。
[85]
中饋:〖何註〗饋音匱。《儀禮》註:「以物與神及人皆曰饋。」《周禮》註:「進食於尊曰饋。」中饋,婦人職也。《易·家人》:「六二在中饋,吉。」註:「女子正乎内也。」
[86]
朕:〖何註〗兆也。〖吕註〗《正韻》:「朕宜作眹。真忍切,陳上聲。」《佩觿集》:「吉凶形兆謂之兆眹。」○按:亦作朕。見《莊子·應帝王》註。
[87]
「裳衣」: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衣裳」。「朕」:二十四卷本作「娠」。鑄本無「其」字。青本、黄本「耶」上有「也」字。
[88]
「一對」: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一雙」。
[89]
「胤」:青本作「嗣」,黄本作「」。諱字。「寶」:黄本作「玉」。
[90]
祖帳:〖何註〗設帳而祖祭也。《時·大雅》:「仲山甫出祖。」
[91]
「涘」:青本作「埃」。
[92]
「便」:黄本作「去」。「水」:手稿本作「出」,今從諸參校本改。
[93]
「咸」:鑄本作「家人無不」。
[94]
鑄本「家人無不」作「人皆」,「他適」作「去帷」。
[95]
「浮」:鑄本作「在」。
[96]
「審」:黄本作「視」。「婉」:鑄本作「俊」。
[97]
「計各」:鑄本作「俱」。
[98]
紅塵:〖吕註〗班固《西都賦》:「紅塵四合,煙雲相連。」李陵詩:「紅塵塞天地,白日何冥冥。」
[99]
盈盈一水:〖吕註〗古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100]
青鳥難通:〖吕註〗《漢武内傳》:「上于承華殿殿前,見一青鳥從西方來,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頃之,王母果至。」○伏知道《爲王寬與婦書》:「錦水丹鱗,素書稀達,玉山青鳥,仙使難通。」△按:上述漢武帝事見《漢武故事》。
[101]
藍蔚:〖何註〗蔚藍,天也。杜甫詩:「上有蔚藍天。」〖吕註〗按陸游《老學庵筆記》:「蔚藍二字,乃隱語天也,非可以義理解也。」杜詩「上有蔚藍天」,猶未有害。韓子倉云:「水色天光共蔚藍」,是謂水天之色皆如藍,恐又因老杜而失之者。至王漁洋先生《秦淮雜詩》云:「十里秦淮水蔚藍」,是直謂水之色矣。未識於義何如。此又作藍蔚,未詳所本。
[102]
黄本「有」作「自」,並青本「如何」作「何如」。
[103]
桂府:〖吕註〗《酉陽雜俎》:「月中有桂,高五百丈。」○鄭嵎《津陽門詩》註:「葉法善引明皇入月宫,見一宫,榜曰『廣寒清虚之府』。」
[104]
投梭織女:〖吕註〗《續齊諧記》:「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勞於機杼。天帝憐其獨處,許嫁牽牛,遂廢織。天帝怒,責歸河東,使一年一度。」
[105]
銀河:〖吕註〗江總詩:「織女今夕渡銀河。」
[106]
「姮」:二十四卷本作「嫦」。「思」:二十四卷本作「念」。
[107]
破涕爲笑:〖吕註〗劉琨《答盧諶書》:「詩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爲笑。」
[108]
孿生:〖何註〗孿,戀平聲。揚子《方言》:「東楚間凡人獸雙生謂之釐孖。」孖音兹,蕃長也。〖吕註〗《集韻》:孿音涮。《説文》:「一乳兩子也。」揚子:「東楚間凡人獸乳而雙生謂之釐孖,秦晉間謂之連子,自關以東皆謂之孿。」△按:孿,《廣韻》爲所眷切。今音欒。
[109]
「笑言」:鑄本作「言笑」。
[110]
「斯」:黄本作「期」。
[111]
蕩婦:〖吕註〗古詩:「昔爲倡家女,今作蕩子婦。」
[112]
「蕩」:二十四卷本作「嫠」。
[113]
「亦既」:鑄本作「已得」。「以往」:二十四卷本作「一往」。
[114]
青本、黄本「益」上無「生」字。
[115]
「亟」:鑄本無,青本、黄本作「泣」。「望」:鑄本作「視」。
[116]
轝:〖何註〗輿同。
[117]
殯宫:〖何註〗潘岳賦:「歸反哭乎殯宫。」
[118]
鑄本無「方」字。
[119]
鑄本無「間」字。
[120]
「忽」: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急」。
[121]
鑄本「樹」作「株」,「顆」作「粒」。
[122]
鑄本無「作」字。
[123]
「疾」:鑄本作「迅」。「無」:二十四卷本作「杳」。
[124]
嗜痂:〖吕註〗《南史·劉穆之傳》:「邕性嗜食瘡痂,以爲味似鰒魚。嘗詣孟靈休。靈休先患灸瘡,痂落在牀,邕取食之。靈休大驚,痂未落者,悉褫取飴邕。」
[125]
小慚小好,大慚大好:〖吕註〗韓愈《與馮宿論文書》:「時時應事作俗下文字,下筆令人慚。及示人,則人以爲好。小慚者,亦蒙謂之小好;大慚,即必以爲大好矣。」
[126]
鑄本無「者」、「蓋」二字。
[127]
蜃樓海市:〖何註〗蜃音腎,大蛤也。《禮·月令》:「雉入大水爲蜃,吐氣成樓臺。張昌宗請託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耳。』」
田七郎
武承休,遼陽人,喜交遊,〔手稿本某甲評〕書法。所與皆知名士。夜夢一人告之曰[1]:「子交遊遍海内,皆濫交耳。〔但評〕抹煞知名士。惟一人可共患難,何反不識?」〔手稿本某甲評〕揮提。問:「何人[2]?」曰:「田七郎非與?」〔馮評〕一篇刺客傳,取《史記》對讀之。〔何評〕思之思之,鬼神將告之。〔但評〕其姓字當薰沐書之。醒而異之[3],詰朝見所與遊,輒問七郎。客或識爲東村業獵者。武敬謁諸家[4],以馬箠撾[5]門。未幾,一人出,年二十餘,貙[6]目蜂腰,著膩[7]帢[8],衣皂犢鼻[9],多白補綴,〔馮評〕先繪一壯士形貌服飾。拱手於額而問所自。〔但評〕活畫出一天真可畏人來。
武展姓字[10],且託途中不快,借廬憩息,問七郎,答云:「即我是也[11]。」遂延客入。見破屋數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懸布楹間,更無杌榻可坐[12],〔馮評〕次畫一壯士居室。
七郎就地設皋比[13]焉。武與語,言詞樸質,大悦之,遽貽金作生計,七郎不受;固予之,七郎受以白母[14],〔但評〕能爲孝子,然後能爲忠臣,爲信友,爲義士。若七郎者,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俄頃將還,固辭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龍鍾而至,厲色曰:「老身止此兒[15],不欲令事貴客!」〔馮評〕再寫一壯士之母。武慚而退,歸途展轉,不解其意。適從人於舍後聞母言[16],因以告武。〔馮評〕插此一筆,妙甚。先是,七郎持金白母,母曰:「我適睹公子,有晦紋,必罹奇禍[17]。聞之:『受人知者分人憂,受人恩者急人難。富人報人以財,貧人報人以義。』無故而得重賂,不祥,恐將取死報於子矣。」〔王芑孫評〕賢哉母乎!〔但評〕彌綸天地,包羅經史之言。○媪大識見,大議論,此等學問,從何處得有?顧吾嘗見自詡學問之人,有受人深知而不肯分人之憂,受人殊恩而不肯急人之難者矣。媪能言,而教其子果能行,如此方不盗虚名,方爲真學問。〔馮評〕賢母聲口。武聞之,深嘆母賢,然益傾慕七郎。翼日,設筵招之,辭不至;武登其堂,坐而索飲,七郎自行酒,陳鹿脯,殊盡情禮。越日,武邀酬之[18],〔馮評〕如此糾纏,真似不懷好意,宜其母之呵斥也。乃至。款洽甚歡,贈以金,即不受[19];武託購虎皮,乃受之。歸視所蓄,計不足償,思再獵而後獻之。入山三日,無所獵獲。會妻病[20],守視湯藥,不遑操業。浹旬,妻奄忽以死。爲營齋葬[21],所受金稍稍耗去。武親臨唁送,禮儀優渥[22]。既葬,負弩山林,益思所以報武,〔馮評〕一介不取,大聖賢;一飯不忘,大豪杰。若在俗人,與之惟恐不多;既受,視若應得。若七郎者,真令人可愛可敬。而迄無所得。武探得其故,輒勸勿亟[23]。
切望七郎姑一臨存[24],而七郎終以負債爲憾,不肯至。武因先索舊藏,以速其來。七郎撿視故革,則蠹[25]蝕殃敗,毛盡脱,懊喪益甚。武知之,馳行其庭,極意慰解之;又視敗革[26],曰:「此亦復佳。僕所欲得,原不以毛。」遂軸鞟[27]出[28],兼邀同往,七郎不可,乃自歸。七郎念終不足以報武[29],裹糧入山,凡數夜,得一虎[30],全而饋之。〔但評〕觀武之内交七郎,七郎之必思報武,可知求友如此其切,得友如此其難,何得輕言喜交遊,何得虚慕知名士。〔馮評〕天下不負心人,不肯輕受人恩。
武喜,治具,請三日留,七郎辭之堅;武鍵庭户,使不得出。賓客見七郎樸陋,竊謂公子妄交,〔但評〕此等衣冠,此等相貌,此等談吐,如何入得知名士眼裏!而武周旋七郎[31],殊異諸客:爲易新服,却不受;承其寐而潛易之,不得已而受之。既去,其子奉媪命返新衣[32],索其敝裰[33],武笑曰:「歸語老姥,故衣已拆作履襯矣。」自是,七郎日以兔鹿相貽,召之即不復至[34]。武一日詣七郎,值出獵未返。媪出,踦門[35]語曰:「再勿引致吾兒[36],大不懷好意!」武敬禮之,慚而退。半年許,家人忽白[37]:「七郎爲争獵豹,毆死人命,捉將官裏去[38]。」〔馮評〕公子一邊黏煞不上,却從七郎一邊逼來,此之謂移室就樹之法。武大驚,馳視之,已械收在獄。見武無言,但云:「此後煩恤老母。」〔但評〕「此後煩恤老母」一語,涵蓋天地,感泣鬼神。武慘然出,〔但評〕無言之言,乃爲至言。故言者無言,聞言者亦無言。急以重金賂邑宰,又以百金賂仇主:月餘無事,釋七郎歸。母慨然曰:「子髮膚受之武公子,非老身所得而愛惜者矣。〔但評〕分憂急難,從此始矣。
但祝公子終百年無災患,即兒福[39]。」七郎欲詣謝武,母曰:「往則往耳,見武公子勿謝也[40]。小恩可謝,大恩不可謝。」〔但評〕以此推之,君父之恩,何可言謝。○可謝者,言語之謝也,謝而不謝也。不可謝者,身命之謝也,不謝而謝也。必身命而後可謝,言報何爲?○母之言,皆知名士所不肯道者,亦其實不能道耳。七郎見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誠篤,益厚遇之[41]。由是恒數日留公子家,饋遺輒受,不復辭,亦不言報。會武初度,賓從煩多,夜舍屨滿[42]。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僕即牀下藉芻藁[43]。二更向盡,諸僕皆睡去,兩人猶刺刺語。七郎佩刀挂壁間,忽自騰出匣數寸許[44],〔何評〕奇異。
錚錚作響,光熌爍[45]如電。武驚起[46],七郎亦起,問:「牀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僕。」七郎曰:「此中必有惡人。」武問故,七郎曰:「此刀購諸異國,殺人未嘗濡縷[47]。迄今佩三世矣[48],决首至千計,尚如新發於硎。見惡人則鳴躍,當去殺人不遠矣[49]。公子宜親君子,遠小人,〔馮評〕「親君子,遠小人」二語,好交遊者當書諸座右。或萬一可免。」〔何評〕此豈山野之見。〔但評〕「親君子,遠小人」,質樸人一語勝人千百。武頷之。七郎終不樂[50],輾轉牀席。武曰:「災祥,數耳[51],何憂之深?」七郎曰:「我諸無恐怖[52],徒以有老母在。」〔但評〕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七郎何得不憂。武曰:「何遽至此!」七郎曰:「無則便佳。」蓋牀下三人:一爲林兒,是老彌子[53],能得主人歡[54];一僮僕,年十二三,武所常役者;一李應,最拗拙[55][56],
每因細事與公子裂眼争,武恒怒之。當夜默念,疑必此人,〔但評〕於拗掘則疑之,於能爲歡者則不疑,古今一轍,家國同病。詰旦唤至,善言絶令去[57]。〔馮評〕又一閃,閃開去。武長子紳,娶王氏。一日,武他出[58],留林兒居守。〔馮評〕主人彌子而使之守齋,宜其做出事來也。齋中菊花方燦,新婦意翁出,齋庭當寂,自詣摘菊。林兒突出勾戲,婦欲遯,林兒强挾入室;婦啼拒,色變聲嘶。紳奔入,林兒始釋手逃去[59]。〔馮評〕明人有咏燕詩云:「主人衹解憐毛羽,污盡雕梁也不知。」可爲悦狡童者戒。武歸,聞之,怒覓林兒,竟已不知所之;過二三日,始知其投身某御史家。某官都中,家務皆委决於弟。武以同袍[60]義致書索林兒[61],某弟竟置不發,武益恚,質詞邑宰。
勾牒[62]雖出,而隸不捕,官亦不問。武方憤怒,適七郎至,武曰:「君言驗矣。」因與告訴。七郎顔色慘變,〔但評〕顔色慘變時,心中有老母在。終無一語,即逕去。〔但評〕聞言色變,無語逕去,一腔熱血,從何處説起。武囑幹僕邏察[63]林兒。林兒夜歸,爲邏者所獲,執見武,武掠楚之。林兒語侵武。武叔恒,故長者,恐侄暴怒致禍[64],勸不如治以官法。武從之,縶赴公庭。而御史家刺書郵至,宰釋林兒,付紀綱以去[65]。
林兒意益肆,倡言叢衆中,誣主人婦與私。武無奈之[66],忿塞欲死,馳登御史門[67],俯仰叫駡。里舍慰勸令歸[68]。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兒被人臠割[69],拋尸曠野間[70]。」〔馮評〕出筆陡健,跳騰如此!武驚喜,意氣稍得伸[71];俄聞御史家訟其叔侄,遂偕叔赴質。宰不容辨[72],欲笞恒,武抗聲曰:「殺人莫須有[73]!至辱詈搢紳,則生實爲之,無與叔事。」宰置不聞。武裂眦欲上,羣役禁捽之。操杖隸皆紳家走狗,恒又老耄[74],籤數未半,奄然已死。宰見武叔垂斃[75],亦不復究。武號且駡,宰亦若弗聞也者[76],遂舁叔歸。哀憤無所爲計,思欲得七郎謀,而七郎更不一弔問[77]。
竊自念:待七郎不薄[78],何遽如行路人?〔但評〕何遽如座上客?亦疑殺林兒必七郎[79]。轉念:果爾,胡得不謀?於是遣人探諸其家。至則扃鐍[80]寂然[81],鄰人並不知耗。一日,某弟方在内廨與宰關説。值晨進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釋擔,抽利刃,直奔之。〔但評〕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某惶急,以手格刃,刃落斷腕[82];又一刀,始决其首。宰大驚,竄去,樵人猶張皇四顧。諸役吏急闔署門,操杖疾呼,樵人乃自剄死。紛紛集認,識者知爲田七郎也[83]。宰驚定,始出覆驗[84],見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猶握刃;〔但評〕孝子義士,凛然如生。方停蓋審視,尸忽崛然躍起[85][86],竟决宰首,〔但評〕殺人以尸,自古罕有。○殺林兒用虚寫,用對面寫,點七郎用虚筆;殺某弟用實寫,用正面寫,點七郎用實筆;至殺宰又是一樣寫法,此法不實不虚。已而復踣。〔馮評〕殺宰做兩節叙,妙甚。惜荆卿無此神勇,寫得活。衙官捕其母子[87],則亡去已數日矣。〔馮評〕此知名士所不肯爲,亦知名士所不能爲。
武聞七郎死,馳哭盡哀。咸謂其主使七郎,武破産夤緣當路,始得免。七郎尸棄原野三十餘日,禽犬環守之,武取而厚葬[88]。其子流寓於登,變姓爲佟[89];起行伍,以功至同知將軍[90]。〔馮評〕其母其子,皆收拾不漏。歸遼,武已八十餘,乃指示其父墓焉。
異史氏曰:「一錢不輕受,正其一飯不忘者也[91]。賢哉母乎!〔何評〕贊好。七郎者[92],憤未盡雪,死猶伸之,抑何其神!使荆卿[93]能爾[94],則千載無遺恨矣。苟有其人,可以補天網之漏[95][96];世道茫茫,恨七郎少也。悲夫[97]!」
〔但評〕所與皆知名士,可謂交遊得人矣,乃概目爲濫交,而以可共患難之一人,責其不識,而後鄭重而出其名。軒輊之間,人品自見。彼七郎者,問其業,則獵者耳;睹其貌,則貙目蜂腰耳;觀其服,則膩帢衣、皂犢鼻耳。知名士見之,必且鄙夷不屑與言矣。迨觀其取與不苟,内外如一,其事親也如此,其交友也又如此,一片赤心,滿腔熱血,此皆博古通今,摛華染翰,弋取聞譽者所不敢爲、不能爲、不肯爲者,然後嘆天下知名士何太多,如田七郎者又何太少也!
〔何評〕如讀《刺客傳》。
〔方評〕看田四不受、五不至,而後之報之者,亦惟出于無語。可見君子之交淡以成也。若酒脯朋友,剛者面諛之,弱者陰攝之,大都甘以壞耳。嗚呼!緩急,人所時有也,擇友者將何途之從歟?七郎智廉勇義,求之古刺客中,唯軹深井里彷彿之。然非此母不生此子,則嬰母陵母之流亞也。見首不見尾,其猶龍乎?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青本、黄本、異史本、鑄本、二十四卷本)
[1]
青本無「之」字。
[2]
「問何人」:青本作「問之何人」,黄本作「問以何人」。
[3]
二十四卷本無「非與」二字,黄本無「醒而異之」四字。
[4]
「所與」:鑄本作「所」。二十四卷本「七」作「田七」。「諸」下有「其」字。
[5]
箠撾:〖何註〗:箠音捶,擊馬策也。撾,擊也。
[6]
貙:〖何註〗音區,獸也,似狸似虎。△按:貙音初。
[7]
膩:〖何註〗細膩也。
[8]
帢:〖何註〗音洽,帽也。魏太祖裁縑爲之。軍容,非國容也。〖吕註〗按:帢音恰,帽也。狀如弁,缺四角。見魏張揖《埤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