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608

  这话说的极其难听,无异于指着纪英的鼻子骂他是狗在狂叫。纪英下意识的望了望山道的拐角处,眼中闪过一道决绝的神色,然后愤然越过张墨,指着胡姓男子,厉声道:“雌黄出自尔等唇吻!不想圣天子在朝,今日竟复见指鹿为马!”
  徐佑心中一动,挪了挪脚步,来到纪英的身后右侧,顺着他的视线方向往拐角处瞄了一眼,虽然什么也没看到,但他何等样人,立刻明白过来。
  听了纪英的指责,众人齐齐色变,凑在外围看热闹的几个人悄悄退开几步。虽然楚国极少因言罪人,士子清议政事也被朝廷允许。可纪英一时口快,给胡郎君扣了指鹿为马的帽子,什么样的朝代才会出现指鹿为马的荒唐事?
  礼崩乐坏,荒淫残暴,二世而灭的秦胡亥!
  千万别忘了,当今皇帝安子道也是楚国的第二个皇帝!
  胡郎君同样吓了一跳,气急败坏,一步上前,揪住了纪英的衣领,恶狠狠道:“你再说一遍?”
  纪英两股颤颤,口中却依旧高喊:“指鹿为马,见于当世。指鹿为马,见于当世!”
  张墨急忙去拉扯,苦于双手无力,分不开两人,忙回头找徐佑求救。徐佑没有动手,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道:“诸君,你们难道不想想,为何已经到了山下这么久,却无一人前来接引?或许正有人在高处暗中查看诸位的表现,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君子慎独。你们以为四下无人,就如此放浪形骸,恐已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一言既出,全场顿时鸦雀无声。胡郎君僵持原地,拎着衣襟的手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进退不得,终于露出后悔之意。两个同伴反应够快,疾步上前好言相劝,将他拽了回来,纪英也被张墨拉回,众人纷纷举目四顾,似乎想找出那个藏在山林密处的人影。
  正在这时,有数人从不远处的山道拐角处走了出来,最前的赫然是钱塘县令陆会,脸色阴沉的望着一众士子,身后跟着两个胥吏,一名胥吏手捧着红线缠绕的细绢,另一名胥吏手捧着造工精美的漏壶。
  “胡信,你大胆!”
  胡姓男子原来名信,慌忙俯首,作揖道:“拜见明府!小子一时情急,失了礼数,还望明府见谅!”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知道眼前的人就是钱塘县令,今日雅集的主人,赶紧作揖行礼,唯恐落于人后。
  陆会没有搭理他,径自走到张墨跟前,笑道:“你就是张墨?”
  “正是在下!”
  “好,方才大中正还问起你,没想到你竟乘舸而至。”
  “在下来时的路上耽误了时辰,没有赶上卯时三刻的鹊桥开,只能辰时从西村渡口入山。有劳大中正和明府挂怀!”
  从段家桥入山被称为过鹊桥,徐佑他们上船时喊的是开山门,一雅致,一粗俗,听起来就高下立判。对这种无时无刻都存在的贵贱之别,徐佑表示很无奈,也很无语!
  陆会点点头,再看向纪英,眉头微皱,霎时又舒展开来,温声道:“你很好,为友出头,人品端正,我会在大中正面前为你分说。”
  纪英大喜,屈膝下拜,道:“谢过明府!”
  山脚下满满当当站立了四五十人,只有他一个跪拜于地。虽说礼数不亏,可这个谄媚的样子惹得很多人心中鄙夷。当然,也有很多人十分的艳羡,能够让陆会在大中正面前美言,可不是谁人都能得到的机遇。
  机遇可遇不可求,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所以场面一时显得很是诡异,半数人鄙夷纪英,半数人羡慕纪英。世事就是如此,毁誉参半,黑白难分,处在正中的纪英顾不了那么多,对他而言,机会来临时,就要死死的抓住,再不能放手!
  因为,他毕生的梦想,决于今日!
  “不过今后记住一点,就事论事,莫要言过其实,哗众取宠!”
  纪英的喜色还没敛去,就被陆会的这番话惊出了一身冷汗,头俯的更低,道:“谨听明府教诲,今后自当慎言慎行!”
  “好了,耽误这许久,说正事吧!”
  众人立刻把纪英抛之脑后,齐齐倾耳静听。徐佑暗道好手段,陆会先骂胡信,再和张墨闲谈,又将纪英打一棒给了个甜枣,水波不惊的把这场闹剧给压了下去,紧接着就宣布跟雅集有关的事宜,成功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和关注点。
  整个过程看似对胡信最严厉,其实毫发不伤的把他从泥潭中拉了出来,不仅不惹人反感,而且还让当事双方一起感谢。
  举重若轻,闲庭信步,徐佑向来不怎么看得起陆会,可今日一见,才知道这人能够脱颖而出,接替顾允出任钱塘县令,并不仅仅会敛财,也很有几分做官的手段。
  这没什么奇怪,很多人不会做人,不会做事,更不会做菜,但是很会做官,甚至比那些会做人又会做事的人在仕途上混的更好。
  这就是奇葩且扭曲的官场,不同于任何一个行业,千百年来没有丝毫的改变,规则始终如一!
第九十一章
观壶吟诗
  陆会从胥吏手中接过一块绢布,拆开红封,展示给众人看,道:“这是大中正临时命的题目,你们要在两刻钟内作答,通过者可登山。”
  这就是张墨方才担忧的第二关了,徐佑看了题目,上面只有寥寥数字:以孤山为题作五言诗一首。
  古往今来,诗才最难,经义典籍只要遇到名师,寒暑苦读,总能了然于胸,再不济也会照本宣科,复述前人的见解。但诗不同,作得出就是作得出,作不出来,无论如何也作不出来。并且作得出,和作得好是两个概念,所以二十四史多少读书人,留得诗名的不过千分之一而已。
  “置壶!”
  那名胥吏将漏壶放在路旁的一块平整石头上,这种壶是受水型,有出水壶和两个补给壶,三只一套,也称三级漏壶,每出水一升,算是一刻钟。
  “计时!”
  胥吏打开出水孔,清水从滴管缓缓流出,代表着时间流逝。众人再也顾不得别的事,或立在原地,或围坐草间,或矗立水旁,或仰首凝望风吹叶动,或闭目沉思山明水秀,一个个挖空心思,力求作得出,还要作得好!
  张墨诗才敏捷,顷刻而成,只是不愿出风头,准备稍后一会再答题。他目视徐佑,询问他作的如何,徐佑微微一笑,以手指胸,意思胸有成竹,张墨便放了心。
  他再看向陈谦和白承天,两人正沉浸在构思当中,想来问题不大,然后去看纪英,却见他双手紧握衣袍,面色仓惶,大冷天的,额头竟流出了汗滴。
  纪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他虽然没什么名气,可私底下颇为自负,平时也常常吟诗,颇得乡间好友的赞誉。谁知这会心潮浮动,难以平复,脑海里一片空白,别说作诗,就是那些熟烂于心的经义也忘得一干二净。
  徐佑同样发现了纪英的异常,就如同后世的高考,未必考得好就是平时成绩好的,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都决定了考场上的胜负,纪英显然还沉浸在刚才卖力的表演当中,从极度紧张到瞬间放松,导致心神不宁,彻底乱了方寸。
  不错,别人都以为纪英为张墨出头,真正是君子之风。徐佑起先也是如此认为,可当他发现纪英色厉内荏,另有所图时,心如照镜,立刻看破了一切。
  纪英此人,衣袍锦缎,而足上旧履,功利之心,昭然若揭。不过人生在世,所求无非名利,这一点没什么值得指责的,徐佑也不会幼稚到因为穿着而对纪英存有偏见。但张墨被撞,胡信一看就不是善茬,纪英本不该争抢着出头,尤其在张墨明确告知不要惹事后还不依不饶,似乎比事主还要上心。
  这不正常!
  徐佑从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心,纪英没胆子,也没必要为了没什么交情的张墨而去得罪胡信。唯一的理由,是他站的位置比众人都要靠前,敏锐的察觉到有人从山上下来,所以故作仗义执言,目的很简单,要出其不意,给来人留下一个不畏强权的良好印象。
  当然,他不知来人是陆会,可也猜得到必定是跟雅集有关的人,赌一赌,利大于弊,成了,有了名声,今日定品的成算将大上数倍。
  纪英不像是轻车熟路的老赌徒,从他现在的精神状态可以看出,方才那一幕搞得他直到此刻还心绪不宁,应该是第一次用计弄险。
  那么问题来了,纪英为什么非要冒险一赌呢?定品对士子而言是大事,却也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今年不成,还有明年,明年不成,还有后年,徐佑猜纪英必定有不得已的理由,这次定品,对他而言关系重大,非同一般。
  因此,徐佑懒得揭破他的把戏,张墨没有徐佑这样毒辣的眼神,对纪英心存感激,见他越来越慌,趁陆会不备,走到近前,用只有两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道:“高山绝云霓,深谷断无光。昼夜论雾雨,冬夏结寒霜……”
  一首五言古诗,奇矫凌厉,纪英匆忙记下,正好听到胥吏高喊两刻钟到,陆会命人依次上前,口述诗作,但凡诗意尚可,文字通畅,即可过关。五言古诗为诗中最难,仓促间能够成诗已经不易,这一关重在考验士子们的急才,并不刻意为难他们,所以不过于计较藻饰、用典、骈偶的严谨和出众。
  大概一刻钟,四十七人中有二十五人没有作出完整的孤山诗,或者词不达意,或者牵强附会,或者残诗半句,或者照抄前人诗作,被陆会当场指出,羞的满面通红,恨不得钻到地下去。
  陆会固然贪财,人品也不怎么样,但出身陆氏,学识可比这里的普通士子们好的多了,想要蒙蔽他不是易事。
  陆会从过关的二十二人中挑出了五人的诗作,让胥吏抄写在细绢上,准备呈给大中正雅鉴。这五人是张墨、纪英、胡信、谭乐、姬玉堂。张墨不必说,不选他的诗,难以服众,纪英抄的张墨,自然也入了选,至于谭乐和姬玉堂都是那群次等士族的人,所作的诗徐佑听了,只能说平平,跟张墨差了何止一筹,能够入选,应该是陆会平衡士族和寒门的结果。
  让徐佑大跌眼镜的是胡信,不是因为他能够入选,而是因为他的诗作在那帮士族子弟中竟然还算不错,比不上张墨,却好过其他人太多!
  其实刚才陆会轻描淡写的拉了胡信一把,徐佑就明白这两人必有猫腻,说不定是熟识或有别的交情。胡信只要完整的写出孤山诗,必定能够入选,只是没想到他的入选让任何人都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果然,看人不能看表面,纪英看似君子,实则心机深沉,胡信看似莽夫,却又满腹才情。人啊,真是复杂之极!
  张墨刻意听了徐佑的诗,绝对不输自己,却没能入选,反倒是谭乐等人的诗平平,反而被陆会看重,正要上前分说,被徐佑拉住,用他方才劝纪英的话劝了回去,道:“今日雅集,不要生事!”
  张墨见徐佑说的郑重,也不好违逆他的心意,更佩服他宠辱不惊的修养,道:“郎君通机识命,远在我之上!”
  徐佑微微一笑,通机识命?那你可就看错我了。我这人,最不认的,就是命!
  张墨正要追问,听到陆会说道:“你们这些人随我上山,其他人从西村桥返回渡口!”
  陆会说罢,也不看那些落选者的脸色,转身沿着山道缓行。从头到尾,他都没有看徐佑一眼,就连徐佑答题时也闭目养神,不置可否,仿佛并不认得这个人。
  徐佑不明白陆会的态度为何这么恶劣,但他并不放在心上,此次雅集,重点是陆绪,陆会只不过是个闲杂人而已。
  只是徐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陆会竟是因为苏棠的缘故迁怒于他。这段时日,他一直待在洒金坊,不知道刘彖派了几波游侠儿不分昼夜的去骚扰苏棠。刘彖的打算,想着苏棠忍受不了,会到县府求救,然后陆会可以英雄救美,顺势夺了她的身心。谁知苏棠宁可整日闭门不出,忍受外面的嘈杂和纷扰,也不肯到县衙一唔,让陆会又怒又气,偏偏又爱死了她的小性子,或许这就叫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后来听刘彖汇报,说苏棠的婢女扬言,游侠儿再敢去胡闹,就告诉静苑的徐郎君,让徐郎君教训他们,还说徐郎君杀过人,连县令都给他三分薄面。陆会听了此言,又想起徐佑和苏棠之间那些流言蜚语,满腔怒火顿时化作熏死人的醋意,在今天雅集时彻底爆发出来。
  幸好他还存着几分理智,知道徐佑参加雅集,是顾允举荐的结果,无论如何不敢在第二关卡住他,但也故意不把他的诗选入前五,算是小小的打击报复。
  徐佑要是知道前因后果,肯定要大哭三声,这个锅背的冤啊!
  胡信耀武扬威的瞪了张墨纪英一眼,和他几个通过了关的朋友兴高采烈的跟在陆会身后。纪英按捺不住,也急急要去,眼角余光看到了徐佑和张墨都没有动,想了想,停下了脚步。
  “承天,此次不成,下次再来,别气馁!”
  同船的五人,徐佑、张墨、纪英和陈谦都过了关,只有白承天落了选。在淘汰率几乎高达百分之六十的考试里,一船只淘汰了一个人,属于万幸。
  但对白承天而言,却是不幸的那一个!
  本来徐佑可以帮他,就像张墨帮助纪英一般。可白承天开始时表现的若无其事,和陈谦差不多,等到作答时却东拼西凑,勉强成了四句,完全不知所云,被陆会淘汰在情理之中。
  “哎,我自己的底子自己清楚,就算混过了第二关,到了雅集中还不是丢人现眼?罢了罢了,打道回府喽,能够结识你们几位好友,也算没白来钱塘一趟。”
  白承天性情豁达,一时沮丧很快抛之脑后,抱拳道:“日后来新城县,我做东,请你们尝尝那里的栗酒,味甘醇,色泽青,闻之咂舌!”
  “好,若有闲暇,一定叨扰!”
  白承天夹杂在垂头丧气的人群中,沿着西村桥往渡口走去。有轻舸却不让用,自然是怕他们从别处登岸,可西村渡口还站着许多围观的民众,这样的安排无疑会让这群士子颜面扫地。
  张紫华,真的这么看不顺眼扬州的士子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