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608

  “唯我独尊,这就是佛教的本心!”
  “可这本心,却是胡人的,将置我华夏正教于何地?”
  佛教自入东土,虽然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但也一直被儒道两教所诟病,三者之间,冲突不断,每隔数十年就会发生大的争斗,连累死伤无数。
  “法师所言差矣!天师道虽尊老子为教主,却是自老祖天师张公道陵创教伊始,你瞧不上孔老二教,莫非连天师道也瞧不上?”
  老和尚双目朝天,以唇鼻示人,道:“五斗米道,何足道哉?”
  先前曾被老和尚一言败退的中年道士受此羞辱,国字脸气得变成了赭色,双目喷火,恨不得扑上去饱以老拳。反倒年轻道士风度翩翩,不因对方的言辞乱了自己的方寸,正色道:“天师以正一明威之道,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此为各教惯例。譬如孔圣,收弟子十条腊肉的束脩,可被称为十腊肉教了么?”
  这是要把儒教也拖下水的节奏,儒教虽然在这个时代比较式微,但大厅里的人都是读书人,也有不少摒弃佛道,只尊儒教的纯正儒生。眼看两人的论辩要往群殴的路子上走,而真正的正主竺法言和都明玉都不说话,张紫华拍了拍手,站起身道:“来人,设宴!今日雅集,一为聚贤,二为访才,不为三教高低,两位暂且休战,先填一填五脏庙可好?”
  年轻道士不再说话,拱拱手,退了回去。老和尚不知是不是嘴炮打的兴起,竟一口回绝了张紫华的提议,道:“事涉佛道真伪,无心用膳,请大中正稍待,由我等二人各陈名理……”
  张紫华面露不豫,道:“上座,你的意思呢?”
  竺法言微笑道:“无觉说的在理,事涉佛道真伪之辩,吃饭事小,论衡为大!不过,这是佛道两家之事,总不能因此害得诸位郎君腹中空空。这样吧,徐郎君,不如你教教和尚,到底该论衡呢,还是该吃饭?”
  徐佑自答谢竺法言品评之后,一直龟缩在人群中,力图让自己消失无形。看到年轻道士出头与老和尚舌战,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心中刚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竺法言摆明了不放过他,轻飘飘一句话,硬生生的又把他拉到了台前。
  再次齐刷刷的万众瞩目,尤其陆绪的目光如有实质,徐佑想起一句挺现代的话,如果眼神可以杀人,估计他已经死了十次了!
  “该吃饭!”
  徐佑把心一横,不管竺法言打的什么鬼主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不成他能吃了自己?
  崩了他的大牙,当然,如果他还有大牙的话!
  竺法言终于睁开了眼,老脸的褶皱都快要编成一朵花了,道:“愿闻其详!”
第九十八章
六字之师
  “数年前我从义兴至宛陵访友,途径敬亭山,因久闻此山美名,所以登山寻幽探胜。至半山腰时,遇到一位披赤衣的僧人,他被毒蛇咬了足,危在旦夕。我们徐氏马上征战,府中最多得就是各种各样的伤药,也是有缘,那次我恰巧随身带有蛇药,给那僧人拔毒外敷,将他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徐佑深谙讲故事的几大要素,开篇设了个危局,挑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然后紧急施药救人一命,布下悬念,吸引他们继续听下去的动力。但这些又跟方才说的“该吃饭”有什么关系呢?抱着这种期待,众人欲罢不能,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后续发展。
  这就叫层层下套,环内有环,搁在后世,小说的结构已经被解析到精妙入微的地步,徐佑的这点小心思不值一提,可在当下,却能让人不由自主的入迷。
  听说佛祖讲经时,舌灿莲花,能够听得顽石点头,徐佑没有这样无边的法力,只好运用些小技巧,大道殊途同归,无非是给人洗脑,佛祖有佛祖的法子,凡人也有凡人的法子。
  “我问僧人法号,他自称拾得,孤身云游至此,没想到差点丧身小小的蛇儿口中。我见这僧人言语有趣,不爱说些云山雾罩的晦涩道理,左右无事,和他闲聊起来。期间聊起修行,我问拾得,你修道数十年,还用功吗?拾得回说,用功!我再问他,怎么用功……”
  徐佑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竺法言身后那个一直没说过话的壮和尚急急问道:“怎么用功?”
  这人身高八尺三寸,双臂粗大,拳头握起来如同铁钵,跟袁青杞手下那个邓滔有的一比。说话时音声如钟,在厅堂间来回激荡,震耳欲聋。徐佑就算武功尽失,也看得出这和尚一身横练功夫,刀枪不入,已经练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慢条斯理的放下茶碗,道:“拾得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这就是他的用功!”
  壮和尚哈哈大笑,道:“我当哪里来的高僧,原来是唬弄人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世间人不都是如此吗?这叫用功,那天下人人可成佛了!”
  徐佑猛的一击掌,大有和壮和尚相见恨晚的意思,道:“我也是这样问他的,你猜拾得怎么说?”
  壮和尚一愣,想来英雄所见略同,再看徐佑十分的顺眼,道:“我猜不到,他说什么……不过一个信口胡言的谝佞之徒,听不听也不打紧!”
  “我原也如是想,可听了拾得的话,才知有眼无珠,差点错过了真佛!”
  “啊?这么厉害,你说来我听听!”
  壮和尚心性淳朴,被徐佑勾引着一唱一和,倒像极了捧哏的。有捧有逗,相声的台子就搭起来了,一群人眼巴巴的等着,胃口被吊的高高在上,徐佑笑道:“拾得说,我跟世人不同!”
  “如何不同?”
  这次问话的是竺法言,壮和尚张了张嘴,他的台词被师尊抢了去,顿时有些委屈,又不敢抗议,对徐佑投去歉然的目光,似乎在说我不能陪你玩了,然后默默退了下去。
  徐佑不敢托大,躬身施礼,道:“拾得说,世人该吃饭时百般要求,该睡觉时千般计较,他们的用功,要的太多,而我的用功,不过一顿饱,一宿觉,所以不同!”
  “一顿饱,一宿觉……一顿饱,一宿觉……啊!”
  竺法言双眸大张,手中念珠砰然断裂,立身站起,再无一点老态龙钟的腐朽之气,道:“拾得僧在何处寺院修行?我当立即前往,拜晤大德!”
  能被竺法言称一声大德,可见这番话透出的佛理给了他多大的触动,徐佑摇摇头道:“我问过他,只说是云水僧,四海为家,并无安单的寺院。”
  游方僧人到寺院借住挂单,都住在云水堂,所以也叫云水僧,等到住的时间长了,通过层层考察,可以作为寺院的清众,从此常住修行,就是所谓的安单。
  “可惜,委实可惜!”
  竺法言毫不掩饰脸上的懊恼神色,那个叫竺无觉的老和尚侍奉座前十二年,还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凑到近前,低声道:“师尊,披赤衣,这个拾得应该是北边的僧人……”
  竺法言眉头微微一皱,又缓缓坐了回去,恢复了起先的枯槁模样,道:“我竟忘了,原来是北宗的和尚!”
  佛教规制,僧众有三衣,五布条缝制的五衣,七布条缝制的七衣,九布条缝制的祖衣,这三衣统称为袈裟。并且颜色上也有严格的限定,一是不能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和纯色,二是必须在新衣服上点一处其他的颜色,也称为坏色和点净。不过什么文化传到中国都会被改变和同化,佛教也不例外,在汉朝时僧众常常穿着五正色之一的赤色僧衣,即为“披赤衣”,后来也多有黑、白、黄等正色僧衣出现,不足为怪!
  楚国的佛门仅有黑、白两色,品阶在东序六知事、西序六头首以上的着黑衣,其下的着白衣。而披赤衣的习俗则是北魏佛门独有,北宗号称正统,上承汉魏,所以门下比丘皆着赤色。其实说白了,这也仅仅只是同化后的汉魏习俗而已,跟佛教原产地的所谓正统大不一样。
  壮和尚俯身捡起四散的念珠,心中却在思索徐佑转述拾得的话,一顿饱,一宿觉,听起来也寻常,为何师尊大惊失色?莫非这六个字里包含着什么至道不成?
  他想的出神,一头撞到了旁边一人的屁股上,那人捂着屁股夸张的叫了起来,道:“好沙弥,陈年老痔都给你撞破了!”
  众人哄笑,壮和尚满脸通红,还不忘解释,道:“我年满二十岁,受了比丘戒,不再是沙弥了!”
  瞧着他呆呆傻傻的样子,有人忍不住喊道:“修永,你一向善谑,今日却捉弄起小沙弥了!”
  壮和尚急忙道:“比丘,比丘,不是沙弥!”
  沙弥入门,在七岁至二十岁间,然后由十位大德高僧共同授予比丘戒二百五十条,即成比丘。授比丘五年后,方可离开师尊,独自修道,游方天下。
  又是一阵大笑,不少人东倒西歪,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江左名士,率性随心,大抵如此。竺无觉很是生气,觉得丢了佛门的脸面,拉着壮和尚回到竺法言身侧,道:“无尘,你不要说话!”
  壮和尚法号竺无尘,可怜兮兮的眨巴眨巴眼睛,道:“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再不听话,回寺后禁食三日!”
  “好,好,我听话就是,千万不要禁我的食!”
  满堂的耻笑,两弟子的争执,竺法言并不理会,也不会放在心上,他转头望向张紫华,昏浊的眼珠子却仿佛两盏光华不灭的夜灯,道:“徐郎君说的是,饥来吃饭,这才是真正的至道。论衡固然事大,却无法填饱肚皮,哪还争个什么,论个什么呢?”
  “恭喜上座,修行又精进了!”
  张紫华是行家,只看竺法言的神态,就知道他的佛法修为再次跃升了一个台阶,艳羡道:“怪不得竺宗主常说上座的悟性为大楚沙门之首,仅听旁人转述的一则小故事,就能开悟佛法真谛,佩服之极!”
  竺法言笑了笑,道:“若非徐郎君记得清楚,说得明白,活灵活现,就跟亲耳听到的一般无二,老僧就是天大的神通,也不可能从中开悟出道理来。”
  张紫华扫了徐佑一眼,又露出狡黠的顽童神情,道:“如此说来,上座岂不是欠了徐佑这小子一个人情?”
  大厅内霎时安静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竺法言的人情,究竟代表了多大的好处?想要算明白,估计没个十天半月是不行的。
  竺道融大弟子,大德寺上座,扬州佛门的领袖,有钱有权有势,他的人情,不说无价,也至少价值连城,只不过很少有人有机会让他欠自己一个人情。
  不少羡慕嫉妒恨的眼光在徐佑身上游弋,徐佑却没因此迷了心窍,这个人情可比烫手山芋还烫!开玩笑,跟佛门扯上关系,天师道那边怎么办?两虎相争,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藏在暗处搞风搞雨,明面上保持中立,两不掺和,他一个蚂蚁大小的角色,不跳出来,没人在意,要是蹦跶的欢,随便一方都能轻易的捏死他!
  不等竺法言说话,徐佑不卑不亢的道:“拾得和尚点化我,是因为我与佛有缘。我今日有幸开解上座,也是因为上座与佛有缘。归根还是一个佛字,佛祖普度众生,心无挂碍,又何曾要求众生还佛祖的人情?”
  竺法言双手合什,宣诵佛号,道:“阿弥陀佛,徐郎君有大慧根!”
  这是什么节奏?
  难不成下一句就是要度我皈依?
  徐佑赶紧道:“在下愚钝,不知何为慧根?上座言重了!”
  “于法观达,目之为慧,慧能生道,道名为根。所谓慧根,就是你与佛祖的缘分,徐郎君不如剃去烦恼丝,皈依沙门可好?”
  坏了,坏了,我就是老秃驴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一猜一个准呢?
  徐佑干咳两声,道:“我尘念未了,六根不净,还想着多娶几房妻妾,开枝散叶,传宗接代,若是入了佛门,难免做出让佛祖蒙羞的祸事,还是不去为妙!”
  竺法言也不强求,道:“尘念未了,终有了时;六根不净,终有净日。郎君佛缘深厚,不急,我静候之!”
  徐佑忍不住想要骂人了,扯淡来扯淡去,原来是想忽悠他当和尚。重生一次,要是真当了和尚,那才叫脑袋被驴踢了,傻的可以!
  张紫华瞧的有趣,笑道:“徐佑少年心性,如何肯跟你出家,上座未免太急切了!好,还是那句话,饥来吃饭,都祭酒,你觉得呢?”
  都明玉不知是何缘故,少言寡语,极少参与话题,除非有人问到,才勉强作答,道:“饥来吃饭,确是正理!不瞒大中正,我这腹中,早就哀鸣嗷嗷了!”
  哀鸣嗷嗷一语,出自《诗经?鸿雁》。张紫华左右携了竺法言和都明玉的手,爽朗笑声遍布雨时楼,道:“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我就厚颜作了哲人,来安抚两位的腹中哀鸣!”
  宴会就在这座大厅里举办,众人随着张紫华先到三楼外面的走廊上赏景,几十个仆役轻车熟路的收拾好东西,抬上吃饭用的案几,依次摆放停当,然后不过一刻钟,各种热腾腾的美食就端了上来。
  等各人重新入座,竺法言招呼道:“徐郎君,你来我旁边就食,老僧尚有疑虑,想请你解答!”
  徐佑明白,今天算是被和尚缠住了,肩头轻轻碰触顾允,顾允忙道:“上座,我跟微之是好友,多日未见,着实有许多话要说。不如等雅集散后,再令他听上座教诲!”
  以顾允的为人,等闲不会驳尊者的面子,但是竺法言想要度徐佑出家,不仅吓到了徐佑,也吓到了他,所以出头留人,也顾不得竺法言高兴不高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