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608

  他越说越是兴奋,眼睛冒着光,道:“现在时机成熟,正是我辈大显身手的时候。西湖已经易名,我们的西湖八子社可以宣告成立,微之,社事盟主一位,你一定不要推辞!”
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阴兮影不见
  徐佑没有继续推托的理由,再者在他内心深处,社事盟主之位志在必得,先前的姿态已经做足,又不是皇位,不需要三辞三让,笑道:“结社自然可行,至于盟主谁来做,还是大家共同商议后再作决断。”
  “不必商议了,其他人都和我一样,愿意共推微之为盟主……”
  徐佑沉吟片刻,目视张墨,沉声道:“不疑,关于沈孟,我还需要一个解释。
  张墨醒悟过来,忙道:“沈孟虽跟沈氏是同姓同宗,但出了五服,只是偏支。并且沈孟的父亲因琐事得罪了沈士衡的儿子沈瑕,被勾连下狱,在狱中染了重病,没多久就过世了。沈孟恨不能改姓,对吴兴沈氏绝无丝毫瓜葛。微之,我又不是故意来羞辱你,明知你和沈氏有仇怨,又岂会带沈氏的人来西湖结社?”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若是张墨所言不虚,这个沈孟倒是可以拉拢一下。徐佑作揖赔礼,道:“上次是我太过冲动,误会了不疑兄的好意,莫怪莫怪。西湖结社,我愿附君骥尾而涉千里,但有所命,无不竭心尽力!”
  张墨扶他起身,心中激动无以言表,能把徐佑这个七言大宗拉进社里,可以想见,对他的抱负和理想会产生多么大的助力,道:“微之,不是你附骥尾,而是我们要攀你的鸿翮而翔于四海。”
  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这是王褒在《四子讲德论》里的论述,不是博览群书,很难如此娴熟的对接无误。两人从江上初逢,遥望神交,再到雅集偶遇,一见如故,再到论诗论赋,棋逢对手,又经过一些误解和冲突,直到此时此刻,惺惺相惜之意,充斥胸膛,形于内而溢于外,相视良久,同时放声欢笑。
  “三月初三,上巳节时,西湖再聚!”
  “三月初三,我记下了!”
  张墨一刻不停,辞别徐佑,去召集其余六人于上巳节齐聚西湖。徐佑闭门三日,静思如何借西湖八子社将四声切韵传扬天下,成为世间文人必须遵守的规则,这其中机遇很大,但困难也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远远超出想象,可无论如何,这个改变千年来诗歌形态的革命性的创举,他绝不能置身事外。
  不仅不能,而且要成为领导者!
  “小郎,惊蛰回来了!”
  秋分匆匆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扶着门框,道:“惊蛰和斯年从金陵回来了!”
  徐佑从里间走了出来,道:“人到何处了?”
  “刚从东门入城。”
  “叫上风虎,随我出门迎接!”徐佑高兴的转身就走。
  “小郎慢点,披上大氅……外面很冷的……”秋分赶紧抓起大氅,紧跟在身后出了门。
  山宗自除夕夜后和方斯年前往金陵,眨眼三个月过去,比约定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回来,事情应该办得比较顺利。
  徐佑在门口等候了片刻,一辆牛车疾驰而来,刚刚停下,方斯年已经跳下了车辕,抱住徐佑的手臂,雀跃道:“小郎,我好想你!”
  徐佑把手掌放在她脑袋上比了比个头,笑道:“几个月不见,又长高了些……”
  “嗯嗯,惊蛰师父也说我长的快,都要跟他一样高了!”
  山宗跟着下车,一袭黑衣如墨,浑身风尘仆仆,唯独笑嘻嘻的,依旧没个正经,道:“郎君,想我了吧?”
  徐佑没好气道:“你一个尖嘴猴腮的粗汉,我想你做什么?”
  “哎,陟彼冈兮,瞻望兄兮,我人在金陵,可是日日惦记着郎君呢。”
  徐佑忍不住笑喷了,道:“此诗是这么用的吗?我要不要回你一句‘上慎旃哉,犹来无死’?好了,知道你小子福大命大,这不活蹦乱跳的回来了么?”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上慎旃哉,犹来无死。这是《诗经》里的征人思亲之作,意思是说站在荒芜的山岗上,遥望着千里之外,似乎听到兄长在念叨着嘱咐他要当心身体,莫要客死在他乡。
  方斯年武功一日千里,可学问却始终没什么进步,茫然道:“你们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同样听不懂的还有秋分,她上前拉住方斯年的手,又高兴又有些心疼,道:“斯年,你瘦了!”
  “秋分,我跟你说,外面真的好玩极了,比由禾村好,比钱塘也好,下次你一定要跟我同去。”
  方斯年迫不及待的要和秋分分享这几个月的见闻和经历,徐佑阻止了她,道:“先回府吧,吩咐厨下准备午膳,多做些好吃的,为你们接风洗尘!”
  话音未落,方斯年如同被针刺似的,猛然回转,眼神凌厉如刀,将秋分死死护在身后,双手于胸前捏成一个奇怪的结印,一股无形的威压随之弥漫开来,虽然算不上澎湃浩瀚,但也不可小觑。
  “啊?原来是风虎师父,吓死我了,还以为哪里来的强敌……”
  方斯年收了结印,拍了拍胸口,一副吓得半死的模样。徐佑看向左彣,他笑了笑,道:“不错,很有长进,出门三月,历练人世,远胜闭门苦修。”
  “几品?”
  “八品上!”
  徐佑双眸闪过异彩,道:“要不了多久,年轻一辈里第一高手的名头就要被方斯年夺去了!”
  方斯年却又变回了那个欢脱无邪的山村少女,挽着秋分的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丝毫没有听到徐佑和左彣的对话,就算听到了,她也并不在意。
  也许,无有欲染,才是方斯年小小年纪,却能接连突破武道屏障的根本所在。别人就算拿到了菩提功和受想灭定禅法,也绝无可能像她一般轻轻松松的打开山门,望峰巅而行!
  吃过午膳不久,何濡也闻讯从洒金坊赶回来,和徐佑、左彣、山宗三人聚于密室。问起此行的经历,山宗眉飞色舞,比手画脚的一一道来。
  刚出了吴郡地界,抵达震泽湖流域,山宗和方斯年就遇到了劫船的抄贼。当然了,这样的小抄贼遇到了山宗这个抄贼的祖宗,下场十分的凄惨,但也给了山宗灵感。为了历练方斯年,从震泽湖开始,沿途不时的找几座贼寇盘踞的山寨,带着方斯年学习潜行、伏击和实战的技巧。说是山寨,其实都是三五人的小贼窝,搭着茅屋,装备简陋,做点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小生意。有时情报不准确,摸上山来才发现是几十人的大寨,两人立刻逃之夭夭,顺便再灌几碗识时务者为俊杰、见势不妙不可死扛的毒鸡汤。
  除了打山贼抄贼,还拜会了不少各地的武者,方斯年扮作男装,她面向黝黑,个子高挑,只要不开口,别人看不出性别。就这样一边跟贼人实战,一边跟武者切磋,从钱塘到金陵,方斯年对菩提功的理解和认知更上层楼,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道理正在于此!
  到了金陵之后,按照徐佑给的地址,很容易就找到詹文君的府邸。山宗将事先准备好的詹泓的拜帖递进去,以詹氏部曲的身份见到了詹文君,然后呈上了徐佑交给他的那封信。
  这封信是冬至写的,言辞情真意切,但内容很平常,年节将至,遥问安好,徐佑对她跟亲人一般,在静苑也如家中,无须挂念等等。詹文君捧信良久,因天色已晚,安顿山宗住下,翌日再次见他,隔着厚厚的布幛,问了问詹氏的近况,最后,才装作随意的聊起了徐佑。
  山宗之前并不知道徐佑和詹文君的真正关系,但他鬼精鬼精的玲珑心窍,顿时明白他们之间别有洞天,就算不是互有情愫,至少也暧昧不清。当即鼓弄三寸不烂之舌,说起了徐佑在钱塘的种种。如何曲折反复的买下静苑,如何机谋巧变的发展洒金坊,又如何在钱塘湖雅集上占尽风流,才名响彻扬州。最主要的是,多少貌美才高的女郎们心生爱慕,愿意自荐枕席,随侍左右,可徐佑却不为所动,坚若磐石,身边除了秋分一个婢女,再无任何亲近的女子。
  他的口才本就出类拔萃,有心吹捧之下,将徐佑塑造成一个有勇有谋有智有才的四有杰出少年,偏偏还不近女色,洁身自好,简直天上少有,地上无双。
  詹文君虽没有露出太明显的欢喜,但从她事后下令重赏山宗就可以知道,心情肯定错不了。只是不知道,这份洋溢着满满幸福的愉悦,是为了徐佑的锋芒小露而高兴,还是为他身边没有围拢太多的莺莺燕燕而窃喜。
  经过这番铺垫,詹文君对山宗的观感上佳,加上方斯年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安排了两人游览帝都盛景,好吃好衣不要钱似的送到他们下榻的房内,待之甚厚。旁人只当詹文君见到故乡来了家人,所以大加赏赐,却不明白这样的待遇,哪怕詹泓亲自到了,也未必能够享受的了。
  接连七日,山宗优哉游哉,逛遍了金陵城的大街小巷,表现的跟所有初来帝都的土包子一样,让郭府的奴仆们还一番嘲笑。
  又一次和詹文君见面,她应该听到了奴仆们的传闻,问起金陵和钱塘孰美?山宗回道金陵虽美,却没家人,车遥遥兮马洋洋,人在千里,心在故乡!
  布幛后久久无声,山宗悄然捏了把汗,足足过了半刻钟,詹文君走了出来,一身素色衣衫,俏脸不施粉黛,剑眉斜飞入鬓,双眸如清泉流过玉石,坚毅不可摇动分毫,让人见之不忘。
  只是,此刻的她,眸中竟含着晶莹的泪点!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第一百六十章
愿君安好,我亦安好
  最是情深不可知,且看美人流泪时!
  山宗脑海里突然浮现这首不知从何处听来的诗句,身子微微一震,悄然俯下头去,不敢仰望詹文君的容颜。
  他终于可以确认,詹文君并没有变,她仍然是那个在明玉山中和徐佑携手面对危局、从不后退一步的詹四娘。
  也正因为确认了这一点,他才敢对詹文君透露此行真正的目的。离开钱塘的时候,徐佑沉吟了许久,特地交代过,只有詹文君听到车遥遥兮马洋洋这几个字时真情流露,才可以请她帮忙查证於菟的身份来历。若是毫无表示,那就辞别离开,金陵之行,全当给冬至送信,外带问候而已。
  不是徐佑信不过詹文君,而是在这个乱世,每个人都有太多的不得已。
  不得已,所以人心易变,冒然请托,只会为自己和她都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詹文君未曾流淌出的这滴无言的泪,比任何千言万语都要有说服力!
  君心未变,我心亦未变!
  “七郎……他,他的身子可好?”
  这句话刚见面时詹文君就问起过,但此时再问,表达的意义和暗含的情绪完全不同。山宗面露愁容,垂首道:“不是很好,钱塘多事,纷扰繁杂,郞主耗费心力,多次染了风寒。幸好有何郎君妙手,加上左郎君修为深厚,这才勉强维系住了身体康健。不过,最凶险的一次,因为受了钱塘县令陆会的气,在义兴的旧疾突然发作,导致命悬一线。要不是有天师道的定金丹吊着,恐怕,恐怕再无缘和夫人相见!”
  詹文君藏在宽袖中的双手握紧,长长的指尖几乎陷进掌心,勉强保持着表面上的镇定,但声音已经有些轻微的颤抖,道:“等你回去后告诉七郎,让他一定要多多保重,来日方长,许多事不能做得太急切。若……若伤了身子,就是得了前程富贵,又能如何?”
  “是,我记下了。夫人的话,郞主定是肯听的,比我们劝上一万句都管用。”
  詹文君笑了笑,笑容里有说不出的黯然,美眸目视山宗,轻声道:“你很会说话!七郎派你来金陵,想必不仅仅是为了说几句好听的来哄我开心。要是别有要事,直言即可,不需要拐弯抹角。”
  山宗恭敬的道:“我家郞主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夫人远在金陵,适逢新年,肯定很是思念钱塘的人和景致,派我来送家书,正是为了稍解夫人的思乡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七郎新作的七言诗吗?”
  “小人不知,只是转述郞主的原话。”山宗看了看詹文君的神色,觉得时机成熟,起身跪伏于地,道:“不过,郞主确实有件重要的事情,想请夫人帮忙!”
  “说吧!不管什么事,我都会尽力去办!”
  山宗将詹文君这点点柔情描述的足以让顽石点头,铁木开花,任你多无情的人,也会由衷的感动。徐佑的神色却十分淡然,道:“不要添油加醋,郭夫人重孝在身,雅量高致,岂会和他人有私情?当初在钱塘时她曾答应我三件事,这次让她帮忙,只是兑现承诺,并无其他,不可妄言!”
  “是,我这嘴就没正形……”山宗轻轻的抽了下嘴巴,无法从脸上判断徐佑是真生气还是假生气,不敢再嬉皮笑脸的开玩笑,干咳一声,正色道:“郭夫人答应了帮忙,她在荆州和金陵都手眼通天,仅仅过了十余日,就查出於菟从荆州营户脱身的秘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