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608

  竺道安感觉到了徐佑话语里透露的杀机,微微一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出身本无宗,而本无宗以般若学为立宗之本,可要讨论佛性,必然要借助涅槃学派的典籍。只是事已至此,以胜为先,竺道融师兄想必也知道形势所逼,骑虎难下,不会怪责于他。
  两人的交锋,明面上波澜不惊,其实暗地里已经黑云压城,若不是对佛门经义和宗派之别了解颇深,这会只是一头雾水,看个热闹而已。
  可在座如张紫华、顾允和四姓门阀以及其他名士却齐齐吃了一惊。时下般若性空之学仍旧占据主流地位,尤其以本无宗竺道融为首,对“佛身是常,佛性是我”之说甚为不满,斥责此说为不通真照。
  竺道安如此公开唱反调,实在有够大胆。
  “这道人厉害!”
  张紫华低声道:“一环扣一环,原来在这等着竺道安,可谓深谙人心,机关算尽!”
  顾允皱眉道:“他想借竺宗主来给竺道安施加压力,手段和心计是有的,却不见得学识更高。就算侥幸赢了,未免胜之不武。”
  张紫华知道顾允为人方正,也不与他争辩,笑道:“胜负还未分……我们不急,继续看!”
  正如张顾二人所说,徐佑将话题引到佛性,有用竺道融压制竺道安的意思,但这只是稍带,真正的目的隐藏极深,无人能够发觉。
  “哦?”徐佑露出笑容,反唇相诘,道:“若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那一阐提人又如何?”
  竺道安终于神色微变!
  其实现下的楚国佛门已经感觉到了般若学的局限,本无宗居于六家七宗之首,内里不乏有人试图精研其他的经义来破茧成蝶,另寻一条出路。
  譬如竺法言,当初钱塘湖雅集,竺法言被都明玉的雄辩逼到死角,也曾借《华严经》的经义反败为胜。
  竺道安是竺法言的师叔,这二十多年不问世事,专心译经诵经解经,尤其对六卷《大般泥洹经》研究颇深,他从六卷经文里辨析出了一个前人未有的大胆命题,也就是徐佑方才所问:
  一阐提人有没有佛性,能不能成佛?
  其实在六家七宗之外,很多有识之士,包括佛门北宗的大部,已经基本赞同一切有情众生都可以成佛,但唯有一阐提除外!
  何谓一阐提?
  完全断灭善根、不信佛法、无法生菩提心的大恶人,就是一阐提。
  《大般泥洹经》里清晰的写着:一切众生皆有佛心,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即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除一阐提!
  要知道,在很多佛门的经文里,一阐提,可是连如来都治不好的坏蛋!
  竺道安缓缓起身,于莲华台上绕行一周,望着台上台下那无数仰头观望的人群。那里面有正定聚、有邪定聚、有不定聚,然而却都是苦海行舟里的可怜人,生有情识,自有佛性,岂能取此舍彼,独留一阐提人沉沦六道?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自然也包括……”竺道安回到蒲团坐下,眼脸低垂,神色平静,道:“一阐提!”
  这三字,如惊雷炸响,顿时掀起滔天巨浪!
  《大般泥洹经》流入江东已有五载,是《般若经》之外最为盛行的佛教经文,读过并研究它的人不是少数。虽然在本无宗为首的六家七宗的打压下,泥洹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学派,但它的影响力已不可小觑。
  竺道安认为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这虽然跟本无宗的教义有违背,但大家心知肚明,总不能睁着眼说瞎,非说众生无佛,那徐佑只要拿着《大般泥洹经》砸过来,竺道安就辩无可辩,这一局立刻就输了。
  可现在的问题是,竺道安同样可以拿着《大般泥洹经》来告诉徐佑,一阐提人没有菩提心,不可成佛果,自然没有佛性。
  简单,直接,而且有杀伤力,可竺道安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答案,他明明白白告诉世人:一阐提人亦有佛性。
  这可是邪见,违背了佛门经旨,若有人抓住不放,足够将竺道安驱逐出僧团!
  竺道安,失心疯了吗?
  这是同时盘旋在很多人脑海里的念头,跪伏在莲华台下的五百白衣僧众更是如丧考妣,茫然四顾,一副不知所措的可怜表情。
  只是这些人不明白,竺道安经过这些年的剖析经理,洞彻入微,敏锐的发现六卷《大般泥洹经》里诸多矛盾和错误之处。眼前这个林通,看似名不见文,可只有身处局中的他才知道,此人深通佛法,且善于辩诘,殊不知这正是其布下的陷阱?
  如果林通同样发现了《大般泥洹经》里的疏漏,以之反驳“一阐提人没有佛性”的论调,到了那时,自己岂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竺道安猜的没错,如果他真的敢这样做,徐佑会用此时还没有传入江东的真正的《大般涅槃经》为利刃,将整个本无宗的脸皮给揭下来。
  不过,徐佑没有想到,竺道安竟然真有这样的大智慧,在《大般涅槃经》还没有南传时,以个人的力量,将佛性论往前推动了一大步。
  仅此一点,竺道安已经站到了整个江东佛门的至高处,俯瞰众生!
  这样也好,爬的越高,摔的就会越重!
  “上座可想好了?一阐提人,杀生、妄语、轻慢、贪求、嫉妒,善法既尽,十恶具足,莫非也能成佛?”
  徐佑的声音不高不低,不快不慢,冷静中带着平和,可听在张紫华等人的心里,却仿佛战鼓催魂,滴滴点点,几乎要人喘不过气来。
  “《央掘魔罗经》说一阐提十恶具足,不能证佛道;《无上依经》说一阐提诽谤大乘,堕邪定聚,不得证无上菩提;《楞伽经》也说一阐提无涅盘性;再加上《大般泥洹经》,四种经文,历历在目,你还认为一阐提,可成佛吗?”
  顾允忍不住和张紫华说道:“我收回方才的话,这人不仅有手段,而且学究天人,其才不在竺道安之下……”
  张紫华颌首,道:“我现在有几分相信他是宁长意派来的奇兵了,且看竺道安如何反击?”
  竺道安的反击十分犀利,抓住了徐佑说辞里的漏洞,道:“《佛说长者法志妻经》将暴恶女人授记成佛,《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将婴儿授记成佛,《佛说乳光佛经》将牛畜授记成佛,《佛说萨罗国经》将好淫人授记成佛,《阿阇世王授决经》将犯五逆罪人授记成佛……诸如此类,多有一阐提而成佛者。此五经,比真人所言的四经可信么?”
  徐佑笑道:“杀一人和杀两只羊,孰轻孰重?譬如良医,悉能疗治一切诸病,唯不能治必死之人。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悉能救疗一切有罪,唯不能治一阐提人!”
  “一人也好,两羊也罢,和一阐提俱在迷界之中,既在迷界,当是有情众生。迷界中一切诸佛常住不变,毕竟安乐。而诸佛具常、乐、我、净,且佛性无差别相,只要生生受持,听受斯经,过亿亿万劫,一切有情众生终可成佛。”
  竺道安坚信,他没有错,错的只是经文。(注:我,指常住无变的如来,常,指如来法身,乐,为涅槃,净,为诸佛正法。)
  徐佑连番试探,几乎可以断定竺道安的深浅和底细,故而不再在这个问题上和他纠缠,该铺垫的已经铺垫完了,竺道安的精神和压力也绷到了最紧。他或许以为自己黔驴技穷,已是强弩之末,却没想到前面的诘难只是开胃菜,接下来才是今日真正的杀招。
  徐佑拂了拂法服的袍袖,解下背负的法剑,平置于腿上,静静的道:“好,我再问上座:一切有情众生包括一阐提在内,皆可成佛,那无情众生,可成佛否?”
  又是一道惊雷,霎时在所有人头顶上轰然作响。
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佛性的有情无情之辩,是大乘佛教盛行之后,堪称佛门最重要的辩论。与之相比,什么众生有情无情,什么一阐提成不成佛,根本只是小儿科的玩意。
  鉴于时代的局限,竺道安以无上聪慧和大无畏的勇气,从《大般泥洹经》那自相矛盾的经文里别出蹊径发出“一阐提可成佛”的论调,已经在他的理解里,把佛性走到了路的尽头。
  所以当徐佑撇开有情众生,反而提出无情众生有无佛性这一问难时,竺道安只觉得耳边嗡的一声,周遭的世界飞速的远去,魂游物外,不知所踪。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摇头道:“有情具觉知,可容有佛性;无情无觉知,又哪来的佛性?”
  竺道安的话,代表了在场所有人的想法,无情物,如墙壁瓦石,若是也能成佛,那不是发了癔症吗?
  徐佑纵声大笑,状及狂悖,抽法剑出鞘,狠狠刺入木台之中,道:“上座,此木知痛吗?”
  “木本无情,故不知痛!”
  “金刚经有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胎生,若卵生,若湿生,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徐佑一字字道:“请上座教我,何为无想?”
  “这……”
  徐佑不等他细细思量,道:“不如我来替上座作答。《金刚经》将众生分四生十类,第八为无想。何为无想?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这些土木金石,乃外道之人思专枯槁之后所化,因此名为无想。如那个叫劫毗罗的外道化石,正如此类。”
  竺道安满脸诧异,愕然抬头,道:“这是何处的金刚经义,为何我从未耳闻?”
  “北朝国师昙谶曾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此经文义的次第艰深,为诸经之冠,仅我所知,南北两朝共有七种经义不同的《金刚经》流传于世,我解的,乃隐士高僧所译。”徐佑笑了笑,眼神凌冽如冬雪,道:“上座,以为解的如何?”
  徐佑这是明摆着欺负人,他以几百年后才出现的《楞严经》的经义来解《金刚经》的无想众生,还噎的竺道安无话可说,无言以对,无法自持。
  有经有义,有名有姓,逻辑通顺,圆融无碍,竺道安能怎么说?他自知落入徐佑的圈套,额头渗出汗滴,后背的僧衣也在阳光照射下印出丝丝的水迹,无奈的道:“解的妙!”
  “既然土木金石,皆可为世尊灭度之……”徐佑拔出法剑,还剑入鞘,目光凝视着竺道安,道:“那岂不正是‘无情有性,草木成佛?’”
  循循善诱,层层设伏,终于抛出了这次论衡最大的杀器,那就是无情有性,草木成佛!
  草木无性,是心神佛性的对立面。也就是说,佛教史上凡是以神明、心识乃至觉悟之性,来诠释佛性的,大都在论证有情有性的同时,包含着无情无性的思想。
  释迦牟尼立教至今,从佛有佛性,到有情众生有佛性,不知耗费了多少先贤大德的智慧和心血,才让佛门的理论高度,从度己变成度众生。
  然而徐佑今日所言,只用了区区八个字:“无情有性,草木成佛”,直接跨越了无数劫,将佛理又拔高了无数倍。
  超越时代的错误言论,是笑话;
  那超越时代的正确言论,是什么?
  是外道!是邪见!
  因为他彻底否定了佛教这千百年来的立教之根,这若不是邪见,还有什么是邪见?这若不是外道,还有什么是外道?
  不仅竺道安惊在当场,那五百僧众,那诸姓门阀,那贵人名士,还有莲华台下围观的人全都被徐佑的话震的五脏移位,目瞪口呆。
  风骤起!
  呼呼作响!
  张紫华干咳一声,道:“竺上座,你可有辩辞?”他是主持,若竺道安再不言语,今日论衡,胜负将分。
  竺道安猛然起身,金刚怒目,手指徐佑,厉声道:“开觉佛性,唯局限于有情。若许无情成佛,此成则能修因,无情变情,情变无情,便同邪见。”
  徐佑安坐不动,悠悠道:“果然,道不同,即为邪见!竺上座可曾想过,你稍前说一阐提也可成佛,在很多人的心里,也是邪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是诡辩术的最高境界,也是辩诘里极其杀伤力的手段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