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608

  不过,竺道融在佛门具有无上地位,别说带竺无漏出席,就是再立他为佛子也没敢公开反对。接着先从竺道融开始,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再请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然后依据辈分和名声逐次进行自恣,在金陵的七千僧众从早到晚,昼夜不息,延续了十三日才完成了自恣。
  之后,竺无漏登法坛,升莲座,以经过生死大难而更加精进的词锋开始对《老子化胡经》进行逐条驳斥,在金陵引起巨大轰动。然而没过几日,《老子化胡经》的第二卷
风行四方,再次掀起波澜,“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是以升就,道经历关。”直接将释迦牟尼贬低成老子的弟子,连佛门创教的祖师都这样了,那徒子徒孙们岂不是见道人更要矮三分?
  刚刚清醒过来的竺道安,看了这二卷,再次吐血昏迷!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间各地佛寺的上座和略有薄名的僧人都蜂拥而上,对《老子化胡经》大力抨击,言辞之激烈,亘古未有。甚至有僧众擅闯到林屋山下,点名要和林通辩诘。不过现在的林通不是当初那个不名一文的小道人,连竺道安都败在他的手里,当世除了寥寥几人外,其他人已经不配做他的对手。
  为了安全起见,袁青杞加大了林屋山的防御力量,自水月坞往南北三十里内,派出八支巡逻的队伍,并强势封锁震泽湖,所有入湖捕鱼的渔民必须接受检查,而前来赏玩游湖的游客则被拒绝入内。
  同时让五婢中修为最高的商二配合白易贴身保护徐佑,所谓贴身,就是十二个时辰形影不离,如厕沐浴也要确保安全,让徐佑苦不堪言,幸好脸上的面具巧夺天工,遇水不会变化,这才勉强维系住身份的秘密。
  纷纷扰扰了一个多月,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本佛经,名为《大灌顶经》,此经开篇名义:“佛语阿难葬法无数,吾今当为略说少事,示现未来诸众生也。我此国土水葬火葬塔冢之葬其事有三,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
  经文中的震旦国即是华夏中土,意思是说佛祖派遣三圣来中国传教护法,这才让人民知晓了礼仪,创造了文明。这是针对《老子化胡经》最为犀利的一次反击,直接从本质上否定了老子化胡的存在,大大鼓舞了佛门的士气和人心。
  更重要的是,《大灌顶经》也从天青坊出货,集印的质量和数量跟《老子化胡经》不相上下,这也间接推动了《大灌顶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佛门更是不惜重金,让明法寺主动联络天青坊,采购了大批经书,并免费发放给普罗大众。
  于是,一时之间,江东二十二州,全都掀起了讲解《老子化胡经》和《大灌顶经》的热潮,双方势均力敌,难分上下,颇有后世网上南北争论甜咸豆腐脑的声势。
  但是,在这看不见刀光的血腥争斗里,有很多居于高位的人,不管道门还是佛门,都有一个谜底没有解开,那就是写出《大灌顶经》的人,署名为昙念,可是,却没人知道他是谁!
第八十二章
青云
  “林正治,此人的文锋举轻若重,山不见其高而峥嵘外露,又精通佛理妙义,似不在你之下……”
  袁青杞夙夜未眠,通读了《大灌顶经》,颇受震动,天刚一亮,就把徐佑召来商议。徐佑沉声道:“祭酒不必给我脸面,要说佛理精深,这个昙念应该在我之上。不过此次佛道对垒,不是看谁研究佛经更通透,而是看谁能让民众相信对方的经是伪经。这一点,才是获胜的根本!”
  袁青杞点点头,道:“正治所言不错,这群和尚将佛经从万里之遥的胡域运来,又自说自话的译成汉文,就算假托佛言,可谁又知真假?所以单以佛理来交锋,实属下策。”
  “祭酒明鉴!”
  袁青杞神色凝重,道:“我又有什么明鉴?道门讲清净自然,与人无争,而那些和尚修的因明学,以口舌之利称雄中外,向来少有人匹敌。因此这百余年佛道论衡,道门少胜多败,已成天下笑柄,幸甚有了正治出现,才给了这百年不胜的交锋带来了一丝曙光。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皆以你为主,你说该如何,我们就如何去做!”
  因明学也就是逻辑学,是五明之一。辩论最看重逻辑关系,哪怕论点论据站不住脚,可只要逻辑胜过对方,也可奠定胜局,道门吃亏就吃亏在这里。
  徐佑再次翻开《大灌顶经》,从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这卷横空出世的经文给了他极大的压力,不知过了多久,抬起头道:“祭酒,昙念在《大灌顶经》里留下的破绽太少,我一时也没有胜他的把握,且容我些时日来思谋对策!”
  袁青杞的目光在他脸上打了个转,突然笑了起来,道:“正治,道门和你一荣俱荣,这点想必你心中明白?”
  徐佑立刻表决心,毅然道:“我此身所系,皆在道门昌盛,绝不敢敝帚自珍,以致贻误战机,请祭酒放心!”
  “好,你去吧,这几日不必理会外界杂务,专心思谋如何对付昙念的《大灌顶经》!”
  “诺!”
  等徐佑离开,宫一低声道:“祭酒,林正治到底何意?”
  袁青杞淡淡的道:“林屋山的道观太小了,林通在等天师宫的法谕!”
  “啊?他……他在等天师求他?”
  袁青杞唇角含笑,眸光却透着捉摸不透的深意,道:“他还没那个胆子,不过待价而沽,想看看天师能赏他些什么!”
  又是一个多月,形势逐渐对天师道不利。佛门本就擅长传法布道那一套,各地佛寺同升莲台,数百高僧齐讲《大灌顶经》,普及信徒近数十万,立刻将老子化胡的影响消减了不少。袁青杞每两日就派人去请徐佑,徐佑总以尚无良策拒绝了她,待在西院足不出户,也不见任何人,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对付昙念的办法。
  而在此期间,道门也有不少人属文驳斥《大灌顶经》,却无一例外全部铩羽而归,仿佛当初《老子化胡经》的事例重演,只不过强弱对调,宾主易位,胜负相反罢了。
  终于,十月初三,孙冠的法谕传至林屋山,晋升徐佑为益州治祭酒,即刻赶赴鹤鸣山,参拜天师后于治所履职。
  天师道上三治,阳平治、扬州治、益州治。阳平治坐落在阳平山,是张道陵最初修道和最后飞升之地,被道众称为“总本山”,是天师道的中央教区,地位最为显赫,其祭酒默认就是天师道的领袖,向来由天师兼领。
  后来天师宫建在了鹤鸣山,逐渐发展成道教祖庭,作为治理天下道门的核心,实际地位超过了阳平山。但阳平治都功印仍是历任天师的唯一配印,阳平治仍是天师道二十四治之首,堪称道众的精神圣地。
  而益州治既不像阳平治那样是道门发祥地之一,也不像扬州治那样是天下财赋军事重镇,它之所以位列上三治,是因为阳平山和鹤鸣山都坐落在益州境内,譬如后世京城所在的直隶省,自然不贵而贵。
  益州治祭酒,可以说是天师、七大祭酒、扬州治祭酒之下的道门第一人!
  徐佑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二十年的道!
  时也势也,从入道钱塘观,再到入主林屋山,再到鹤鸣山遥遥在望,天师宫近在眼前,徐佑以一人之力,于不可能中劈开艰难险阻,铺就了通往道心玄微的明暗闪烁之路!
  当初清明提到陈蟾化名曹谷,用了五六年的时间作了南豫州治的祭酒,大家都还惊叹不已,可谁又能预料到今日,仅仅九个月,徐佑就从区区道民,成了益州治的祭酒?
  益州治,可是远胜南豫州治的上三治之一!
  孙冠不愧为天师,心胸广袤,气魄宏大。既然要赏,就赏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既然要重用,就千金市马骨,让对方从此为天师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徐佑如果真的是林通,真的为世间名利而来,孙冠此举,他如何能够不感恩涕零,如何能够不死心塌地?
  只可惜,他要的,不是天师道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职和箓文,而是可以让他摆脱死亡威胁的五符经!
  “宁祭酒,我要先回一趟钱塘,有些事需要和天青坊那边再做点交代,还有一些朋友要告别。”
  于情于理,此去益州,再想回来不知多少年后,故土难离,回去见见朋友,告别乡邻,那是题中应有之意。
  徐佑依照原来的礼数,屈身就要下跪。袁青杞玉手微伸,作虚扶状,笑道:“今时不同往日,林祭酒和我品阶相同,怎敢再受你的跪拜?”
  徐佑闻言当即起身,看向袁青杞的神态不再像以前那么的唯唯诺诺,而是带了点矜持的距离感和平起平坐的一丝桀骜,道:“在扬州这段时日承蒙祭酒关照,要不然哪里会有天师的看重?以后大家同为祭酒,当互相扶持,为我道门兴盛略尽绵力!”
  宫一侍立在旁,听徐佑这般得势猖狂,心中顿时忐忑起来,偷偷瞧了眼袁青杞的脸色,想着怎样提醒徐佑才好,可思来思去,终究没有开口。
  “林祭酒说的是!”袁青杞却毫无愠色,轻笑道:“去了益州若遇到难处,可命人回来知会一声,但凡我能帮的,定不会推辞。”
  徐佑大笑,拱手道:“好,我先谢过宁祭酒了!”
  这次离开林屋山没任何人跟随,袁青杞本想让白易沿途护送,但被徐佑婉拒了,她也不好再坚持。从水月坞乘船抵达吴县码头,看到清明坐在不远处的茶楼里凭栏眺望,徐佑不动声色的从楼下走过,然后去码头和载人的船夫谈好至钱塘的价钱,没有转身回头,径自上了船。
  不消片刻,清明跟着进了舱室!
  再回钱塘已经是凌晨,伴随着城内的钟声响起,徐佑先去了钱塘观,马一鸣已经听说他升任益州治祭酒的事,见面讪笑着,连拍马屁的话都说不出来。
  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从没敢想,随便收了个弟子,却不用一年就爬到了祭酒的高位,那再过五年十年,会怎么样?
  马一鸣哎哟一声,捻断了十数根胡须。
  观内的香樟树下,苦泉望着徐佑,眼神复杂,犹豫道:“林祭酒……”
  徐佑挽住他的手,道:“千万别喊祭酒,我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在观里听你喊我师弟,然后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苦泉师兄,还记得那晚,你告诉我:‘守着你的道心,管他是男是女,管他是温是厉,你是你,他是他,道是道。林通,祭酒不是世俗的官职,不是你口中高高在上的贵人,他只是我们在求道路上的度师,无关高低和贵贱,我们和他唯一的区别:在于他走的远,我们是追随于后的同路人,而不是跪伏在法座之下的奴仆’!”
  他顿了顿,道:“这番话我始终牢记在心,须臾不敢或忘。所以,师兄,我虽作了祭酒,可在求道的路上,却还远远在你的身后。哪怕你我品阶异同,可这一生,师兄弟的情谊却永不会改变!”
  苦泉的双目溢出明亮的光,紧紧握着徐佑的手,一字字道:“兄弟情谊,此生不变!”
  两人对视一笑,秋风起,香樟叶洒落满园。
  挥手,辞别,
  徐佑大踏步的迈出钱塘观,苦泉的身影消失在合拢的观门里。为了生存也好,为了将来也罢,他并不憎恶此刻的自己,乱世求生,只能不择手段,苦泉既然和六天有着莫大的干系,接近他是必然的选择!
  天青坊的内室里,徐佑已经换回了装扮,何濡、左彣、清明和冬至都在,富婧在前面看着店铺,她并不知道来的是谁,也不会有好奇心去打听。这段时日她已经逐步接触到了冬至手里那个藏在光影里的黑暗世界,在那里,严刑峻法和厚恩厚禄并。做对事,重赏;做错事,重罚。
  除此之外,再无第三条路!
  “郎君,海上传来消息,山宗已夺了十七条船,包括大批珠玑、犀、玳瑁、果布,大抵有两千万钱。我们的五艘船有大片留白,略作改装就是和金翅斗舰相同级别的战船,骆白衡的十二艘也都是无比坚固的大船,用作溟海横行足够了!”
  徐佑淡然自若,没有做声。
  冬至又道:“山宗使计掠了骆白衡的妻弟,一同被掠走的还有李木,因此以船换命,最终只有九人受轻伤,无人丧命!”
第八十三章
鹤鸣
  “十七艘……自保倒是够了,可要横行溟海还差的远呢。从明日起再向赵家船坊定做十艘船,这次不需要赶工,规制参照上次。告诉赵三郎,船体只能加料加固,留出改装的空间,不得在看不见的暗处偷奸耍滑。船造好之后,让祖先生去验看,若有纰漏,我要他好看。”
  冬至噗嗤笑道:“小郎放心,那个赵信爱煞了小郎的诗,哪怕船钱不要,都会用上最好的木料,岂肯得罪了小郎,害得日后求诗无门?”
  徐佑也是一笑,赵信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经营在钱塘最大的船坊,偏偏喜欢附庸风雅,一直求着给他的船坊题诗。
  “这次等船交付,他若还来求诗,就先应下好了,等我从鹤鸣山回来再说。”徐佑想了想,又道:“将元白纸和由禾纸的定价减去二十文卖给骆白衡,算是弥补他这次的损失。”
  “还有,对外宣称我要撰写《春秋正义》,闭关一年。此去鹤鸣山,多久能够得手尚未可知,暂定一年为期,若我延时未归,则闭关时间再往后推迟即可!”
  深秋天凉,坐在屋子里也感觉到寒意,徐佑裹了裹衣襟,双手放在嘴边哈了口气,转头望着冬至,道:“鹤鸣山那边安排的如何了?”
  “已往临邛县派出七人,成都县派出五人,皆精明干练的死士,可配合小郎在两地的任何计划,并接应小郎遇到危机时安全撤离。”
  鹤鸣山在临邛县境内,成都县是益州治的治所,相隔二百多里。这两处都是徐佑可能要长时间停留的地方,所以由冬至提前派人前去安营扎寨,暗布罗网,以备不时之需。
  “成都的人撤回来,临邛只留三人,我会找理由留在鹤鸣山,不会真的去益州治所赴任。这次费尽心机挑起佛道论衡,是我们潜入鹤鸣山唯一的机会,如果抓不住……去了成都也只是坐以待毙!”
  冬至犹豫道:“一个人会不会太少?天师道并不以情报见长,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就算往临邛县安插十数人也绝不会暴露踪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