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608

  看到于忠进来,霍覆海站起身,给他倒了一杯胡人最爱的酪浆,警惕的透过窗户看了看外面,转过来坐好,道:“龙雀有什么吩咐?”
第七十八章
讹兽不真
  霍覆海是秘府的人,最突出的优点是稳重,由冬至亲自安排到于忠身边作为他和江东这边的联络人。于忠出身于氏,又在侯官曹身居高位,有他策应,霍覆海几乎没有任何暴露的危险,只要够稳,就足可完成任务了。
  “去岁司州霜旱,又遇兵灾,今春平城将有大的粮荒,太史令王亮观天象说有异兆,提议迁都,要把兰京从平城迁往邺城。崔伯余极力阻止,立陈三可三不可之议,主上的念头如何,现在还不清楚……”
  “今日廷议,主上任命崔伯余为太常令,准备改革礼制和官制,进一步推行汉化。不过,改革里最重要的是,崔伯余提出在全境实行均田制和三长制,废黜宗主督护制,这将从根本上消弱鲜卑大姓和地方豪族的权力与利益……”
  “嵩山道人康静屡次显现道法神妙,又清整道门,自号天师,废除三张伪法,讲经论道,施术弘教,主上越发宠信,欲赐其真君名位,近来与大和尚灵智有并驾齐驱之势。此人胸怀锦绣,颇通权谋,又得崔伯余鼎力相助,道门兴盛可期,然而若我所料不差,和佛门的冲突也将愈演愈烈……”
  “白鹭从南边传回来的消息,说楚帝对姚晋大为不满,意欲兴兵收复梁州。对此,魏廷内外并不在意,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就算想关注,也有心无力……”
  于忠不愧是外侯官出身,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最近魏国朝野发生的几乎所有大事概括无余,然后由霍覆海再复述一遍,确认字句无误,这才轻松的笑了笑,拍了下霍覆海的肩头,道:“霍老弟,北边还住得惯吗?”
  霍覆海憨厚的笑了笑,道:“挺好的!”
  说完这句就没了下文,于忠已经摸透他的脾气,道:“若有哪里觉得不舒服,只管告诉我。去国千里,提着脑袋做事,可别委屈了自己。”
  “知道了,有劳龙雀关心。”
  霍覆海把手里一枚做工精致的铜鼠递了过来,这是秘府用来传递消息的小玩意,尾巴有机关,开的方法不对,会流出镪水销毁里面的纸张。
  他打开后取出来,情报用反切码写成,连于忠也看不懂,翻译出来只有两句话:北疆生,明月照平城。
  于忠眉头挑了挑,反复念叨了几遍,道:“府主的意思是?”
  “尽一切努力,把这两句谶谣传遍平城,小儿会唱,朝野俱闻!”
  于忠沉吟了一会,道:“若是为了对付元光,其实大可不必。元大将军已上表辞职,似是无心军务……主上当然殷切挽留,但也不会让他继续担任大将军,估计等新官制实行之后,就会任命他为三公之一……”
  霍覆海静静的道:“府主让我告诉龙雀一句话:活着的元光,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我懂了!”
  于忠点了点头,烧了纸,把竹鼠交给霍覆海,掀开帐篷走了出去。霍覆海等于忠走远,以反切码把他刚才说的情报整理好,装进竹鼠里,然后趁着去买酪浆时交给店里的伙计。伙计又把竹鼠放进和楚国来的白乌商交易的货物堆里,顺利的通过了城防和边境的检查,于二十天之后,落到了秋分的手里。
  秋分的阴书司负责把情报翻译出来,再交给冬至,等到了徐佑的案头,映入眼帘的文字就如同于忠站在面前,一言一词,丝毫不差。
  附在情报后面的还有各级负责人的批示意见,秘府詹文君重点关注的是粮荒对老百姓的影响,长史鲁伯之重点在推行汉化可能会引起的胡人高层的不满和朝局动荡,谭卓则对迁都之议大感兴趣,参军司何濡只写了四个字:西征无忧!
  徐佑正在审阅兵曹报上来的新军衔改制方案,这个方案由兵曹掾朱相牵头,中兵曹和外兵曹等佐助,目前来看,尚有很多缺点,考虑也不完备,但是这个事不急,贸然改制影响各个方面,徐佑的打算是等灭了西凉,他的威望抵达顶峰之后再来推动,那时反对的声音不会太大,
  鱼道真坐在他旁边轻声读着这份情报,听到何濡最后的四字,徐佑笑了笑,道:“你怎么看?”
  “去年北虏和柔然一战伤到了元气,加上天灾,原该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给国家和民众喘息的机会才对。可元瑜这么乱来,恐怕一着不慎,就把奄奄一息的魏廷给彻底搞死了……”
  徐佑笑道:“元瑜岂是蠢人?他也知道该休养生息,但是相比休养生息,对魏国最大的威胁是鲜卑贵族和汉人高门之争,不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难题,魏国将不复存在。所以元瑜要趁着大胜柔然的声威,强行推进全面汉化,将手握重权且占据了太多土地和利益的鲜卑贵族们打压下去。俗语说的好,错过了这个村,再也找不到这个店了……”
  “大将军说的是!元瑜这些年的皇帝不好当,受各部族和八大姓掣肘太多,所以想提拔汉人立于朝堂,来形成平衡的力量,让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崔伯余正是利用元瑜的这个心思,极力逢迎,大肆倡议汉化,才有了今日的青云直上!”鱼道真好歹做过神师,对国家大势颇有见解,尤其对人性悟得通透,俏脸带着几分讥嘲,道:“只可惜崔伯余能谋国,不能谋身,鲜卑贵族岂是好对付的?我怕他重蹈商鞅覆辙……”
  这番话极有见地,徐佑夸赞道:“都说崔伯余的才智尚在张良之上,你我能瞧破的危局,他却深陷其间,不能自拔,虽有神国之谋,实际差子房远矣!”
  说话间詹文君走了进来,鱼道真忙站起行礼,恭敬的道:“夫人!”
  “道真也在呢?坐吧,都是自己人,不用多礼!”詹文君对鱼道真虽然没有什么好感,但也不会因此露出厌恶的神色,徐佑要成大事,又是急需用人之际,她有才干,那就人尽其才。
  徐佑注意到詹文君手里拿着卷宗,卷头插着三支墨羽,意思紧急等级在三品以上,在秘府的规章里需要立刻处理,道:“什么事?”
  詹文君把卷宗递了过去,道:“文鱼司找到酆都山的所在了!”
  鱼道真低垂着头,束手躬身,道:“大将军,夫人,请容我先行告退……”
  徐佑收服她后,两人曾约法三章,凡与六天有关的事,鱼道真若不愿意,可以置身事外。徐佑点点头,道:“去吧!”
  等鱼道真离开,徐佑打开卷宗,仔细看完,平静的问道:“确定了吗?”
  “文鱼司跟随苦泉等人到了湘州零陵县,此地三面环山,潇湘二水汇聚,河川溪涧纵横交错,都庞岭、萌渚岭、九嶷山、四明山等山脉绵延千里,他们入山后失去了踪迹,文鱼司耗时半年之久,潜行打探,终于确定酆都山应该就是位于群山之中的紫阳山。此山高八百余丈,周遭三四百里,东为惊浪之峰,西拒奔牛之垄,南则驱羊之势,北起走蛇之峭,人迹罕至,正是藏匿六天的好地方……”
  “湘州……”
  徐佑眉头微皱,指节轻轻的叩了叩案几,道:“湘州刺史庾瀛这些年政绩如何?”
  詹文君的案头早摆满了江东各州刺史的详细卷宗,不假思索的道:“无功无过,平庸之辈!”
  “若不是平庸之辈,也不会坐视六天在自己眼皮底下搞风搞雨!”徐佑道:“主上在新亭继位时,庾瀛曾献祥瑞劝进,算是有大功……这样吧,我会和庾朓商议,把庾瀛召入金陵,另择地安置,湘州刺史改由张槐接任。”
  “夫君信不过庾瀛吗?”
  “庾瀛治湘多年,正是六天发展壮大之时,由不得人不起疑。”徐佑提笔在北魏的情报卷宗上批了几个字,递给詹文君,道:“先召他回来,再慢慢查吧,真金不怕火炼,要是没做亏心事,也不怕鬼敲门。况且对付六天,庾瀛远不如张槐,张槐聪明绝顶,去了湘州暗中布局,别打草惊蛇,等我西征回来,再和这群贼子算总账。”
  詹文君接过卷宗,见上面圈阅了一行,是关于楚国即将对梁州兴兵的消息,后面批示了细密的蝇头小楷:
  讹兽计划继续深层推进,三月之前,保持计划的完整和绝密……
  讹兽,《山海经》里记载的一种异兽,主欺诈和谎言,言东而西,言恶而善,食其肉,言不真。
  詹文君道:“在和外曹官的对抗中,秘府已经完全占据上风,白鹭在金陵的一举一动皆在监控之内,凡是从长江以南传回长江以北的情报,没有我们的认可,别想有片纸只字进入平城。”
  以姚晋和梁州为幌子,遮掩伐凉的真实意图,这是属于这个时代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欺骗行动,秘府只手操控,翻云覆雨,呈现出强横无比的力量。
  詹文君身为府主,注定要从此战中响彻南北各方,成为被人敬畏、被人厌恶、被人憎恨甚至被人杀之而后快的重要角色。
  她尚未准备好以耀眼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很久很久以前,她已经准备好站在徐佑的身旁,并随时为他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第七十九章
如鹿在园
  张槐出任湘州刺史,对付六天,将无法参加西征。这是徐佑故意给谢希文等人吃颗安心丸,顾长雍的提亲,张氏已经准了,接下来还要走流程,但基本上可以对外挑明,徐佑和张氏的联姻成型,如果张槐再立大功,继续提拔高位,徐佑的势力膨胀的无以复加,到了那时,别说谢希文坐卧不安,安休林会不会也要在台城里辗转反侧?
  与其惹来猜疑,不如自断臂膀,借围剿六天的良机,把张槐剔出西征的行列,如此上下安心。只是对张槐略不公平,但大局面前,个人的牺牲微不足道,日后再弥补就是了。
  张景隆对徐佑的建议全力支持,亲自给张槐下令,让他上表自请外放湘州,内府提前得到徐佑的通气,很快就把事情定了下来。庾瀛调回金陵任光禄卿,清贵又显名,张槐以卫将军出镇湘州,即日起行交接。
  当江东的各项事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北魏的朝堂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风波。起因是突然传唱开来的两句谶谣,几乎不加掩饰的指向了大将军元光。
  坊间流言四起,说元光出生时青龙附体,五色光芒照耀斗牛,因而先帝起名为光,又说北疆六镇密谋串联,欲拥立元光为主,还有说先帝曾有遗诏,若元瑜背叛鲜卑祖制,可由八大人官联手废黜,以元光取而代之。
  侯官曹近日焦头烂额,内侯官几乎全体出动,平城随处可见白鹭们翘首瞭望,没日没夜的抓了数百人,搞的人心惶惶,却始终追查不到源头。
  太极殿,东堂。
  侯官曹主官之一皇鸟跪地请罪,元瑜冷冷的道:“七日之内,平息物议,做不做得到?”
  皇鸟如金属般沙哑的嗓音,永远那么的不急不缓,道:“流言是发自人心的瘟疫,除非杀尽平城百姓,否则,臣做不到!”
  “你!”
  元瑜大怒,手里的如意直接砸到了皇鸟头上,道:“你也要造反是不是?”
  “臣为陛下举罪纠非,纤介具闻,朝中权贵得罪的不知凡几,就算要反,”皇鸟伏地,额角渗出血迹,面无表情的道:“又有谁会愿意和臣同谋呢?”
  这倒是实话,皇鸟出身来历向来成迷,无根无基,在北魏唯一的靠山是元瑜,这么多年下来,把鲜卑大姓和汉人高门全数惹了个遍,元瑜若第一个死,他就是第二个死。
  元瑜看着皇鸟那张毫无生机的脸,想起了前尘往事,突然怒火全消,掉头回到龙椅上,沉声道:“高腾!”
  内行令高腾一直在殿外候着,听到皇鸟被训斥后竟还敢顶撞皇帝,正心头暗喜,他对这个眼高于顶又总是看他不起的侯官曹主官,简直恨之入骨,再听到皇帝召见,以为是要处置皇鸟,顿时兴高采烈的走进殿里,没想到受到当头一棒。
  “高腾,由你负责,出动三郎卫士,全城搜捕敢传谶谣者,一人伏法,全族同罪!我给你七天时间,若是不能压住这道邪气,你的内行令也不要做了!”
  高腾心里骂娘,可又没有皇鸟那样的胆子,只好捏着鼻子认了,道:“奴婢领旨!”他是阉宦,虽位高权重,可当着皇帝面,也只能称奴婢,不能称臣。
  “召崔伯余!”
  崔伯余入宫的时候和高腾打了个照面,恭敬的向这位内行令施礼。高腾冷哼一声,手里的鞭子抽打马臀,没搭理他疾驰而去。崔伯余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过高腾,可脸上不动声色,看不出任何的不满,站在道左,目送高腾的背景不见,这才快步往太极殿走去。
  大将军府。
  元光一身青衣,垂钓池塘,旁边坐着於菟,远处假山的凉亭里,妙龄少女正捧着一本书在细细的品读,瞧那封面,赫然写着《五经正义》。
  她的肌肤白的耀眼,窈窕的身段已经露出少女该有的峥嵘,双腿在裙下显得笔直又修长,棱角分明的脸蛋保留着鲜卑人的特色,却又浸润了多年的江南烟雨,透着几分秀丽的温柔。
  纥奚丑奴,这个生在北朝,长在南朝,流着胡人的血液,却跟在徐佑身边听着诗赋、学着经义长大的女郎,或许,就是日后胡汉融合最好的例子。
  微风吹拂,冬日和煦,没有战马嘶鸣,没有刀枪刺目,元光的内心,从未像现在这样平静,他转过头,和於菟相视而笑,再抬头望着凉亭,正好丑奴兴奋的跳起来,趴在石栏上冲着他们挥了挥手,高声喊道:“阿耶,这是小郎的书,我太欢喜了……”
  元光笑了笑,目光里满是宠溺,轻声问道:“徐佑……到底是怎样的人?”
  “他啊……”
  元沐兰曾经问过同样的话,那时於菟回答说徐佑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现在元光再次问起,於菟微微仰着头,阳光穿过枝叶,打在她那半侧如恶鬼的脸,却仿佛沾染了佛陀的慈悲,看不到一丝的狰狞和丑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