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5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1/608

  魏国有南北二狱,北狱又叫北署狱,类似于廷尉狱。南狱全称是南台狱,相当于楚国原司隶府的黄沙狱,是侯官曹的关押犯人的治狱。
  从南狱成立至今,被抓进去的人,能够活着出来的万中无一!
  “那,高远呢?要提防他狗急跳墙……”
  “高远在来京的途中,鸾鸟已经派素阙机带人候在半道抓捕。天师放心,高远只做了两年武都镇的镇都大将,镇军,他指挥不动!”
  “既然如此,老道要提前恭喜公主,日后定可嫁得如意郎君。”
  元沐兰搞出这些事,起因还不是为了不嫁给高远那个废物?她落落大方,也不扭捏,笑道:“承天师吉言!”
  两人又说了会话,一青衣女郎进屋内奉茶,康静指着她道:“公主,这是我未入道时的俗家侄女康齐妫,因我那可怜的兄嫂先后逝去,留她一人孤苦无依,故来平城投靠于我。今后若是有闲暇,还望公主照拂一二。”
  元沐兰看过去,见康齐妫生的花容月貌,虽举止略显拘谨,但楚楚动人,我见犹怜,竟是北方少有的绝色,明白为何康静会特地把她叫来给自己认识,笑道:“既是天师的亲人,平城就是她的新家,若有不长眼的敢袭扰女郎,只管报我的名号。”
  美人无罪,怀璧其罪!
  康静大笑,道:“齐妫,还不谢过公主?”
  康齐妫轻咬红唇,盈盈下跪,脆生生的嗓音如黄鹂般婉转动听,道:“贱女多谢公主厚爱!”
第四十章
贺礼
  南台狱的刑具兼备了塞北的粗犷和江南的细腻,挂脚梯,分神锥,苦柳枝,从折磨皮相到击溃内心,应有尽有,高腾算是硬气,熬了两个时辰,浑身没有一块完好的肌肤,哭着喊着招供了所有事。
  当年,高腾还只是晋阳郡太守薛弗之的家奴,因长相俊美,能言会道,被薛弗之选中送入宫。
  去势时又使重金买通了刀子匠,宝根得以残留,说话做事,颇有气概,迥异于那些真正被去了势的宦者,身上也没整日漏液阴干的难闻味道,如此脱颖而出,渐渐受到重用,再之后顺理成章,元瑜操持国事,冯清深宫寂寞,被高腾趁虚而入……
  薛弗之以极小的投资,得到了巨大的回报,不仅在高腾担任内行令后升做了油水丰盛的库部尚书,还被加封安固县侯,薛氏跃居名门,泽被三代,完成了几代人望之不及的阶层跨越。
  元瑜闻知后怒不可遏,连夜将前年病逝的薛弗之从坟墓里挖出来戮尸后弃之荒野,三个儿子也被诛杀,妻女流放边镇为奴。曾参与去势的刀子匠、宫人、宦者和内侍省有司等皆下旨族诛。
  而高腾发迹后,整个高氏一门也鸡犬升天,封官封爵者多达数十人,爪牙遍布后宫、诸部三十六曹和中军、镇戌军,侯官曹在城内大肆搜捕,借助左右卫的兵力,以雷霆手段将高氏和其附庸全部下狱问罪。
  皇鸟施展治狱的手段,仅用两日夜就泡制了以高腾为首的高氏集团图谋造反的证据链条,牵扯到朝中上百位官员,甚至包括八大姓的长孙氏、刘氏、陆氏等——
  这是一场北魏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泼天大狱!
  也是皇权和部族权的最激烈的碰撞!
  元瑜必须坐镇平城,应对各方面的反应,只好无奈放弃了亲征的念头,再次拜元沐兰为领军将军,接管三军前往冀州征讨大乘教。
  而离开平城之前,元沐兰让鸾鸟送了整整两船宝物给于忠,作为恭贺徐佑大婚的贺礼。
  鸾鸟叹道:“何苦来由?那负心汉成亲,你还得给他送贺礼,干脆我吩咐于忠,在徐佑昏礼上送一斤毒酒,说不定能把南人一网打尽……”
  元沐兰没好气道:“我这是谢他的恩情,别整天的乱点鸳鸯好么?你自己想郎君就去抢,别那么龌龊的揣度别人!”
  “我想郎君?我龌龊?”鸾鸟揪住心口的衣衫,慢吞吞的趴在桌子上,痛苦的道:“你变了,你竟然为了徐佑骂我……”
  元沐兰头疼,道:“好了好了,你乖乖听话,把贺礼送到金陵,我不想欠徐佑太多人情。办好了这件事,等灭了大乘教,我去向师父求情,允你跟随旁观他和孙冠之战。”
  鸾鸟瞬间满血复活,道:“好,成交!”
  金陵,长干里  徐府。
  于忠恭敬的呈上礼单,徐佑随手把礼单交给旁边坐着的詹文君,道:“公主太客气了,礼物这么贵重,我受之有愧!”
  于忠道:“公主还要我向县侯表达谢意,说她欠县侯一个人情!”
  平城发生的事,秘府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徐佑笑道:“人情就算了,公主是大鲜卑山的明珠,若被高远那样的蠢物染指,别说魏国的百姓不答应,就是我大楚的百姓也不答应。”
  这话说的妙,于忠忍不住笑了半天,又问起元沐兰征讨之事,道:“大将军觉得,公主能顺利平叛吗?”
  “大乘教闹了整整三个月,现在还在冀州境内四处烧杀抢掠,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失了民心的反贼怎么打天下?起先还有不少冀州本地的世族想要火中取栗,跟着大乘教起事,现在估计也看清了这群和尚的底色,等世族们倒戈之日,就是大乘教灭亡之时。”
  于忠若有所思,道:“大将军是不是早看出大乘教难以成事,所以没有让秘府暗中扶持”
  “此为原因之一,原因之二,魏、楚两国刚签了盟约,取得互信很是艰难,若因为不成气候的大乘教导致盟约作废,未免得不偿失。”
  对于忠这样的人,驾驭起来要讲权术,不能完全信任他,但很多时候也可以和他分享秘密。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不远不近,恰到好处!
  “大将军说的是!”于忠想了想,道:“狄夏在江城受挫,兵力折损较大,我奉鸾鸟之命,刺探江城战事的详细情报,是否该隐瞒一些,把贵军的伤亡数减少,天师道的伤亡数加大……”
  逐鹿营盟约,是徐佑带着楚军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和平,也是两国对峙百年以来,南人取得的罕见的大胜,并牢牢占住了战略主动权。
  可是,若狄夏连天师道都打的这么胶着和费劲,会引起魏国朝堂对楚军战斗力的怀疑,并引发很多遐想:比如,徐佑的胜利,是不是侥幸?楚军的战斗力,会不会夸大?要是粮草和兵力充足,能不能再夺回豫州,甚至把关中纳入版图?
  毕竟不是每个北魏的重臣们都像元沐兰一样和徐佑交过手,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情报来分析敌人的实力,并由此制定国策,徐佑的胜利,让他们深以为耻,狄夏的受挫,却又点燃了他们的渴望。
  所以,于忠打算粉饰狄夏的败果,这本该是秘府的活,他现在用外侯官接过去了,先不说有没有必要,至少态度特别值得表扬。
  “不必了,江城战况瞒不住的,你据实以奏,北魏现在主要目标是大乘教,还没空插手益州的乱子……”
  二月二十九日,狄夏连破长江沿线多座重镇,顺利包围了江城。天师道在江城屯聚了三万兵力,据探子回报,大多是临时征召的道民,没经过训练,装备也不够精良,守城大将是名不见经传的阴西柳,只知他是鹤鸣山排行第三的大祭酒阴长生的弟子,不知怎的受孙冠看重,突然横空出世,被赋予了守卫益州东路门户的重任。
  连番大胜让狄夏起了轻敌之心,抵达江城的当天,没有经过修整和仔细调查敌情便挥师强攻,结果被阴西柳大败,作为先锋的长云军死伤近两千余人,要不是张槐见势不妙,和江子言的奉节军从旁策应,拦住了阴西江的衔尾追杀,长云军说不定会折损过半。
  此战,楚军后退了三十余里,于长江南岸扎营。狄夏再作打探,发现江城的三万驻军实际上是天师道多年训练的精锐,弓弩武器甲具齐备,并且江城的防御设施也进行了加固和升级,就像是插满了长矛的刺猬,不仅崩掉了他的牙,还扎得满嘴流血。
  兵不厌诈,这没什么,既然查明了敌情,知耻近勇,狄夏于次日再次发起攻击,这次动用了车轮战术,长云军、平江军和奉节军接连上阵,恶战了两日夜,江城如矗立长江里的巨石,任你风吹雨打,自岿然不动。
  “阴西柳,到底是何许人?”
  于忠道出了他的疑问,江东白鹭在他接手之前几乎被秘府连根拔起,重建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对益州的渗透有限,实在查不到阴西柳的底细。
  徐佑道:“此人是鹤鸣山的灵官,向来默默无名,道法和武功都极是平常,被孙冠拔擢守卫江城时,还有人说是阴长生为弟子徇了私情,没想到竟是难得一见的将才……”
  “孙冠素有识人之明,果然名不虚传。”于忠感叹了一句,又道:“莫非,狄夏要止步于江城?”他始终直呼其名,不肯叫一声狄大将军。
  “那倒未必!”徐佑笑道:“张槐用兵远胜狄夏,若狄夏肯听张槐之计,攻克江城其实不难。”
  于忠心里一动,知道徐佑已有破城的方略,且算准了张槐会如何用兵,他远在金陵,却能料敌于千里外,如此神谟,怎能让人不惧?
  识趣的没有再问,心里对徐佑更添了几分敬畏,道:“再过两日就是大将军的良辰,我的身份敏感,不能到场恭贺,这里先行祝大将军天成佳偶,合卺百年,略备薄礼,自然比不得公主的贵重,还请大将军不要嫌弃。”
  于忠的礼物是一座半身高的佛像,通体白玉雕成,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祇支,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面目栩栩如生,威严和慈悲同在,堪称珍宝。
  这是下了血本啊!
  徐佑笑道:“有心了!”
  有些厚礼不能收,有些厚礼必须收。
  于忠见徐佑毫不见外,脸上也露出高兴的笑容,随后离开了长干里。
  “夫君,你老实交代,到底和元沐兰什么关系?”詹文君翻看着元沐兰的礼单,歪着头戏谑道。
  “曾是对手,也是朋友,或许还有几分惺惺相惜……”
  詹文君鼻子微微皱起,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道:“哼!”
  “但是,将来会变成不死不休的仇敌!”徐佑明知是坑,岂能上当,话锋急转,义正词严的道:“且收了她的这份礼,权当日后的修坟钱。”
  “嗯?”詹文君吓了一跳。
  “杀了她,留个全尸,再择块好地,用好棺材埋了,两船的礼,未必够呢。”
  詹文君娇俏的白了他一眼,道:“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第四十一章
终结秦晋好
  三月初六,徐佑大婚。
  整座金陵城为之沸腾!
  皇帝原想把婚宴设在台城的宣徽殿,并出动天子的御驾和卫队前往张府接亲,被徐佑婉拒了。
  这不仅不合礼制,而且太过招摇,所以还是把婚宴定在了长干里,宅子内的各进院落全腾出来招待宾客,宅子外的街道两旁设流水席,免费供街坊邻居吃吃喝喝。
  帝后亲临徐宅,在京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诸王公、宗室、诸将军,分散各地的诸姓门阀,在外的扬、荆、江、湘、徐、兖、豫等诸州刺史、中军和外军的各军军主、儒佛道三教领袖、诸多文人名士,将近千余人前来道贺。
  受邀的,没受邀的,衣冠杂沓,车马骈阗,无不以出席徐佑昏礼为荣。由于宾客太多,徐府虽然前后七进,还买了左右邻居的宅子打通后连一起,举行昏礼的内院也容不下如此多人,最后还是皇帝发话:四品以下,不管是高门还是贵戚,都在外院入座,四品以上才有资格进入内院观礼。
  迎亲队伍出发前,徐佑无父无母,由徐舜华代母职,先在后堂跪拜祖宗牌位,然后听徐舜华训诫道:“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1/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