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608

  然后大赦天下,仅过了十余日,安休渊接连下数道旨意,重新启用庾朓为侍中,参赞朝事,征庾茂为尚书右丞,庾氏的势力重新回到尚书省,且蔓延到了门下。又任命皇后之兄姜兴宗为给事中,兼宁远将军,可随意出入宫禁,侍奉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
  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这些旨意,徐佑全都没有反对。
  他不能反对,新皇登基伊始,若是政令难出太极殿,权臣和跋扈的罪名就砸到了他的头上。
  尤其在两人之间尚未建立起足够信任的时候,他身为臣子,需要维护皇帝的威严,皇帝需要提拔新人平衡朝局,这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但是,徐佑也必须让安休渊知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皇帝并不能为所欲为。
  当安休渊试探性的进攻一一取得了胜利,他觉得徐佑等顾命大臣们也不过如此,对他的制约相当有限,于是干脆提议扬州刺史的人选——曾经的山阳王内史韩渚。
  中书拟旨之后,在门下被封还。
  安休渊不服,再次拟旨,再次被门下封还。
  掌控门下省的侍中顾怀明铁了心要让韩渚的任命不能通过,谁敢反对?
  安休渊在宫里暴跳如雷,准备绕过中书门下,直接下中旨敕封韩渚,结果御史台数十名御史疯狂上表,充分发挥了战斗力,指桑骂槐,旁征博引,各隐喻暗喻明喻,直骂的吐沫横飞,安休渊几时见过这等架势,顿时怕了,紧急召见徐佑,道:“大将军,韩渚虽然才名不彰,但他在我身边多年,我深知之,实在是难得的贤才,用他主政扬州,人尽其用,于国于民皆有大利……”
  徐佑笑道:“我是支持陛下的,但门下有门下的规矩,他们若觉得不妥,自可封还,旁人无法干涉。如果陛下果真要拔擢韩内史,不如先用中旨,等韩渚在扬州做出政绩,门下自然知错……”
  安休渊讪讪道:“有朝廷法度在,冒然用中旨,宪台那边怕是难以安抚。大将军,现下该如何是好?”
  徐佑思虑了片刻,笑道:“扬州刺史关系甚大,自开国以来,多为皇室遥领,异姓为刺史者不是没有,但往往坐不安稳。以我之见,不如敕封桂阳王为扬州刺史,居金陵遥领,再以韩渚为扬州长史,实则扬州还是在韩渚的治下……”
  安休渊大喜,道:“大将军好主意,就这么办!”
  “不过,现任扬州长史鲍熙,这些年兢兢业业,劳苦功高,陛下要用新人,也不可寒了老人的心。”
  “那,大将军以为,如何安置鲍熙为善?”
  “可调任广州刺史!”
  徐佑解释道:“广州地处偏远,无论如何不能和扬州比,从五品长史迁四品刺史,看似品阶和俸禄有变,可不加将军号,不过是单车刺史,论权势,仅平调罢了。”
  “就依大将军!”
  这次的旨意顺利通过门下审议,桂阳王安怀宣的名声尚可,遥领扬州刺史方方面面都能接受,御史台没了靶子,也收了功,韩渚从毫无实权的王府内史成了扬州长史,可谓皆大欢喜。
  晚上,宫中设宴。
  安休渊开怀畅饮,双眼迷醉,盯着堂下翩翩起舞的美貌宫女们,毫不遮掩那股子急色。
  “陛下,你被徐佑骗了!”
  “嗯?”
  安休渊扭头看向旁边的姜兴宗,不高兴的道:“为什么?”
  “徐佑完全就是在愚弄陛下!”
  姜兴宗作为安休渊的大舅哥,两人厮混多年,属于干啥事都一起的狐朋狗友,说话没有避讳,道:“顾怀明是顾允之父,顾允又是徐佑的心腹,门下封还旨意,和徐佑脱不了干系。还有御史台,御史中丞张籍是徐佑的老丈人,那群疯狗御史敢骂陛下公器私用,难道不是出自徐佑的授意?他先把恶人做了,再来主上面前做好人,把杨渚的刺史之职降成了小小的长史……陛下可是承诺过杨渚的,金口玉言,不能不作数,现在让徐佑从中作梗,杨渚就是不说,我也为他觉得憋屈……”
  安休渊勃然大怒,摔了酒杯,道:“好老革,敢戏弄我!”
  姜兴宗忙捂住安休渊的嘴巴,道:“祖宗,别这么大声,台城里谁知道有没有徐佑的眼线,若谁听到了这番话,再透露出去,他是端戎,握着兵权,又是顾命,谁知道手里有没有遗诏,就不怕学那曹操、王莽,行废立之事吗?”
  这样一说,安休渊的脸上登时露出惊恐的神色,道:“对对……”
  他目视周边,今夜饮酒作乐的全是山阳王府的旧人,有从事郎中朱幼准、山阳王友孙超之等,全是可以信任的,这才松了口气。
  姜兴宗道:“现在别无他法,只能让杨渚受点委屈。陛下,对付徐佑不能急,要慢慢来……”
  姜兴宗和徐佑有仇吗?
  没仇没怨。
  以他之前的级别,还没资格和徐佑结仇。
  但是人的野心是没止境的,在姜兴宗看来,徐佑之所以有今日,纯粹是占了外戚的便宜。
  风水轮流转,现在的国舅是他!
  搞垮了徐佑,现在徐佑拥有的所有,不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吗?
  姜兴宗的逻辑,就是这么的朴素。
第七十五章
千里赴一诺
  在南朝经历新老更替的时候,北朝的权力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益州回国之后,元光借口受伤,闭门谢客,三天后登门传旨的人发现空无一物,只找到元光留给魏主元瑜的一封信,他则带着於菟和丑奴不知行踪。
  元瑜急命侯官曹追查,皇鸟亲自布置,一晃两个月,没查到任何线索,就像是人间蒸发,渺无踪迹。
  这日大雪纷纷,元瑜突然想起幼时和元光戏雪打闹的场景,拿出那封意真情切的信,看着里面的内容,眼眶渐渐的湿润,仿佛那个总是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走路都不稳当,却缠着自己教他骑马的元光又出现在了眼前。
  随后,内府传出旨意,在西郊青龙池边建造十余丈的高台,台上起五层楼,观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取名为忆光台。
  魏国的兄弟之争,终究没有像楚国那样血流成河,元光不贪恋权位,全身而退,足可为后来人诫。
  留在平城的元沐兰却陷入了莫大的危机之中。
  渤海郡公贺旸正式求娶元沐兰,元瑜亲口答应了婚事,并召元沐兰入宫。元沐兰冷冷道:“父皇,你当真要把女儿嫁给贺旸?”
  元瑜柔声道:“沐兰,来父皇身边。”
  元沐兰倔强的站在殿内,不肯前去。
  元瑜叹了口气,离开御座,缓缓走到元沐兰面前,道:“你仔细看看父皇的鬓角,是否已生华发?”
  元沐兰娇躯微震,抬头望去,元瑜何止鬓角,就连发丝里也夹杂着根根白发,眼角的皱纹深邃如河沟,曾经笔挺英武的身子也开始有些佝偻。
  他老了。
  先是皇后的背叛,接着是元光的离开,连番恶战,天灾人祸,国事和家事,还是把那个不可一世的大魏皇帝给压垮了
  “父皇……”
  “沐兰,我近来时觉惊悸,常夜里无梦自醒,辗转难以入睡,用膳也浅尝辄止,食多则胸闷气短,无以名状。太医瞧了,说是无恙,其实我心里有数,怕是天不假年……”
  “不会的,不会的,父皇是天子,要千岁万岁……”
  元沐兰再忍不住,珠泪顺颊而下。
  “傻丫头,古往今来,尚无百岁之君王,哪有千岁万岁的皇帝?”元瑜笑道:“”我不奢求百岁,只望再多活三五年,整治好大魏的内外弊政,不愧对祖宗,也就是了。”
  “然而要整治弊政,只靠杀人是不成的,得恩威并施,让那些大姓听话,又不敢稍有逾矩。”
  元瑜的目光逐渐变得无情起来,道:“嫁给贺旸,我知道,你很委屈,但你是元氏的女儿,这是你必须承担的责任。回去准备准备,等过了年,我发一道明诏,为你赐婚。”
  “沐兰,我看贺旸真心可嘉,日后对你必然宠爱备至,男人重在权柄,容貌其实无伤大雅。等你们成亲之后,我再封他为王,你辞了军职,好生相夫教子……”
  元沐兰心里明白,其实元瑜逼她嫁给贺旸,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大姓,另一方面是为了夺她的兵权。
  元瑜自知身体撑不了几年,开始有意为太子元泷的继位铺路。元沐兰的兵权太盛,以前的势力范围还局限在六镇,但经过这几年战南楚、平大乘,已牢牢控制住了中军,比起元泷,实在强大了太多太多。
  幸好,她只是女郎!
  只要嫁了人,生了子,夺了兵权,对元泷就基本不再具备威胁。
  离开皇宫,元沐兰站在拥挤繁忙的街道里,听着周边吵杂的各种声音,突然感觉无比的孤独,如同和这个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他们在过着人生,而自己呢,只是人生里的过客。
  “喂!”
  一只素手从后面搂住了肩,鸾鸟的脑袋露出来,鄙视道:“还是二品小宗师呢,连被人摸到身子也不知道,我看你的修为越来越退步了。”
  元沐兰淡淡的道:“如果不是你,别人早就身首异处了。”
  “好害怕啊!”
  鸾鸟搂着她往前走,低声道:“贺猪猡求亲了,主上怎么和你说的?”
  “父皇要我以大局为重,受些委屈,帮他稳住诸姓贵族。最好再辞去军职,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我就知道……”
  鸾鸟翻了个白眼,道:“你怎么回的?”
  元沐兰沉默。
  鸾鸟停住脚步,松开了手,走到元沐兰正面,难以置信的道:“你答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