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608

  然而,上任第一天,何濡就要弹劾东宫的太子詹事?
  “因何事该杀?”
  “李琇胆敢离间陛下和太子!”
  “什么?”
  元瑜脸色一沉,道:“你如实陈奏!”
  何濡转述了东宫发生的事,和三人的对话,一字一句,全无半点虚假。
  元瑜皱眉道:“这样说来,李琇难道不是在规谏太子吗?
  “陛下,李琇的原话是‘剧毒之药,不该藏于储君之手,若主上闻知,怕是又要责罚’,言外之意,太子并不是不能藏有毒药,而是怕陛下知道后会责罚,可为什么怕陛下知道太子手里有毒药?仔细思之,臣后心发凉……”
  何濡重重叩头,愤然道:“身为臣子,若要规谏,就应该引经据典,鉴于往事,明明白白告诉太子:藏这种剧毒之药,到底错在哪里,日后该如何改正,而不是离间君臣,隔阂父子……太子的心性,陛下深知,当循循善诱,以柔克刚,越是逼迫,他越是逆反,这两年太子屡次违背陛下的意志,不就是因为在他身边,有李琇这样的佞臣吗?”
  有理!
  元瑜有些被何濡说服了,但李琇素有名望,仅仅凭这件事不可能杀了他,道:“爱卿有心了,朕会下旨免了李琇的官职,让其回府做学问,永不叙用。”
  何濡抬起头,道:“陛下以为,李琇是愚鲁之辈吗?
  “李琇聪名能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在都中享有盛名,便是朕愚鲁,也轮不到他的头上。”
  “由此,臣知此獠,委实坏了心肠!他明知我是受陛下指派,前去辅佐太子,如有情弊,自会禀告主上,但他还是肆无忌惮的当着臣的面,大发诳语,离间君臣,隔阂父子,可以想见,在臣不能耳闻的地方,他又该怎样的诱导太子,长此以往,我怕会有不忍言之惨事……”
  元瑜惊怒交加,道:“确如爱卿所言,此獠用心何其恶毒,若不是你识破,朕还被他蒙蔽。来人,传朕旨意,去东宫找李琇问话,他是否说过‘剧毒之药,不该藏于储君之手,若主上闻知,怕是又要责罚’,只回答是或否即可,不许他狡言强辩!”
  奉旨的宦者立刻去了东宫,少顷回转,道:“李琇答,他确实说过此话!”
  “好,好!”
  元瑜怒不可遏,道:“再去宣旨,赐李琇鸩酒……且慢,爱卿,你的毒药呢,我要让李琇亲自尝尝这种毒的滋味。”
  何濡取出玉瓶,急忙谢罪,道:“臣再不知礼数,也不敢献剧毒之药给太子。只是当时太子询问太急,臣初来乍到,无法违逆,只好把自家造的助眠药献给太子,这种药吃了会尽快入睡,并不会伤及性命。”
  元瑜示意宦者接过了玉瓶,赞赏的看了眼何濡,道:“爱卿颇知分寸和进退,比起那李琇,更适合东宫之职。可骤然把你升做太子詹事,位列三品,有碍物议,这样吧,李琇死后,太子詹事空置,由你为四名太子宾客之首,暂时署理东宫事务。”
  “谢陛下隆恩!”
  随后,李琇被赐鸩酒,临死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太子得知消息,急忙进宫求情,却被元瑜责罚回东宫禁足十日,每日聆听大儒们给他讲《周礼》《礼记》和《孝经》。
  太子痛哭流涕,他和李琇之间情谊颇深,却也因此恨死了何濡。
  何濡呢?
  何濡毫不在乎太子的感情有没有受到伤害,他是什么人,太子装模作样,李琇暗藏杀机,既然你们要做初一,他就先做十五。
  别以为离开了江东,他真的如丧家之犬,狼行千里,依旧是无人敢惹的狼!
  平城的街道总飘扬着干涩的沙尘,又燥又热的空气里时不时的能闻到羊膻味,但何濡很习惯,因为他自幼在这里长大。
  其实,这里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家乡!
  “郎君好手段!”
  鸾鸟出现在何濡身旁,她叹着气,和何濡并肩往前走,道:“你的胆子很大,我是知道的,没胆的人也不敢杀了安氏满门。可你的胆子实在比我想象的还要大,上任第一天就搞死了太子詹事……何郎君,请你告诉我,有朝一日,我会不会后悔把你从金陵带到平城?”
第九十六章
一智可当百万兵
  关于何濡,侯官曹记录在册的案牍有足足两人高,外界对他的传闻更是各种各样,诡异莫测。
  作为徐佑身边最受信任的男人,辅佐徐佑从微末走到今日这个地位,没人敢忽视何濡的存在。
  但是,在这个强者为尊的时代,手无缚鸡之力的谋士总不如那些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名将们让人感到敬畏。
  比如徐佑,他如今的威名,至少有一半是因为大宗师的身份!
  可凡事皆有例外,何濡第一天上任就干掉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这种杀伤力,让素来天不怕地不怕的鸾鸟觉得有点害怕。
  杀人的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可要是无法控制……
  何濡反问道:“平城局势复杂的很,你身为侯官曹两大主事之一,到底站在哪边?”
  鸾鸟笑道:“侯官曹是主上的鹰犬,我除了听主上的,还能怎样?”
  “主上终究会老去,而女郎尚年轻……”
  “哦?那郎君以为,我该站在哪边?”
  “之前发生的种种,早让你恶了太子,等太子以后登基,你的下场不问可知。现在康天师和崔令公摆明了要扶持二殿下元敦,秀容公主也和康天师走的很近,你要站在哪边,其实平城里所有人都看得很明白……”
  鸾鸟微微叹气,道:“是啊,世事如泥沼,谁又能真正的脱身于外呢?我算是被那个死丫头连累惨了……”
  “现在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李琇原本该死,但杀他的并不是我,而是主上。”
  “主上?”
  “李琇受命教诲太子,这些年,把太子教成了什么样子?主上欲收回部落大人手握的权势,太子却和那些鲜卑大姓走的极近,还无视主上大力推行汉化的决心,带头表示反对,说北语,穿北服,丝毫不把禁令放在心上,更可甚者,他偷偷包庇了许多被追缉的佛门僧侣……幸得主上不是王莽,要不然哪里还有太子的命在?”
  何濡笑道:“主上早有心思整饬东宫,李琇就是最好的突破口。不过李琇太过聪明,侯官曹抓不到他的把柄。既然我来平城投靠,今后难免仰人鼻息,干脆顺水推舟,给主上找了一个动刀的借口……所以你不必太过忌惮,我这人纵有些许才智,可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来到平城,只为求条活路,不会做出危害大魏的事。”
  理是这个理,可连侯官曹都搞不定的狠角,到你手里连一天都没坚持住,怎能不让人胆战心惊?
  鸾鸟默不作声,良久之后,道:“敢问郎君,你又站在哪边?”
  “很简单,谁对我有利,我就跟谁合作。像我这样的人,连徐太尉都能背叛,谈感情怕也无人肯信,反倒是利益的结合,会更让大家放心。”
  就像初见元沐兰时的自嘲,让元沐兰无话可说,这会看似不要脸的自我剖析,也让鸾鸟彻底无话可说。
  离开徐佑后,何濡仿佛被解开了黑暗封印,不再需要顾忌那些虚无缥缈的善良和仁义的底线,随心所欲,做他想做,也必须去做的事!
  “目前看来,你也别无选择,杀了李琇,太子恨你入骨,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何濡大笑,笑的放肆又疏狂,道:“我能让太子恨我,自然也能让他离不开我。若是这点手段也没有,我就该安分守己的当太子宾客,又有什么资格趟这场浑水?”
  如果以前,鸾鸟还能说你吹什么法螺大气,可是见了他今日杀李琇的轻而易举,心里不得不信了几分。
  善战者无赫赫之名,何濡往常隐在徐佑的幕府中,传出来的事迹真真假假,给人的感触不深,也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他的可怕之处!
  “不管何郎君有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谈……”
  鸾鸟决定服软,对付何濡这样的人,不要兜圈子耍心机,和他直白点,把利弊摆清楚最好。
  何濡的左眼角不易察觉的收缩一下,若是徐佑在,就知道这是他诡计即将得逞的习惯动作,笑容变得人畜无害,道:“我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能够说服康静和崔伯余赞同迁都,我会倾尽全力,帮助二殿下取代太子……”
  鸾鸟眉心紧皱,前两年平城大饥,太史令王亮曾建议迁都邺城,崔伯余拼命阻止,因当时朝廷刚刚开始推行汉化,为避免节外生枝,皇帝搁置了迁都之议,但也从没明确表示拒绝。
  今年司州、并州再次大旱,粮食欠收,要不是和楚国的互市进口了大批稻米,估计又得把饥民派往冀州、相州、定州等地就食。
  于是,皇帝又有了迁都的心思,只是迁都牵扯太大,他的这份心思从未显露人前。
  但旁人不知,她和皇鸟作为皇帝最信任的两个人,却都听皇帝询问过迁都的可行性。
  奇怪的是,何濡怎么知道的?
  瞧出鸾鸟的疑惑,何濡解释道:“那夜主上召我进宫谈话,我主动提出迁都之议,说大魏要想偏安,平城作为兰京是足够了,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得迁都。否则,每逢灾年,连百官和中军都养不活的兰京,怎么可能有余力征伐四方?没想到正中主上下怀,因此拔擢我为太子宾客,前去东宫,原想潜移默化的改变太子的态度,最好能让他支持迁都,就算不能,也要他保持沉默,不能被部落大姓们推出来和主上对抗……”
  鸾鸟双眸圆睁,对何濡佩服的五体投地,道:“你真的是胆大包天……知不知道此事若传出去,那些大人们会把你生吞活剥了的……”
  何濡浑不在意,道:“平城天寒地薄,粮食产量极低,以前定都于此,人口少,还能勉强维持。现在平城是魏之兰京,人口百万,有山川之险,却无水陆之利,运来每一斛粮,耗费数以倍之,如有这些被耗费的粮饷去装备军队,足足能养出十万雄兵。崔伯余号称当世子房,竟反对主上迁都,实在难以理解……”
  崔伯余为何反对迁都,那就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透的,鸾鸟了解其中内情,却没打算说给何濡听。
  她想了想,道:“你这个条件太难,康天师还好说,他并无特别的政见,只是凡事都支持崔令公罢了,可崔令公的心志坚不可摧,要他同意迁都,非人力能为……‘’
  “只要是人,就有弱点,崔伯余一心想在大魏再现汉家盛世,你告诉他,困在平城,部落大姓的势力太强大了,他毫无胜算……”
  说完,何濡扬长而去,元瑜赐了他宅子,倒不必再寄人篱下,继续借住公主府。
  鸾鸟望着何濡的背影,盘算着他最后那番话,若有所思!
第九十七章
阴谋阳谋
  “迁都?”
  崔伯余神色凝重,道:“何濡和主上谈过这事?”
  “对!”鸾鸟肯定的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