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608

  文人结社起于六朝,经过隋唐的发展,到了宋明时已经十分的成熟了。江东又是文人辈出的书香之地,结社之风几成燎原之势,这十八人都是诸暨本地人,因为志趣相投走到一起,后来决定学习吴县、钱塘等地的先进经验,结社互助,共扬文名于外。
  一人站了起来,端着酒杯,道:“诸兄,小弟不才,愿为诗社取一名号,若得采纳,幸何如之!”
  此人名叫孔瑞,字子端,是会稽孔氏的旁支,虽然已经算不上门阀,可在诸暨依然是数得上的世族。他身穿朱衣,身高不过六尺,但容颜端正,环顾四周时志得意满,可见平日里骄纵惯了。
  “子端,你文才斐然,取的名号定然极好,我静听之。”
  “元叹你还能‘迨其吉兮’,可我已经‘迨其今兮’了。子端你快些道来!”
  “若这般说,元叹和幼叔却又不及我了。”又一个士子站起身,端着酒杯走到孔瑞身边,挽着他的手臂做合卺酒的模样,道:“我可是‘迨其谓之’,比你们都急上三分!”
  他人笑的直打跌,元叹和幼叔对视一眼,齐齐摇头,道:“还是明初你厉害,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诗经?召南》里有一篇《摽有梅》,是女子待嫁的诗句,共分三章,首章“迨其吉兮”表述女子尚有从容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经见了焦急之情,到了末章“迨其谓之”,可谓迫不及待。文人聚会,说话自不会像山野村夫一样直白,但这三人以文人自居,却用女子待嫁来拍孔瑞的马屁,风骨如何,可见一斑。
  孔瑞笑了笑,他虽然知道这些人多为谄媚,但心底也是很欢喜的,道:“我昨夜得残诗两句: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我等结社,还不是为了花时月夕,燕集赋诗?正好取句中清歌二字,作清歌社,诸兄以为如何?”
  “绝佳!”
  “极妙!”
  “清歌……沧浪之水清兮,歌以咏言!子端果然辞章镞镞,我等不及。”
  孔瑞转头望着那个布服男子,意态恳切,道:“不疑,你觉得清歌社足以扬名吗?”
  这个布服男子,正是那日在吴县外和徐佑有过交谈的张墨,他笑了笑,道:“还不错!”
  孔瑞大喜,道:“有五色龙鸾这句话,清歌社必定大盛!”
  既然张墨没有异议,清歌社的名号算是定了下来,孔瑞今日做东,自然要让一众社友尽兴,早下了重金要春水留出一天的空档,不许接别的客人。这会大事已了,特召春水进来献歌。
  春水身披翠羽薄衫,香肩微露,肌肤胜雪,玉腿开合之间,衫内风光若隐若现,幸好房内放着炭盆和红炉,不然可真是要风度不要温度了。她美目一扫,掠过张墨时微作停留,最后落在孔瑞身上,抿嘴一笑,明艳照人。
  对她们这些以色侍人的青楼女子而言,怎么取悦人心,已经是一种本能,无关容貌和才华,使钱最多的人,永远可以得到最好的待遇。
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
  “春水,近来可有新作?”
  孔瑞是翠羽楼的常客,也是春水的入幕之宾,听她的喘息要多过歌声。春水施施然道:“昨日刚得一新诗,谱了曲尚未唱过,或有不当的地方。郎君若不弃,春水就斗胆唱给诸位郎君赏鉴。”
  方才那个爱拍马屁的幼叔笑道:“尚未唱过?那我等今日岂不是有幸共赏碧玉破瓜时了?”
  碧玉破瓜时出自六朝乐府《碧玉歌》,本指女子十六岁成年,后逐渐演变为处子破身的寓意。幼叔此言放在青楼内,固然不算多么的下流,但春水也是成名的歌姬,以歌艺娱人为主,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染指一二,当面听到这些,容颜微微变的有些不自然。
  孔瑞笑道:“看来幼叔是动了慕艾之思……这样吧,今日燕集,你若是做出一首好诗来,由我出资,邀你和春水共度一夜。”
  一旁从不做声的张墨听到这话眉头轻轻皱起,看了一眼春水,却也没有多说甚么。春水眼波在孔瑞身上打了个转,见他不是说笑的样子,又慢慢的垂下头去,好一会才抬头娇笑道:“正是,若郎君做出好诗,我愿自荐枕席!”
  “好!才子美人,日后我清歌社又多一佳话!”元叹和明初起哄道:“春水娘子,你可不能偏爱幼叔,若我们做出好诗来呢?”
  春水绽放出明月般灿烂的笑容,道:“这可难为我了,奴家只有一个身子,如何伺候的好数位郎君?不如打个赌,哪位郎君的诗作最上品,奴家就陪谁好了。”
  “这样最是公平!”幼叔笑着站了起来,道:“这里我诗才最差,就由我抛砖引玉,先行献丑了,请诸兄和娘子评鉴!”
  他来回踱了几步,吟道:“曾宴桃源洞,一曲鸾歌凤。长记别伊时,残月落花重。”
  “上品!”元叹击掌赞道:“桃源深处,一曲鸾歌,难忘美人情浓,唯有别时月残花落,又该何等伤心?写情写景,道尽了对春水的一片心意。我自认不及,就不厚颜与你争了!”
  “幼叔诗作佳,元叹评鉴亦佳,我们也自认不及!”众人纷纷表态,摆明了要送幼叔做春水的一夜情郎。
  不料明初不死心,道:“我昨夜偶得佳句,实在心痒,也吟诵一番,请诸兄评鉴。”他起身,负手而立,道:“西风吹罗幕,画楼月影寒。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此诗和前诗不相上下,其实都算不得上品,但大家结社不是为了争长短,而是为了抱团取暖,一致对外,所以无论支持谁,都得罪另一个,一时鸦雀无声。
  孔瑞是结社的领头人,别人说不得话,他说了无妨,笑道:“明初的诗欲扬先抑,更得闺中妙趣,我觉得可为上上品。”
  明初嘿嘿一乐,拱手道:“幼叔,承认了!”
  幼叔并不着恼,眼珠子一转,道:“我们说的都不算,今天是春水作诗监,她评定谁人为上品,就是上品,别人不得有争议!”
  元叹瞠目道:“诗监?”
  “行酒令有酒监,做诗也自然得有诗监,要不如何分出胜负?”
  听他说的有意思,众人都表态让春水作诗监为两首诗定品。春水一介歌姬,身份低贱,评论谁为上都不好,正无可奈何时,突然听张墨道:“我也来凑个热闹!”
  孔瑞一愣,继而笑容满面,道:“难得不疑有雅兴,快快,我也要迨其谓之了。”
  张墨安坐不动,以手轻击几案,顷刻间诗作已成,吟道:“春风澹荡侠思多,天气净绿气妍和。桃含红萼兰紫芽,朝日灼烁乐园华。卷幌结帷罗玉筵,齐讵秦吹卢女弦。千金雇笑买芳年。”
  一诗吟毕,四下静默。其时五言为贵,七言古诗不说上不了台面,但至少入不了主流,文人墨客凡做诗,皆以五言为上品,很少有人愿意作七言诗。
  不过,单单以诗意而论,张墨胜过幼叔和明初不知凡几。春水这时不用再刻意回避眸光,直直望着张墨,两行珠泪顺颊而下,道:“三位郎君都是诸暨的名士,诗作必然极好。只是奴家见识浅薄,细细听来,齐讵秦吹卢女弦,千金雇笑买芳年。两句诗道尽吾辈身世,闻之泪下!”
  诗以达意,还有什么比美人珠泪更有说服力?此轮比拼张墨无悬念胜出。本来输给名动三吴的五色龙鸾也没什么,但牵扯到了美人春夜,幼叔有些冲动,腾的站了起来,道:“五言负了七言,还有何话讲?明初,我们走就是了!”
  明初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孔瑞的脸色,道:“幼叔,朋友间论诗而已,莫要意气用事!”
  “你!哼!”
  幼叔扬袖欲去,孔瑞斥责道:“幼叔,清歌社刚刚成立,你就要闹事不成?快坐下,传出去,没得让别人笑话。”
  幼叔气鼓鼓的仍不肯作罢,此时只有张墨出来说句客套话,安抚一下幼叔的情绪。可张墨却叹了口气,径自站起,道:“我家中有事,先行一步,诸位安坐。”
  说完毫不迟疑的转身出门,孔瑞刚要张口挽留,但其他人都是恨不得他赶紧离开的表情,也不好违逆了众意,心中颇有些可惜。以张墨的名声,若能留在清歌社,日后跟余姚的九子社对抗时必定会是一大助力,可惜了!
  张墨下了楼,扑面的寒风钻入口鼻,立刻变得清醒无比。他之前受过孔瑞的恩惠,所以这次邀请无法推托,只能赴约入社。本打算忍着满屋子的俗气,做一个旁观者就好,可终究道不同不足为谋,再待下去,真怕要憋出病来。
  突然,二楼窗口传来春水的曼声长歌,“水光潋滟晴方好”,张墨突的一震,立在寒风中侧耳倾听:“……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后面一句听不太清楚,他急的几乎要昏厥过去,竟提起布袍,一路小跑上了楼,无视孔瑞等人的诧异目光,高声问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最后一句是什么?”
  春水见张墨去而复归,竟欢喜的站了起来,再无法遮掩心意,痴痴道:“你……你回来了……”
  这下别说旁人,就是孔瑞也看出春水真正心仪之人,正是这位张墨张不疑,脸色一沉,眼神变得有些暴戾起来。
  他只当春水是玩物,像方才那样送给幼叔,明初,或者张墨玩一夜都没问题,但春水若是真心喜欢上了张墨,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给予别人,是他的赏赐,
  可动心,就是在他脸上狠狠的抽了一巴掌!
  虽然众人并不敢露出异色,可他已经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诸暨,没人敢伤他孔瑞的颜面!
  张墨没有察觉这一切变化,只是不停的追问:“最后一句是什么?”
  春水从欢喜中反应过来,忐忑的望了孔瑞一眼,见他神色如常,心头微微一松,开口唱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她的歌声如同晨露滑下荷叶,连荷叶内里的痕迹都涂抹的鲜翠欲滴,尤其在拐角时轻轻一跳,带着几分俏皮和生动,然后啪的一声没入厚重无边的土地里,亲眼见证了生命的诞生和勃发。
  但比歌声更好的,却是这四句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张墨却仿佛从歌声中剥离了灵魂,遥遥的飞到了那一夜,吴县城外,江河之间,一人于简陋的船舱里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两首七言,两首绝唱!
  只有他才能写出这样的诗,也只有他才会写这样旷绝当世的七言诗!
  春水反复吟唱,听得众人如痴如醉,等一曲终了,幼叔大赞道:“之前读列子,说韩娥过齐,鬻歌乞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今日才知诚不我欺。春水娘子,这首诗何人所作?叫什么名字?”
  “此诗从钱塘传来,不知何人所作。至于名字,我记得叫《钱塘湖雨后》。”
  钱塘湖……
  元叹一惊,猛然道:“原来白蛇传中的西湖,真的是钱塘湖……”
  孔瑞却对此不感兴趣,望着张默,心中满是疑虑,道:“不疑,你若是初闻此诗,如何会知道只有四句?我听你追问春水时,一直说的是最后一句是什么……”
  “因为这种诗体亘古未有,以七言四句为一首,声韵和音律都有规则,只是……只是我还不知道,这个规则到底是什么……”
  张墨一转头看到自己方才作的那首诗被春水抄录到了纸上,一把抓过撕的粉碎,扬手掷于楼下,道:“此瓦砾之作,让藤纸蒙羞。”
  然后大笑道:“七言至此,吾道不孤。从今而后,钱塘湖将以西湖名之了!”
  袍袖翻飞,布袍似锦,张墨扬长而去,潇洒神态,在春水的脑海中久久不曾抹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