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956

  …………
  李洛进了萧斯堂,再来到一间典雅大气的广厅,一眼看见一个男子正斜依在案榻上看书。
  两个俏丽的侍女,一个在给他揉肩膀,一个给他打扇。
  这男子年约五旬,他白衣葛巾,雍容儒雅,尤其是颔下三缕长须,很是飘逸潇洒。光看卖相,就已不俗。
  此时他抬头凝眸间,那久居上位的气势已流露无余,不怒自威。
  果然是一品大员,气场比江华郡守郑律还要强。
  他看到李洛,顿时有点恍惚。李洛看的真切,他那瞬间的惊讶和恍惚,不似作伪。
  “父君,五弟到了。”李知易恭敬的禀告道。
  李洛就当自己演戏了,早就做好了心里准备,当即下拜行礼道:“侄儿李洛,拜见伯父大人!”
  李签这个年纪,自己本来就能叫伯父。就像叫一个老人为大爷一样,不吃亏。
  至于下跪,李洛以前刚入行,还跪过圈子里的老大拜师敬茶呢。没有那一跪,能有后来的雅盗?他能二十出头就挣一个亿?
  洪武跪过郭子兴,努尔哈赤跪过李成梁,秀吉跪过信长,魏武跪过董卓,石勒跪过王衍,勾践跪过夫差……还有跪搓衣板的。
  跪都不能,还能干什么?
  男儿膝下有黄金……的解释,就不能是跪下就能拿到黄金的意思?(男子汉们别喷我)
  所以,李洛虽然不情愿,却还是干脆利落的跪了。
  “想不到,竟真有三分相似……”李签喃喃说道,目光有点迷离。他好像有看见三十年前的那个雪天,送弟弟李简去中原的情景。
  “三弟,要是高丽本宗被胡人灭族,你千万不要回来,一定要在宋国开枝散叶……”
  “大兄,倘若胡人要下毒手,你一定要逃,逃到宋国来找我……”
  那个少年是他唯一的同胞兄弟,他去了中原就音讯全无,再也没有回来。
  三十年了,每当想起当年弟弟西去中原的背影,李签就很是伤感。
  李签之前听了李蕙质的汇报,原本对李洛的身份半信半疑,只是因为玉瓷才决定接受。可是现在看到李洛,他立刻就不再怀疑。
  实在是李洛和他弟弟长的有些像。尤其是菱角分明的嘴唇和坚毅的下巴,最是相似。
  哪有这么巧的事?
  李洛必定是他侄儿无疑了。听说李洛之母乃是弟弟正妻,那就是嫡子了。
  那么李洛在子侄中的地位,只仅此于他两个嫡子。
  李签还知道,这侄儿是去年回的高丽,凭借自己的本事谋到了一个小官,看来不是个庸才,风度也出众。
  值得家族大力栽培。不过,也要这侄儿知趣识相才好。如果那玉瓷之方不愿意献上,那也无须再费力扶持,给个出身既可。
  李签转眼之间就有了计较。
  “起来起来……想不到离开的是你父君,回来的却是你呀!”
  李签亲自扶起李洛,既高兴又感慨的说道。
  “痴儿啊痴儿,你去年就回高丽,为何今日才归!可知此举大不孝也?”
  李签的神色是真,李洛的神色却是戏,“侄儿归心似箭,早就想回来看看伯父。只是回国途中遭遇抢劫,钱财尽失,所以无颜归家……”
  “说的什么混账话!”李签怒了,“尔不知礼也!你父虽亡,伯父尚在,安敢怠慢如此!你滞留江华,经年不归家拜见,这是何道理!”
  他此时认定李洛是他侄儿,这番怒气当然是真的。
  这侄儿回来这么久了,到现在才来拜见自己,李签如何不怒?
  如果不是今日初见,实在不好惩处,李签定然要勒令李洛抄写《孝经》百遍。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他长大了啊
  李洛看见“伯父”李签发怒,顿时佯装敬畏的说道:“伯父息怒,但请宽宥侄儿不孝之过。”
  李签颜色一霁的说道:“罢了,罢了。”他不再纠缠这事,而是对李蕙质道:“去请你母君出来相见。”
  不一时,一个中年贵妇在几个侍女的簇拥下出来,她目光一扫,就捕捉到李洛的身影,紧接着脸色就精彩起来。
  “这就是五郎么?哎呀,长的还真有些像简弟呢,你看这下巴,竟也有道沟……”
  她就是“伯母”金氏了。当年李简离开时,她已经嫁到李氏,是认识小叔子的。
  李洛上前一步,下拜行礼,口称伯母大人。金氏笑吟吟的连说“回来就好”,显得异常和蔼。
  李洛心里冷笑,他想到甄尚院的话,提到当家主母金氏,是“不知不畏”。
  甄良秀不方便说女主坏话,就用春秋笔法说了四个字的提醒。解读出来,只有不知金氏为人的,才不会怕她。
  由此可见,这个“伯母”金氏,最起码是有些厉害,甚至……有毒。
  不过李洛也不在意。他只是要达成一笔“亲情”掩饰下的交易,交易完成就离开了。又不会住在李氏家城,金氏有没有毒他并不在意。
  不一时,李签的其他三个儿子,两个侄子,两个侄女,以及另一个还没出嫁的女儿,全部来了,一一和李洛相见相识。
  这十个男女,不是李签的儿女,就是他的侄子侄女。
  除了认识的李蕙质和李知易,还有李签长子李若愚,庶三子李安居,庶四子李乐业,庶三女李织等。
  大郎君李若愚年约三十,进士出身,已经做到正四品官位。他神色矜持,习惯性的保持着官场笑容。
  老二李知易一如既往热情,主动向李洛介绍其他人。他也是进士出身,二十五岁就做到了正五品。
  就是年仅十八、官职最小的老七,都做到了八品,和李洛同级。
  高丽门阀对官位的垄断,实在令人心惊。
  按照家族礼法制度,家主的兄弟姐妹、子女、侄子侄女都是“嫡脉”。
  其次是堂兄弟姐妹这样的“庶脉”。
  再其次是堂侄这样的“近支”。
  再其次是出了五代的“远支”
  最后是出了七代的族裔。
  按照血脉远近,地位待遇的等级十分森严。出了七代的族裔,必须要搬出家城,自立门户,另寻出路。
  而仍然还能留在家城的“远支”,名为主子,日子过得多半比不上有地位的奴才。
  “近支”起码在生活上已经很滋润了。
  “庶脉”不但能享受豪华尊贵的生活,出身和仕途也有指望。
  “嫡脉”则是真正的贵胄,只要不是白痴或太丑,肯定有官做,甚至有爵位。
  眼前这十个“嫡脉”,其实也分四等,李洛是第二等,在子侄中的地位仅次于李签两个嫡子:李若愚,李知易。
  比起李签的两个庶子李安居、李乐业地位更高。
  很简单,李洛虽不是家主的儿子,却是上一代家主的嫡孙。李安居和李乐业虽是家主的儿子,却只是上一代家主的庶孙。
  这十个“兄弟姐妹”,聪明的甄尚院昨晚都用了春秋笔法给出了评价。
  大郎君李若愚是“夏日之阳”(酷毒)。
  二郎君是“敬而远之”(虚伪)。
  三郎君李安居是“五行缺金”(贪财)
  四郎君李乐业是“心怀大志”(野心)
  李蕙质是“六月之天”(善变)
  李织是“白头山雪”(高冷)
  ……
  竟是没有一个好相与的。也是,李氏这种顶级门阀熏陶出来的子弟,怎么可能是善茬?
  这也省的李洛和他们拉交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