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956

  直到此时,李洛才乘机扫描到忽必烈的长相。
  可能是老了吧,此时的忽必烈,竟然很有几分慈眉善目的样子。他面孔大而白皙,细眉细眼,可是顾盼之间的威势和气场,却极其强大,犹如实质一般,令人不敢逼视。
  他身材非常魁伟,站在那里巍巍如山,看着身体还健壮的很。
  这就是征战沙场几十年、君临天下二十年、打败过无数强敌的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一来,整个大殿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就是真金太子,也赶紧走过去,亲自扶着父汗坐上设好的御座。
  “都起了身子吧,你们不要拘谨,放开享用便是,朕也陪你们喝几杯酒。”忽必烈说话了。
  他的声音有点慢吞吞的,但音色非常浑厚,这句话也说的平易近人,却反而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压力。
  那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很危险的人物,再装作一个温和无害的人,似乎会突然爆发出来。
  又像一头暂时不想吃人的老虎,在努力收敛自己的锋芒。
  李洛顿时心中有数。忽必烈远没有到真正老去的时候。他,仍然是一个可怕的君主。
  这君主不但牢牢掌控着大权,而且仍然具有狮子的凶心,豺狼的野心,狐狸的狡诈。
  这是李洛所设定的游戏中的终极大boss。
  等到上千人全部遵旨坐回席上,忽必烈看似祥和的目光扫视了一圈大殿,这才再次慢腾腾的开口:“朕呢,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李树开花。张真人,你可为朕解解这个梦?”
第198章
大汉奸的失落
  没文化…真是好可怕啊。
  倘若忽必烈有文化,熟悉汉家典故,就不会当着上千臣子的面,直接说出梦见李树开花的事。
  因为,隋炀帝杨广,也曾梦见李树开花。结果,隋朝被李唐取代。
  在座的蒙古贵族、色目高官,自然不会知道这个典故。可是不少汉臣,甚至一些高丽使臣、越南使臣,却是知道这个典故。
  别说汉臣文官,就是高丽副相李签、越南大臣李洪奇,也都紧张起来。他们可是都姓李啊!
  李洛因为心中有鬼,听到忽必烈的梦,顿时心中怦怦乱跳。不由暗想:“难道和我有关系?张真人,你可要小心回话啊。”
  真金太子虽然喜欢汉学,但他毕竟是蒙古贵族,汉学上虽然比忽必烈强,可也不知道这个典故。
  张三丰被皇帝点名解梦,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行礼说道:“恭喜圣上,李树开花,乃是大大的吉祥啊!”
  他当然只能说好话,不然怎么说?说隋炀帝这个典故?
  忽必烈听说是吉兆,脸色终于好看了不少,问道:“哦?那张真人倒是说仔细,朕梦见李树开花,为何是吉?”
  张三丰当年是他钦点过状元的,如今又治好了皇后的背疽,所以他对张三丰的才能比较信任。
  我们的张真人倒也机灵,立刻有了说辞,“启禀圣上,为何圣上恰恰在万寿庆典时梦见李树开花?此乃预示圣上长命百岁啊!李花,白也,百也,白花满树,意味着圣主百年长寿。”
  “况且,蒙古尚白,以白为尊。白花满树,也预示大元盛世。”
  张三丰这一番牵强附会的胡诌,竟然圆的像模像样,起码忽必烈和真金太子是相信了。
  忽必烈“龙颜喜悦”,倒不是他真的相信自己能活一百岁,而是觉得张三丰如此解梦,让他面上好看,皇帝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知道这个典故的人,谁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出头告诉忽必烈?那不是找不自在么?
  那样做,除了让皇帝不高兴,还能有什么用?说不定皇帝一不高兴就拿自己开刀。
  所以,众人都是附和张三丰的话,纷纷应景着站起来给忽必烈贺喜,说皇帝“长命百岁”。
  元朝皇帝,可不像明清皇帝那样,被人喊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也不吃这套。
  皇帝一高兴,寿宴这才继续下去。
  此时,就能明显发现严格的族别等级了。
  离忽必烈最近的,围绕着“大元天子”的,都是清一色的蒙古人。除了太子、皇子、公主、就是宗王和蒙古贵人。
  其次,就是阿合马等色目回回权贵。
  最后才是汉人官僚。就是官位很高的汉人世候,也不如色目人离忽必烈更近。
  李洛很快就搞清楚了谁是张弘范、严忠济、汪良臣这三个大汉奸。
  张弘范是个身材魁伟的中年汉子,只是一脸病容。李洛知道,张弘范已经命不久矣。李洛记得,这个大汉奸应该比文天祥死的还早。
  看他这病恹恹的样子,估计难以活到明年。
  这个曾经在崖山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豪气万分的写诗“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亲自俘虏文天祥、被忽必烈赐为“拔都”(勇士)的大元忠臣,为何不开森呢?
  汪良臣年约五旬,同样满脸病容忧心忡忡的样子。李洛记得,汪良臣不久前帮助元朝平定四川,可是仍然阻止不了忽必烈废除世候特权的决定,所以,汪大汉奸很不开森,估计也快死了了。
  严忠济虽然气色好得多,但同样不太开森。
  自从史天泽和董文炳等人几年前先后病死,六大世候中硕果仅存的代表人物,就是张弘范、严忠济、汪良臣了。
  当年,替蒙古帝国灭金灭宋的汉族军阀有上百家,其中军力最强的史、张、刘、李、汪等六家,被称为六大世候。
  汉军世候不但替蒙古帝国征服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当年忽必烈赖以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极大助力。
  可以说,没有六大世候为首的汉族军阀的死忠,就没有忽必烈的汗位。
  为此,当年忽必烈为了笼络酬功,赐予世候们封地爵位,在封地上享受种种特权,成为名符其实的封建领主,他们的封地,成为半独立的王国。
  李洛看向张弘范等人的目光很平淡,没人知道这平淡目光下的杀意。
  他真心希望,这几个大汉奸能活的久一点,尤其是张弘范,最好不要这么快就挂了。
  这些年,世候们为虎作伥,为鞑子前驱屠杀族人,靠着汉人的血,立下“泼天大功”,享尽了荣华富贵。
  可是到头来,他们还是要面临主子的出尔反尔、过河拆桥。
  这不,忽必烈不但借着各地叛乱征调世候们的军队削弱他们的军力,还以世候李璮起兵造反为借口,乘机剥夺所有世候们的特权,收回他们的封地。
  这等于是废了世候们封建领主的身份,只保留了官职。可是与能够传承子孙的封地相比,高官厚禄显然不算什么了。
  这些曾经手握重兵、叱咤一时的汉军统帅,灭了宋朝不到两年,就成了昨日黄花。
  他们似乎忘了,就算对大元忠心再纯,战功再大,也始终改不了汉人的身份。蒙古主子,又如何能真正信任他们?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张弘范等世候们对主子充满怨怼,这才一个个“英年早逝”,“如鲜花般凋零”。
  此时,张弘范突然连连咳嗽,竟然被美酒呛住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如今重病在身呼吸不畅,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咳嗽引起主子忽必烈的注意。
  咳嗽声很大,加上咳嗽的人又是大名鼎鼎的“九拔都”张弘范,所以立刻引起了其他大臣的注意。
  可是,忽必烈正和一帮宗王闲话,根本没有注意张弘范等人所在席位的动静。
  张弘范看着离自己足有七八丈远的主子,想到主子今晚压根没有拿正眼看过自己,不禁心中黯然。陛下啊,你为何不看看我呢?不看看你的“九拔都”呢?
  陛下啊,你当年不是说,要世候们与大元共富贵,永为封臣、永受封土么?这才多久,陛下怎么就忘了呢?
  张弘范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从他父亲张柔开始,张氏就为蒙元效命,灭金,灭宋,征讨阿里不哥,对付海都等宗王,立下无数功劳,这才搏了个列土封疆。
  可是如今,都成空了吗?
  张弘范不知道后世还有个叫吴三桂的人,不但列土封疆,还封了王,可是结果如何?还不是被康熙撤藩?
  当然,吴三桂因为撤藩反了。而张弘范等人,哪怕被收回封地,也最终忍气吞声的当了大元朝的忠臣。
  张弘范越咳嗽越厉害,脸色涨的通红,终于引起了忽必烈的注意。
  忽必烈看到是张弘范猛烈咳嗽,心中微有不快,不过还是张开御口温言问道:“九拔都,你如今身子有恙,应该在府中静养才是啊!”
  张弘范心中一暖,刹那间鼻子发酸,差点流下眼泪,他赶紧吃力的站起来:“年来,臣自知命不久矣,这次万寿节不来,就怕以后看不到陛下了。”
  他的话说的满是拳拳恋主之心,并无差错。可是忽必烈听到耳中,却感觉很是刺耳。
  今天是朕的寿辰,你却说什么命不久矣,真是丧气。
  别看他还是亲切的称呼张弘范为“九拔都”,可在他眼里,张弘范已经不是那个“九拔都”了。
  自从世候李璮起兵叛乱,不止一家世候蠢蠢欲动后,忽必烈对汉军统帅就再也难以信任。
  而且,忽必烈年纪愈大也愈加保守,愈加信任蒙古人和色目人,至于汉人……已经没有多大利用价值了。
  “来人,送九拔都回去歇息,再遣御医诊治。”忽必烈下令,“九拔都,你还不到四十吧?还是不要太过悲戚的好。”
  张弘范刚刚升起的满心感动,顿时变成一片冰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