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956

  也不是。
  毕竟这李洛之前的从一品平章,乃是权宜之下的高配,不过临时官职罢了。而且他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又封了郡公的爵位酬功,倘若再进京担任三品兵部尚书,那已经很不错了,怎么会是亏待?
  李洛不知道的是,他可能回京出任兵部尚书的情报,早在三天前就被特察局大都分局汇报给了海东的崔秀宁。现在,崔秀宁正为这事操心呢。
  玉昔帖木儿进了城,李洛先是介绍日奸高官们给他认识,然后就请玉昔帖木儿到花厅密谈,算是交接差事。
  玉昔帖木儿当然要了解情况,所以听的也很耐心,并没有摆蒙古大官人的架子。
  “……日人百姓们得了豪强的田土,就没人造反了,都说朝廷的好话……不过有一遭,这日人极其信奉他们的神灵,很是虔诚,于我大元治理日人很是不利。是以,下官强迫他们改神为道,必要与大元一般崇信佛道……”
  李洛以一副“为了我大元”的口吻说道,任谁听到,都会认为是志虑忠纯的谋国之言。
  玉昔帖木儿沉吟着说道:“江华郡公,你做的很好。这什么神道神社,既然日人如此信奉,当然不能不管。”
  李洛道:“还有一事,下官来不及做,只能留给平章官人了。”
  玉昔帖木儿对李洛的忠心用事很是满意,“你直说便是,只要妥当,本官自会接着办。”
  李洛郑重的说道:“这日人有两种文字。除了汉字,还有一种和字,多为百姓所用。我大元已有蒙古国字,汉字,畏兀尔字,吐蕃字。倘若每征服一国,却不废黜其字,那岂不是文字种类越来越多?”
  “以下官看来,一国文字,三四种最多了。不然,实不利于我大元治理,公文往来也很是不便。下官认为,既征服日国,当废其字。将来,每征服一国,就该废其文。”
  玉昔帖木儿眼睛一亮,越想越觉得李洛的大有道理。可不是么?以后征服的国多了,都让他们保留文字,那大元的文字越来越多,还不乱套了?
  “好,此事本官来做,江华郡公就放心吧。”玉昔帖木儿点头道。
  李洛道:“下官以为,一为神社,一为和字。这两件事办好,日省才能真正成为我大元的日省。否则,他们就像鹰窝里的夜猫子,始终怀有异心呐。”
  玉昔帖木儿深以为然,嗯,这个李洛,对大元果然忠心,是个好官人。
  李洛“推心置腹”的和玉昔帖木儿交代完,就不再停留,率领剩下的兵马押解日国君臣出城,去海边上船回国。
  李洛的兵马虽然走了,但玉昔帖木儿自己也带了五千兵马前来,镇压九州岛够了。
  李洛来到海边,首先将舰队一分为二。他自己的水师,自然载着银矿石,金银财宝,以及数千日国精壮南下海东。
  名义是,江南军要回江南。而且,江华乡勇也跟随去了海东,再也不会回江华岛了。
  然后,江华水师,宁海水师,高丽残兵,部分江南军,总共两万人,押解着三千多俘虏西归。
  这两万兵马,才是真正回国的元朝残军,是给元廷的交代。不可能他全军覆没了吧?总要带些兵回去才像话。
  “郎主,日国主求见。”在海上航行一天后,亲卫来禀报,日国天皇所在的船上发来消息,想要求见李洛。
  “准。”李洛答应了。
  等到龟山上皇出现,竟然还带了个十三四岁的少女。
  “小国下君,见过将军大人。”龟山上皇行礼道,他的神色很是尴尬,那是要开口求人的样子。
  而他身后的少女,也低着脑袋,不敢抬头。但还是能看到她姿容妍丽,是一个美人。
  “国主免礼,不知所来何事?”李洛问道,心知肯定和这少女有关。
  龟山道:“此女乃在下侄女姈子内亲王(公主)。姈子,还不快快拜见李将军!”
  姈子内亲王蹀躞这步子快走几步,身姿优雅的跪伏下去,“姈子拜见将军。”她的声音还很稚嫩,却带着一种深深的忧郁和伤感。
  姈子?有些熟悉啊!嗯,不就是在玉造汤青池中留诗的女子么?原来是她。
  龟山什么意思?送侄女贿赂我?我会吃这套?
  “公主请起吧,无需多礼。”李洛心中好笑的说道。
  “谢将军大人。”姈子不紧不慢的起来,再次侍立在龟山之后。
  龟山叹了口气,指着姈子公主,“将军大人,此女数次寻死觅活,说是死也不去大都。在下委实难做啊。当年,她父亲本是天皇,后来在下即位,总是心中有愧,如今他父皇已逝,在下不愿她死于非命。”
  李洛将手笼在袖子里,眯着眼睛,“所以,你要将她送给本官?”
  龟山苦笑道:“正是如此,还请将军大人怜悯。此女年仅十四,生性娴静多思,她去了大都,多半活不了。”
  李洛很是无语。收留一个亡国公主,对于元朝大将来说,根本不算事。可问题是,李洛凭什么要收留她?就凭她长的可人?
  要是收留她,谁知道她有没有可能给自己一刀?更重要的是,崔秀宁会怎么想?
  “本官爱莫能助。国主和公主还是请回船吧。”李洛直接摇头拒绝了。
  纳尼?
  龟山简直不敢相信。姈子虽小,却有京都贵女中的第一美人,也颇有才华,不知道多少公卿子弟求之而不得。怎么,他竟然不要?
  龟山真的难以理解了。
  他还真不是送侄女贿赂李洛,而是侄女几度自杀,执意不去大都朝廷,不见鞑子君臣,他才出此下策。
  龟山想了想,暗叹一声,只能使出杀手锏。反正那些对他来说,已经没有用了。还不如拿来和李洛交换,起码能保姈子一命,好过白白浪费。
  “将军大人,倘若愿意收留姈子,在下愿送将军一件礼物。”龟山意味深长的说道。
  李洛提不起精神了。还有什么礼物是他稀罕的?但好奇心还是让他问道:“你且说说看。倘若本帅满意,自然答应你。”
  龟山没有说话,而是探手入怀,取出一根衣带。然后拆开带子,露出一卷泛黄的纸,双手捧着递给李洛。
  嗯?李洛接下来一看,即便淡定如他,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好!本帅答应你,姈子公主,你可以不去大都了!”
  他要是拒绝,那才傻呢。这纸上所说的,正是他想要的东西之一。李洛也没有无耻到收了东西就反悔。
第345、346章
回国献俘…久别重逢
  李洛极力压抑自己的激动的情绪,问道:“这上面写的,都在伊势神宫?保存如何?”
  龟山的笑容比哭还难看,“都在伊势神宫,保存也完好。可惜,如今关东大战连绵,伊势神宫一旦被毁,就完了。”
  李洛深吸一口气,“这些都是徐福带来,如此说来,如此说来,徐福真是你们的神武天皇?”
  龟山无奈的点头承认,“正是神武天皇。”
  李洛为何激动难抑?因为,这卷纸是一份书单,上面记载的书籍名录,其中有几十种是失传的先秦古籍!
  始皇帝焚书坑书,尤其是项羽火烧咸阳宫,焚毁了大量先秦古籍。可是其中很多,被居心叵测的徐福带到了日国,逃过了焚毁的命运。
  史书记载,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带着《三坟》《五典》等典籍,来到日国。
  书单中记录的每一个典籍,拿到后世都是价值难以估量。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归藏》、《虞夏书》、《书经》、《乐经》、《五星占》、《黄帝外经》、《鲁班书》、《山海经》、《六韬》、《太公阴符》、《梼杌》等等。
  数十种书,在中原要么早就失传,要么缺失严重,要么是伪作,要么被篡改。
  就说《书经》(尚书)吧。后世流传的只是残本加伪作。真本在焚书坑书时遭到劫难。一个叫伏生的人,冒险将半卷《书经》藏在墙壁里,终于保存了《尚书》的一部分。
  汉朝建立后,刘邦数次下令民间进献《书经》,企图完善伏生的残本。可是,竟然没有了。整个大汉朝,都凑不齐半部《书经》。
  其他很多典籍,更是彻底失传,连残本都没有。比如六国官史,全部被毁。可龟山这份书录中,赫然包括楚史《梼杌》在内的六国官史。
  更让李洛高兴的是,连夏朝史书《虞夏书》都在。
  倘若这些典籍全部拿回来,那等于是完善了华夏上古时代的历史记录,不但最少能将华夏信史上溯数百年,还能发现更璀璨的上古文明。
  “这些典籍,你们没有抄录么?”李洛问道。他觉得很奇怪,倘若这些典籍在日国,那么日国上层为何不见流传?
  龟山道:“这些书简典籍,都是神武天皇带来的神物,一直秘藏千余年,严禁示人,遑论抄录了。再说,竹简中的文字,各不相同,世代幽远,大多不识得。”
  李洛明白了。一是属于神物,除了天皇之外压根不让看。二来大多数文字看不懂。
  那么后世为何日国没有这些书了?伊势神宫在后世可是开放了啊,真有这些宝贵的典籍,信息化时代,不可能外界不知道。
  很简单。因为伊势神宫历史上多次发生火灾,南北朝和战国时代,又多次面临兵灾匪灾,应该都没有保存下来。伊势神宫本身,也重修过数次。
  日国历史胡编乱造很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史料大多没有保存下来,只能编造。比如神武天皇,按照日国史书,和孔子大概处于一个时代,不可能是徐福。可是龟山亲口承认,神武天皇就是徐福,那么就比孔子晚了好几百年。
  后世日国人不承认徐福是神武天皇,当然是出于自卑和自傲心理。可是偏偏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徐福极可能就是第一代天皇。
  其他不说,就是日国的语言“哈依”,就和先秦时代的“嗨”发音相同,意思也一样,很多单词都是。大量证据都说明初创时期的日国,语言风俗和秦国齐国很是相似。
  “这份书单,是上次你最后一次祭拜伊势神宫时,拿出来的吧?你当时为何不说?”李洛很是不满。如今在西归的海上,重回本州伊势神宫去取典籍的话,来回要多耽搁两天功夫。
  龟山苦笑道:“本来,在下是想将书单带走,献给大元朝中的汉官大臣,让他们替在下在美言。可是为了姈子,就只好献给将军阁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