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956

  第五,就是典律,主要是律法。
  这就是李洛和崔秀宁制定的简化版科举考试内容。等到将来,还要加上其他科目。
  两人细化了甲乙丙丁分级制度,结合分值制度来评判优劣。考试总分是百分。
  其中诗词十分,考试内容是命题诗词一首。为何要考诗词呢?因为在古代诗词差的人,审美、情怀、格局、修养、知识面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古代)。
  经史子集是三十分,考两场。一场是命题文章一篇,二十分。还有一场是十道常识题,十分,以对错计分,不分等级。
  经史子集的考试内容,除了四书五经,还再加《史记》、《汉书》、《唐书》、《左传》、《战国策》、《墨子》等十几种。
  六艺是二十分,暂时只考三门,必考算术,选考两门。其中算术十分。虽然分值不大,却极其重要,因为这门科目是一票否决。算术达不到乙等的,其他科目再好,不予录用。
  策论二十分,命题文章一篇,考的是时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事十分,考农时,作物,稼穑之法,灌溉等,全是常识题,以对错计分。
  典律十分,主要考《唐国简律》。
  两人搞得考试内容,虽然诗词,经史子集,策略这几个传统考试科目仍然占了六十分,但加考了君子六艺,强化了算术的地位,又加考了农事和典律。
  考试成绩优异的,可为县令,县丞等县官。成绩良好的,可为县衙各房主官。成绩合格的,可为乡正,书办,吏员等官。
  没错,借着科举考试,参考后世公务员制度,改吏为官。以前不算官员的皂隶,乡正,书吏等,全部算成官员,都要经过国家考试上岗,让君权下乡!彻底掌控基层。
  相对宋代的科举考试内容和官吏制度,这已经是个很大的突破了。
  至于理科方面的考试科目,对不起,现在根本没有实施的条件。
  科举制度本身是好的,从隋唐开科举,到后世现代,除了中间废除了不到百年,仍然换了个名义在继续使用。
  关键在于调整考试内容。
  等到崔秀宁把开科举的内容在朝堂上抛出来,其中考过宋朝秀才的官员,如林必举等人,都有点懵了。
  算术科目不行,其他成绩再好也不录取?还要考农事和六艺?这……
  几个秀才官员很想反对,但是看到崔秀宁不容置疑的语气,他们的话还是咽了回去。
  考就考吧,反正诗词策略,经史子集加起来也有六十分了。
  崔秀宁道:“今日是四月三日,一个月后的五月二日开考。无论什么人,只要有唐国户籍,都可以考试。”
  林必举听得心里一跳,赶紧问道:“夫人,那女子……”
  崔秀宁笑道:“女子自然也可以考,两成的录取名额,留给女子。”
  女子做官有什么好处?有,而且很大。首先,能够促使女子接受教育,打破无才便是德的枷锁,极大的优化人力资源。
  女子的知识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层次也就高了。社会的能力,也能得到最大释放。
  第二,能够打破男子统治的官场,让过于理性冷漠的官府,变得感性一些。
  第三,就是性别监督,阴阳互补。有不少职务,女子比男子更加适合一些。
  事实证明,少数女子参政的政府,比全是男子的政府,更加廉洁高效,也更稳定。
  可是林必举等人听了,却眼皮子直跳。自古哪有女子考试做官的道理?那成何体统?女子无才便是德啊。她们只能相夫教子,焉能抛头露面,甚至充任官吏?
  倘若女子做了官吏,那置丈夫于何地?置父亲于何地?置兄弟于何地?
  如此以来,夫纲何存?父纲何存?于男女大防,儒家礼教大有干碍也!
  哪怕只有二成的录取名额,那也大大不妥。
  林必举他深吸一口气,跪下说道:“微臣,恳请夫人收回成命,女子参加科举,自古未见成例,夫人万万不可啊。”
  好几个文官也跪下来,接着虎古等几个武官也跪下来,恳求道:“夫人,女子参考,万万不妥啊。”
  最后,几乎所有人全部跪下来,恳请崔秀宁收回成命。之所以说几乎,是只有一个人没有恳求。
  这个人是杨青雀,唐军左军师中郎将,也是唯一的女将。
  虎古和杨序等武官为何要凑热闹呢?因为他们也是男人。他们不希望,女人能和男人平起平坐。
  看到一百多位文武全部跪下,只有杨青雀一个女子很刺眼的站在那里,崔秀宁第一次在朝堂上感到愤怒。
  这是……传说中的逼宫么?
  事实上,女子参考也是李洛赞同的。历史上凡是强盛的王朝,女子的地位都不低。
  崔秀宁当然更巴不得女子参考。可是无论是李洛,还是崔秀宁,都低估了男人对此事的反弹。
  杨青雀暗叹一声,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也是女将,打的仗也不少了。江钧,你说,我哪里比不得男子!为何女子做官就不行!”
  跪在地上的右军师江钧,也是杨青雀的老朋友了,可是此时,他的话却不像是一个老朋友说的。
  “青雀,你是女将不假,很多男子都不如你,这个我承认。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女将?倘若不是你长的美貌,你麾下能有几人听命与你?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以色相带兵么?”
  杨青雀气的花容失色,她万万想不到,一向视同兄长,平肩作战多年的江钧,竟然说自己是靠色相带兵!
  “江钧!你……”杨青雀气的浑身发抖。
  崔秀宁沉声道:“好了,右军师,你这话就差了,左军师靠的是本事带兵,怎么在你这就成了色相带兵?散朝后,你自己给左军师道歉吧!”
  “诺!”江钧顿首道,“是臣糊涂了,口不择言,请夫人责罚。”
  崔秀宁冷笑道:“你们莫忘了,我也是女子,难道我眼下摄政,靠的也是色相么?”
  一百多大男人顿时惴惴不安,连说不敢。
  崔秀宁忍住怒火,微笑道:“让女人参考科举,虽然是君侯定下的,但所谓忠言逆耳,诸卿的谏言,我和君侯当然不会不听。好吧,那女子暂时不得参考。你们的请求,我准了。”
  “谢夫人,夫人明见!”
  “夫人英明!”
  “夫人真是从谏如流,女中尧舜!”
  一百多个男人跪在地上送上一顶顶高帽子,显得很是激动。
  “诸位起来吧,站着说话。接下来,就说说誊写古书竹简的事……”崔秀宁一句话就轻轻换了话题。
  林必举道:“启禀夫人,这批古书孤本,事关华夏之本,重要之极。主公能得到,乃是天眷唐国,天意所归啊!臣已经命人修好存放简书的石格,用炒熟的沙子密封,确保万无一失。”
  “再则,誊写副本之事,微臣会亲自遴选十个善书之人,一笔一划的临摹下来。等到从中原请来古文大家,再誊写出楷书。”
  崔秀宁笑道:“很好,林卿考虑的很是周到。此时就这么办了。切记,誊写副本时,要严密看护,有损坏简书者,从重惩治!”
  “诺!”
  又勉强议了几件事,崔秀宁就宣布退朝。
  等到众官离开,崔秀宁才发现出了一身冷汗。她的笑容此时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回到内宅时,甚至被门槛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崔秀宁回到卧房,关上门,满满灌了一杯凉茶,呆坐半天,兀自心中恼怒。
  朝堂上的一幕,到现在还清晰的在眼前浮现。
  “妈蛋…混账!”崔秀宁再也忍不住的骂了一句。
  她早料到有反对意见,可是万万想不到除了本身是女子的杨青雀,众人竟然全部下跪恳求。
  传统保守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崔秀宁不得不答应所谓的“恳求”。
  说是逼宫或许过了,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唐国刚刚开创,李洛和她都拥有很大的权威,可众官竟然采用“群体跪谏”的方式逼迫她改变主意,那以后呢?
  崔秀宁现在才知道,搞政治真的没那么简单啊。
  她现在最芥蒂的,已经不是女子不能参考的事了。而是,这种群谏的苗头。
  看来,只要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文官和武将会联合起来,不分再分彼此。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公群谏,她很乐意看到。可是为了群体私利群谏,不行!
  这种苗头,一定要打压下去!
  崔秀宁想了半天,露出一丝冷笑。她给李洛写完信,就叫来特察局的李织和李绸等人。
  李织等人是特察局总部的处长,也都是女子。事实上,特察局的很多骨干特务,包括眼线,都是女子。
  “老师!”李织等人行礼道。
  崔秀宁道:“可知道为何叫你们来?”
  李织道:“是为了百官反对女子参考的事么?”朝会刚结束,她们就知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