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956

  李洛得到消息,只要元军再次出兵,占城国将出兵五万,攻打安南。
  按照李洛和崔秀宁的计划,等到占城军陷入安南战场,再出动几万唐军,以海外宋军的名义,攻打防卫空虚的占城。
  除了占城兵,特务们还去了哀牢国,游说安南的另外一个世仇牛吼蛮出兵,但现在还没有进展。
  暗路军的准备,李洛不用管,崔秀宁会安排好一切。李洛只需要统帅元军打好就行。
  倘若打败了安南,李洛会奏请元军驻扎安南,不让这些元军回去。起码在他起兵前不要回国。
  两人精心设计的明暗几步棋,环环相扣,倘若最后一无所得,那就是运气了。
  …………
  第二天,中官和客省使带走了李洛的奏章。
  这一来一去,大都的回复没有半个月下不来。李洛干脆又回到海东,和老婆儿子好好待上几天。
  “我不管结果如何,就算大败也无所谓,但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崔秀宁摸着肚子,神色有点忧虑。
  “你前年征日,起码还有自己的嫡系亲军。可是这次,全部都是元军,真正可靠的只有几百亲卫,我真是有些担心。”
  李洛握住她的手,拍一拍,“你不要担心烦恼,对身子孩子都不好。放心,就算万一我败了,保住一条命还是没问题。”
  “就算真的倒霉到全军覆没,我大不了暂时投降,先保住命再说。”
  崔秀宁听到这句话,顿时笑了起来,“这可是你说的。真要败了,假装投降,千万不要逞强。”
  “特察局会在情报上误导越军,同时把越军的情报传回来。这次,我们会知己知彼。”
  两人又把所有的军略研究一边,然后请来文天祥和颜铎,好好参详一番。
  文天祥听完李洛的战略布置,想了想说道:“君上思虑周祥,布置巧妙,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对元军各部的许诺,也很是务实。”
  “只有一条。倘若越军始终避战不出,等到春雨来临,瘴气丛生,元军士气必定低落,甚至瘟疫横行。就大大不妙了。”
  “君上的对策,是放火烧林,再寻洞杀敌。可是数百里山林,又是潮湿之地,岂能烧起来?倘若用火油,那得需要多少火油?”
  李洛眉头一皱,这也是他最讨厌的情况。“那以先生之言,该当如何?”
  文天祥道:“毁田!”
  李洛闻言,顿时眼睛一亮。毁田这招,他和崔秀宁都没想到过。
  他原以为,放火烧山能把躲在丛林里的越军和百姓逼出来,现在一想,效果似乎不太好。
  文天祥道:“等到君上出兵到了安南,应该是二月,听说安南播种早,一年三熟。二月庄稼肯定都种下了。”
  “大军到了安南,什么都不用做,就是毁掉他们的农田。如此一来,安南春粮就没了,夏粮也耽搁了,不出半年,必定缺粮!”
  李洛点头道:“文先生的毁田之策,实在是阳谋。安南春夏两季打不着粮食,肯定会闹饥荒。我等半年,就胜券在握了。可是如此一来……”
  说到这里,李洛很是迟疑。
  文天祥问:“君上可是觉得臣此策有不妥之处?”
  崔秀宁笑着替李洛回答:“文先生,我们帮元军打安南,为的就是粮食物资。毁了安南的农田,安南人固然要饥荒。可是我们也弄不到粮食了。打赢了没好处啊!”
  文天祥一拍额头,苦笑道:“臣愚昧,竟然忘了此事。如此说来,此策并无意义。”
  颜铎忽然道:“对付这等山民,必须以杀为上。不进山打败他们的主力,就算耗几年他们也耗的起。既然你们说安南是什么雨林,那林中就一定能开田种粮食。”
  不错,雨林中的确可以开僻水田种水稻。李洛很是无语,这有点无解啊。后世丑国大兵有飞机坦克喷火器,都拿安南人没办法,现在又能如何?
  总不能和安南耗一年两年吧?他是来抢安南的钱粮的,不是来和安南打持久战的啊。
  几个人讨论了快一天,终于集思广益的拿出一个可以逼迫越军出山决战的办法。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妥了。有这个组合方案,越军只能出山决战。
  “真是一人智短,众人智长。以众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李洛笑道。
  接下来,李洛就开始布置相关事宜了。
  正月二十三,李洛的奏章条称终于被带回大都。
  元廷君臣经过讨论,认为李洛的调兵配置还是合理的,就通过了李洛的奏请。
  “李洛所请,可。准其奏,枢密院按章程调兵吧。”忽必烈下了圣旨。
  “喳!奴才遵旨!”
  很快,枢密院的调兵令,就一道道发往南方各部。
  这些部队,大多数将在思明集合汇聚,迟于二月中旬到达者,军法处置!
  蒙元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第411、412章
参见大将军!
  到了正月下旬,南征诸事具备,李洛辞别崔秀宁,在她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上船。
  这一去,不知何时相见。
  这一去,不知是否还能相见。
  崔秀宁迎着海风抱着李征,看到甲板上李洛的身影渐去渐远,忍不住泪目朦胧。
  “阿嫂,回去吧,海边风大。兄长吉人天相,老君护佑,一定会凯旋而归的。”李沅一边接过李征,一边劝慰崔秀宁道。
  崔秀宁忽然含着眼泪笑了,“小妹,前年你阿兄征日,我在海边相送,你也是这么劝我。今日你阿兄征越,你还是这么劝我,竟然一字不改。”
  李沅有点惊愕,“真的一字不改?阿嫂记得这么清楚?”
  崔秀宁很肯定的点头:“一字不改。”
  巧的是,就在李洛离开海东的当天,一支巨大的船队,载着好几万江北移民,来到海东。
  河南江北平章萨普勒“贩卖”的第二批流民到了。
  崔秀宁又立刻投入到安置新移民的工作中去。
  三天后,唐国海军监理刘拓,以及副司令韩韶,率领五千水兵的轻载舰队,驶离洛宁港,打着宋军的战旗,在海上兜了一个圈子,掉头南下。
  刘拓带着李洛伪造的宋朝宰相陈宜中的亲笔信,宋朝国书。就连五千水兵,也都穿着宋朝盔甲。
  随行的还有一个叫马宣礼的特务,他的身份是宋国爪哇小朝廷的礼部侍郎。崔秀宁之所以派他去,是因为马宣礼年近三十,是她年纪最大的一个学生,而且是个读书人,冒充宋朝官员最适合。
  唐军舰队出发五六天后,泉州的福建水师才在李洛的安排下,慢腾腾的南下,准备去湖广沿海接受元廷筹措的粮草物资。
  与此同时,大汉奸朱清张瑄也率领海运漕粮船队,带着在江南筹措的粮草南下。
  按照元廷的安排,粮草一半由江浙解决,一半有湖广解决。通过海路运输,而福建水师负责护航。
  南征大军主力,则还是在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思明路集结,从谅山攻入安南,和唆都的路线一样。
  没办法,自古华山一条道,南征安南必须要经过谅山。至于海路,对不起,元廷现在缺船,水师孱弱,根本运不了二十万大军。
  至于李洛,则早就带着数百亲兵侍卫,以及野离朵步和没藏出梅这两个党项女子,通过驿站往广西而去。
  为何带着两个党项女子
  因为困守安南安邦城的数千党项骑兵,可能还活着。
  李交最新的情报提到,党项军统帅李恒的族弟李忆,起码九天前还在安邦城坚守。而越军也不想耗费兵力攻城,只想把这几千元军困死饿死。
  李交说,党项军在杀马充饥,应该坚持不了太久了。
  带着两个党项女子,说不定能拉近和李忆的距离,使计吞了几千党项军。
  李洛还没赶到广西两江道,刘拓和韩韶率领的“宋军水师”,已经到了安南东海。
  下龙湾海域的安南水师巡逻舰,远远看见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驶来,立刻一边打出旗语,一边飞报水师经略使胡循。
  “元寇水师来袭!传令,整队备战!”胡循下令道。
  “诺!”传令兵们飞快的冲到甲板,一边敲醒旗舰上的战鼓,吹响号角,一边发出旗语。
  片刻之间,两百多艘安南战船就摆好了应战队形,船上的弓弩,石炮,拍杆等战具全部准备就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