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956

  终于,还是有人反抗了。
  “头可断,发不可剃!”
  有一部分不愿意剃发的降兵,鼓噪着冲出营地。然后他们刚刚冲出来,就迎来早有准备的元军箭雨。
  一番波折之后,到了第二天,五万降军战俘髡头辫发。剩下的数千人,因为反抗被斩杀。
  之后,李洛代表元廷,授予五万降军“忠元新越军”的军号,战旗。
  再代表元廷,暂时设立五个忠元新越军万户府,任命吴厄等降将为万户、千户,再提拔一批百户。然后,李洛亲自选了几十个人,去充当监军。
  五个万户府成立后,让“忠元新越军”装备皮甲和刀枪,却不让他们装备其他军械。
  这样,就算新越军反了,也能很轻易被剿灭镇压。
  最后,李洛集合新越军,在元军阵前检阅他们。之后,代表元廷下了一道命令。
  凡是忠于大元,助大元剿灭陈朝的新越军,都可以军功受赏,甚至参与分配安南王侯土地。
  此令一下,降军顿时军心渐稳。
  这五万降军,主要用来参与丛林囚笼战术。光靠三万土司蛮兵,实在不够用。
  下午,李洛正式下令搭建浮桥渡江。
  罗昱的水师最近俘虏了很多安南的商船渔船,几乎将安南沿海船只搜刮一空。此时,罗昱一边令水师封锁江口和海湾,一边将商船渔船相连,组成浮桥,便于大军过江。
  而防守白藤江对岸的陈国辉,也终于探知到陈日燏兵败、陈国峻身死的消息。
  听到大败噩耗的陈国辉,大惊之下一边派快马飞报古礼城,一边连夜加固江岸的防御堡垒。
  他麾下如今只有五万人,又没有水师协助,想抵挡控制江面和海面的元军渡江,真是太难了。
  自从水师全军覆没,陈国辉觉得仗越来越难打,完全没有上次抵抗唆都的那种感觉。
  李洛站在城头,看着附近还海面忙碌的战船和元军,心中很是瓷实。
  越军,根本阻挡不了他渡江。
  水师在他手中,制海权,制江权全在他手里,越军如何阻止?
  按照李洛的渡江策略,水师一分为三,每路运载三千骑兵,从任意可以登陆的地方登陆,上岸后骚扰江防越军,寻机攻击。
  海岸线这么长,越军准备仓促,如何能处处设防?根本无法阻止元军骑兵战队登陆。
  等到三路骑兵登陆,就奔袭江防越军的后背。
  然后,让一万降军当先锋,通过浮桥攻打江防越军。
  这一仗,太好打了。
  白藤江并不宽阔,元军水师将缴获俘虏的大量安南船只,全部充塞进白藤江口。等到第三天,已经形成了宽达半里的浮桥。
  陈国辉只能眼睁睁看着浮桥建成。他打算派出敢死队携带火油冲下江岸,烧毁浮桥。或者发射火箭烧船,然而,元军的浮桥离江对岸还有百步,就再也不往前延伸了。越军隔着百步远的江面,又没有船,根本拿浮桥没办法。
  而且,元军虽然动静很大,却没有发起渡江之战,似乎在等什么。
  第四天。
  “报!殿下,后方发现上万元军骑兵,应该是这几天元军水师送上海岸的,冲咱们来了。”探马火速来禀报陈国辉,满脸惊慌之色。
  什么?陈国辉大惊失色。
  这就是他不如陈日燏和陈国峻的地方了。陈日燏和陈国峻之前一眼就看出,元军一定会利用水师运载部分骑兵寻机登陆,从背后迂回攻击守江越军。
  事实上,由于海面和江面都被元军水师控制,对岸的江防越军无法阻止元军渡江了。阻止元军渡江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江北主力决战。
  为何陈日燏不趁着元军过江时“半渡而击”,非要提前决战?因为“半渡而击”是空想。元军主帅能蠢到什么地步,才会给他半渡而击的机会?一个小卒都知道的事,大将不知道?
  而陈国辉不同。他真在幻想着元军给自己半渡而击的机会。
  可是现在,他知道没有机会了。
  陈国辉当然可以摆出阵型应战后方奔袭而来的元军骑兵,可是如此一来,还如何阻止元军渡江?
  后面是元军骑兵,前面是渡江的元军,多半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陈国峻和陈日燏联兵三十多万,却一死一败。他如何能是元军对手?
  “放弃守江,撤入大山!快!”陈国辉也不算无能之辈,审时度势之后,当即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撤入大山,保存有生力量,才是上策。
  “殿下…”部将们都急了。
  陈国辉怒道:“尔等要抗命耶?撤入丛林!”
  “诺!”
  半个时辰后,等到九千元军骑兵气势汹汹的到来,却发现防守江岸的五万越军,已经撤入不远的大山。
  “竟然跑了…该死!”统兵的蒙古将领只感觉一拳打在空中。
  李洛得知陈国辉一仗不打就溜之大吉,也感到遗憾的很。这个陈国辉,虽然不如陈日燏陈国峻,却也不是个庸才啊。
  既然白藤江注定守不住,撤入山林保存有生力量才是最好的选择。
  “传令,大军渡江!”李洛一声令下,元军和新越军就浩浩荡荡的过江。
  当然,不是所有元军都渡江。
  作为江北大营所在的安兴城,足足留守了六万兵马,其中一万新越军,一万骑兵,由史弼统帅。
  六万兵马,以安兴城为依托,独立担任江北大营的任务,暂时够了。
  除此之外,安兴城还有四千多正在修养、被李洛视为囊中之物的党项兵。
  这段时间,李洛对党项残军可谓关怀备至,时不时就带着两个党项女子,到党项军营中看望他们,对李忆、野离思礼等党项将领也大加笼络,赢得了党项军的爱戴。
  因为野离朵步还是野离思礼的同族,所以李洛利用这层关系,让两人结为兄妹。两个党项女子,充当了李洛的代表,尽可能的向党项军示好。
  两个女子当然不知道李洛的目的。用李洛的话说,他之所以特别照顾党项残军,是看在她们的份上。这个说法,让两个女子大为感动。
  而在李忆和野离思礼等人看来,李洛之所以特别关照他们,是因为两个党项女子是李家人。
  李洛走时,承诺半月之内,就派船送党项残军回国修整。
  党项残军再也不想替元廷在安南打仗,当然巴不得回国修整。所以对李洛的承诺很是高兴。
  然而他们不知道,所谓回国,并不是回蒙元。
  南北分兵之后,李洛亲率主力过江。
  汇合对岸的九千骑兵后,总兵力高达十四万人。其中骑兵六万,步兵四万,新越军四万。
  剩下的一万水师,则是继续封锁海岸。
  …………
  李洛率军过江的前一天,三月十七,古礼城的安南君臣,终于收到陈国辉的奏报。
  陈国辉奏报的消息太过骇人。陈国峻战死,陈日燏大败,大越双壁统帅的几十万大军,竟然折损大半!这如何了得啊。
  战报一到太上皇宫,陈晃当即惊怒交加,竟然晕厥了过去。
  等到陈晃醒过来,皇帝陈昑以及满朝大臣,都围在他的寝宫,一脸焦虑。
  “父皇,事已至此,还要保重龙体啊!”皇帝陈昑脸色苍白的说道。
  “太上陛下,万望保重龙体啊!大越不能没有太上陛下!”大臣们跪了一地。
  陈晃在儿子的搀扶下站起来,脸色灰败的说道:“都平身吧,朕只是气怒攻心,料无大碍。快说说,如今情势如何了?”
  太尉、昭明王陈光启奏道:“臣弟估计,元寇可能渡江了。陈国辉,多半已经放弃守江,撤入大山了。”
  什么?
  陈晃的脸色,顿时变得潮红起来,“放弃守江?他敢!他敢如此,朕就砍了他脑袋!咳咳…”还没说完,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皇帝陈昑感觉给他捶背,脸上一片忧虑。
  大臣们也神色忧虑。
  太上皇年不过四十余岁,春秋鼎盛,而且保养得体,气色原也很好。可听到前线大败,短短半天就似乎苍老了十岁。
  陈光启斟酌着说:“皇兄息怒。臣弟以为,既然江北大败,就已经无法阻止元寇过江荼毒越中了。白藤江,其实已经守无可守。陈国辉放弃江防,保存兵马,才是明智之举。”
  陈晃想想也是,脸色好看了一些,苦涩无比的质问道:“纵容没了水师,可海防大军六七万,江防大军五万,就无法阻止元寇来越中?”
  参知政事黎括道:“海岸江岸如何能处处设防?江北一败,元寇攻略越中已成定局。还请太上陛下早做打算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