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956

  陈益稷顿时大喜,将陈羽待为上宾,希望顺利降元。
  陈羽心里鄙视陈益稷的为人,口中说道:“殿下宽心便是。大将军一定会举荐殿下为新王,陈羽绝不会欺瞒殿下。”
  没错,按照计划,李洛的确会举荐陈益稷为新王,通过陈益稷作为傀儡,吸引安南百姓出山当顺民,再利用陈益稷,干掉安南的硬骨头。
  历史上,元廷本来就打算立陈益稷为傀儡的。
  但是,所谓新王,压根不是陈益稷想的那样。李洛绝不会建议元廷立陈益稷为安南国王。元廷大胜之下,也绝不会再让安南得到高丽的待遇。
  安南,像日国那样,会直接变成一个行省。一个不断反抗又不断被元军镇压的、直到流干反抗之血的新省。
  等到元廷驻军杀光安南的硬骨头,到时唐军南征,就能轻轻松松将安南收入囊中。
  那么,李洛到底打算建议元廷立陈益稷为什么王呢?
  是交州王。
  交州王和安南国王,说起来都是王,可那差别,乡间老叟都知道。
  交州王,不过是个爵位,与元朝云南王,镇南王一样的爵位。
  可安南国王,却是一国之君。这能一样么?
  李洛答应举荐陈益稷为新王,却没说是什么王啊。
  陈益稷见陈羽说的如此肯定,顿时更加放心了,笑道:“那本王就谢过大将军举荐扶持之恩了。陈兄弟,本王是个念旧记好的人,等本王做了新王,一定不会亏待陈兄弟。”
  陈羽装出欢喜之色,“那就先谢过大王了。”
  陈羽的称呼从“殿下”变成大王,让陈益稷听了受用无比。
  “好,那咱们晚上就走。”陈益稷道,“还有几位大臣,与本王一起走。”
  西门守将是他的门下,早就被陈益稷说服一起降元。所以,陈益稷可不是单枪匹马降元,而是带着三千禁军的。
  等到半夜,趁着城中仍然乱糟糟,陈益稷的车队来到西门。早就得到命令的西门守将林延年,立刻打开西门,率领所部兵马,护着陈益稷北上,寻找元军。
  直到半个时辰后,忙得焦头烂额的陈晃,才得到陈益稷,林延年和几个大臣叛逃的消息。
  “陈氏败类!乱臣贼子!不配为太宗血脉!”陈晃气的差点吐血晕厥过去。
  可是,陈晃毕竟不是昏聩之人,他很清楚,不能追击陈益稷。城中本来就只有两万禁军,林延年带走了三千,还剩一万七千。
  这点子兵,实在不能消耗了。
  还有一个陈晃无法宣之于口的考量,让他最终没有下达追击陈益稷的旨意。
  万一大越无法翻盘,自己父子殉国,那么有陈益稷降元,得到一个高丽的待遇,保住陈氏宗庙不灭,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毕竟,这个五弟虽然是个无耻败类,但终究姓陈啊。
  真要到那一步,那么今日自己不追击他,也算是给他一个机会,给陈氏一个机会。
  就算为陈氏宗庙保留一个退路吧。
  陈晃作为一个安南历史上的明君,他的胸襟和格局,绝对不是陈益稷可比的。他考量的一些东西,也是臣子们难以理解的。
  “今日方知玄宗之难矣!肃宗灵武自立,而玄宗认之。非不能废其帝号,乃为平叛大局,实不愿耳。”陈晃暗自长叹,心中一片凄凉。
  第二天大早,陈氏父子祭祀完太庙,古礼城十来万人在安南朝廷组织下,冒着细雨出了南城,浩浩荡荡的“西狩”天长山。
  这一路栖栖遑遑,匆匆忙忙,一看就是一支逃难的队伍。
  陈晃父子收了天子的仪仗,葛巾斗笠,骑马而行。
  很多百姓回望古礼城,无不黯然泪下。
  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这一去,不知是否还能归来。
  过了黄江后,陈晃驻马江边,回看古礼城,为了鼓舞士气,对着滔滔江水,故作豪迈的开口吟道:“唐刀斩胡酋,冷眼看九州。不老英雄在,横绝大江流。”
  ……
  “朕本西山虎,帝京是平阳。今朝回丛林,再啸风云上…”
  …………
  陈晃西狩的当天,早有准备的陈日燏,在赶往古礼城的路上,就接到了长安仓被“宋军”抢劫的消息。
  继快州失陷之后,他最担心的事,再次发生了。
  “真是祸不单行,多灾多难啊!”陈日燏仰天长叹。
  长安仓粮食被劫,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太上皇西狩,古礼城已成空城,他回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他被封为都督内外诸军事,抗虏大将军,使持节。看上去位高权重,但减去随太上皇西狩的那点兵马,他还能统率多少兵马呢?
  禁军三万人,乡军十五万人。
  十八万大军,似乎当真不少。但陈日燏很清楚,越军已经士气低迷,没有多少战力了。
  其他不说,等到所有兵马汇集起来,他都没有半月军粮。
  这仗还怎打!
  越中可是利于骑兵驰骋的地方,元军还有好几万虎狼铁骑,又粮草充足,而且似乎并没有水土不服,也没探知到元军中疫病流行。
  以往对元军来说猛如虎的瘴疠之气,水土不服,这次似乎不灵了。
  就这三万禁军,十几万乡军,在越中和拥有几万铁骑的十万元军决战,对手又是狡诈的李洛,这一仗几乎没有胜算。
  他这个抗虏大将军,其实就是为了拖住元军的脚步,掩护军民转移进山的棋子。
  但是,他不是弃子。恰恰相反,此时此刻,整个大越都清楚,在兴道王陈国峻死后,只有他陈日燏有资格、有分量当这个棋子!
  其他将领,想担负这个使命,都担负不起来。
  十天!
  他的军粮只够十几万大军吃十天,而整个越中百姓接到通知,再完成大转移,也需要十天。
  他起码要拖住元军十天。
  六百万越人全部进了山,哪怕缺粮,也未免一定没有活路。
  “传令!本帅就在天长府坐镇,所有兵马全部赶来集合!三日内不到者,斩!”陈日燏传令,一边就地安营。
  “殿下,听说昭国王昨夜叛逃了,据闻是北上投靠鞑子。”一个部将匆匆赶来向陈日燏汇报,“他没有骑兵,一定不能走远,是否要追他回来?”
  陈日燏心中一凉,如同被捅了一刀。
  这个五哥啊,终于还是走出了这一步。愧对列祖列宗啊!
  “不用追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陈日燏苦笑道。这未必一定是件坏事,说不定最后成为大越唯一的出路。
  福兮祸所依,安知非福?陈日燏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就在同一天,在快州大胜的征南大将军李洛,亲率九万元军,五万越奸军,共十四万大军,人如虎,马如龙,浩浩荡荡南下越中。
  五万多铁骑奔腾之下,军势之盛,真令风云色变。
第447、448章
最后决战…骑兵大败!
  元军滚滚南下,却是沿着官道,并没有损害庄稼。
  因为这些庄稼,李洛也有份。就连也速迭儿也禁止践踏庄稼,因为他也有份。元军将领人人有份。
  这是元军出征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地方。将领瓜分战利品,根本就是合理合法的,这是草原的规矩。当然,元廷也有份,总要上缴一部分给元廷。
  李洛早有计较。等到庄稼成熟,抓捕安南百姓收割。打下的粮食,上缴元廷一成意思意思。六成粮食他和诸将分掉。最后,再给安南百姓留下三成口粮救急。
  为何要给安南百姓留三成粮食?
  因为李洛不想让安南百姓饿死太多人。安南百姓都饿死了,便宜的只是中南半岛的蛮族。以后,谁替大唐在中南半岛征讨蛮族?谁来种田缴税?
  李洛的风格,就是走一步看三步,从来不把事做绝。
  作为征南大将军,李洛就是独自分到两成粮食,诸将也没话说。也就是说,他起码还能有两三百万石粮食入账。
  再以粮食难以运回国为借口,通过“大海商”,将诸将分到的粮食全部贱买下来,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将六成粮食全部吞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