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956

  “好啊,这次总算是阖家团聚了。”颜铎显得非常高兴,老人最喜团聚。
  一行人回到凤凰山下的皇宫,颜铎欣慰万分的说道:“吾儿已定东南,老夫老怀甚慰,可以无忧了。哎,说起来,为父还是五十多年前来过临安。”
  “哦?那时金宋俱在,父亲来临安是…”李洛有点好奇。
  颜铎遥望北方,很是感慨的说道:“天兴二年,为父受哀宗之命,随完颜阿虎使宋求援,也是九月来到临安。只是那时的临安,可比如今繁华多了。”
  “这大宋皇宫,也不像样子了。”颜铎指指凤凰山东北,“吾记得那里,有好大一片园林,里面梯台楼阁,犹如仙境。如今竟然没了。”
  “吾为副使,随完颜阿虎入宫,见宋主赵昀,言乞粮抗元之事,赵昀不允,完颜阿虎和吾以大金亲王之尊,下跪哭泣跪求,满朝宋臣冷嘲热讽。算起来,五十一年了。想不到这座皇宫如今归了我儿。哈哈哈!”
  颜铎笑得很是畅快,似乎五十年前的不快一扫而空。
  …………
  九月二十九,李洛称王大典的礼仪就开始启动了。
  礼部在临安城布置了彩棚,宫灯,红绸,装点喜庆之色。新设置的尚宝司已经按照李洛的要求刻制好所有印玺,符牌,宝册,典簿。
  新设置的司仪监,也在文天祥和郑思肖的指导下,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太乐署也备好了礼乐。
  称王和称帝相比,礼仪要简单太多,舆服也简单太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李洛连服饰都不用更换,因为唐公是诸侯,唐王也是诸侯,服色制度并无不同。
  唐公和唐王能有什么区别?本质上就是一回事。
  进位大典最核心的程序,无非就是祭天,告祖,封授。
  当然,因为唐国的道庙制度,李洛除了祭天告祖,还应该去几大道宫祭祀。不过因为临安的几大道宫刚刚破土修建,这道程序也就是省略了。
  这一天,广州赵宋小朝廷的国使,以及萧梁的国使,先后来到临安,祝贺李洛进位大典。
  李洛和崔秀宁早就收到消息,所以辛苦的到来李洛毫不意外。
  两国使者为祝贺而来,李洛当然不会怠慢,让他们住进临安使馆驿,好生招待。
  十月初一这天东方刚白,临安城钟楼就响起来了悠扬的钟声。
  “咚——”
  所有人知道,唐公称王的礼仪开始了。
  此时的凤凰山坤宁宫,李洛和崔秀宁,包括颜铎,李沅,李征,李律,李微,全部穿上了大小礼服。
  清晨时,礼部来请李洛去圜丘祭祀天地山川。新设立的钦天监,象征性的禀告李洛:天象如常,可顺利举行仪式。”
  祭词都是郑思肖写好的程式文章。李洛头戴九旈冠冕,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城外的圜丘,照着念一遍,就算完成。
  “……臣遂进位称王,国号大唐,以临安为行在,臣以恢复夏土为念,故以土为德。臣谨告昊天上苍,伏祈福佑…”
  祭文读完之后,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经摆在圜丘祭坛边,坐北朝南,高过地面五尺。但是此时,李洛还不能做坐上去。
  李洛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脱下自己的冠冕和礼服,小心的叠起来。紧接着礼官递上一把锹,李洛拿起锹,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真挖坑)
  说实话,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挖坑,李洛真的感觉有点羞涩,他感觉比在千军万马面前演讲还要难。
  秀儿啊。
  不过,这才刚开始哦。
  李洛挖了一个两尺深的坑,再将自己脱下来叠好的冠冕衮服放入坑中埋起来,再填土拍结实。
  这叫“埋冕祭天”,是祭天时的一个仪式,但只有开国之君才有这个资格。
  意思是,老天啊,我要称王称帝了,我刚才给您送了一套衣帽,给点面子哦。点个赞吧,我会好好干的。
  等到李洛干完“埋冕祭天”,掌管舆服的礼官又进献一套唐国常服,为李洛穿上。
  九旈冠冕刚才已经挖坑埋了,现在李洛戴的,乃是幞头。他的常服,则是杏黄暗绣蛟龙云纹锦服,比赵官家的常服华贵,但又绝对不花哨。
  “恭请君上登位!”
  李洛一换上常服,总揽礼仪大典的文天祥,就率领百官来到李洛挖坑埋冠冕的地方,一起下拜。
  礼官赶紧说道:“拥护君上登位!”
  文天祥和郑思肖等领衔的官员立刻站起,一群人走到李洛身边,抓手的抓手,抬腿的抬腿,托屁股的托屁股,一起将李洛抬了起来。而没有机会接触李洛身体的臣子,也紧紧围着。
  就这样,李洛被一群大臣抬着上了五尺土台上的王座,轻轻将李洛放在王座上。
  然后,礼官就取下李洛的幞头,再次戴上另一顶九旈冠冕。再帮他脱下常服,换上另外一套衮服。
  这个程序表示君主是被臣民真心拥戴上位的,不是自己给自己戴的帽子。
  另一边一身盛装的崔秀宁,见到李洛那边的一幕,虽然看的想笑,脸上却端庄娴静,很有母仪唐国的风范。
  根据礼仪,李洛进位祭天,崔秀宁不用同祭,但需要在一边陪祭。算是列席。
  一番折腾之后,重新穿戴上冠冕衮服的李洛,就端坐在土台上的王座上,他的身后是圜丘祭坛,祭坛后是山川大地,衬映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秋光漫漫,天风徐徐。
  意境宏阔高远,真有天地悠悠之感。王座上的李洛,在如此背景之下,顿时变得无比苍茫肃穆,似乎要融入这天地山川,融入这秋色原野之中。
  一种神秘的气氛,油然而生。
  正在这时,忽然不远处的山岗处,传来一声牛鸣声。
  ‘哞——’
  众人忍不住回头看去,只见一头青色的大水牛扬蹄奋起奔上山岗,低着峥嵘的头角往上奔驰,一直低头往上,再往上,最后竟然一口气冲上山岗,隐入苍茫的树林中不见了。
  “哞——”
  只留下一声高亢悠远的牛鸣,回荡在山林间。
  群臣无不心生惊异,比较懂的人,则是惊喜。
  这可是大大的吉兆啊。
  青牛登山,低头奋起,这预示着唐国大业将蒸蒸日上,势不可挡啊。
  李洛也有点高兴,我去,这有点巧啊。我一祭天,这大青牛就登山奋起。
  大牛市啊,好兆头。
  这可不是他刻意安排的祥瑞,真的是个巧合。
  但青牛登山的巧合,无疑为李洛的进位大典增添了一些吉祥之兆。
  “参拜大王,见礼!”礼官有点激动的大喝。
  “拜见大王,恭贺大王!”文天祥,林必举等文武大臣一起下拜,直接跪下黄土之上。
  至此,祭天仪式才完全结束。这时,李洛才可以真正成为唐王。
  上午巳时,李洛又在临时搭建的唐庙祭告祖宗。仪式也很简单。
  首先是点神主。李洛在始祖李渊,高祖李时珍,曾祖李贽,祖父李定国,父亲李秀成的牌位上点上神主,再献上祭品,念了祭告词,就算完事。
  当然,用的还是诸侯的七鼎。
  九鼎,是天子之礼,他是不能用的。
  到了中午,饥肠辘辘的李洛再次回到归德殿,携崔秀宁正式在归德殿御门升座,接受群臣朝贺。
  首先是读表。
  归德殿外的广场两边,仪仗队,侍卫,狮虎大象犀牛白鹤大龟整齐排列,旌旗招展,很是庄严。
  太乐署的黄钟大吕也适时奏响,一片典雅祥和,堂皇正大的气象。
  “贺大王—拜!”礼官再次唱喝。
  “拜见大王!恭贺大王!大吉大利!天佑大唐!”千百人一起下拜,声音惊天动地。
  “捧表官!上表!”礼官唱喝。
  一个官员捧着一圈文书,缓缓上前。
  “接表官,接表!”
  一个官员结果文书,来到李洛王座之侧。
  “展表官!展表!”
  两个官员再次上前,恭敬的打开转轴,展开文书。
  “宣表官!宣表!”
  最后,作为宣表官的马致远,出现这众人之前。这这些表官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后的宣表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