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956

  那么战马会游泳吗?
  会。
  人能骑着游泳的马过河吗?
  能。只是距离太短,因为马不能换气。可带上革囊的马就不同了,能游的很远,因为马头可以长时间露在水面。
  国外还有在海中骑马比赛的,大家可以看看视频。人骑在马上,在海里游。这不是俺杜撰。
  而且,历史上其实是“元跨革囊”。这说明,蒙古兵不是抱着革囊在水里游,而是骑着马上或者骑在革囊上。这么做是怕打湿弓。所以起码人的上半身,肯定是露在水面的。
  有两个说法,一是马拉革囊,就像是马车。一说是人骑在马上,就像骑兵。本文才用的是第二种说法。
  蒙古兵在草原上过河,是不用舟楫的。河流窄,直接骑马游过去。河流宽的,就在马身上绑上革囊,这都是史实。在草原,过河也是靠马的,这点是不是颠覆了很多读者的认知?
  注意,是马在游,而不是人在游。
  马的游泳距离是多远呢?俺查了资料,据说单独游能游一刻钟。如果驮着人,最多游几分钟。
  但问题是,草原上的河流都比较窄,马驮着人几分钟怎么也能游上百米吧?那么大部分的河流直接就能骑马游过去,连革囊都不需要了。
  革囊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马的游泳距离,而是携带更多的东西。
  书中的渡江地点有两处,一处900米宽,一处700米宽。和其他江面动辄十里宽不同。
  光看宽度,完全没问题。
  可有个书友质疑说,江面越窄,水流就越湍急,很难渡过去。
  这就是误解了。
  江面窄的地方水流湍急,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此处不够深,深度和江面宽的地方差不多。
  可如果此处很深呢?那就不会湍急。这是个很简单的几何物理,相信没有争论了。
  女主为何推测元军会在这两处渡江?因为这两处不但很窄,也比其他地方深很多,所以水流不湍急。
  好了,不到两里宽,水流又不湍急,地理条件没问题了。
  完全可以渡过。
  第二个书友又提出了军事上的质疑。他也认为渡江本身没问题。但军事上无法通过水师拦截。理由是动静太大,水师早有防备,会提前集结拦截。
  这就是马后炮,或者上帝视角了。
  元军是沿着长江北岸往西走的,这么大动静当然瞒不过,可瞒不过又如何呢?没有人想到元军是要去安徽渡江对不对?元军都是骑兵,又没有造船,翻山越岭的往西,怎么看都像是去四川。
  就算水师发现了,也不可能跟着元军往西吧?水师的作用是封锁整个长江,不是跟着元军骑兵走的。元军骑兵往西,水师战船就往西集结?那元军骑兵往东,水师战船要不要纷纷往东边集结?
  那不是马后炮么?水师知道元军骑兵不是去四川,而是突然停下来渡江?
  水师分布在两千里长的江面上,就算某处水师发现元军骑兵突然渡江,是不是还要通知水师其他战船?通知到了,是不是还要开船过来?
  江上风小,船的速度很慢,几百里水路,怎么也要几天才能到,加上通知的时间,一来一回最少七八天吧?根本来不及集合船队拦截。
  根本就来不及。除非提前知道。要知道,历史上忽必烈是当天就渡过金沙江了。
  书中,忽必烈的意图是男女主合作推测出来的,本身就是个推测。而且,推测出来时,元军已经快要渡江了,只有三天的时间差。
  提前三天知道!这还是男女主推测出来的,水师哪里知道?
  这几天的时间,身在临安的女主,要派快马去通知南京的水师大营,大家可以算算,杭州到南京快马要多久?江南可不是平原,六百里加急也要一天吧。
  然后南京的韩韶还要调动战船,然后再往西拦截,两百多里的水路,加起来要不要两天?
  这已经很快了。
  所以,该书友所说的水师会提前拦截,根本不成立。
  该读者还说,要是这样都能渡江,那还要水师干什么。好无语,宋朝为何会在南岸建立很多军镇?
  革囊渡江毕竟是无奈之举,建立在江南空虚的基础上,倘若唐军在江南,你革囊渡江又有何用?江防陆军是摆设?
  不就是因为江南空虚,岸边没有兵马,元军才革囊渡江的么?只有岸边没有兵马,渡江后才能从容修整,烤干衣服,恢复马力啊。倘若岸边有敌军,渡江不是找死?
  书中的背景,不就是因为江南没有兵马防守,元军才渡江的么?五万乡勇还是崔秀宁从海东带过来的。
  第三个书友的质疑就更让我哭笑不得。
  他说,船上的水兵可以用长竹竿刺杀,可以开船撞击,元军根本无法抵抗。
  问题是,水师装备几丈长的竹竿?水师能提前知道元军骑兵在这里渡江?还不是马后炮么?
  书中说,当时已经集合了数十里内的几十艘战船。大家算算,就按照五十艘算吧,也才一千多水兵(长江战船都是中小型),元军渡江兵力是七万!
  七万兵力,在三里长的江段渡江,大家可以想象,会布满整个江面,几十艘船一千多水兵,怎么拦截?拦截得了?
  一艘船十五米长,五十艘船链接来也才七百多米长,怎么拦截三里长的元军队伍?有大量空隙存在是肯定的。
  一千多人杀七万人,杀得过来么?
  他还说,七万人无法在这么小的江面下水。
  这又是没算账了。就算一人一马十平米吧,需要七十万平米。江宽900米,渡江长度1500米,已经一百多万平米了,装不下?
  他还说开船撞击,一撞死一大片。你这是后世军舰么?还一撞一大片,古代船只在江中那个速度,那个机动性,能做得到?
  这书友还说,在水中射箭是扯淡,根本无法平衡,需要扶着马脖子。醉了,蒙古兵能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开弓射箭,是不是还要拉着缰绳啊?马在水中游,速度那么慢,上半身都在水面,无法射箭?
  那国外比赛海中骑马,老外骑在马背上拍照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完全可以试试,你骑在一根木头浮在水里,能不能打弹弓?
  对擅长射箭的人来说,这很难吗?不过是力量和准头差了很多而已,但绝对不是不能射箭。
  说了这么多,俺想说的是,俺没有瞎写,是符合逻辑的,同时也是给那三个书友解释一番。希望个别老书友不要就此质疑了。
第586、587章
播州易帜,祁阳大捷
  芜湖江防战以唐国大获全胜,缴获战马四万匹结束。可是遥远的川西,却再次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特察局的快马飞报仍在芜湖的崔秀宁:“吐蕃诸部终于出兵了!前锋已经到达松州(松潘)!”
  “朵思麻,朵甘思,乌斯藏三大宣慰司都出兵了!卫藏十三个万户有九个万户出兵,康巴六个万户五个出兵,安多区四个万户府全部出兵!”
  “各部出兵不等,加起来最好少八万骑兵!”
  从忽必烈下令吐蕃诸部出兵,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算起来他们也该出兵了。
  崔秀宁得到汇报有些心惊,这可是多日前的消息。不用想,吐蕃军队现在肯定已经进入四川了。
  估计十天之内,一定能出归州(秭归),进入湖广!
  好在,吐蕃诸部只出了八万兵马,比预料中的少。可是来的不是时候啊。
  衡阳战事还没有结束,江陵吕文焕还占据上风。要是八万高原铁骑突然来到湖广,那这战局…
  “娘娘勿忧,郡马在播州不是有五万大军吗?只要郡马出兵扼守出川要道,将吐蕃骑兵堵在四川出不来,就能争取一段时日。”石珊瑚说道。
  崔秀宁点点头。播州是一步半明半暗的棋。元廷肯定已经知道播州暗中已反,但播州并没有扯旗起兵,眼下元廷也就当不知道。
  可是现在,播州必须要提前起兵了。
  …………
  正月初一,本是元旦(古代元旦),可播州没有任何过年的气氛,反而到处充斥紧张的气氛。
  就在这一天,播国公,播州宣慰使杨汉明,突然宣布易帜归唐,起兵反元!
  当天,早有准备的杨汉明留一万兵马驻守娄山关,一万兵马驻防属地,亲率三万大军北上,直入四川。
  他必须起兵了,因为吐蕃兵马已经进入四川。
  而此时的四川,也风声鹤唳。
  数日前,大批吐蕃兵马突然出现在松州,接着滚滚东来。由于四川还在元廷手里,所以吐蕃军队在四川并没有抢掠,更没有逗留,而是马不停蹄的直接往东。
  意图非常明显,出川入楚!
  统帅吐蕃大军的,是元廷重臣玉昔帖木儿,副帅是朵思麻宣慰司宣慰使答麻答思。
  玉昔帖木儿也是李洛的熟人了。李洛征日成功后,他曾接替李洛担任东瀛行省平章政事。日国的反抗日渐平息后,于今年调任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协助安西王和西道宗王斡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