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956

  要说一点不奢侈,那也是扯淡。
  菜谱几乎都是后世的做法。
  但崔秀宁为了保持身材,一直坚持少吃米饭。她的主食就是小米。
  两人的肉食,以海鲜为主。用的也只是个小方桌。
  虽然都知道唐王提倡分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唐王和王后自己却从来不分餐。
  两人有三个孩子,但按照宫廷礼仪,王子王女平时是不与君主同席位的。三个子女也都各自有宫人照顾饮食,饮食爱好也各自不同,两人不用操心。
  崔秀宁给李洛剥了一个鸡蛋,李洛给崔秀宁剥了一个海虾,不像是唐王和王后,倒像是百姓家的夫妻,更像是后世社会的小两口。
  两人吃饭时,所有宫人都要退下,他们吃饭不需要人在旁边戳着伺候。
  只有这样,两人才能感觉到彼此的温度。
  “我被鱼刺卡到了。”崔秀宁放下筷子,喝了一口茶,“我去,不行,还在。”
  这坚强的女人顿时有点眼泪汪汪。
  “那咋办?”李洛关心的放下筷子,“张开嘴我看看。”
  崔秀宁张开嘴,李洛举着灯,“不行,看不到鱼刺。”
  男人给女人拍着背,女人吭吭咔咔半天,才终于解决了那根鱼刺。
  “女人咽喉更细,所以吃鱼一点要注意。”李洛给她倒了一杯葡萄酒,“你吃鱼像猫咪,很少吐刺,为啥啊?”
  崔秀宁露出很有辨识度的浅浅梨涡,“要是我说,不吐刺是为了吃相文雅点,你会不会相信?”
  “我信。”李洛很认真的说道,“再吃点吧,你又不是易胖体质。我肯定要多吃的,夜里还有活动。”
  崔秀宁的脸蛋立刻红了,在灯光下更是明艳动人。她掩饰着喝了一口葡萄酒,“这酒也上脸啊。”
  女人心里不由有点奇怪,结婚几年,孩子都三个了,怎么突然还害羞了?
  其实她也知道怎么回事。
  因为两人分别的有些久。小别都胜新婚,何况久别?起码女人是这样的。
  李洛看到崔秀宁有点扭捏的样子,忍不住嗤嗤笑起来。每次久别回来,这警察就是这副样子啊,有意思。
  “你笑什么?”崔秀宁微嗔道。
  李洛看见女人这浅嗔薄恼的样子,心思就更不在饭菜上了。
  两人多少有些马虎的吃了饭,洗漱沐浴完,终于迫不及待的拥在一起歇息。
  “再生一个吧。我怕打下来的家产分不完。”男人的声音低低的响起,带着一丝得意。
  “好吧,我就是你们李家的工具人。”女人的声音也低低的,在晚春的夜里,像是呢喃的乳燕。
  “按摩按摩?松松骨头先?”
  “没有钱哦。”
  “给爷笑一个就行。”
  “我去,别挠我痒痒,最怕这个…”
  随即嗤嗤的笑声传来,两人打闹成一团。
  直到夜半时分,这唐国最尊贵的一对男女,才发出细微的鼾声沉沉入睡。
  第二天大早,神清气爽,一身轻松的李洛起床,崔秀宁兀自睡得香甜。
  她很少睡懒床。但总有例外的时候。
  李洛帮她盖住粉光致致的圆润肩头,在她额上蜻蜓点水般轻轻一吻,就自己穿衣束带。
  等到崔秀宁睡眼惺忪的起来,李洛早就上朝去了。
  崔秀宁慵懒的伸了个懒腰,又抱着双膝坐在榻上呆呆想了一会儿,忽然忍不住笑骂一声,小声嘀咕道:“一点不知道心疼人。信不信把你当墙煎犯抓了?”
  女人一边说一边穿上木屐,哒哒走到寝宫西边的梳妆台边,读着珠帘外喊道:“婵儿!”
  “娘娘!”婵儿很快掀开珠帘进来。
  “帮我梳个堕马髻,用蓝色珠花。”崔秀宁看着镜子里让她一直很自信的脸蛋。嗯,今天的气色似乎更好了些。
  “诺。”婵儿笑着答应。娘娘非常好伺候,一般也就是梳妆的时候才让自己帮忙。
  此时的皇宫前朝,唐王李洛正在开朝会。
  今天是常朝。
  说实话,由于宋宫残破,这处朝堂又是个偏殿,看上去比较寒酸。但第一次上朝的牟巘,黄泽等益州士子,却仍然感到一种堂皇正大的气势。
  “…江南百姓已经安居乐业,益州亦开始休养生息。然而大唐百废待举,制度草创,诸卿万不可因骄生惰…”李洛侃侃而谈。
  “如今三府九部各司,空缺很多。但即便如此,也要宁缺毋滥。寡人在益州,得遇数位贤才,皆是蜀中名士,颇有气节,宁愿优游林下,隐逸田园,也不出仕元廷。”
  牟巘等人听了,都是有些激动。要授官了!
  读书明理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得遇明主,卖入帝王家嘛!
  只有做官,才能施展抱负,不虚此生啊。
  “此等良才不用,那寡人岂不是令沧海遗珠,野有余贤?”李洛说到这里,对升任承旨使的马致远说道:“马卿,宣读吧。”
  “诺!”
  一身红色官服的马致远出列,打开一道敕令,宣读道:“唐王敕旨!令曰:爵以赏功,职以授才。大唐以道治天下,人之道也,明理而有德也…”
  “今设翰林院,授牟巘为翰林院司院使,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设大唐学府(国子监),授黄泽为祭酒,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牟应龙兵部侍郎,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张达善户部侍郎,秩序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邓光先吏部侍郎,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钦此!”
  敕令以念完,牟巘等人一起下拜,“臣,谢大王隆恩!不胜惶恐!”
  他们想不到,一上来就是三品起步。更重要的是,还加政事堂参议衔!这个头衔顾名思义,是能参与国家大政的。
  唐国朝臣们也有点意外。这五人不是海东老人,如今都封了三品,还加政事堂参议衔。
  按照唐国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必须由君主下达敕令授予官位。四品五品文官,由政事堂宰相提名,报君主审批后任命。六到十品,由吏部负责任命。
  当然,并不是君主只能任命三品以及以上官员,而是三品以上官员必须由君主亲自任命。
  起码,目前的制度是这样。
  “平身吧。”李洛笑道,“寡人与诸卿共勉,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再开盛世!”
  “再开盛世!”百官一起举笏过顶唱喝。
  事实上,李洛也不太想用儒家文人,但问题是,不用儒家文人,他现在用谁?
  难道还能用海东各级学堂的少年学生么?
  起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唐国必须要重用旧文人。就凭海东那些仅仅会识字的人,真的不行啊。
  比如现在唐国各部尚书,都是海东老人。他们的确非常忠心,可是学识太差了。不少人也就是千字文的水平。
  做县令郡守还凑合,只要脚踏实地干实事,还能弥补学识不足。
  可到了再高的层次,就真的不行了。
  崔秀宁为何这么累?因为尚书们能力不够啊。在海东那个小地方还行,现在管理几千万人口,怎么能胜任?
第610、611章
我李洛,不能让千万男儿没老婆!
  马致远念完对牟巘等人的授官敕令,又拿出第二道文书,却是一道诏旨。
  “唐王诏旨!诏曰:先,朱温以宣武篡立,前唐倾覆,而后梁遂立。开五代篡频之恶,后多效之,以致汉家衰败,契丹趁间,两宋孱弱,肇始者温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